《水浒大寨主》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水浒大寨主- 第14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这就是崔野的心思,就是原本他将山寨让给唐斌也是想背靠大树好乘凉。

    文仲容也和崔野是一样的心思,只是那一日在聚义厅上,文仲容二人言语试探,王伦却不曾接话。他还以为王伦不愿接纳他们,为此,二人还烦恼了一阵。

    待两人说完,王伦不禁大笑:“似贤弟这般真豪杰,我梁山岂会拒之门外!只是担心贤弟误会我要谋夺基业,这才迟疑不敢相邀。”

    鲁智深也是一阵大笑,看着王伦道:“没想到崔、文两位兄弟竟然早有此意,亏得今日分说明白。要不然,我梁山岂不是要平白的错过两位好汉。”

    崔野此时欢喜,与文仲容对视一眼,道:“小弟二人在这江湖之上蹉跎多年,满腔抱负却无处施展。本以为此生便只能老死在这抱犊山,不想此番天幸得与哥哥相见。哥哥若是不嫌小弟二人粗鄙无才,望祈收录,愿为梁山一小卒,于愿足矣!”

    能邀得崔野二人上山,王伦也是喜不自胜,两人把臂到了聚义厅,再次落座。

    崔也冲王伦一礼,道:“前日,俺还以为哥哥瞧不上俺们兄弟,心中对哥哥生了好大的怨气,却不曾想是错怪了哥哥,还望哥哥勿怪!”

    崔野说着和文仲容便要拜倒,王伦连忙拦住,道:“如今你我都是自家兄弟,何须如此,今后同在梁山聚义,便是骨肉兄弟!”

    崔野和文仲容二人也都是直性汉子,久慕王伦大名,早便有心投奔。只是自家不过是无名小辈,前日言语试探,王伦也没有表示,只当是王伦不愿接纳。今日说开,原来一切都是误会!

    众人各自落座,王伦看着崔野、文仲容道:“二位兄弟,正所谓狡兔三窟,依愚兄之见,这抱犊山大可不必废弃。”

    “愿闻其详!”崔野二人见王伦还有后话,凝神听着。

    “其一,梁山虽好,可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将来若有变故,不要官府一网打尽才好!不瞒两位兄弟,就是淮南房山、徐州枯树山、济州独龙岗也都是梁山屏障!”

    “抱犊山身为太行余脉,地处河北要冲,正是兵家必争之地!以我观之不出十年,定然天下大乱,那时这抱犊山正好有一番作用!”

    不说崔野、文仲容二人,就是林冲、裴宣等人听了王伦计划也自吃惊。不想寨主哥哥还有这般安排!

    一个个凝神细听,不想错过一处!

    “休说这陆上山川要道,就是名城大寨、江河湖海日后我也要一一谋划。编织成一副大网,不仅网尽天下雄豪,更要逐步割据,问鼎天下!”

    这一番话说来,崔野二人钦服不已,连连点头。“哥哥高瞻远瞩,小弟二人定然遵从!”

    林冲和石秀对比山川地理,水流湖泊及王伦所说,骇了一跳。这时多大的筹划!若到那时,逐鹿天下真有可为!

    王伦喝了口茶,继续道:“此外,愚兄此去塞外,眼见女真兴起。忧心其南下牧马,因此想在河北先做安排!饮马川、五马山、抱犊山成一犄角之阵,相互支援,毕竟梁山山高路远,多有不便!”

    崔野二人闻言,连连答应。又吩咐喽啰摆上酒宴,一同庆贺。

    宴上,王伦又道:“抱犊山战马暂且寄养此处,河北平原正是骑兵天下。就是饮马川、五马山过后也少不得建立骑兵营地。”

    想起自己从女真买的和劫掠辽国的战马更优于抱犊山,王伦又道:“此次我有北国良马尽百匹,都可做优良马种。便留下一半,在抱犊山作为种马,以为后用!”

    崔野一一答应。随后王伦又与崔野商量了一番,便要归去。

    崔野听了,主动请缨:“小弟初上梁山,寸功为立,此番哥哥回山,小弟愿一路护卫。”

    文仲容也要同去,崔野连忙劝住:“兄弟,这抱犊山上还有千余喽啰,更有两三百匹好马,这般家业可不能轻易弃了。你暂且守寨,来日自有的是时间相聚。”

    王伦也道:“等过些日,我差遣梁山几位兄弟过来换文仲容兄弟便了!”

    文仲容虽心中不愿,却也只能点头应允。

    当晚,众英雄又在抱犊山聚义厅上开怀痛饮了一番。次日天明,收拾行装,一路往梁山而去。

第八十四章群虎迎真龙() 
一夜无话,第二天一大早,众人吃了饭,简单的收拾了一下,收拾了二十辆大车赶奔梁山。

    走了半月有余,王伦一行终于到了梁山泊境内,眺望水泊。

    方圆八百里的水泊,芦苇丛生,山水交错,湖河相连,港汊纵横,虎头峰、青龙山四山峰七支脉,山体险峻,藏奇纳胜,气势磅礴!

    到了自己山头,王伦顿时豪气大生,张嘴就道:“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哈哈……”

    王伦自得其乐,没有剽窃的觉悟,林冲等人也是看得一阵纳闷。

    众人来到水泊岸边,早有船只在那里等候。除却在山上有职事的或是外出的,梁山二十多位头领在李助的带领下,都来迎接王伦。

    “恭迎哥哥回山!”

    “小弟等拜见哥哥!”

    王伦看着安全归来的阮小七、杨林,点头笑了笑。“看来战马已经到位了!”

    一旁的王进、史进等骑兵首领兴奋的连连点头。

    杜迁性急,上前给了王伦一个熊抱,说道:“哥哥可算回来了,想煞兄弟们了!”

    军师李助也说道:“哥哥于路辛苦,上山之后,当喝三大碗!”

    王伦见了众兄弟也自高兴,道:“三大碗怎么够?今日不醉不归!”众人皆是大笑。

    一时间各人相见,好不热闹。

    厮见后,王伦等人上船,喽啰摇着船向着水泊梁山划去。林冲、石秀等人一路之上看着梁山水泊水面宽阔,烟波浩渺,港汊繁多,就算来上千百条战船,十万官军,别说攻打梁山泊,便是这七拐八拐蜿蜒复杂的港汊,就足以让官军晕头转向得了。心道:都说这八百里水泊是梁山的第一道屏障,果然不假,如果作用得当,足以抵得上十万大军。

    崔野见了也自惊心,如此好去处真是羡煞旁人!

    来到金沙滩近处,虽然已经是冬日,但阮小二仍带着水军在水中训练。王伦看那水军将士各个长的剽悍结实,看上去也是威武不凡。阮小二兄弟几个见了王伦归来,也自急忙放下手中活计,跟着上山。

    不大会功夫儿,便到了梁山之上。林冲、崔野等人上了岸,便能看见梁山上的前山三关。能有三丈左右,扁圆垛口刀枪密密,箭翰森森。守兵人人张弓搭箭,个个都是彪形大汉,一股肃杀之气!

    过了三关便是聚义大厅,也是梁山的核心地方。这里李助、朱武等人在建造的时候可是下了十足的功夫的,大门上方立着一块大大的牌匾,上书聚义厅。

    进了大殿,正中是一个约半米高的朱漆方台,上面摆放着一把太师椅,上面用白毛虎皮铺着。虎皮金交椅背后是一个宽大的案台,上面供着一个一人多高的关二爷铜像,手捋须髯,捧着本春秋,左边是关平托着宝印,右边是周仓拿着青龙偃月刀。两旁两溜三十把木质交椅,后面摆放着刀枪剑戟十八班兵刃。

    众人到了聚义厅,王伦自然是坐在上首的虎皮金交椅上,众人依次落座。

    待众人坐定,李助先起身交上一份花名册。“哥哥!这是半年来山寨人口、兵丁!”

    配合这李助,王进也将半年的训练成果说了一番。如今梁山兴旺,是一等一的大寨。远近无数走投无路的青壮投奔,都是为了拼搏富贵来。

    经过张教头初步遴选之后,编入山寨战兵序列。不过为了保持山寨的战斗力,新上山的暂时先与山寨老兵分开训练,由王进亲自训练。至于老弱就都安排在后山居住,张青带着开垦田地,等到开春了,进行播种。

    这半年山寨招人,一共有七八百人,青壮兵丁三百左右。这次因不缺马匹和战船,兵丁都优先补充给水军和马军。阮小二为这,高兴了好几天。

    接着宋万、杜迁又将山寨钱粮收入,武器缴获、战略物资账簿一一让王伦清点。

    王伦却将这些略略看了后放下,对于这些老兄弟他是十分信得过的。

    王伦端坐上首,看着左右几十个好汉,胸中不禁豪气顿升。环顾众人,朗声说道:“上天怜悯让我等兄弟在此水泊梁山共聚大义,替天行道。然国有国法,寨有寨规,日后还望众位兄弟共存忠义于心,同铸功勋于民。”

    王伦话音刚落,众人便起身,一齐说道:“共存忠义于心,同铸功勋于民,我等谨遵寨主哥哥之令。”

    ~~~~~~~~~~~~~~~~~~~~~~~~~~~~~~~~~~~~

    近来花石纲屡屡增加,淮扬之地不知多少人家遭难。就是泗水、济水之滨,也多了许多沉船和无名死尸。

    这日,济水之滨,一位头戴红缨毡帽,腰垮朴刀的青脸汉子看着滚滚水流,心情沉重。

    丢失了花石纲,只有自己独活,往哪逃啊?

    要回东京,恐怕难以保住性命。数船奇珍失踪,高俅、蔡京他们会放过自己?要落草吧,还怕辱没祖宗清白。要隐姓埋名,还不甘心自己这一身本事。

    想着想着,青脸汉子一咬牙道:“只好如此了!”

    他回身往城中走去,正走之间,忽听一条胡同里传出哭叫声。侠义心起,汉子闻声奔去,见一破落户院前,聚集着许许多多的人,向院里张望。

    他挤进去一看,两位公差正拉扯着一位面黄肌瘦的姑娘,旁边几个公差正捆绑着一位白发苍苍的老汉。还有位官家穿戴的人指着老汉骂道:“你个老不死的,京城万岁爷要建万寿山,天下奇花异木,怪石珍宝均在征收范围!你的房产,有这奇石,就得刨屋挖石,反对就是反皇上!”

    其他几个公差正在刨房,扒那异石。老头和女儿眼看自己房屋要倒,拼命反抗挣扎。

    青脸汉子见此,向前一横,道:“这房屋一扒,他们向何处居住?”

    那当官的把眼一翻,上下打量青脸汉子,道:“看你的穿戴也是官家出身,花石纲的事儿,难道你不知道吗?只要有奇石异木,别说平房,就是城楼也得拆。”说完脖子一更,又鼻孔朝天道:“你要管也行,先把你抓入府衙!”

    青脸汉子想向前理论,看看自己的穿戴,自己也是京城派来押运花石纲的!只好低头退出,闷闷不已!

第八十五章六国演义() 
门对青山爱晚凉,不慕王侯慕狷狂。

    吟来秋水长风起,落去梅花满地香。

    千金筑台邀月色,散金珍珠换华章。

    此身尝是云中客,瑶池醉舞乱红妆。

    王伦落笔写下一首八言律诗,李助见了拍手称快。赞道:“好一个瑶池醉舞乱红妆。“

    朱武也跟着赞叹:“寨主哥哥气势洒脱,有道家风骨、书生傲气啊。“

    回来这几日,王伦已经将山寨事情安排妥当。这日清闲下来,便与李助、朱武两人品茶对弈。

    放下手中笔墨,王伦对侍立在身边的潘小七道:“且拿下去吧!”

    待潘小七退下,王伦将准备好的象棋拿了出来,道:“两位兄弟,咱们切磋一二!”

    “哥哥怎的不下围棋?”李助虽然开口发问,但是还是坐了下来。

    “围棋斗智布甲,却是文人所爱,不及军中象戏。”回答了李助一句,王伦又对朱武道:“朱武兄弟也坐,咱们这次来个六国对弈!”

    朱武听王伦说的出奇,也坐了下来。“如此戏法倒要向哥哥请教!”

    “大宋在西有西夏,在北有大辽,在东有女真,加上我梁山与南边摩尼教不正是六国分列么!”王伦笑吟吟取一把棋子来,精巧如玉雕。

    象棋戏法乃有三十二子,雕以红帅,辅以车马炮相仕成双,又辅以五卒,另一方乃有黑将,使相而成象,仕而成士。

    此对弈,自古有长久渊源。战国之时,史载已显,《楚辞招魂》有云:蓖蔽象棋,有六簿些;曹并进,遒相迫些;成枭而牟,呼五白些。

    《说苑》载:雍门子周以琴见孟尝君,说:足下千乘之君也燕则斗象棋而舞郑女。此时棋制,有棋、箸、局三器而成。两方行棋,每方六子,为枭、卢、雉、犊、塞(二枚)。棋子以精贵象之牙而成,而箸几近于骰子,行棋之前,当先投箸。局,乃方形之盘。行赛之时投六箸行六棋,斗巧斗智,彼此进攻逼迫,而制对方于死地。

    春秋战国时兵制以五人为伍,故设伍长一人,共六人,彼时乃为军事操练之游戏,亦是每方六人。此时弈棋,乃象征当时之战斗戏耍。后,于此棋制之上,又出唤作塞之棋戏,只行棋不投箸,早时对弈时可侥幸而取胜之弊乃去。塞戏盛行,乃在秦汉,当此时,又称塞戏以格五。

    南北朝时北周朝代,武帝制《象经》,王褒写《象戏序》,庚信写《象戏经赋》。及至唐时,象棋乃大成,唐乃成象棋谱《樗薄象戏格》三卷。

    到了宋朝,司马光著《七国象戏》,尹洙作《象戏格》、《棋势》,晁补之又撰《广象戏图》,民间更有大象戏蔚然成风,三十又二只对弈,便自此而始也。

    此对弈也,横十而竖九,以九宫之内,抑或通盘之上,两方格杀如战阵神通,军阵之中,将帅颇是熟练于此道。

    朱武以军阵见长,也熟悉象棋,看着面前的三副象棋道:“哥哥要用着三副棋子变作六国么,这象棋戏法倒是面幻莫测,胜负难料了!”

    李助心知这是王伦去了一番北地,要用着象棋演义一番,也冲着王伦拱手道:“愿向哥哥请教!”

    王伦就在案几上铺来一面大纸,以笔墨勾勒,竟将三局,合之为一。将三副棋子尽皆安排妥当,王伦拊掌笑道:“如此天下,好似六国会战,岂不更妙许多?”

    那朱武听了王伦说了两次六国,不明所以,直接问道:“哥哥如何笃定江南摩尼教可成事?”

    李助是南方人,近来又有许多消息,先于王伦答道:“如今花石纲谁人不知,有这番导火索,江南便是火药桶。”

    王伦也道:“大凡天下大乱,总有人浑水摸鱼。诸如汉时黄巾军,晋朝五斗米教。如今江南摩尼教也蠢蠢欲动,只是等待时机罢了!”

    看着王伦将三幅棋子摆好,黑红分明,又错综复杂。李助笑道:”天下如棋,众皆乃子,妙妙妙!”

    一局棋,六方拼杀。如此对弈,休说常人,朱武便从未见过。王伦笑吟吟执一枚棋子缓缓落下,就此而始,六方厮杀。

    王伦一方做梁山、摩尼教,李助做西夏、大宋,朱武做大辽与女真。各人之间互为敌对,千变万化。

    李助虽未见过如此对弈,却也不惧,将几方红子一方黑子执来,便缓缓将边车挪将出去。

    另一边朱武不着急吃他当头炮,沉吟片刻,也将边车推出,这却是防着王伦。

    虽然兄弟间对弈,演绎的却是天下大局,不敢马虎。一把棋子走出,便似心疼一般犹豫半晌,分明许多破绽,竟也视而不见。

    王伦毕竟心思玲珑,睁眼端详半晌,隐隐心内有些明晓。宽阔棋局上果真如六国对垒,虽说半晌不曾彼此吞对方半个棋子,分明处处都是陷阱。

    “六方搏杀,还是要寻找突破才好!”再端详片刻,王伦调动黑子一方主帅,蓦然出手,将两骑如走泥丸般直扑朱武,待吞他两相,蓦然又回缩,隐蔽双车之中不肯露头。

    李助丝毫不起烟火气息,只顾将士卒过河,后厢紧跟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