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袁氏枭雄》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三国之袁氏枭雄- 第14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袁否便赶紧跟刘晔做了个噤声的手势,然后指了指外面。

    袁否披衣身床,赤脚走到墙后,隔着墙壁听外面郑玄与徐庶的交谈。

    (分割线)

    草堂之上,郑玄与徐庶见礼毕。

    徐庶看上去年约三旬,肤色白,颔下留了短须,身材却极壮实,看着不像是个儒生,倒像是一个行侠仗义的侠客。

    而事实上,徐庶在年轻时也的确颇有侠名,只是因为替友人出头斩杀了乡里的恶霸,遭到官府追索后,不得已才隐姓埋名拜入水镜先生门下读书,不曾想,这一弃武从文,世间虽少了一员骁将,却多了个智谋过人之绝代军师。

    郑玄肃手请徐庶入席,再问道:“元直,此次辽东之行,收获如何?”

    徐庶摆了摆手,说道:“别提了,公孙度空有礼贤之名,其实气量狭小且刚愎自用,绝非能成大事者。”

    郑玄闻言笑笑,没有接腔。

    郑玄早年间也曾去辽东避难,也曾受到公孙度父子礼遇,所以,对于公孙度父子是个什么样的人物,那是再清楚不过,不过此前徐庶前往辽东之时,郑玄却并未出言阻止,因为有些事他不好说什么,便如现在,也同样不好多说什么。

    徐庶又长叹说:“天下诸侯,庶已拜会太半矣,竟无一人堪称人主,奈何?”

    郑玄笑着问道:“元直拜会了哪些诸侯?其中竟真无一人能入汝之法眼乎?”

    徐庶便扳着手指头说:“益州刘璋,黯弱无能,守成尚且不足,遑论逐鹿天下?”

    “荆州刘表,虽颇有礼贤下士之名,却垂垂老矣,壮志全无,不可守成之犬。”

    “徐州吕布,空有虎视天下之武勇,却无逐鹿天下之野望,只知晓守着妇人美酒,空耗时日,早晚必被曹操所并。”

    “并州张杨,此无能之辈,早晚必被袁绍所剿灭。”

    “幽州公孙瓒,空有雄兵数十万却只知困守易京,更是去日无多。”

    “西凉马腾,乃名将之后,在边陲羌人中也颇有威名,却终究兵微将寡。且西凉地瘠人贫。终究难成大事。”

    郑玄笑着说道:“元直似乎说漏了三人。”

    徐庶反问郑玄:“夫子可是说袁绍、曹操以及孙策?”

    “然也。”郑玄笑道。“孙策父子骄雄,虎视江东;曹操雄据中原,口含天宪;袁绍四世三公,望归海内,此三者,皆人主也。”

    徐庶点头说道:“夫子所言极是,孙策、曹操及袁绍皆人主,若是不出意外。他日代汉而有天下者,必为此三人中的一人,然而,学生却不会去投他们。”

    郑玄微笑不语,并没有问徐庶为何不愿投奔孙策、曹操或者袁绍。

    因为郑玄根本就知道其中原因,这原因也不复杂,就是宁为鸡头,不为凤尾。

    袁绍帐下已经有田丰、沮授、审配、逢纪、辛评、郭图、许攸等人;曹操麾下已经有荀彧、郭嘉、荀攸、程昱以及贾诩;便是孙策麾下也已经有了周瑜、鲁肃、张纮、步骘、虞翻等,徐庶此时往投,根本就进不了核心谋士圈。

    这跟历史上诸葛亮不投孙权、曹操。却宁可投奔刘备是一样的。

    因为像诸葛亮、徐庶这样的真正的大才,其抱负也是远超常人。若不能向他们提供足够的权力保障,他们的才能根本就发挥不出来。

    正因此,徐庶断然不会去投孙策、曹操或者袁绍。

    徐庶再叹一声,又对郑玄说:“夫子,去辽东之前,学生曾说过,倘若公孙度亦非成大事者,则足以说明学生生不逢时,学生当放弃入世之念,拜在夫子门下专心治学,他日也能在史书上留下只言片语,夫子便应了学生如何?”

    郑玄笑着摆了摆手,说:“元直,你若拜入老夫门下,专心治学,则一身抱负、一身所学岂不是就要付之东流?”

    徐庶叹道:“世无英雄,奈何?”

    郑玄正了正脸色,说:“老夫却知道有二人,虽落魄潦到,亦无方寸立锥立地,却有大志向、大毅力以及大气魄,或可成为元直之主公。”

    “哦?”徐庶讶然说,“天下还有这等人物?愿闻其详。”

    “其中之一乃是刘备。”郑玄说道,“元直可曾听说此人?”

    (分割线)

    隔墙之后。

    听郑玄说出刘备,袁否顿时气得在心里骂娘。

    你个老东西,枉我送了你一百套尚书,不替我说好话也就罢了,据然还在徐庶面前推荐刘备,难道你不知道徐庶在历史上就是刘备军师?

    哦对,郑玄不是穿越者,当然不会知道这点。

    反正,听到郑玄推荐刘备,袁否的心立刻就悬了起来。

    徐庶啊徐庶,你不能答应,你可不能答应郑玄的推荐。

    (分割线)

    草堂上,徐庶很快就回答了郑玄。

    “学生在徐州游历时,曾经听说过。”徐庶说,“据说此人颇有仁名,颇爱护百姓,但此人能力平平,陶谦将徐州让于他而不能守,麾下有关羽、张飞此等猛将,却屡遭败绩,足见此人能力平平,恐非成就大事者。”

    (分割线)

    隔墙后。

    听徐庶这么说,袁否忍不住就要击节叫好。

    对对对,对头,就是这么说,刘备有什么好的?陶歉给了他那么富庶的一个州,他手底下还有关羽、张飞这样在三国时期数一数二的猛将,最后居然还守不住区区一徐州,还枉称英雄呢,英雄个屁,根本就是狗熊一个!

    徐庶,你就乖乖等着本公子招揽罢。

    本公子才是你真正的主公。

    (分割线)

    隔墙外,草堂。

    郑玄却摆手说:“刘备之所以守不住徐州,并非能力不足,而是因为他手下缺乏一个能力出众的军师,他若能得元直相助,局面将会立刻不同,所以,老夫才以为刘备是元直你的主公之选,元直若投刘备,必能一展毕生所学。”

    徐庶不置可否,问道:“敢问夫子,另一人却是何人?”

    听徐庶问到另外一人,袁否的心便立刻悬了起来。。。

第263章 军师() 
徐庶问郑玄说:“敢问夫子,另一位却又是何人?”

    郑玄微微一笑,说:“此人却是新近才刚刚冒出来的,元直多半还没听说过。”

    “夫子是说袁否?”徐庶却出人意料的一下就说出了郑玄心目中的第二人选。

    “怎么?”郑玄讶然说,“元直也听说过袁否的大名?莫非袁否的名声已经传到了辽东这僻壤了吗?”

    “何止是听说过。”徐庶嘿嘿一笑,说,“学生在辽东,简直是如雷贯耳。”

    顿了顿,徐庶又说:“夫子可能不知道,在学生返回中原之前的半个多月,整个辽东所有的士子都在谈论这个袁否。”

    “是么?”郑玄笑着回头掠了一眼隔壁的客舍,又问,“都在谈论些什么?”

    “还能谈论什么,无非就是袁否在寿春行死间,又在龙亢义释战俘,再在庐江大败江东小霸王孙策。”徐庶言语间却似乎对袁否不怎么感冒,又接着说道,“不过学生以为,这些传闻未必是真,多半是以讹传讹。”

    郑玄说:“元直何以如此肯定?”

    徐庶说:“人不可能生来便是大贤,却也不可能一夜之间便大彻大悟,这个袁否,若真如传闻所说,是个有大智慧、大毅力以及大气魄之人,此前岂会默默无闻?纵然他只是袁术的庶子,只怕也早已经堑露头角。”

    郑玄说:“元直岂不闻,耳闻为虚,言见为实?”

    徐庶说:“夫子所言极是。所以学生断在不会听信这等以讹传讹之说。”

    “元直未免有些言之过早了。”郑玄笑着说道。“等见过袁否再做结论也是不晚。”

    徐庶却摇了摇头。说:“夫子见谅,我却不会跋山涉水,不远千里跑去庐江见他。”

    郑玄笑着说道:“元直又何必去庐江见他?”

    “夫子此话何意?莫非这个袁否已经离开庐江?”徐庶讶然道。

    郑玄笑着摆手说:“何止于此?”

    徐庶越发讶然了,又说:“莫非这个袁否竟还携玺北上冀州了?他竟然知道北上冀州投奔袁绍才有活路?”

    郑玄又说道:“何止于此?”

    徐庶悚然说:“莫非,这个袁否还真冲破了曹操、吕布的围追堵截,真到了冀州?若真如此,那学生倒真想要会一会他了。”

    郑玄便哈哈大笑起来:“虽不中,亦不远矣。”

    徐庶被郑玄笑得满头雾水。当下问:“夫子此话何意?”

    郑玄止住笑,说道:“实不相瞒,公子否眼下便在寒舍,元直若欲相见,明日一大早便可如愿。”

    郑玄话音方落,冷不丁一个声音便从隔墙后响起。

    “又何必等明日,在下却是等不及了。”声落人现,袁否已经迫不及待的从客舍推门走进了草堂,先向着郑玄长长一揖,又对着徐庶长揖到地。说,“在下袁否。拜见先生。”

    徐庶被这突如其来的变故弄得愣了片刻,等他回过神来时发现袁否已经长揖拜倒。

    当下徐庶便赶紧上前搀起袁否,不管怎么说,他徐庶现在都还只是一介寒儒,而袁否却怎么说都是名门之后,人不可无傲骨,却断然不可有傲气,必要的礼仪还是要的,否则,世人岂不是要笑他徐庶无雅量?

    “公子快快请起,折煞在下了。”徐庶伸手来搀。

    袁否顺势起身,然后正视徐庶,这也是袁否第一次正面打量徐庶。

    给袁否的感觉,徐庶不像是个军师,倒像是个猛将,这在三国也算是异数了。

    这时候刘晔也从客舍走出来,跟郑玄、徐庶见礼,袁否又将刘晔介绍给徐庶,徐庶又与刘晔见礼,郑玄又命家仆添坐席,请袁否、刘晔入席。

    四人重宾主、次序重新落座,郑玄又命家仆重新烹茶。

    等家仆奉上香茗,郑玄说道:“元直,公子否已然在你面前,你有什么疑问,尽可以当面向他提问,且看看他是否明主?”

    袁否闻言忍不住向郑玄投去感激的一瞥。

    郑玄的这一番话看似没什么倾向性,其实却已经等同于在替他袁否当说客了,袁否又岂能看不出来?看起来,自己送出的上百套尚书以及未来儒学校长的宏伟构想,还是打动了郑玄这老夫子,要不然,他岂会替自己当说客?

    徐庶轻嗯了一声,问袁否说:“敢问公子,你已经在庐江大败孙策,若能及时交好荆州刘表,便足可以自保,却为何要跋山涉水、不远千里北上冀州,岂不知,北上冀州乃是寄人篱下?哪有留在庐江,自己当主公更自在?”

    袁否的表情便变得严肃起来,徐庶的这个问题非常的直接。

    徐庶几乎就是明摆着问袁否:实说吧,你是不是想取代袁绍以自立?

    当初刘晔投奔时,就没有问这个问题,以刘晔的性格,也问不出这样刁钻的问题。

    但是袁否很清楚,如果不能就这个问题给徐庶一个满意的答复,他就必然要与这位三国时期最顶尖的一流军师说再见了。

    袁否很快速的梳理了一下自己的思路。

    刘备以仁义立身,也处处以仁义为本,陶歉三让徐州,他一再推辞,在刘表死后,刘备原本也有机会取荆州,刘备也是一再退让,可见他的仁义之道并非虚妄,但是在隆中,当诸葛亮询问他的抱负时,他却并没有避讳称帝的野心。

    由此可见,面对诸葛亮、徐庶这样的名士大贤,你最好别故弄玄虚。

    思虑既定,袁否便说道:“庐江虽好,却是四战之地,且地小民少,难有大发展,冀州虽远隔数千里,却民丰物稠,更兼有猛将名士无数,足可以为王霸之基!”

    袁否今天也是豁出去了,因为他刚才说的这番话简直就是大逆不道,一旦传进袁绍的耳朵里,他绝对吃不了兜着走。

    不过袁否相信,徐庶无论答应与否,都不会把他的话传扬出去。

    至于刘晔还有郑玄,袁否就更不担心,这两人与他却已经是利益共同体了。

    看到袁否毫不掩饰自己的野心,徐庶的眼睛便立刻亮了起来,身为军师者,最怕的就是自己的主公没有足够的野心,因为野心往往伴随着机遇,只有主公野心足够大,手下的军师才会获得充足的发挥才能的机会以及空间。

    不过,空有野心却没有与野心相匹配的魄力及能力,那只是一介草莽而已,徐庶却是不会追随这样的草莽之辈。

    当下徐庶又问袁否:“再问公子,到冀州后何以自处?”

    徐庶的这一问,考较的就是袁否的眼力、魄力及能力了。

    对于这个问题,袁否却有信心得多,当下不假思索的说:“自请随征公孙瓒,功成之后自请牧守辽东,养精蓄锐、静待时机。”

    袁否说完之后,便紧张的看着徐庶。

    袁否希望能从徐庶脸上看出点什么。

    但是遗憾的是,徐庶的表情却毫无变化,根本看不出什么。

    郑玄却似乎看出了一些什么,笑着问徐庶:“元直,如何?”

    徐庶却没有回答郑玄的问题,而是起身说:“夫子,学生自辽东返回青州这一路舟车劳顿,甚为倦怠,暂且告退。”

    说完之后,徐庶便径直扬长去了。

    “先生?先生!”袁否连喊两声,徐庶竟是充耳未闻。

    直到徐庶的身影消失,袁否都还没有回过神来,这就走了?

    郑玄却是哈哈大笑说:“公子,老夫在这给你道喜了,恭喜你得遇良才。”

    “恭喜我?”袁否讶然说,“夫子此话何意?”

    郑玄笑说:“公子没看出来么?元直已经答应了。”

    “答应了?”袁否将信将疑说,“那他为何一言不发就走了?”

    “公子是不了解元直。”郑玄摆了摆手,又说道,“元直为人耿直,恩怨分明,他既便答应出任公子你的军师,也绝不会空着双手就拜见主公,若是老夫没有料错的话,他定是回客舍替公子规划将来的宏图大略去了。”

    “是吗?”袁否却还是将信将疑。

    只不过,最终的事实却证明了郑玄的眼力。

    次日一大清早,袁否便听到有人在敲他门。

    打开客舍柴门,袁否便看到徐庶站在门外,徐庶的大眼睛一如昨日炯炯有神,只不过眼角邓隐隐带有血丝,多半真如郑玄所言,他昨夜一夜未睡。

    看到徐庶来访,袁否真是喜出望外,赶紧将徐庶让进客舍。

    接下来,袁否与徐庶就在郑玄老夫子的客舍做了一席长谈,其中内容除了袁否、徐庶这两个当事人,就只有刘晔知道,一席长谈之后,袁否便迅速委任徐庶为己军的军师,而且还不是那种仅只有谏议权的军师,而是拥有临机决断大权的军师。。。

第264章 麒麟儿() 
接下来几天,袁否是成天彻夜的与徐庶长谈。

    以前读史书,看到刘备与诸葛亮、鲁肃与孙权彻夜长谈、抵足而眠,袁否内心是深表怀疑的,真有那么多好说的?

    但是在遇到徐庶之后,袁否却开始相信,这或许是真的。

    与刘晔相比,徐庶年龄差不多要大十岁,所以无论学识、阅历还是对各地风土人情的了解都要胜出不少,刘晔只知道辽东公孙度无大志,可以取代,徐庶却知道公孙度几乎将外迁辽东的青州世家得罪了个遍,与辽东本地豪强也不怎么融洽。

    徐庶还特意向袁否举了个例子,即墨氏。

    即墨氏也是青州有名的望族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