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大寨主》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水浒大寨主- 第11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一问之下,才知道刚刚一位客户买了三斤茶叶,转头发现短了三两,当即找上门来。

    后堂中柴进面沉如水,看着玉恒隆的掌柜,“这茶庄薄利多销,首要的就是诚信,如何出了这等事?”

    那掌柜见了柴进发火,战战兢兢,“回大官人的话,都是伙计弄错了。原本是他老爹在柜上,可是今日病了,于是这伙计替了一日。”

    柴进却是不理那掌柜的解试,指着那掌柜道:“不论如何,茶庄出了这等事都是你这掌柜照看不力,且罚奉一月作为那客人的赔偿!”

    茶庄掌柜一月的俸禄也有二三十两银子,赔给那客人绰绰有余。只是掌柜被罚,到底心有不甘,面露不豫之色。

    “你可是心有不服么?”柴进驭下最严,容不得别人造次。“我且问你何为商人?”

    柴进这一问,却是要考教这掌柜,若是回答不好就要将他辞退。

    茶庄掌柜也是行商十余年的,有些心得,当即摇头晃脑道:

    “贵出如粪土、贱取如珠一玉;

    生意做独市、买卖抢先行;

    三分利吃利、七分利吃本;

    同本不同利、差别在算计;

    百里不贩樵、千里能贩枣;

    小店买个便、大店买个佺;

    不怕店门破、就怕店无货;

    货到街头死、人到市中活……

    如此者,才为商人。”

    王伦在旁听了,微微一笑,看了看柴进。心道:“如此不过是寻常商贩!”

    柴进察觉王伦对着掌柜更为不削,自己也没面子,冷声道:“亏你做了十几年的掌柜,却只有这点见识,如何管得玉恒隆!”

    那掌柜一见柴进要撤了他的职事,心下着慌。不敢与柴进顶撞,却是迁怒王伦。冲着王伦一拱手,问道:“这位爷似有高见,小的愿闻其详。”

    “放肆!岂可对贵客无礼!”王伦是柴进的贵客,怎能容得这掌柜质疑。

    那掌柜向柴进陪了礼,却是不在意王伦。他经商多年,怎容得王伦小觑他。

    王伦早就看着掌柜奸猾不是好人,这回竟然冲着自己来了。微微一笑,道:“好,我就说上一说!”

    “夫大商者,胸存纵横四海之志,怀抱吞吐宇宙之气;其学通于大道,其功接于社稷,其势籴入惊风雨,粜出泣鬼神,也正所谓良贾何负名臣,大商笑看书生。”

    “大商之经商,有如伊尹、姜子牙之于治国;孙子、吴起之于用兵;商鞅之于变法。其学问之精深,道法之玄奥,意气之闳远,境界之高明,岂是你这等空想妄论,俚谚俗语所能达到的。可笑之极。”

    王伦说完,依旧微笑着看向茶庄掌柜。

    “这……这……”茶庄掌柜听了王伦的话,只觉这十几年的生意白做了,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柴进更是定定的看着王伦,眼中充满敬意。醍醐灌顶,振聋发聩,这才是大商之道啊!想起两人合作的酒业、盐业、马匹生意,柴进更是热切。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柴进看着王伦道,“王兄之才,不可测量也!”

    王伦摆摆手,谦虚了一下。

    那边柴进看向茶庄掌柜,吩咐掌柜将那出错的伙计带来。不一会,那伙计被带到,跪在地上不敢言语。

    “去拿一杆秤来!”柴进冲随从又吩咐了一句。

    王伦见柴进如此,不仅提起了兴趣,兴致盎然的看着。

    只见柴进拿着秤杆,对那伙计道:“既然你在称称时出了错误,我就给你讲讲这秤杆的学问。”

    闻听柴进言语,不仅那伙计,就是茶庄掌柜等人凝神细听。

    “这秤杆叫权,这秤砣叫衡。权衡一词就打这儿来的。手拿着秤杆要懂得权衡之道,用称之道。”看了一眼伙计,柴进指着秤杆说道。

    这话十分有理,王伦也听得仔细。

    “你们看这称上这些小星较定盘星,也叫准星,这秤杆上十六钱等于一两,十六两等于一斤,这称为什么要用十六进位呢?你俩可明白吗?”

    茶庄掌柜和伙计忙说不明白。

    柴进接着又说:“这是老祖上,古圣人给定的,十六位进制,十六颗准星,一二三四五六七这表示北斗七星,告诫人们用称的时候,心中有方向,不可贪财迷钱,迷辨别是非,一二三四五六这四颗星,表示东南西北上下六方。他告诫大家用称的时候要新居正中,不可偏斜。”

    “这最后三颗星是福禄寿三星,你在给别人称东西的时候你要是亏一两,就是折寿,亏二两就是少禄,亏三两就是损福啦,那你要是给别人多称几两呢!那不就是给自己添寿,加禄、增福吗?这可明白了吧!”

    说道这里,柴进大有深意的看了一眼掌柜和伙计,道:“为什么称上这些星要叫做准星呢!这称虽小可称人心啊利益虽高,不取无益之财,称东西的时候不仅称的是东西,还称自己良心,称自己的道德品行。”

    等柴进说完,茶庄掌柜和伙计战战兢兢,忙说受教了。

    “念你初犯,且罚打扫茶庄一月,以儆效尤!”

    听了柴进的处罚,茶庄伙计千恩万谢一番,跟着掌柜下去了。

    王伦喝了一口茶,对柴进道:“没想到一杆秤,竟有这么多学问,大官人见解当真独到!”

    柴进一摆手,笑道:“商贾之家之言,训诫后人罢了!”

    两人正在喝茶闲聊,外间柴进门客来报。沧州刚进来一众官军,还押送着一辆囚车。

    王伦和柴进对视一眼,道:“走,看看去!”

第三十二章流放的犯人() 
沧州城中,张都头洋洋得意,提着大刀,骑着高头大马,押着一辆囚车。正行走间;只见后边尘土飞扬,奔出一彪人马,驾鹰的驾鹰,牵狗的牵狗,几匹快马追了上来。

    张堵头并一众兵卒正惊异间,张堵头主意到人群当中,一匹高头白鬃烈马上,端坐一位青年,身高八尺有余,英姿勃勃,倒八字眉,一双炯炯有神虎目,双手过膝,耳大口方,挥鞭催马,精神抖擞。

    此人是谁?他却认得,不是别人,正就是周世宗后代--小旋风柴进。

    听军中的朋友们讲,沧州柴进人称小旋风,为人仗义疏财,广交天下好汉。因他祖宗曾有让位之功,太祖赵匡胤敕他祖上三卷铁书:“有过不咎,当斩不死”。

    张堵头往日远远见过,因此有些印象。其实他也想结交柴大官人,只是他身份低微,没有门路,一直深以为憾,不想今日在此遇见。

    柴进与王伦本在茶庄歇息喝茶,听了门客禀报沧州有流放的人犯经过,这才带人赶了过来。

    眼见柴进到了近前,张都头伶俐的上前见礼,“小人见过柴大官人!”

    众人没有注意到,听闻柴大官人四字,那囚车中的人犯猛地睁开眼睛,看向柴进。

    柴进勒马抱拳,点头算作回礼,然后看着囚车问道:“不知都头有何公干?”

    要是别人问起,张都头定不会回答。柴进那可是沧州的贵人,听得柴进动问,张都头躬身回答道:“小人要押解人犯到沙门岛去!”

    一听沙门岛,柴进和王伦同时皱眉。这沙门岛在海滨之地,宋朝一直是流放犯人的所在。人们到了那里,能活下来的十不存一。到了宋徽宗这一朝,许多被陷害冤枉的忠臣、好汉也多有流放此处的。

    柴进又不动声色的问道:“敢问都头,此人所犯何罪!”

    “此人身为孔目,结交歹人,知法犯法。知府严令,流放三千里。”

    柴进听此,心中一惊;此人是真犯法呢,还是被人冤枉?我得问问,见上一面。

    王伦一听孔目的官名,也是心中一动,莫不是那人!

    柴进骑马来到囚车面前,见那犯人身高九尺以上,皮肤黝黑,浓眉大眼,一双虎目,颇具威严。

    “你是何人,敢知法犯法?我柴进前来问你。”

    那犯人一听柴进,甚是激动。“小可京兆府孔目,姓裴名宣,人称铁面孔目。”

    一听这犯人名字,王伦心道果然是这人。悄悄走到柴进身后,道:“大官人,此人定是被冤枉的。”

    柴进心里明白,此人我虽不识,王兄弟如此说,定有来头。柴进眼珠儿转了几转,心生一计:我须救他。

    柴进满面含笑,对张都头一抱拳,言道:“都头一路辛苦了,不如带兄弟们到敝庄歇息片刻,款待粗茶淡饭,算柴某人给大家贺功!”

    眼见柴进相请,张都头满心欢喜,但是还是装模作样的客气一番。“我等这么多人,多有不便,还是不去麻烦了罢。”

    “唉!我与张都头平时不曾见面,今日相见,正好喝几杯薄酒。不说是你,就是往来的都监、统制,也多在我庄上歇息。”

    张都头想借此时机,结交柴大官人也好。于是抱拳道:“那小人恭敬不如从命喽!”

    柴进等人带着一众官兵,调转马头向柴进西庄而行。十几里路,走了半个时辰。

    到了柴进府上,早备了水酒饭食。见了一众官兵到此,在放了五张席面,好酒好菜上来。柴进并两名心腹,亲自作陪不提。

    王伦带了杨林、山士奇却去了别处。

    张都头带着押送裴宣的官兵宴饮,那裴宣被关在庄子的一处偏房。趁着官兵被引走的空档,王伦打算去见裴宣一见。

    山士奇在外把风,王伦、杨林到了关押裴宣的房间。

    裴宣见有人来,不由诧异。抬头看着王伦,默默无言。

    王伦冲着裴宣一拱手,当先开口。“敢问好汉,可是人称铁面孔目的裴宣么!”

    裴宣不想王伦知道自己的名号,想起自己的遭遇,叹了口气道:“什么铁面孔目,如今也不过阶下囚罢了!”

    书中有言,裴宣,人称铁面孔目!本是京兆府的孔目,向来秉公执法铁面无私,是个包公海瑞似地人物,后来不知何事得罪了知府,被寻了个罪名发配千里之外沙门岛。

    后途经饮马川时被当地的好汉邓飞和孟康救下,推举为饮马川寨主,这才落草为寇。再后来,被戴宗和杨林引见又上了梁山。

    如今饮马川的邓飞、孟康已经上了梁山,没人救得裴宣。不想裴宣却到了沧州,与柴进、王伦遇上。

    “铁面孔目,嫉恶如仇,江湖上多有美名,不知因何获罪?”

    裴宣早就心情压抑,无人诉说。听得王伦动问,当即一五一十说了出来。

    原本裴宣熟读四书五经,在家乡教书三年,声望越传越远。数处高价聘请,他均未换学校。后来他有心报国,参加科举,在一年之中,连过县、府、院试三科,名闻州郡。

    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科举及第,受官孔目。在任三年,他行事四平八稳,为人忠厚耿直,丝毫不肯苟且,犹如包公在世,人送外号“铁面孔目”。

    忠直的裴宣一直瞧着浑浊的官场不顺眼,官场看他亦如是,今年新来了一个贪滥知府。因他不肯低头,终于被邪恶势力给踢出局了。新知府那厮仗着有权,鸡蛋里头挑骨头,给裴宣安了个罪名,判他刺配沙门岛,于是有了这段故事。

    王伦听完,沉吟少许道:“我敬你是一条好汉,且忍耐些,稍后自有人救你!”

    一听王伦有心救自己,裴宣心情激动,当即问道:“敢问足下何人?”

    “在下济州王伦!”说完,王伦带着杨林离开了。

    “济州王伦……”房中裴宣看着房外,喃喃自语,“不想是他!”

    柴家庄客厅中,柴进、林冲不住向张都头和官军劝酒。不一会儿,一个个都东倒西歪,有了七八分醉意。

    柴进看看红日西斜,对张都头言道:“世上没有不散的宴席,小可不敢再误都头时间!”

    酒足饭饱,更有柴进的面子,张都头心满意足,起身道:“官命在身,多谢大官人款待,后会有期。”

    柴进一挥手,早有门客献上纹银百两。张都头看了咂舌不已,客气了两句便接了。

    不一会,柴进门下送了张都头等人出去,王伦从外面进来。

    柴进看着王伦,直接问道:“如何?”

    “却是被人陷害的汉子,我已安排好人了!”

    (感谢水浒群英传兄弟打赏!书友们,多多投票啊!!!)

第三十三章铁面孔目() 
因为押解犯人是有期限的,张都头带队押送囚车缓缓的向东而行。天气炎热,那军队走的甚慢,不时有军士拿了皮袋饮水。

    山路颠簸,囚车木轮跟着一晃一晃。但是裴宣的心思却在想,不知道王伦会在哪个地方解救他。

    伞盖山,是一片连绵的山脉。这一片山脉的地形复杂,却是一处要道。山的前后都是坦荡的官道,唯独入口狭窄,难以通行。

    伞盖山的这片区域,大树参天,草丛密集。多有野兽出没,人迹罕至。

    张都头押着铁面孔目裴宣走进伞盖山,他提刀跃马,大声喊道:“都机灵些,快快过林!”

    这里山高林恶,张都头怕出现意外,十分警惕。

    兵丁们本就奔波辛苦,见张都头发令,勉强听从。一个个东倒西歪的,无精打采地前进。

    “儿郎们小心赶路!”眼见进了山里,张都头放下心来,“等出了大山,群殴掏腰包与弟兄们吃酒!”

    张都头得了柴进的馈赠,乐得犒劳下手下的官军。

    一众官兵提起精神,向前走不到半里,忽然听得一声锣响,接着就是一片羽箭射来。

    当前的五名军汉避无可避,给狠狠射中,丢了性命。这一变故出乎所有人的意料,沉寂的队伍顿时喧闹起来。那给弩箭射穿脖子的军汉,不可置信的捂住自己的脖子,发出绝望的惨叫。

    眨眼间的工夫,四五名手下丧命黄泉,张都头气得发疯。“有强人!小心,有强人!”张都头大声呼喝,意图整顿队伍迎敌。

    “杀!”山林中跳出五十余条蒙面大汉,拦住张都头等人去路。一个高大汉子提着一口钢刀,带着队冲锋。

    “贼他娘,敢杀官兵,你们要造反不成!”张都头见对方杀来,强忍恐惧,意图恐吓对方。

    怎奈对方理也不理,又是一阵羽箭射来,张都头险些被射下马去。

    “聚众造反,格杀勿论!”眼见免不了一场恶战,张都头鼓动官兵抵抗。

    “儿郎们,杀光这群强盗!我们建功立业,就在今日。”

    一众官兵怕临阵脱逃上官降罪,强壮着胆子挥舞兵器抵抗。怎奈他们久不上阵,武艺稀松,初一对阵就被对方钢刀长矛杀死杀伤六七人。

    刚一交手,己方便处于劣势,被团团包围。张都头眼见形势危急,也顾不得爱惜性命。“儿郎们,随我杀!”

    现在凭借一口气,官军还能与对方打过一场。若是等到士气全无,局面就将彻底崩溃,任人宰割了。张都头深知这个道理,大吼着,提刀杀了出去。

    裴宣在囚车之中看的分明,心中又是兴奋又是激动。“这些人在此设伏,应该就是来救我的。”

    裴宣看向带队的蒙面汉子,直觉身形眼熟,应当见过。心中打定主意,等出了囚笼,一定请教对方大名。

    他正在想呢,那带头的蒙面汉子早就杀到近前。“好汉!我救你出去!”

    那人刷刷几刀,杀散囚车前的士兵。另一名高大汉子来到近前,挥动铁锤,砸毁了囚车。

    “不要走了犯人!”正在此间,那张都头带着几名亲兵杀到。

    “哈哈!我来会你!”眼见张都头杀到,那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