屋外,秦琼和史阿面面相觑,走也不是,留也不是。
屋里,哭声仍在继续,只是,那姑娘越哭越悲切,反倒是那中年人止住了哭声,不停安慰起着那姑娘……
史阿像个办案捕头似的,在茅屋周围四处溜达了一圈,转回来,自信满满地对秦琼道:“二哥,据小弟分析,一定有贼人抢了麦子,毁了苗,这人断了口粮,才致疯癫。”
秦琼还没开口,就见那中年人和那姑娘从茅屋里走了出来。
那中年人情绪低落,那姑娘的眼睛都哭肿了,不想被人看到,深深地埋着头。
那中年人也不理秦琼二人,叹了一口气,转去后面耕地上,一边落泪,一边检查是否还有可以抢救的秧苗。
那姑娘跟着过去,路过秦琼身边,看都不敢看秦琼一眼,只低低地说了一声:“对不住……”(未完待续。)
第0491章 秦叔宝撒英雄令()
姑娘道歉,误会解除了。
秦琼松了口气,赶紧跟了过去,问道:“是不是口粮没了?”
“唉……”姑娘沉重地叹口气,摇摇头,很不好意思地问道:“方才没扔到你吧?”
“没有!”
离得近了,秦琼看清姑娘的容貌。朴素、清秀,双眼不是很大,但弯弯的、媚媚的,很是好看。只是,哭得有些肿,让人顿生怜惜。
姑娘见秦琼留意看自己,脸腾地红了,赶紧扭身走开,去帮中年人检查秧苗。
秦琼犹豫一下,跟了过去。掏出身上钱袋,轻轻放在两人脚下。“这点钱,拿去卖点口粮吧。”
秦琼的善举,竟激怒了那中年人。那人抓起钱袋,狠狠摔向秦琼。
“我不要钱,我要我的麦子!”
从没见过如此固执、如此不通人情之人,秦琼无奈地摇摇头。
算了。
已经做到仁至义尽,秦琼把钱袋放在显眼处,召唤史阿,准备上路。
“等等。”
那姑娘劝好了中年人,追了过来。
“谢谢,你是好人。”
秦琼微微一笑。
那姑娘抬起头,真诚地道:“别怪阿叔,他的心血,都毁了……”
说罢,姑娘的眼泪又止不住流了下来。
心血?
秦琼和史阿对望一眼,不过是麦子和秧苗,秦琼留的钱,足够用上几个月,至于不至于啊?
“阿叔……不是为了自己……”姑娘越说越难过,“他是为天下百姓……”
这么严重?
秦琼想劝慰姑娘,可是,他真的没有这种经历。面对着抽泣的姑娘,秦琼不知所措……
……
姑娘开始讲述中年人的故事……
中年人叫贾思勰,青州人。
董卓乱政,将洛阳百姓迁往长安,贾思勰才来到这个小山谷。
贾思勰有些怪。刚来洛阳时,没事就去附近村聚,蹲在别人家的麦田边,还时不时摸一摸、捏一捏麦秆麦穗。
初时。常被百姓当成偷粮贼,为此还挨过打。
后来,百姓见他只看只摸,并不偷,又见他人随和。才容他在地边随便看,随便摸。当地人就叫他青州先生。
再后来,贾思勰常用一些新奇的方法,指导百姓耕种,取得不错的效果,百姓渐渐开始尊重他。
贾思勰在山谷里,也种了几块地。可是,他种地和别人不同,有事没事,就折腾秧苗。百姓见他古怪。就把他的称呼改成青州怪先生。
后来,大家才知道,他是为了研究出产量更高、抗病虫、不容易倒伏的新品种。
百姓世世代代种田,没人见过他说的那种麦子,也没人相信他。
姑娘嫣嫣一笑:“初时,我也不大相信。”
秦琼很想问问姑娘姓什么,可是不好意思开口。史阿才不管,问道:“姑娘,你叫啥?”
姑娘脸一红,低下头。冲着秦琼低声说了一句:“我姓常。”
不知怎的,秦琼的脸竟然也红了一下。
“常姑娘常来帮助贾先生?”
“先生只知道琢磨麦子,常常忘记吃饭,我只是帮他送些饭菜。”
“常姑娘心地善良。”
秦琼的夸赞。让常姑娘羞涩中,也透着一丝兴奋,道:“去年,先生种的麦子,产量提高了近两成!”
“啊?两成!”
若是整个大汉疆域内,全种麦子。产量提高两成,就意味着可以多养活几百万人!
“是啊,先生说,今年有可能提高三成,而再过几年,可能提高五成!”
“不会吧……”秦琼简直不敢相信。
“可是……”常姑娘的眼圈又红了,“可是,先生留下的种子,被山贼当粮食抢走了……”
难怪贾思勰为了点麦子差点哭疯,他培育的种子,可不是种几亩地那么简单,研究成功,可以挽救成千上万人的性命!是无价之宝!
秦琼虽已是并州将领,但侠义之心永远不会泯灭。
“常姑娘,这周边常有山贼?”
“以前多,现在……应该没有啊……”不知为什么,姑娘说这话时,脸竟然又红了,突然皱了皱眉,站了起来。“我有事……得先走了……”
……
秦琼和史阿离开小山谷,继续赶路。
一路上,秦琼表情严肃,不说一句话。
史阿从没见秦二哥如此严肃过,忍不住开口道:“二哥,我觉得,这个二嫂有些不靠谱。”
秦琼罕见地没搭理他,也许是根本就没听到他说什么。
“二哥,方才你问起山贼时,那丫头的表情有些怪!”
“走!去谷城!”秦琼扔下一句,打马就走。
谷城,在洛阳西面。
虽然往日繁华已不再,但因为处在洛阳通往函谷关的交通要路上,往来的人不少。
秦琼打马来到城外,并不进城,四处望望,将手指伸入口中,吹出一声响亮的口哨!
哨音尖锐,持续好久……
秦琼这才跳下马,伸手向史阿。“钱!”
史阿连忙掏出钱袋,递了过去。
秦琼拿出几枚五铢钱,掏出小刀,在上面刻上奇怪的符号。
这时,从城里城外,跑来七八个衣衫褴褛的孩子,都是不满十岁的孩童。
“过来。”
孩子们虽不认识秦琼,但没有丝毫犹豫,跑了过来。
秦琼给每个孩子发了一枚刻着记号的钱,又掏出一些钱,每人分了几枚。孩子们把五铢钱揣进怀里,手中高举着刻着记号的钱,四散跑去,边跑还边吹着口哨。
史阿张着嘴巴,愣愣地看着。他虽然不算江湖中人,但史家破败后,在外漂泊几年,也有些见识。
难道,这就是传说中的“英雄令”?
英雄令,也称江湖令、铜钱令,是江湖上一种紧急求援的手段。
将刻画记号的铜钱交给流浪孩子,四面奔走,以口哨寻找附近的江湖同道中人。
江湖人士,听到口哨,看到铜钱上刻画的记号,就知道是谁发出信令。
如果发英雄令之人,在江湖上有足够的名望,江湖好汉,不管与之是否相识,都可能现身相助。
而如果发令人口碑很差,不仅不会有人前来相助,甚至可能引来仇家。
英雄令,谁都可以发,但只有真正的英雄发出的英雄令,才会得到相应,得到帮助。
英雄令,代表着江湖身份,也代表着江湖道义。除非遇到天大的麻烦,绝不会使用。
秦二哥竟然发出英雄令,这是要干嘛?
史阿既羡慕,又期待……(未完待续。)
第0492章 英雄传令江湖应()
秦琼不动声色,找一块石头,稳稳坐下。
史阿却是无比期待,不停地四处张望,等待着英雄令的效果。
突然,史阿激动地叫了起来:“二哥,有人来了!”
远处,一人正飞奔而来。
秦琼纹丝不动。
那人四下看看,又看看手中铜钱,见只有秦琼和史阿两人,很快确定是秦琼发出的英雄令,大步走过来,秦琼站起身,两人很江湖地抱拳示意,各自坐下,一句话也不说。
有外人在场,史阿不敢乱动,怕丢了秦二哥的面子,规规矩矩站立一旁,心里却是羡慕不已:这才是真正的江湖豪杰气派!
陆陆续续,有人赶来。或独自前来,或三两成伙,结伴而来。
穿着、气度各有不同,但都是一身江湖气。
到了这里,也都是一般地和秦琼拱手示意,然后坐下,一句话都不说。
人越来越多,周围的气氛越来越凝重。
不仅是接到英雄令赶来的江湖中人,就是史阿也搞不清,秦二哥到底要干什么。
这种气氛,让史阿感到紧张,也感到兴奋,还有无法言表的羡慕。
史阿暗暗计算着,发出了八枚英雄令,已经赶来七拨,共十个人。
传说,最有名望的江湖大佬,发出英雄令,至少半数会得到回应。
而秦二哥发出八枚,已有七拨人赶来!秦二哥,太牛了!
而秦琼,依旧面无表情,端坐不动。
“啊……”史阿没忍住,发出一声低低的惊叹。又有一人,匆匆而来!
发令八枚,全部收到回应!
秦琼在江湖上声望之高,令人恐惧!
秦琼和最后赶来之人见礼后,没有再坐下。众人也都站起身。
秦琼向众人抱拳行礼。“济南秦琼,有劳各位。”
众人还礼。赶来的江湖人物,虽然从铜钱上得知上发令人是济南秦叔宝,但听到秦琼自报家门。还是不禁轻声惊叹。
史阿注意到一个细节,当众人确定听到是秦琼的名字后,每个人都把手中刻了记号的铜钱攥得更紧了。
“秦大哥请吩咐!”
“老山,踩盘,无需漫水。”
秦琼说的是江湖春典。也就是黑话,告知众人所为何事。意思是,求助的事情,和绿林山贼有关,只要打听消息,不需要帮忙动手。
先告知求助目的,接令人量力而行。
果然,有三伙人或是没有这方面的能力,或是不想参与和山贼有关的事,上前一步。将铜钱交还给秦琼。秦琼收回铜钱,双方客气地抱拳行礼。
这类似于“买卖不成仁义在”,力所不及,不强求,日后还是朋友,遇到别的事情,还会互相帮助。
剩下的人,都是乐意帮忙的。秦琼详细解释道:“南边十余里,小山谷内,青州先生在哪里培育麦种。昨日。有道上人抢了麦种,秦琼想知道是那伙人干的,明日卯时前,秦琼在此恭候。”
众人听完。没有多余的话,抱拳,散去。
秦琼目送众人走远,扭头对史阿道:“去弄点吃的,找个地儿休息。”
史阿不知道麦种的意义,他实在不敢相信。秦琼发出英雄令,竟然只是为了帮那青州怪先生抢回麦种。
英雄令,不光代表一个人在江湖上的面子,还有另一层含义。
每个接到英雄令,出面参与的,不管最后是否帮上忙,发令人都欠人家一个人情。
而最终帮上忙的人,发令人欠的不只是人情,而是一条命!只要帮忙者有难,发令人便是刀山火海,也要舍命相助!
这就是江湖,这就是江湖的规矩和信义!
秦琼为了麦种,撒出英雄令。史阿不知道是否值得,但是,能亲眼见证这一过程,已足以让史阿热血沸腾!
“二哥,求您一件事。”
“说。”
“二哥,这次发英雄令,日后奉还人情,可不可以算上我?”
秦琼严肃地盯着史阿,缓缓道:“兄弟,江湖,不是你想的那么简单。而且,你我已经为主公效力,不再是江湖中人。若非事出紧急,我也不会撒出英雄令。你懂英雄令的意义吗?”
史阿赶紧连连点头。“英雄令、江湖令,英雄传令江湖应,八方朋友伸援手,我命从此是你命。”
秦琼淡淡一笑,摇摇头。“英雄令,不只是把命交给朋友那么简单。还包含着是非、善恶,忠孝仁义。等你能完全理解其中含义,再说吧……”
……
第二天卯时,秦琼带着史阿,早早等候在城外。
接令的人,陆续赶来,很遗憾地将铜钱奉还。他们虽然没能帮忙打探到消息,但秦琼还是一一道谢。
有些人,本是秦琼旧识,说几句客气话,拱手告别。而有些人秦琼并不认识,便一一问了名字,以便日后偿还人情。
最后一个人,终于准时赶了回来。
“打听到了!”那兄弟远远就冲秦琼喊道。
“哪里?什么人?”
“熊耳山下,豫州逃窜过来的一伙蟊贼,有二十多人,领头的诨号癞铁头。”
秦琼大喜。“多谢,敢问兄弟在江湖上如何称呼?”
“小弟姓贵,富贵的贵。人在江湖,名字不打紧,江湖兄弟取笑我穷,喊小弟‘贵三公子’。秦大哥叫我阿贵就行。”
秦琼点点头。“阿贵兄弟,多谢了。秦琼的发出的江湖令,请阿贵兄弟收好。日后遇到难处,拿出来,江湖上识得秦琼的朋友,应该会给个面子。若是需要秦琼帮忙,言语一声,秦琼必舍命相帮,绝无二话。”
阿贵在江湖上没什么地位,能帮名扬天下的秦琼秦叔宝的忙,美得很。
“小弟还打听到,癞铁头一伙背后有人罩着,好像是颍川道中人。”
“多谢。”
秦琼拱手行礼,叫上史阿就要走,阿贵急了。“秦大哥,小弟和你一起去。”
秦琼伸手拦住阿贵。“兄弟,秦琼有言在先,发出英雄令,只踩盘,不漫水。兄弟仗义,秦琼心领,事情,秦琼自己摆平。”
言罢,拱手,带上史阿,策马而去。
阿贵呆呆地望着秦琼的背影,喃喃道:“人道秦琼秦叔宝仗义,果然啊!”寻思片刻,下了决心,向着和秦琼相反的方向,疾奔而去……
……
秦琼和史阿策马疾驰,很快来到熊耳山下,按照阿贵指点的路线,找寻了一圈,在一处山坳里,找到贼窝。
几间草棚,二十来个山贼,这两天抢了不少酒肉,昨夜喝得酩酊大醉,正东倒西歪晒着太阳。
史阿早已按捺不住。“二哥,咱俩从两边冲过去,灭了这帮家伙!”
秦琼摇摇头。“江湖上的事,得按江湖规矩办。”
向前几步,勒住坐骑,大声喊道:“青州济南国,秦琼,叫你们当家的出来说话!”(未完待续。)
第0493章 江湖规矩在人心()
秦琼投军并州,已脱离江湖。但济南秦叔宝的名号,依旧响亮。
济南秦琼名号一出,大半山贼就吓醒了酒。
有吓傻的,有吓懵的,还有几个大喊大叫,跌跌撞撞跑去茅屋,拽出头目癞铁头。
“啥?秦琼?”癞铁头感觉头更晕了,“娘地,他来干啥?”
身为头目,怕也要撑下门面,硬着头皮,带着几个手下,来到秦琼对面。
“我道是谁,原来是济南秦叔宝,请了!”癞铁头抱拳拱手。
秦琼要以江湖规矩解决问题,只能忍着厌恶,冲他抱抱拳。
“既然是合字上的朋友,想必是念了杵吧?”这是问秦琼,是不是缺钱,找江湖朋友救急。
秦琼摇摇头。
癞铁头有些发毛。不是要钱,那一定是来寻仇的。明知来者不善,也只能继续撑住场面。
“端碗,还是漫水?”这是询问秦琼是来谈判,还是寻仇。
癞铁头心里清楚的很,江湖人,除非死仇,不会轻易踏入别人老窝。可是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