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无限召唤》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三国之无限召唤- 第12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平定了太原,刘芒军势大胜。若以整体实力算,刘芒的实力已远超张杨。即便要分兵驻守雁门、井陉,太原可集中的兵力,也不弱于上党。

    而刘芒手下,云集的后世神策名谋、统帅猛将,远远强于张杨。

    实力对比,优劣立判。

    然后,天下并非只有太原上党,不说整个大汉疆域,单是和并州紧密相关之地,局势便是错综复杂。必须充分考虑全局,才能在这乱世中,以最小的代价,赢取最大的战果。

    刘芒正俯身几案,面对大汉疆域之图,听刘伯温解读周边形势。

    “夏秋之交,匈奴遭我军驱逐,短时间内,不敢南侵,可将之暂时忽略。而大汉疆域内,周边诸州郡,均与上党攻略直接相关。”刘伯温在地图上,围着雁门太原和上党,画了一个大大的马蹄型,将三郡围在其中。“并州西部诸郡、司隶校尉部、荆州北部、兖徐豫青四州,以及冀州和幽州,均可能对上党攻略产生影响。”

    “恩。”刘芒的指头依次划过各地,这些地界的情况,他也清楚的很。“并州西部诸郡,被吕布所控制。司隶西部,左冯翊右扶风以及京兆尹,被董卓控制。司隶中部的河东弘农两郡,势力混杂。司隶东部,河南尹被诸侯分割占据,河内郡被张邈所控制。”

    “咦?”刘芒扭头询问刘伯温:“伯温先生,荆州北部的袁术也会对我们有影响吗?”

    刘伯温点点头。“袁公路虽不会跨越黄河插手上党,但他却是影响周边形势的重要人物。”

    刘芒政治虽然刚刚及格(政治值61),但对各路诸侯的情况,还是蛮清楚的。“他和袁本初虽是亲兄弟,但我听说,这哥俩儿闹得挺不愉快啊。难不成,伯温先生有办法离间袁氏兄弟,让袁公路帮我们一把?”

    “这个有点难。”刘伯温笑道。“不过,我们必须借助袁公路,才能觅得合适战机。”

    “借助袁公路?”刘芒来到这个时代,本来和任何人都没有瓜葛。但是,受前世思维的影响,他最反感的,就是袁绍和袁术兄弟二人了。

    听说刘伯温要借助袁术,刘芒心里有些抵触。不过,刘芒越来越成熟了,不会随便暴露自己的好恶。

    “对,不仅是袁公路。”刘伯温的手又画了马蹄圈,“周边的吕布、董卓、曹操、二袁,徐州陶谦、北平公孙瓒,甚至平原刘备的势力,我们都要借助。”

    “啥?”刘芒有些晕。

    刘伯温这是要干啥?刘芒虽然不怕惹事,可是,有必要搞这么大动静吗?

    “嘿嘿……”刘伯温的脸上又绽放出老滑头的猥琐笑容。“不是咱们要把动静搞大,而是要趁他们胡搞瞎搞之际,浑水摸鱼,拿下上党!”

    咦?

    “他们胡搞瞎搞,咱们浑水摸鱼?有点意思!”刘芒的兴趣来了。“快详细说说。”

    “上党攻略,所欠唯有天时。”

    这点刘芒自然懂。如果周边太太平平地,冀州袁绍必然会插手上党之事,上党不是井陉,在上党和冀州再打一仗,不会有好结果。

    张杨依附于袁绍,寻觅一个袁绍无法插手的时机,就是天时。

    “自诸侯酸枣会盟讨伐董卓以后,四周豪强,为了各自利益,明争暗斗,中原诸侯联盟,已然瓦解。甚至控制朝廷的董卓集团内部,也已出现裂痕。我们就是要利用诸侯间的矛盾,在他们互相争斗无暇顾及之时,夺取上党。”

    董卓和吕布的关系正在破裂,刘芒清楚。但对中原诸侯之间的关系,并不很清楚。

    刘伯温指点着地图,给出解释。

    大汉北部、东部和中部,呈十余家诸侯割据局面。

    北部幽州,有幽州牧刘虞、公孙瓒、占据辽东并自封为辽东侯的公孙度。

    东北部冀州,由冀州牧袁绍控制。

    司隶校尉部东部河内郡,原陈留太守张邈。

    黄河南岸沿线,自东向西,依次是:

    青州北海相孔融、徐州刺史陶谦、青州平原相刘备、兖州东郡太守曹操,以及盘踞在荆州北部南阳一带的后将军袁术。

    这些诸侯,除辽东刘虞和公孙度外,都参与了酸枣会盟,是曾经的盟友。

    可是,随着盟军的瓦解,这些诸侯之间的矛盾渐起,除幽州刘虞和公孙度外,其余诸侯分化为两大阵营。

    一个阵营,以袁绍为核心,曹操、张邈和上党张杨依附于袁绍。

    而袁术、公孙瓒和陶谦组成与袁绍对立的另一阵营,刘备势力弱小,因为公孙瓒的关系,被裹挟在其中。

    只有北海孔融,相对超脱,置身两大阵营之外,相对而言,和陶谦等人关系更近便一些。

    “哦,”刘芒有些懂了,“伯温先生的意思是,这两个阵营早晚要发生冲突,我们便借机浑水摸鱼?”

第0294章 中原即将乱成粥() 
“没错。”刘伯温道,“中原诸侯,各怀心腹事,即便是两个阵营内部,也各有心思,并不齐心。因此,中原之乱,再所难免。而那时,便是谋取上党之良机。”

    “哈!”刘芒笑了,中原诸侯混战,一定热闹。“伯温先生详细说说。”

    按刘伯温得到的情报,公孙瓒汇同刘备,南北夹击侵入冀州渤海的黄巾余党,大破黄巾军,基本控制了渤海郡。

    袁绍为了保住自己在冀州的利益,放弃进军并州的打算,集中兵力,以清剿黄巾之名,企图重新夺回渤海。

    渤海,是幽州通往中原的重要通道,公孙瓒怎肯轻易让送。

    袁绍和公孙瓒两军在渤海发生几次冲突,公孙瓒依仗精锐骑兵,连续击破袁绍的部队。

    袁绍先败于井陉,再败于渤海,必不肯干休。据暗线报,袁绍正调集军队,准备和公孙瓒决战,并要求东郡曹操出兵相助。

    “哦?”刘芒更感兴趣了。

    袁绍+曹操VS公孙瓒+刘备,如此大战一场,一定精彩!

    刘伯温笑了。“曹孟德外表嘻哈随意,刘玄德做事畏手畏脚,然而,这两人均胸怀大志,且有才干谋略,必不会参与袁本初与公孙伯珪的争斗。”

    刘芒对曹操和刘备的兴趣远超过对袁绍和公孙瓒的兴趣。“曹孟德和刘玄德为何不会插手?”

    “曹孟德和袁本初也是貌合神离。袁本初做惯了盟主,习惯颐指气使,虽对曹孟德虽多有资助,但也常加限制,不想让曹孟德做大。而曹孟德胸怀大略,怎肯久居袁本初之下,他必趁此机会,向兖州南部发展,扩充自己的势力。”

    刘芒笑道:“老曹狡猾,和咱们想法差不多嘛。那刘备也是差不多的心思吧,不会完全顺从公孙瓒。”

    “是啊。刘玄德谨小慎微,表面上对公孙伯珪恭敬有加,实际也在暗暗积攒实力。前番公孙伯珪要求其出兵渤海,刘玄德便找了各种借口,只派出小股部队应景,却偷偷在青州,清剿收编周围的黄巾残部,发了笔小财。”

    “刘备略显猥琐啊。”

    刘伯温笑道:“没错。不过,刘玄德猥琐之举,却也是乱世之中,弱者生存之道。”

    “那袁术会有什么举动?”

    “袁公路受荆州刘表制约,倒不会出兵插手冀州、兖州之事。但有线报说,他正暗地资助公孙伯珪和陶恭祖,让他们牵制袁本初和曹孟德。”

    “这个败类!”刘芒忍不住骂了脏话,他最痛恨的,就是袁术这种连自家兄弟都坑的货。见刘伯温看着自己,刘芒歉意一笑:“不好意思,爆了粗口。”

    刘伯温也笑了:“我听了觉得很过瘾啊!”

    “哈哈哈……”刘芒大笑起来,“那我就继续骂他了!这个败类这么做,究竟有什么好处?”

    刘伯温往地图上一指,说道:“天下。当初袁本初欲立刘伯安为帝,这个败类见汉室衰微,早已心怀异志,便假借公义,反对袁本初的主张。且这个败类瞧不起庶出的袁本初,最终,从兄弟走向对立。其欲图取荆州,命孙文台发兵攻打,才致孙文台陨落襄阳。”

    二人异口同声道:“这个败类!”说罢,两人相视,哈哈大笑……

    ……

    “等他们打个热闹,我们便可发兵上党吧?”

    刘伯温点点头。“袁本初报仇心切,某仔细筹算,料定来年二三月间,袁本初与公孙伯珪必有一战。而那时,曹孟德也必会在兖州用兵。各路诸侯无暇西顾,乃取上党最佳时机。”

    “好!”

    “不过,还有几件事,必须提前筹划。”

    “何事?”

    “其一,渤海战事一开,我并州盐路必然完全断绝,必须保证河东盐路,才能确保太原稳定。”

    “恩。加亮先生在河东已有进展,他的信不日就到。”

    “其二,我们必须做出安心发展太原的样子,以防袁本初起疑。”

    “呃……这个我好好考虑考虑。”

    “其三,也是属下一直忧虑的,便是吕奉先。”

    “哦?伯温先生担心吕布趁机从西河发兵,进攻我太原?”

    刘伯温点点头。“西河离石高顺的威胁始终存在,我们对上党用兵,还需分兵防御雁门、井陉,现有兵力不足以再分兵防御西河高顺,必须设法拖住吕奉先,使其无暇东顾太原上党之事。”

    刘芒站起身,在屋里慢慢踱着步,自言自语道:“拖住吕布?何人能做到呢?”

    “董卓。”

    两人又是异口同声地说了出来。

    刘伯温点点头。“董卓对吕奉先已有防备之心,吕奉先也会担心西凉军进入上郡西河等地。我们要设法加大董吕二人间的裂隙,吕奉先必先求自保,而无暇他顾。”

    “这事应该不难做到。加亮先生在长安关系颇多,借助董卓幕僚的关系,给吕布编排些是非,很容易就会传到董卓那里。”

    刘伯温补充道:“最好再让加亮联络王司徒,言明太原之重要性,王司徒那里也会劝说吕奉先,免其掣肘。”

    “好。就这些吗?”

    “与上党直接相关的,就是这些事情。剩下的,还要看河东的情况。董卓挟制朝廷迁往长安以后,河东成了游寇绿林杂生之地,那里的情况太过复杂,只有等加亮传回消息,才好再做打算。”

    ……

    从刘伯温那儿出来的,刘芒立刻去找宇文恺。

    听说又要维修城池,宇文恺很高兴。似他这种专业大师,有事做是休闲,没事干是受罪。

    “维修哪座城池?”

    “榆次、祁县,还有大陵。”

    同时维修三座城,对宇文恺而言,也不算事。“工期如何?”

    “越慢越好。”

    宇文恺以为刘芒说错了,没想到刘芒又补充了一句。

    “是慢,不是快。开春动工,慢慢修。”

    宇文恺楞了,这样的工期咋安排吗?

    “咋安排是宇文大师的事儿。”刘芒笑道,“过了年,一定要开工,三月底前不许完工。还有,维修的声势弄得越大越好,但没有那么多劳役,劳烦宇文先生好好算计一下。总之就是大声吆喝,慢慢干。”

    宇文恺是郡府将作曹掾,是官,是正儿八经的刘芒的属下,太守刘芒交代的任务,他必须做。可是,这次的任务,咋这么没有挑战性、这么别扭呢!

第0295章 吴用来信有惊喜() 
精打细算安排工期是宇文恺的强项。可是这次的任务是精打细算拖延工期。唉,这事对宇文恺来说,好像比紧缩工期更难……

    给宇文恺安排这样的任务,就是要营造一种气氛——太原忙着发展、忙着装修,没空考虑其它。谁家装修的时候不忙得人仰马翻、乌烟瘴气的?目的就是让张杨放松警惕,转移袁绍的注意力。

    长孙无忌也提出一个建议。最近,受各大世家积极与郡府合作的影响,一些小世家小地主也纷纷主动示好郡府。小世家小地主财力不大,关注点主要在土地上。

    太原郡地广人稀,以前的土地政策很宽松,几乎是不加限制,随便垦荒。可是,因为担心受匈奴和周边势力侵扰,不论是地主还是农户,都不敢在土地上投入太多,担心战事爆发,鸡飞蛋打。

    刘芒入主太原后,情况大变。

    刘芒把太原当成根据地,早就对太原的发展做出了战略规划。逐步吸引流民来太原垦荒,将太原郡建成大粮仓。

    因此,入主太原后,刘芒立刻整顿土地政策。已经被开垦的土地,维持现状,尚未开垦的,全部由官府统一管理。

    随着刘芒被越来越多的人认可,太原日趋稳定,地主和农户终于意识到,他们错过了圈占土地的最佳时机。

    亡羊补牢,为时未晚。

    地主和一些有条件的农户开始主动联系官府,不过,现在垦荒,可是要付出代价的!

    长孙无忌牵头制定一系列政策,规定任何人都可以申请垦荒,但有条件,或花钱,或提供农具、种子,或者以收成抵土地租金。但不论哪一种方式,都只能获得土地的使用权,而土地始终归属官府。

    同时规定,禁止土地私下买卖。土地只能转让给官府。

    这项政策,与现行土地私有政策相悖。虽然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农耕技术的发展,但却能缓解土地兼并带来的动荡。

    世家地主不能兼并大量土地,就难以形成大的家族势力。世家不能大量收购土地,只能转而寻求其它投资渠道,比如矿业、牧业等,而这正是官府所希望看到的。

    农户不能贩卖土地,就不会轻易舍弃土地离开家园。这样有利于人口的稳定,防止劳动力向南迁徙。

    “好!鼓励垦荒。尤其是太行山、太岳山一带,靠近冀州、上党的土地,可以适当降低租用条件。”

    刘芒这样做的目的,也是为了营造一种红红火火开发建设太原的景象,像修建三座城池一样,麻痹袁绍和张杨。

    ……

    万事俱备,只等吴用送回河东的情报,只要解决食盐供应问题,来年开春,便可谋取上党。

    而吴用派回的信使,已赶回晋阳。

    打开信报,刘芒还未来得及仔细看信的内容,偶然跃入眼帘的几个名字,让刘芒又惊又喜。

    单雄信、王伯当、晁盖!

    嗡……

    系统也随之启动。

    挥退下人,刘芒划开铜镜。

    铜镜里,果然有提示信息。

    发现召唤人才:单雄信(召唤人才)、王伯当(附带人才)

    信息简短到只有十几个字,却给刘芒留下一堆疑问。

    单雄信,是四星难度召唤出来的猛将型武力人才无疑。王伯当应该是单雄信附带出来的人才。

    问题是,召唤单雄信,附带了三个人才,为何只提示王伯当一人的信息?

    还有,晁盖是不是水泊梁山的晁盖晁天王?如果是的话,他是怎么出来的?是单雄信附带出来的?还是前一次三星难度召唤出来的?为什么没有他的提示信息?

    一连串的疑问,刘芒实在琢磨不透,只得再次呼叫24小时客服。

    “有疑问吗?”

    “有。”刘芒一股脑把自己的疑问都说了出来。

    说到后来,连刘芒自己都感觉乱,更不要说系统了。

    “我说,你别着急,慢慢说。”

    刘芒又叨咕了一遍,系统总算大体听明白了。

    “你别急啊,我捋一捋……”系统想必是拿着纸笔在勾画,过了一会,终于给了答复:“先声明一点,我也看不到后台的具体信息,只能根据你所说的,分析说明一下。”

    “已经召唤尚未招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