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和百官都应该为国为民,若是昏庸无道,只管贪图享乐,祸乱国家,残害百姓,这种人就不是国家之主,而是国家之敌。”刘备毫不畏惧,昂然答道。
“你想以一郡之地,和天下为敌?”卢植忽地笑了。
刘备也笑了,“只要学生一心为民,永葆赤诚之心,一定会有越来越多忠贞之士和我并肩作战,还天下百姓一个朗朗乾坤。”
卢植赞赏地点点头,“不错,不愧是我卢植的学生,既然如此,有些事你也该知道了,为什么老夫会说天下必然大乱。”
随着一场席卷天下的黄巾之乱,在许多地方,汉家朝廷的统治基础被彻底摧毁了,世家豪强们趁此机会,利用他们在州郡的影响力,大肆瓜分这段空白期带来的巨大利益。
兖州、豫州和冀州,这三个州遭受的战乱波及最大,百姓损失最多,那些无主的土地已经全部被几个顶级世家鲸吞完毕。
顶级世家吃得满嘴流油,那些次一级的世家看得眼中喷火,却又无力与他们抗衡,只好把目光放在别处,于是其他地方的百姓也就遭难了。
真的黄巾余党和豪强们扶持的“黄巾余党”如同点点火头一般,蔓延在中原大地,坞堡像雨后春笋一样层出不穷,成为了广袤大地上的标配。
世家豪强们躲在坚固的坞堡里,坐视盗匪横行,四处劫掠,只等着依样画葫芦,将他们垂涎已久的土地收入囊中。
当初把刘备赶到辽东那个偏远又贫瘠的地方,正是世家最大的代表——汝南袁氏的主意。
袁氏家主袁隗野心极大,担心刘备若是被安置在中原腹地,有了冀州牧皇甫嵩和尚书卢植、甚至是皇帝刘宏的支持,会对世家豪强瓜分土地有所阻挠,所以才釜底抽薪,想了这么个办法。
“袁隗的心思老夫都清楚,辽东太守阳终不是袁家的人,并且和当地豪强勾结得很是紧密,这老匹夫故意把你扔过去,希望你和阳终斗得两败俱伤。”卢植和袁隗一向不睦,想起那副趾高气扬的嘴脸就恨得咬牙切齿,“只是老夫却不担心,你在尸山血海里都杀出来了,还治不了个阳终?对了,阳终是真死了还是被你关起来了。”
第128章 磨刀霍霍()
刘备这下可是真有些吃惊了,他看着卢植说道:“辽东豪族叛乱,阳太守因公殉职,等我到的时候已经晚了一步,没能救下他。”
“你是以为朝中百官都是傻的,还是以为自己做得天衣无缝,没人发觉?阳终是一郡太守,就这么再没了音讯,虽然辽东那边偏远,你又封锁了消息,但还是有有心人质疑了。”卢植哂笑着说道,顺手将一卷帛书扔在刘备面前,“自己看看,这是老夫压下来的。”
刘备强装镇定地打开帛书,看了几行之后就再也看不下去了,他索性将帛书再次卷起,抬起头来望着卢植,低声问道:“那为什么朝廷没有派人去辽东查证此事?”
卢植伸手接过刘备交还的帛书,又用细绳系好放下,这才回答道:“皇上在筹钱建新宫殿,根本懒得搭理这些事;有权力过问此时的都忙着吞并土地,腾不出手来;剩下的人向朝廷呈上公文都要先通过老夫这个尚书。更何况想要查证此事就得去辽东,路途遥远加之盗贼丛生,没人愿意担这个苦差事。再说了,若是你这个胆大包天的小子连太守都敢杀,谁去调查你,那不是往砧板上送肉?”
“说的也是,要是真有朝廷使者去辽东想要对学生不利,那渤海里可能就多一艘沉船了。”刘备呵呵笑着,直到今天,他才知道自己所作所为早被有心人看在眼里,但更让他心中宽慰的是,卢植始终站在那里,默默地支持着自己。
“告诉你这些,就是让你明白,能传承数百年的世家都不简单,他们没对付你,只是因为觉得不值得,或是没必要,又或是时机未到,玄德你可万万不能小瞧天下人。”卢植严肃地说道,然后开始给刘备讲述起近期的天下大势来。
正如卢植之前所说,在张角的死讯传回洛阳之后,朝廷上下从皇帝到百官都心中大定,觉得汉室江山又稳如泰山,开始变本加厉。
在这种大环境下,那些早有异心的世家大族们也跟紧形势,紧锣密鼓地加快了瓜分汉朝的步伐。
作为天下首屈一指的世家豪门,四世三公的汝南袁氏权倾天下,门生故吏遍布海内,由此滋生的野心也被明眼人看得清清楚楚,很多人都明白,袁氏有心取刘氏尔代之。
在外人看来,他们拥有崇高的名望、海量的财富、根深蒂固的人脉关系,几乎没有弱点。
在上一代,袁成、袁逢和袁隗三兄弟,撑起了汝南袁氏的大旗,其中袁成早死,官途停步在左中郎将这个职位,剩下的袁逢和袁隗,一个是司空,一个是司徒,都达到了人臣的巅峰位置。
但是,袁氏家族内部也很头疼,他们好容易赶上了汉室最衰败的时候,却始终不能将力量凝聚在一起,攫取更大的利益。
因为这一代,袁氏出了两名优秀到足以角逐家主之位的子弟。
袁绍和袁术。
并且他们由于相互仇视和战略目标不同,已经势同水火。
袁绍为袁氏选择的发展方向在冀州。
作为东汉时期的天下第一大州,冀州地域广阔,土地肥沃,并且拥有天下最多的人口,如果能谋得冀州的权柄,一旦天下有变,朝廷彻底失去对地方的控制,袁氏一族就拥有了最为雄厚的实力。
为了达成这个目的,袁绍已经布局了好几年,他不仅大力笼络自己家乡汝南和颍川的世家人才,并且和冀州的豪强们也在暗中联系,试图将现任冀州牧皇甫嵩取而代之。
袁术为袁氏选择的方向,则是在荆州。
由于年龄比袁绍小,袁术在官场上的起步晚了许多,在士人群体中的声望远远不如袁绍,一时半会是追不上的。
但是,袁术在家族中的地位却更高,这因为他是袁氏这一代的嫡长子,母亲家族身份尊崇,所以在和自己兄长袁绍的竞争中得到了当代家主袁隗的支持。
袁术知道自己无论是才能还是声望,都无法和袁绍相比,所以他选择避过袁绍的风头,转而将视线放在了荆州和江淮的富庶之地,不过在这之前,他还是利用依附于袁氏的官员,还有豪强们狠狠地恶心了袁绍一把。
“和你一起平定黄巾的曹孟德,已经离开济南国了。”卢植说道。
刘备愣住了,就在去年秋天他还拜访过曹操,那时候明明已经劝说对方留下了啊。
“他一上任就罢免了手下九成的官吏,然后励精图治,将济南国治理得没人敢于作乱,可是他做得越好,就越挡别人的财路。”卢植叹息着摇了摇头,对曹操报以无限的同情。
青州整个被盗匪打烂了,除了济南国。
青州的世家豪强们都捞尽了土地和人口,除了济南国的豪强。
如今济南国的豪强们都快急疯了,他们四处奔走,只想把曹操这个碍眼的家伙扳倒,或者是搬走,所以他们通过关系,找到了袁术,以及站在袁术背后的袁隗。
曹操是袁绍的好朋友,小兄弟,济南国又占据着冀州和青州之间的门户要道,袁术不希望袁绍在夺取冀州之后还能把济南国收入囊中,在袁隗的指点下,一些依附于袁氏的高官便开始了行动。
“他们上书朝廷,说曹孟德治理地方卓有成效,如今应该到更需要他的地方。”卢植笑了笑,似乎是在感慨袁隗的心机,“他们抛出了东郡太守这个职位,既搬走了曹操,又让袁绍说不出话来。”
太守和国相是平级,从济南国相到东郡太守,不能说是亏待了曹操,但是,面对好容易过了一年安稳日子,对自己依依不舍的百姓,再想想他们即将遭受到的命运,曹操还是难以抑制心中的悲愤。辞官回乡了。
这一局,袁术狠狠地插了袁绍一刀,又获得了青州豪强的友谊,可以说是心满意足。
至于曹操付出的心血,济南国百姓的生死,根本不在他的考虑之中。
除了袁氏,其余大家族也纷纷开始了行动或者是站队,作为经历了几百年王朝兴衰的世家,他们的鼻子异常灵敏,早已嗅到大汉王朝散发出的将死的气息,所以这些家族中的每一个人都开始奔走,希望在不久后的盛宴中坐在更好的位置。
“真是煞费苦心啊。”刘备眯缝着眼睛,冷冷地笑了起来。
既然知道了袁氏一族对自己没有好感,并且还曾经想过坑自己一把,以刘备的性格,他一定会给袁氏一个狠狠的打击,要不然吃饭都会吃不香。
卢植饶有兴趣地笑道:“你们刘家也没闲着,前一个宗正刘虞刘伯安去了幽州,据说是把那里治理得不错,接替他的是刘焉刘君朗,最近刘虞又在暗中串联,想要去交州做交州牧,哼哼,他倒是自己琢磨了个好去处。”
听卢植这么一说,刘备迅速回想起来,东汉王朝在即将覆灭的时候,确实是有三名宗室成员曾经割据一方。
幽州牧刘虞、荆州牧刘表、益州牧刘焉,合称刘室三牧。
“秦失其鹿,天下逐之,这些人不过是看到别人磨刀霍霍,心里也痒了而已。”刘备能理解自己这些同宗,他们身为汉室宗亲,哪有眼睁睁看着其他人图谋大汉江山的道理,与其束手就缚,向他人屈膝称臣,还不如自己也参与到这一场角逐中去。
在乱世,每一个稍有些才能和野心的人,都会做出一样的选择。
“再有两三年布局的时间,这天下也就该有大乱了,若是不能抓住这两三年时间,那可就难了。”卢植望着刘备,他不知道自己这个学生到底有没有做好角逐天下的准备。
刘备迎上了卢植的目光,胸有成竹地答道:“学生早在两年前就已经遇见到了这一切,包括带二十万流民北上,也是为了让辽东有更多的人口来发展,作为夺取天下的根基。”
“哦?”卢植稍有诧异,他还以为刘备是在辽东羽翼渐丰之后才生出了野心,想不到在更早的时候他已经开始图谋这一切了。“那辽东上下全是你的人?都尉、郡丞、功曹、各地县令,督邮都是听命于你?地方豪强也,哦,豪强们都被你杀光了。”
“说起这个,学生就要再谢先生了,辽东民政上的事还有下层官员都是张焕和段浩在管理,军队上主要是学生的两位义弟和赵子龙,还有几名学生提拔上来的将领负责,这些人与我情同手足,绝对不会有任何问题。”
张焕和段浩原本都是卢植的下属,被他借调给刘备的,如今这二人都和刘备交情莫逆,并且大家聚在一起,干出了一番事业,让卢植心中十分欣慰。
于此同时,卢植也越发地好奇起来,刘备究竟在辽东做了什么,才能让这些年轻英才心甘情愿地聚集在他身边。
让卢植更加好奇的就是刘备本人了,在他的三个弟子之中,公孙瓒一看就知道是个顶天立地的好汉胚子,刘德然性情宽厚,遇事沉稳,若是不早死,迟早也是州郡之才。
唯有刘备,让卢植感觉自己看走了眼,他本以为这个弟子要经历不少风浪,才能真正蜕变成为天下闻名的豪杰,没想到刘备借着黄巾之乱的风头一飞冲天,实在是超过他的预料。
第129章 调兵遣将()
师徒二人又说了一阵,刘备见时候不早,便知趣地起身告退,让卢植可以早早休息。
等到第二天刘备睡醒的时候,卢植已经从朝会中回来了,只不过脸色非常难看。
“怎么了先生,是朝中又有大事发生?”刘备见到卢植的表情,心中有了一些不好的预感。
卢植摇摇头,“和我们无关,是羌人造反的事。”
“羌人反了一百多年了,也没见闹出个什么名堂,先生为何如此忧心忡忡?”刘备有些奇怪,羌人起兵作乱就像天要下雨,每年总有那么几次,这又有什么好担心的。
“此一时彼一时也,如今和以往可不一样了,恐怕天下大乱的源头就会在凉州。”卢植叹息一声,又拉着刘备来到自己书房,他发现这个学生在辽东闭塞了两年,对天下大势几乎是一无所知,需要好好地补课了。
羌人以往起兵反抗汉朝,都是以他们传统的组织方式,各路豪帅将自己的兵马聚集在一起,然后乱糟糟地去劫掠汉人州县。
这样凑起来的军队,虽然数量众多却编制混乱,并且互不统属,再加上他们的对手是汉军中最精锐的凉州军,结局自然是败多胜少。
在痛定思痛之后,羌人终于做出一个决定:让更加聪明的汉人来领导他们,而这些羌人的目标就是两位凉州人:韩遂和边章。
“韩遂原名韩约,是凉州金城人,足智多谋,以才能闻名于凉州。中平元年黄巾之乱,他还曾经带着数千凉州义勇来过洛阳,帮助大将军何进稳固京师防卫,并借机献策,希望诛杀宦官。”卢植说起韩遂的时候也是赞叹不已,但随之就是摇头叹息。
何进只是个屠户出身,依仗自己妹妹是皇后才骤然登上高位,他只想着怎样安稳地享乐,根本没有和宦官集团撕破脸的决断,所以只是礼节性地赞赏了韩遂的忠义之心,便把他的计策抛在了脑后置之不理。
韩遂失望之下返回凉州,却在半道上遭遇了埋伏,湟中义从胡的两位领袖北宫伯玉和李文侯亲率大军,将韩遂和时任凉州督军从事的边章一起劫持了。
湟中义从胡聚集了十万军队,声势浩大,他们攻陷了韩遂的老家金城郡,斩杀金城太守陈懿,逼迫韩遂和边章加入叛军,并推举边章为领袖。
“湟中义从胡是什么意思?”刘备有些不太明白,只是觉得这个名字很气派,听起来就像是很能打的样子。
卢植耐心地解释道:“胡人军队一旦归附我大汉,就被称为义从,取归义从命之意,湟中义从胡是指生活在湟中一带,曾经归附我大汉的羌人和小月氏人组成的军队。”
刘备恍然大悟,连连点头道:“原来是这样,学生明白了,请先生继续讲。”
韩遂和边章都是通晓军事之人,边章更是对汉军的编制、训练方法、战斗风格了如指掌,有了这两名统帅之后,羌人的战斗力明显上升,将凉州搅得天翻地覆,鸡犬不宁,就在去年,羌人联军甚至一度进军到长安附近。
要知道西汉王朝的历代皇陵都在长安附近,万一被叛军给毁坏,或者是贪图陪葬的财宝,再把陵墓给挖掘了,那老刘家的脸就彻底没地方搁了。
朝廷这一下可急眼了,连忙调兵遣将,前往凉州镇压叛军。
调兵好说,凉州军是现成的,可是这遣将,就让人头痛了。
汉军将领里威望最高,资历最老,打仗最猛的就那么三个人:皇甫嵩、卢植还有朱儁。
但是皇甫嵩要镇守百废俱兴的冀州,卢植不愿带兵,朱儁又因为老母病逝,回到了会稽老家服丧,一时半会根本来不来。
于是朝廷在无奈之下,拜司空张温为车骑将军,执金吾袁滂为副将,破虏将军董卓和荡寇将军周慎同为张温部下,前往讨伐叛军。
张温不通军事,袁滂更是个文人,所以根本无法让麾下的凉州军心服,再加上连出昏招,接连导致了几场败仗,破虏将军董卓更是怨言不断,甚至当面顶撞了几次。
“董卓自己就是个败军之将,也好意思说别人不会带兵?”刘备冷笑一声,不屑地说道。
“不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