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芒主意已定,命王守仁立刻着手策划周详。
已近五月,如果抓紧,在冬季来临前,会盟于嵩山,还来得及。
除了益州、交州和辽东距离较远,刘裕等人恐难以赶赴中原外,其他诸侯,时间和距离,都不是问题。
而刘裕等人,即便时间来得及,也未必会参加这次会盟。
“尚未除国的刘姓诸侯王,也一并通知。还有,凉州那边,也要通知到。杨广虽不会来,但也要让他和他手下人清楚,帝国还是大汉,他们还是大汉的臣属!”
“好!属下建议,分别送信给李傕郭汜等人,可起到分化瓦解西凉军之效。”
“可。守仁先生辛苦一下,策划成型,某带回洛阳,商议后即刻通知各路诸侯。”
“诺!”
王守仁起身行礼告退,走至门边,又转过身来。
“先生还有事情?”
“呃……呃……没事了,属下这就去熬个通宵……”
王守仁明显有话要说,但既然他不想说,刘芒也就没必要问。
……
谢玄一直等在王守仁的院中。
“先生终于回来了,主公作何表示?”
“呃……呃……主公事务缠身,王某实在没法开口……”
谢玄一脸无奈,埋怨道:“先生应承之事,却不肯帮忙。”
“唉,惭愧啊惭愧。幼度公子多多体谅,这保媒之事,真非王某所长啊……”
“要不为难,也不敢劳动先生大驾。先生来陈国,时间不短了。你也知道,那事,已传得沸沸扬扬,我谢家面子还在其次,家姐以后怎么嫁人啊!”
“呃……”王守仁也是无奈。
之前,冀州袁绍、兖州曹操,纷纷遣使而来,为自家儿子提亲。甚至连徐州刘备,都厚着脸皮,要娶谢氏才女谢道韫。
而谢道韫,宁嫁英雄当仆妾,不嫁纨绔做夫人,负气加玩笑,说了句“如果刘绛天派人来提亲,就替我应下”,被传了出来。
乌衣巷、阳夏城,甚至整个陈国,便开始流传,谢氏才女,非刘太尉不嫁!传到后来,干脆变成谢道韫已被太尉刘绛天纳为仆妾!
谢玄知道姐姐说那句话,并非出于本心。
但是,当谢玄见到刘芒后,彻底被刘芒的气度所折服。
论年龄、论相貌,刘芒与姐姐谢道韫,还真是般配!
刘芒唯一欠缺的,是才学。
可是,刘芒年纪轻轻,便已取得如此成就,欠缺一点才学,又有何妨?
谢玄和谢道韫感情深厚,他真的很想替姐姐促成这门亲事,才央求王守仁帮忙。
王守仁没帮上忙,也很惭愧。“主公差遣事急,王某实在张不开嘴。幼度公子去找一人,定可促成美事!”
“何人?”
“杜克明。主公已有正妻,迎纳新人,若非正妻认可,便是主公同意,亦是枉然。王某和长孙夫人并不认识,克明乃主公亲信幕僚,和主公内眷说得上话。克明出面,此事必成。”
“好!我这就去找克明先生。”
杜如晦也很忙。
杜如晦听过有关传闻,也知道谢道韫才貌出众。不论从政治角度,还是人品才貌,刘芒和谢氏联姻,都是好事。
在杜如晦看来,刘芒迎娶谢道韫,只是早晚的事,根本不存在问题。
手头事情很多,听了谢玄的请求,杜如晦并未多想,随口开了一句玩笑。
精明如杜如晦这般,也有犯错之时。
这一句玩笑,却惹恼了才女谢道韫!
第1153章 究竟是谁造的谣()
保媒积德。
杜如晦虽是刘芒最信任的幕僚之一,但他和刘芒的夫人们,并没熟到可以说这种事的地步。
杜如晦最熟悉的,是刘芒的夫人兼超级秘书上官婉儿。但是,上官婉儿是几个夫人中,醋意最浓的,和她去说这事,是自找难堪。
杜如晦何等聪明。
这种事,不用他去说,有人更合适,只需把话递过去即可。
举手之劳,杜如晦当即答应帮忙。还随口开了句玩笑:“若想促成此事,简单至极。主公贤明,尤爱才俊。幼度公子只需将你那安石叔叔找回,入了主公幕府,何愁姻缘不成?”
谢玄知道杜如晦只是开玩笑,却也觉得为难。叔叔谢安,流连于山水之间,常常是数月都不回家,到哪里去找?
谢玄和姐姐感情最深,和叔叔谢安关系最好。
谢安才学之高,谢玄都要仰望。如果谢安肯出仕做官,一定大有前途。谢玄为了谢安考虑,很想将其推荐给主公刘芒。
杜如晦开了句玩笑,谢玄也没在意。在和随身小奴聊起谢安时,讲起这个玩笑。
小奴嘴碎,将这话传到谢道韫那边。
谢姑娘一听就急了!
非刘芒不嫁,只是谢道韫开的玩笑。
但是,随着大汉军进入陈国,谢道韫听到了很多有关刘芒的事情。
年纪轻轻,位极人臣。更难得的是,谢道韫听说,刘芒非常重感情、重情谊。
还有,年轻的刘太尉,虽算不上美男子,却也是风度翩翩,气度非凡!
成就大、人品好、情商高、长相还好,这样的男人,哪个女人能不动心?
谢道韫才情再高,也是人间女子。虽不至于“非刘芒不嫁”,但谢道韫真的很想找机会,见识一下这个传说中的人物。
可是,这句话,太气人了!
小奴传话,多有偏差。传到谢道韫这里,这句玩笑,竟变成刘芒亲口所说!
谢姑娘气啊!
嫁姐姐,陪送妹妹,有。
嫁姑娘,陪送叔叔,侮辱人啊!
摆明了,看好叔叔谢安的才学,目的是拉拢谢安,而自己反倒成了陪衬!
谢道韫不仅才情逆天,更有不让须眉的豪情!
你以为你是谁?!
看不起本姑娘,本姑娘还看不起你呢!
你想娶,本姑娘还不嫁呢!
谢道韫发了狠!
谁再敢拿本姑娘和姓刘的说事,要么你死给我看,要么本姑娘死给你看!
……
谢家小奴敢乱传话,刘芒身边的人,可没这份闲心,也没这个胆儿。
谢道韫的狠话,没人敢往刘芒处传。何况,刘芒也没时间听。
王守仁策划嵩山会盟的同时,刘芒忙于会晤陈国世家、名流,还要视察谢玄和符存审操训的,以流民为主的新军。
谢玄和符存审,都是统武双能的大将之才。在他们的调教下,虽只短短几月,这支新军,雏形已现。
战斗力虽尚不能与徐达、岳飞等精锐之师相比,但精神面貌,已预示着,这支队伍,必将成为一支精锐之师。
“恳请主公为我部赐名!”
“就叫北府军吧!”
刘芒命名北府军,是有原因的。
系统介绍中,提到北府军,只是刘芒如此命名的原因之一。
另一个原因是,陈国境内,除都城陈县外,最重要的县城,就是阳夏。
陈县在南,阳夏在北。因此,陈国人常常以南府、北府称呼这两地。
谢家久居北府阳夏,刘芒便以此命名。
刘芒给予北府军格外关注,让谢玄和符存审倍感激动,更觉责任重大。而他们也不负刘芒厚望,北府军最终成为刘芒麾下,王牌精锐之一!此乃后话……
……
除了这些事,关于九鼎和玉玺谣言,刘芒也做了一些分析和了解。
谣言,不会起于民间。
普通百姓,莫说不会知道禹王九鼎和传国玉玺,便是知道,也没心思散播这类谣言。百姓们关心的,是吃饭穿衣,而不是九鼎和玉玺。
谣言,十有八九,来源于诸侯。
谁会是谣言的始作俑者呢?
刘芒首先想到一个人——刘备!
传国玉玺没在袁术身上,就有很大可能,留在了寿春!
刘备私匿了传国玉玺,欲盖弥彰,放出谣言,嫁祸于自己,十分符合逻辑!
不过,如果凭此就妄下定论,刘芒这些年,就算白过了。
符合逻辑,不等于事实。
刘备嫌疑最大,但别的诸侯,也有制造这种谣言的可能。
哪个诸侯不是人精?
玉玺失踪一事,不是秘密。其他诸侯,也有制造这个谣言的充分理由。
刘备是刘芒的主要盟友之一。
将私匿玉玺的污水泼到刘芒身上,自然最好。泼不中刘芒,泼中刘备,也不错。
两人都没泼中,能借此事,引起刘芒和刘备互相猜疑,破坏他们之间的同盟关系,对其他诸侯,也甚为有利。
从这个角度来看,除了距离太过遥远的诸侯,其他所有诸侯,都有制造这一谣言的可能。
损人,就是制造谣言的理由。
损人利己,理由充分。
查明谣言源头,并不是最重要的。况且,制造谣言者,绝非俗类,想查明源头,几乎没有可能。
最重要的是,不能让谣言达到造谣者期望的效果。
造谣者所期望的,是刘芒被抹黑,是刘芒与盟友的关系出现裂痕。
谣言要控制,谣言的影响,只能一点点消除。
现在急需做的,是维护刘备的关系。
刘芒给刘备写了信,对徐州军剿灭寿春伪朝廷之功,大大称赞一番。对刘备向朝廷所进贡物,也简单表示了几句。
派陈国郡丞陈矫,去见刘备。
陈矫问道:“主公,既然去褒奖,要不要带些赏赐?”
“不必。刘玄德占了寿春,胃口怕都撑坏了。没让他交出私匿的财物,就是天大的赏赐了!”
刘备拿些破烂战利品糊弄朝廷,而且还是造谣的重大嫌疑人,再给他赏赐,刘备都会笑刘芒傻!
派陈矫去见刘备,还有两个目的。
一是看看刘备的反应,侧面了解一些有关传国玉玺的情况。
二是提前和刘备打声招呼,嵩山会盟一事,作为主要盟友的刘备,必须捧场。
……
还有一件事,需要关注。
根据掌握的情报,九鼎和玉玺的谣言,扩散自陈国周边,需要派人去调查一下。
只是,陈国周边,势力错综复杂。不仅有几家诸侯,还有山贼、流寇,以及江湖势力。
派谁去合适呢?
第1154章 孙二娘理想远大()
这种谣言,必源于诸侯。
谣言针对的,是当今天下权势最重,实力最强的刘芒。谣言制造者,一定会加倍小心,不会轻易暴露自己。
调查这种谣言,通过正规渠道,难有收获。
江湖,是谣言传播扩散的必经之地,有可能查到一些蛛丝马迹。
和江湖打交道,最合适的人选,莫过于秦琼。
只是,秦琼正统领兵马,在大别山一带善后,脱不开身。
李元芳也比较合适,但他现在雍凉。雍凉方面的情报,也十分重要,不能放松。
展昭也是可以考虑的人选。不过,陈国周边,势力杂驳。除了江湖人物,还有许多流窜的贼寇。展昭太正,和邪门歪道打交道,并不合适。
刘芒反复斟酌,终于确定了人选。
派人立刻赶赴洛阳,调武松武二郎和展昭速来陈国。武松在明,展昭在暗,互相配合。希望能查到一些线索。
……
陈国周边,形势之乱,非同一般。
历史及诸侯割据原因,使陈国与周边地区交界处,逐渐成为三不管的真空地带。
朝廷及诸侯疏于管理,这一带成了江湖乐土,贼寇乐园。
以前活动在颍川嵩山一带的黄巾余党,何仪刘辟等,就经常在这一带出没。
陈国与梁国交界处,北通陈留,南通沛国。
宽阔的官道上,长长的车辙,表明这里曾是繁忙的交通要道。
而今,车辙早已被杂草填满,尽显落寞。
南北和东西两条官道,在一个小土坡上交汇。小土坡因此得名,十字坡。
如果没有战乱,这里定是开店迎客的理想所在。
几间土屋,经过简单整修,也掩盖不住破败之相。
一个精瘦的汉子,蹲在门前,劈着柴禾。
一个妇人,从屋里走出来。
妇人接近三十岁年纪,个子高高,身材丰满。收拾得干净利落,圆圆的脸蛋,气色很好,模样也不错。
“当家的,咋不让伙计们弄咧?”
汉子抬起头,黑红消瘦的脸上,满是皱纹,显得很老。
看外貌年龄,汉子和妇人很像是父女。对话之间,却表明这是夫妻二人。
“他们忙着咧。”汉子憨厚一笑,继续劈柴。
这对夫妻,看似平常,却是江湖中人。汉子人称菜园子张青,女子也有诨号,便是母夜叉孙二娘。
“挨累的命!”孙二娘埋怨丈夫一句,扭头大喊道:“鬼豆!”
这一嗓子,底气十足,石破惊天,震得房顶茅草都簌簌乱颤。
后院,两个后生伙计,正在偷懒玩耍。用石子木棍当棋子,玩得热热闹闹。
孙二娘一嗓子,两个伙计吓得一激灵。
“来了!来了!”
老板娘可不好惹,鬼豆应了一声,赶紧爬了起来。顺手拎起水桶,在缸里舀了半桶水,晃晃悠悠拎着,赶去前院。
“死哪去了?!”孙二娘双手叉腰,盯着鬼豆,横眉立目吼道。
“打、打水……”
鬼豆个子很矮,只有五尺多高,胳膊腿细,肚子却是不小。虽只拎了半桶水,也甚感吃力。一张嘴说话,力气一泄,险些连人带桶摔倒在地。
“摔烂了桶,老娘打烂你的腚!”
鬼豆委屈地辩道:“俺娘把俺生得矮,拎水费事,有啥办法?”
“哼!”孙二娘冷笑起来。“拎水?糊弄鬼呢?河在那边,缸在后院,你从后院拎水,是要把河装满呗?”
诡计被揭穿,鬼豆却不害臊,舔着脸讨着好道:“还不是因为二娘太威武,听二娘一喊,就慌了神。二娘你别气,这就干活,这就干活……”
“敢跟老娘藏奸耍滑,找死啊!”孙二娘顺势给了鬼豆一撇子,又喊道:“贼静!”
另一个伙计贼静,早有准备,听到孙二娘召唤,赶紧颠颠从后院跑了过来,一边跑,一边擦着额头,装出一付我很忙,忙得满头大汗的样子。
“是不是有活儿,二娘可别累着,小的来做!”贼静很鸡贼,很会溜须。
孙二娘不吃他这一套,厉声问道:“你干啥呢?!”
“磨刀啊!”贼静点头哈腰地道,“二娘你忘了,是你吩咐小的磨刀啊。”
“磨刀?”孙二娘走过去,伸手叼住贼静的手腕。“手没脏,围裙没污,你跟老娘说你在磨刀?”
喝罢,孙二娘抓住贼静的衣领,抓小鸡儿一般,将他拎了起来,扔到鬼豆旁边。
鬼豆和贼静两个伙计,年龄相当,一般的矮小,本就比高大的孙二娘矮半头,又不敢抬头,猥猥琐琐,显得更加矮小了,两张脸上,都是讨好求饶的孙子相。
“跟老娘耍心眼,活够了吧?!”
孙二娘一声吼,两个伙计吓得肝颤。
鬼豆更鬼,哭丧着脸推了一把同伴,抱怨道:“都怨你!我说啥事都瞒不过二娘,你骗让我拎水桶蒙事!”
鬼豆成功把锅甩给贼静,贼静气得牙痒,却又知道,在孙二娘面前申辩,只能死得更惨。只好不停地认错求饶。
“老娘现在就弄死你们两个懒鬼!”
“二娘!别!别啊!”虽然知道孙二娘只是吓唬人,贼静也是吓得半死。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