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镛慕侠传》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金镛慕侠传- 第25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小伙子,你要和我论史吗?”宋世荣问道。

    “不敢,不敢,只是就事论事,您有一问,我有一答而已!”韩金镛说道。

    “既然如此,我就把我的理解,说给你听听!”宋世荣说道,“自先秦以来,历经数朝,无论是秦汉、隋唐,还是南北宋、元明,乃至今日之大清,你口中所谓的盛世,都出现在朝廷刚刚建立,权力刚刚稳定下来的那几年。然而,为什么会如此呢?真的是,皇帝的新思想,让世道得以强盛么?”

    韩金镛听了这一问,无所回答。

    “所有新思想,都是旧主张!你可知,历朝历代之所以在开朝之时迎来盛世,皆是因为,在新旧朝代更迭之际,大战往往先行,无论是农民起义,还是外敌入侵,往往都伴随着大战,大战而后,便是民之大衰。随后,国号改旗易帜,新的朝廷开始稳定,开始重新休养生息,人口从战时的大减,慢慢变得兴旺,战时搁置的田产,重新开始得以耕种。然后,人口恢复到战前水平、农业收成重归战前水平、各项赋税的收入重归战前水平,这就是新朝代所谓的‘盛世’了!”宋世荣不等韩金镛的回应,说道,“久远的自不必提,你可知清兵入关之际,我前明死了多少无辜百姓?扬州十日,嘉定三屠,单单在江南,就有多少人死于战乱?至康熙朝,灭鳌拜、削三藩、征沙俄、平葛尔丹,换来了天下太平后,这才使子民不必受战火侵袭。你所谓的盛世,大抵还要加上‘太平’两个字,所谓‘太平盛世’,不过是在战乱中,人口大量削减、民不聊生之后的一种补偿。”

    “您之所言,让韩金镛茅塞顿开!”韩金镛点点头,他没想到,这李广亨口中,专攻修道之宋世荣,竟然对历史有如此的研究,韩金镛本人也嗜读史书,正合了胃口,于是说道,“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咸平之治、洪武之治,乃至于本朝的康雍乾盛世,大多是这个道理;但是,也有光武中兴、开元之治、弘治中兴等,出现在朝代中期的短暂盛世,这盛世却也与战乱、政乱之后的和平不无关系,韩金镛受教了!”

    韩金镛说到这里,深施一礼,由衷赞叹。

    “你能想到这一层,却比那些单角蛮力的武夫,有所不同了!”宋世荣问道,“韩金镛,你是什么来历?我看广亨在荐信中写,说你是在天津卫,曾经和那八国的洋鬼子干过仗、交过手?”

    “天津卫的义和拳,人数总体加在一起有七八万,我带着他们,和洋人干过几场,初时节节胜利,后期却节节败退,乃至于后来,朝廷反戈不再支持,我们却只能饮恨!”韩金镛说道,“说起来,我被两位义和拳的‘王’,拜为军师,但也不过就是帮忙出出主意之类的,比之史上知名的军师,相去万里。”

    “唔……”宋世荣听到这里,微微沉吟,只道,“如此说来,你这一败,却也是早已注定的了,纵然你取得过胜利,却只是让老百姓一朝解恨,长期而观之,却让洋人更加警觉,这败局却在开始时,就定下了!”

    “如今而观之,确实如是!”韩金镛说道。

    “我虽一直在太谷县隐居,不理江湖中事,但义和拳之举,却早有耳闻。”宋世荣说道,“我对义和拳,持保留意见。他们爱国是爱国,保境是真保境,安民也是真安民,这队伍,要是搁在唐、宋、元、明,兴许真能成事,但如今,举事的时候,便已经注定了失败!”

    “这话却又怎讲?”韩金镛问。

    “一者,实力不同!义和拳也是农民起义,若在唐宋元明诸朝,大家所持武器几乎相同,无外乎朝廷的刀剑更锋利一些,但砍死五六个人,刃便也卷了;唯独在如今,刀剑伤人终归是有限,火炮点燃引线,一跑轰出,却要死一片人,农民起义的武器,已经大大的落后。”宋世荣说道,“二者,对手不同!历朝历代的农民起义,对抗的是横征暴敛的摇摇欲坠的旧政权,有的起义成功了,便开启了新朝代,有的起义失败了,就开启了那个朝代的新的盛世;可如今呢,农民起义的对手是洋人,杀洋人保朝廷,本意初衷在这里,可是,洋人杀得完么?或者说,朝廷允许这起义军在与洋人的战斗中越来越壮大、人数越来越多、战斗力越来越强么?这义军一旦起势了,必成势不可挡之势,到头来,必定会威胁朝廷,朝廷允许这样危及自己的势力存在么?”

    “如此一来,朝廷对我们先剿后抚,而后又把我们当成炮灰的意图,就解释的通了!”韩金镛说道。

    “你的胜仗是怎么打的?你如今尚为小伙子,早先几年不过还是个少年,义和拳诸家王子,怎么会信任你这个小孩儿呢?”宋世荣问道。

    “这要从我习武之年开始说起,想当年,我的外公自关外顺发镖局金盆洗手,回到天津卫传授我国术,我一手文、一手武,最初习练的是……”韩金镛听闻宋世荣之问,姑且一五一十,把他这些年的经历从头至尾的说了一遍,说到如何与洋人抗争之时,特地把桌上的破布翻了个面儿,用木炭在布上写写画画,只片刻之功便画出了战斗时的布阵、城防和自己的方略,这一来,反倒轮到宋世荣叹为观止了。

    “罢了罢了,韩金镛,你好人才,你好人物!”宋世荣说道,“我苦学半生,所学之长可谓自信,但从未用之于实践,有十分之才,却用了一分不到。而你,有五分之才,却超长发挥至六七成,已经是不易了。现下我对你,真是羡慕嫉妒,羡慕嫉妒你所学有用武之地,而我却过了血气方刚矢志报国的岁数,只能于此修道以度残年,寄望于一朝得道鸡犬升天,却又是有些蜀犬吠日的不自量力了!”

    “您这是何从说起,今日一叙,您之所学,令韩金镛大开眼界,不敢比您十之一二,您今日于此,却特意的谬赞了!”韩金镛有意客套。

    “甭来这套,你虽年轻于我,却已然投身于时局,我能耐上虽超过你,却只能避于江湖,就冲这一点,你就比我强之数倍!”说道情深处,宋世荣有些激动,他高声朝外喊道,“老婆子,酒呢?快给我们上酒上菜!”

    “怎么,您还要喝酒?”韩金镛想起宋世荣之前喝酒的窘态,有些担忧。

    “傻小子,你真以为我刚才不胜酒力么?”

    宋世荣反问,反倒让韩金镛不禁莞尔。

    老妪进屋,依旧是一副老态,见宋世荣以本来面目示人,颇感惊讶。

    “我都把假面抹去了,你也甭糊弄这小兄弟了,还是以本来面目示人吧!”宋世荣说道。

    这老妪苦笑摇头,这才收起了故作的老态,她走到门口铜盆处,往脸上扑了几把水,用湿毛巾擦了擦,擦去了满脸的敷粉,揭去了干涸的胶水,却是个不施粉黛的中年女子的模样。

    “这是你嫂子……”宋世荣说道。

    “不敢,不敢,按辈分论,我应称呼您为师爷,之前与李广亨老师以师徒之礼相称,已经是不敬……”韩金镛迅速站起身,一揖到地,说道。

    “那得了,你也喊我老师吧,你喊她师母!”宋世荣对韩金镛说道。

    “是……”韩金镛这才向师母行礼,礼毕才坐下。

    “给我们弄几个菜,把韩金镛之前带来的酒,给我们温一温!”宋世荣对妻子说道。

    “大热天的,还要喝热酒么?”妻子问。

    “喝热酒,热酒不伤身!”宋世荣说。

    “好吧,那你们也少喝,我去去就来!”这中年女子说罢此话,朝宋世荣、韩金镛看了一眼,随即离去。

    “你是李存义的徒弟?”宋世荣接茬问韩金镛。

    “我与李存义师伯,有师徒的名分,但我并非是形意门的徒弟!”韩金镛说道,“八卦门才是我的门户!”

    “哦……原来如此……”宋世荣听了韩金镛的话,又抄起李广亨的荐信,看了一遍,这才说道,“广亨是我们‘八大门人’里的‘试金石’,只有他推荐之人,我们才与之交往。如此一来,你却是他信得过的人了,他信得过,我们自然也都信得过。我问你,广亨教给你什么能耐了?”

    “李老师摒弃门户之别,对我提携有佳!”韩金镛说道,“我在他的宅子里叨扰了个月有余,怹把一整套形意十二形拳传授于我。”

    “别蒙人了,形意十二形拳,你学了一个月就学会了?”宋世荣脸上带笑,反问,颇有难以置信之色。

    “确切的说,我只用半个月就掌握了,剩下的半个月,只是不断的重复以加深记忆,临出师之前,与李老师门下的吴老三有过一次交手,交手我侥幸得胜!”韩金镛说道。

    “李存义以前教过你十二形拳?”宋世荣又问。

    “没有,怹没教过我!”韩金镛答道。

    “你吹牛!你肯定在吹牛!”宋世荣笑言,“这样吧,你就在这屋里,把这十二形拳的大概,给我打一遍,我瞧瞧你的能耐!”

    “这……不好吧!屋子太小,我怕施展不开啊!万一给您的陈设打烂……”韩金镛四下观瞧,说道。

    “哦,哈哈哈哈……”宋世荣这才明白,他哈哈笑了一阵,说道,“韩金镛,你以为这里就是我的宅子么?这不过是我的障眼法,你要是真有能耐,就把这里给我拆了,你拆了这草庐,我带你进竹林,那里才是我真正的寓所!”

    “那,晚辈不敬,我可就在这里动手了!”韩金镛把长衫的衣襟掖在裤腰,摆出了架势。

第338章 开山之势() 
时年,韩金镛年方二十二岁,虽然他人到了这个岁数,已经结婚成家,甚至孩子都已经到了上私塾的年纪,但韩金镛仍旧是一副年轻人的姿态。

    当然,这姿态并不是说韩金镛尚未成熟,实际上,他虽然年纪二十二、三岁,但经历早已经度过了不惑之年。

    他之所谓年轻人的姿态,其实,是韩金镛仍旧有一副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在。

    以至于,当形意拳大师,李洛能的“八大门人”之一宋世荣,让韩金镛在草庐之内演示形意十二形拳的时候,韩金镛只微微迟疑了片刻,随即按照宋世荣的要求,一招一式的掩饰起来。

    所谓“拳打卧牛之地”,韩金镛这一趟拳,打的是真漂亮,十二式打完,草庐之内暄软的地面,竟然被被韩金镛的双脚踩出一片坚实的硬土,形成一个完整的圆形。

    可草庐之内,却不是那样的规整了。

    韩金镛的脚步虽然只踩出了一个三尺见方的圆形,但屋内的陈设,在韩金镛的拳风、掌风侵袭之下,却多有损坏。

    ——这次演示,韩金镛不仅打出了套路,更在套路中,施加了足够的内力,以至于拳、掌不伤人,而源源不断涌出的内力伤人。这一趟拳脚,韩金镛使出了三成的内力。

    “好小子!”宋世荣见屋内狼藉如此,非但没有惋惜,反而兴奋的笑了,“看来,广亨先生真的给我们找了个可造之材!”

    宋世荣说罢这句话,只朝屋外喊:“我的老婆,还在这草庐呆着作甚,我们林内待客吧!”

    说罢这话,宋世荣不等韩金镛反应,只拉起韩金镛的衣袖,带着韩金镛走出草庐,走向草庐的后院。

    浓密的竹林中,宋世荣只微微拨动,竹林为开,立刻显现出一条被人踩出的小径。

    “走吧,咱回家说话!”宋世荣只对韩金镛一笑,说,“这草庐被你毁了,待不下去了,咱回真正的家!”

    韩金镛只点点头,跟在了宋世荣的身后,与宋世荣保持着一尺的距离。

    毕竟,竹林实在是太茂密了,超出了这个距离,怕是三转两转,宋世荣的身影便会消失在竹林之内。到时候,韩金镛身陷在竹林内,怕是进进不去,出出不来,作为一个国术练家,那个处境多多少少便有些丢人了。

    想到这一层,韩金镛格外加了几分注意力,身法、脚步都格外迅捷。好在韩金镛以速度见长,以至于宋世荣几次加速,韩金镛都没有落下。

    随着越走越深入,这竹林的全貌,便先现在韩金镛的脑海之中了。——尽管没有从空中俯瞰,也不会有机会从空中俯瞰,但韩金镛走着这小径,知道这竹林的整体布局,是按照太极阴阳八卦而成,所谓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方,四方生八卦,虽说竹林看上去是毫无规律可言的杂乱排布,但实际上,却都暗合了阴阳八卦之理,整体上实现了复杂与简单、背阴与向阳的和谐统一。

    倘若再有机会,韩金镛再能到这竹林来,他不用宋世荣带领,却也直接能进入到竹林深处了。

    好容易走到竹林中间位置,一座红墙绿瓦的建筑,赫然展现在韩金镛的面前。

    见了这屋子的阵势,韩金镛倒吸了一口凉气,他瞅了瞅宋世荣,说道:“宋先生,您真是好大的胆子,这红墙、碧瓦,原本是帝王家的颜色,您现在却拿来为己用,这真是触了大忌。倘若有一天,朝廷发现此处,那您非要因为欺君罔上而被治罪!”

    “哈哈哈,最贵帝王家,可是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不过是随随便便的颜色,为何因为他们是皇帝,便要由他们独享?”宋世荣只戏谑道,“这宅子,已经有十几二十年的历史,却是我像你这么大时,在我最猖狂的年纪盖下的,现在看来颇有些轻狂,所以才在这宅子外,浓浓密密的种了一层又一层的竹林,以为己用。当然,倘若让我因为这红墙碧瓦的颜色犯了忌讳,便要我把这宅子拆掉,我又舍不得。”

    “佩服!佩服!晚辈实在是佩服!”韩金镛由衷的说道,随着宋世荣,朝屋内走去。

    走进屋内,却是另一番陈设。

    不同于草庐内外的简朴,甚至是简陋,这里,却显现出格外的几分雍容荣华。

    秦汉时期的铜鼎,唐宋时期的三彩,元明时期的茶具……韩金镛目力所及范围内,似乎每一件器具,都能说得出一段历史渊源与典故。再往墙上看,墙上所挂的山水字画,无不出其右,也都是源自古代名家,这一点,但从那落款处盖的收藏手戳便能一探究竟。

    “最富不过帝王家,但怕是帝王到了这里,也会流连忘返!”韩金镛望着这一幕幕的陈设,大开眼界。

    “年轻时浮躁,而有广有钱财,浮躁如此,这才打造了这一处隐居的宅邸,现在看来多有不必要,在当时却格外珍视。”宋世荣领着韩金镛在宅子里转了一圈,这才说道,“你看这宅子里,你最喜欢的是哪里啊?”

    “是把式场!”韩金镛只微微一笑,说道,“虽然您这屋里的陈设都有来历,但在我看来,无非是金银堆砌而成的,唯独在把式场,那里才是正宗,您的能耐、您的资历、您的江湖名望,却都是在那里,靠着一天天、一时时、一刻刻的苦练而成的。如若您没有在那里下了十足的功夫,那今日之间,这些雍容,却大抵都是穷人乍富一般的炫耀了,没甚意思!”

    韩金镛的开诚布公,让宋世荣格外的惊讶,但这惊讶带来的不是怒气,而是惊喜。

    “好兄弟,但凡进过我这宅子的人,无不为我的这些收藏所折服,有些贪恋之徒,想方设法还要从我这里淘一两件宝走。”宋世荣说道,“这么多年了,唯独你把目光放在了那把式场子里,却是情理之中、我意料之外的事情。走,我们把式场子说话!”

    转过这宅子的前厅,宋世荣带着韩金镛,又来到了后院的把式场子。

    这把式场子,与李广亨的有异曲同工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