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汉昭烈帝》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汉昭烈帝- 第4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行了行了,去张长史那里填户籍册吧,完事把老丈人请到府里,我跟他见个面。”刘备现在一听手底下这帮家伙自我吹嘘就心烦得很,这都是谁教出来的坏毛病?

    “啊?”

    “你没爹没娘,老子就是你的家长,这种事不得我亲自出面吗?”刘备不耐烦地摆了摆手,这个傻小子,啥都不懂,跟他沟通太费劲了。

    裴元绍大喜过望,连忙跪下给刘备磕了个头,“多谢老大。”

    见裴元绍扭头就往外跑,刘备连忙叫住他,“自个去后院,收拾间屋子出来当婚房,你这一年也有点积蓄了吧,找个好木匠打点新家具,光想着成家,没有房子鬼才肯嫁给你。”

    被这么一打搅,刘备也没心情画图了,他扔下笔,背着手走到后院,开始清点到底有多少空屋子。

    太守府占地广阔,房屋众多,可是除了几个侍女之外,常住居民只有刘备、张宁、太史夫人和裴元绍四个人。

    刘备转悠了半天,觉得这也过于浪费了,不如多弄点人进来住吧。

    “郎君干什么呢?”不知过了多久,张宁满头大汗地回家了,她找了半天才在后院找到刘备,结果一看刘备把所有的空房间都打开房门,不禁好奇地询问起来。

    “让屋子都透透气,你闻闻这味,都快发霉了,我打算让云长他们成婚之后都住进来,以后要是男人们出远门了,你们妇人家还能互相照应。”刘备说着话转过身来,结果又被自己家的娘们吓了一跳,“你又怎么了,怎么弄一脑袋汗,跟人打架了?”

    张宁擦了一把汗,气呼呼地随便坐在个栏杆上,“还不是那个小白脸赵云,说跑就跑了,害得人家好几个大姑娘拉着我哭诉,这个说自己温柔贤淑,那个说自己知书达礼,怎么就入不了赵将军的眼呢,那眼泪是流得哗哗的,我都快烦死了,费了好大劲才跑回来。”

    “哼哼,不管他,有他后悔的时候。”刘备恨恨地说着,脑中又浮现起那天众人一起殴打赵云的场景,不禁笑了起来,连自家亲兄长赵风都踹了他两脚,可见这家伙平日里恶贯满盈,已经到了人神共愤的地步。

    挨了揍的赵云根本不把这点小挫折当回事,第二天就潇洒地点齐了着一千名士卒,坐着木船前往广阳郡找公孙瓒去了。

    婚姻讲究个你情我愿,赵云既然瞧不上这些姑娘,那包括刘备在内的所有人也没办法,只好任由他逍遥自在,也不知道他眼光这么高,究竟能娶到谁家的女子。

第92章 为诸位解忧而来() 
接下来的几天里,辽东的上下官员都痛并快乐着,刘备和张焕定下这个计划,其实主要就是想利用婚姻和田地把迁徙而来的流民们全部捆住,公告里说明了每一对想要成婚的男女都得亲自到各个指定地点去填户籍册,方便日后管理。

    然而群众的热情远远超过了官府的想象,短短三天里就有七万多名情投意合或是不怎么情投意合的男女青年踊跃报名,而且看这个势头愈演愈烈,张焕估计到不了冬天,全辽东的适龄女性就都会名花有主了。

    “这可是好事啊,一对夫妻就算三年生一个娃,一共生三个,十年下来咱们辽东的人口都得翻上两番。”面对自己手下忧心忡忡的小吏们,张焕耐心地给他们讲解解决婚姻问题对人口增长的重要性。

    “多一个人多一张嘴啊,咱们辽东万一养活不起这么多人咋整?”一名本地出身的小吏问道。

    张焕无奈地笑了,“你们真是需要开阔一下眼界了,刘太守和我整天只愁人少,我们估算过了,辽东和玄莵的农田养活百万人不成问题,乐浪那边也有大片好地等着开垦呢,行了别废话了,赶紧回去休息,明天还有活呢。”

    在这个时代,脱产的精锐军队需要大量人力物力来供养,百万劳动人口供养起一支两三万人的军队,其战斗力远远强于临时招募的十万农夫,这是战争的铁律。刘备和张焕都是在剿灭黄巾起义的战争中崛起的新锐,在那场遍布天下的战争中他们见识到了汉朝羽林军和黄巾军的战斗力差距,如今辽东高层都达成了共识:少量核心部队是自己这些人在辽东这块土地安身立命的本钱,必须搞好搞强。

    与其他人相比,刘备对于人口和军队的渴望更加迫切,他是知道后世这段历史的,眼看着天下大乱,群雄争霸的脚步越来越急,辽东如果不能尽快将周边的蛮族和内部的隐患消灭,刘备就根本没有能力参与到这场决定华夏民族命运的争夺中去。

    “也不知道广阳郡那边什么时候能把组织工作做好,百万流民啊,能有一半来辽东就好了。”张焕靠在椅背上缓解腰背的酸痛,又开始琢磨该如何分配即将到来的新一波移民浪潮。

    轰轰烈烈的大结婚运动开始了,这段时间里整个辽东几乎都要被欢声笑语淹没,连续不断的集体婚礼持续了一个多月之后终于进入了尾声,辽东人民的生活又回到了原本的轨道之上。

    关羽张飞二人各自娶了一位普通人家的女子,刘备作为他们的结拜大哥,也足足过了一把家长的瘾,再加上段浩,太史慈和赵风等人的家眷都搬进了太守府,原本十分冷清的府邸再次变得热闹起来。

    这些人一开始对刘备的建议十分抗拒,刘备不把他们当外人是一回事,但他们不能自己也把自己不当外人啊,上下尊卑总是要讲的,然而刘备执意如此,最后众人还是屈服在他的威势之下,把家安在了太守府后院。

    “咱们这些人经常东奔西走的不在家里,这些妇人相互间能照应不是好事吗?再说了后院里原本就是阳终安置他那些妻妾的,那一个个小院子隔得相当别致,你们就安安稳稳的住着。”

    其实关羽他们也不想单独出去住,这些汉子基本都没有家人,成婚之后也就是跟自己老婆俩人大眼瞪小眼,还不如和意气相投的朋友住在一起,平日里喝喝酒聊聊天打打架,多好的日子啊。

    在张宁的要求之下,刘备和她原本居住的前堂被整个改造成了公务用的会议厅和一些单独的办公室,而这位姑娘为自己在后院精挑细选了一个小院落,并且收拾得干净整洁别具匠心,让其他人的新婚妻子看得羡慕不已。

    此时刘备和极为将领围坐在一张大桌子四周,他们讨论的是下一年辽东的战略方向。

    “南边,还是东边?”刘备提出来这个问题,众人各自开始苦苦思索。

    辽东如今对外军事形势很好,东边的高句丽人自从年初被狠狠揍了一顿之后就学乖了,老老实实地躲在长白山里,半年多没出现在辽东人的视线中;南边乐浪郡自从解除了濊貊人的威胁,开始将脚步大规模踏向汉江流域,那里降水充沛土地肥沃,是不可多得的良田。

    柳毅他们一开始还有些疑虑,担心汉人大规模出现在汉江北岸会引起马韩人的掠夺,然而似乎是当初一万多具濊貊人的尸体起了震慑作用,原本在朝鲜半岛上横行无忌的马韩人也缩起了手脚,俨然一副好邻居的模样。

    但刘备并不想和这些热爱侵略的异民族友好相处,这些民族和北面草原上的那些人一样是属狼的,汉人强大的时候他会装成人畜无害的模样,然而只要找到机会,这些人会毫不犹豫地入侵。

    如今距离冬季还有很长的时间,足够整顿部队来一次大规模行动了,刘备决心要在再次踏足中原之前把自家后院收拾妥当,辽东不需要高句丽这样强大的邻居。

    关羽捻着胡须,思索片刻之后抬起头来对上刘备的视线,开口说道:“打高句丽比较好一些。”

    “说说你的想法。”

    “对于辽东来说,威胁主要是在东西两面,西面乌桓人实力强大但现在还是臣服于我大汉,而且幽州本土还有公孙瓒将军坐镇,他们不敢轻举妄动。所以我们要趁着当前有利的时机,消灭掉高句丽这个隐患,只要辽东东部没有敌人,我们就有稳固的基业可以发展。”关羽侃侃而谈,看得出这段时间他是认真研究过辽东周边形势的。

    刘备点了点头,当年战国七雄争霸天下,秦国就是占据了关中地区,有了稳固的大后方,凭借这个优势,才能在与其余六国的数百年战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辽东孤悬海外,从中原向这边用兵极其困难,是一块易守难攻的土地,再加上渤海和黄海物产丰富,面积适中,只要把海运搞好,完全可以发挥出当年关中一样的地位。

    但前提是要稳定,没有外敌存在。

    秦国为了有一块稳固的根据地,花费了几代人的时间,以及无数人的奋斗。

    从伟大的开拓者秦穆公开始,秦国连续灭掉戎人建立的十二个国家,巩固了陇西地区。

    到了秦惠文王在位期间,他们又灭了巴国、蜀国,占据了四川平原,然后集中力量,击败了强大的义渠国。

    再到宣太后芈八子(芈月)诱杀义渠末代君王于甘泉宫,秦国才终于独霸函谷关以西的广袤领土,最终击败六国统一天下。

    高句丽的存在就相当于辽东身边的义渠国,始终顶在汉人的腰眼上,刘备想要有一番作为,必须彻底铲除这个盘踞在长白山的部族。

    但是如何去做呢?

    不光是刘备,其他人脸上也满是无奈的神色,打败高句丽不难,难的是如何让他们元气大伤,无法威胁到辽东。

    高句丽人在长白山生活了数百年,期间不是没被汉人攻打过,但这个民族性情坚韧,十分难缠,打不过就躲进深山,汉人走了之后他们再回来,犹如野草一般,火烧不尽,风吹又生。

    “启禀太守,玄菟郡的公孙长史来了,还带了个胡人。”裴元绍不知什么时候来到门外,伸个脑袋小心翼翼地向刘备报告,这家伙自从娶了媳妇之后精神头更足了,整天都是一副将门卫事业发扬光大的劲头。

    公孙度每个月都给刘备要写一封信,汇报当月的工作情况,怎么这次亲自来了,还带了个胡人?

    众人都诧异地回过头看着裴元绍,刘备清了清嗓子,“快快请公孙长史进来。”

    片刻之后,公孙度便迈步走进房间,恭恭敬敬地向刘备作揖行礼,然后与众人亲切地打起了招呼。

    虽然公孙度是徐荣的好友,年龄比屋内众人都大,但他能够重新踏足官场,是依靠刘备的提拔,同时刘备还承诺过,两年之后就会帮他谋个太守的职位,吃人嘴软,拿人手短,公孙度见了刘备就得客客气气。

    “升济兄别来无恙,玄菟郡今年的收成如何啊?”刘备也连忙起身相迎,热情地招呼起来。

    一说起收成,公孙度的脸上就挂满了笑容,“今年风调雨顺,百姓们又肯干,一年的收成顶得上过去两三年的。”

    嗯,不错。刘备满意地点了点头,虽说他现在分身乏术,不能亲自坐镇玄莵,但那里毕竟都是他的基业,发展得越好,他就越高兴。

    两人说了几句,公孙度终于道明了来意,原来他这次亲自前来,是来劝说辽东出兵,向高句丽动刀,铲除这个隐患。

    “高句丽人口众多,而且领土大多位于深山老林之中。”张焕愁眉苦脸地插嘴说道:“我们前去攻打,若是派兵派得少了,就容易在山林中分散,被敌人各个击破;若是派得多了,高句丽人只需要坚壁清野拖下去,我们就难以维持,怎么都难办。”

    公孙度见众人都是一副心有戚戚焉的表情,就知道辽东这边正在为之苦恼,不禁哈哈大笑起来。

    “我此次带了一位贵客,专为诸位解忧而来。”

第93章 扶余国王() 
听说公孙度带来的胡人还是贵客,众人都来了兴趣,刘备连忙让人将其请了进来,见到这人知道,屋内众人都是眼前一亮……好一条好汉。

    这名胡人身躯高大,和关羽差不多魁梧健硕,浓眉大眼炯炯有神,面颊上满是弯弯曲曲的虬髯,显得极有威势。

    此人穿着一身白色衣服,样式和汉人的衣着基本相同,而他一张嘴,说出的也是相当标准的汉话。

    “扶余国王尉仇台,拜见辽东太守。”

    “原来还是一国君主,升济兄你怎么不早说?就这样随随便便地把人请来,这待客之道可太不周到了。”刘备连忙站起身来,有些责怪地对公孙度说道。

    众人一听说这名昂藏大汉居然是个国王,连忙也都起身见礼,给他让出了上座。

    公孙度还没说话,尉仇台却爽朗地笑了,“我等本为同源而生,何分彼此?尉仇台活了三十来年,这还是第一次回归故土,还望各位不要把我当成外人。”

    “哦?此话怎讲?”刘备有些纳闷地问道。

    扶余是东北最早的国家之一,早在西汉时期就已经建国,和汉朝有着长期的往来,相互交往频繁而密切,生活习俗也大致相同。

    随着时间的推移,高句丽在辽东一带崛起,汉朝和扶余的关系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从朋友进化成为了战友。

    在近百年的时间里,每当高句丽攻打玄菟郡,扶余就会派兵相助,反之也是一样。

    当年汉安帝在位的时候,高句丽正处在第一个国力高峰期,太祖王高宫率领着马韩人和濊貊人,据说光骑兵就有上万人,将玄芡城围成铁桶一般。

    在这危难之时,扶余国王派遣两万人马前来支援,与汉朝军队合力大败高句丽联军,斩首无数。

    次年,高句丽联军再次侵犯汉朝,这一次他们进攻的目标是辽东,扶余人再次出兵与汉朝并肩作战,挫败了高句丽人扩张的野心。

    安帝驾崩之后顺帝继位,扶余国王亲自来到汉朝都城洛阳觐见,并且称臣朝贡,这位大汉人民的老朋友、老战友在洛阳受到的礼遇超乎他的想象。

    汉顺帝隆重接待了扶余国王,赐予他金彩印绶,待遇规格与本国郡县相等,甚至比一般的郡王还要优厚。

    在汉代,由于迷信玉可以令尸体不朽,贵族们去世之后,在下葬的时候,要在尸体外面套玉片制成的衣服,称为玉衣或是玉匣。

    玉衣的规格是有规定的,皇帝和极为受宠的近臣,他们的玉衣以金线缕结,也就是后世所说的金缕玉衣;其他贵族就差了一等,只能用银线或是铜线来缕结玉片,绝对不能逾越。

    而扶余国王,则是史上有记载的,汉朝周边郡国之中,唯一可以享受银缕玉衣待遇的郡王,这种待遇可以说是绝无仅有。

    非但如此,慷慨的汉朝皇帝还从宗室中挑选了一名女子,将其许配给扶余国王为后,从此扶余王室和大汉就有了血缘关系,感情越发亲密。

    尉仇台就是这位王后的嫡系后代。

    “怪不得阁下说我们同根同源,原来其中还有如此渊源。”刘备等人听了尉仇台的讲述之后才恍然大悟,不禁长叹起来。

    原来辽东还有这么个关系密切的盟友在,自己居然还对此一无所知,这一年真是白过了。

    尉仇台哈哈大笑,他其实也是有难处才跟着公孙度来到辽东的,“前些日子本王带人去玄菟郡收购粮食,听公孙长史说,辽东新来了一位太守,不但是汉室宗亲,并且年轻有为,异于常人,本王心中仰慕,就想亲自来辽东见见,唐突之处还望太守见谅。”

    “大汉英才众多,犹如星河浩瀚,我只是恰逢其时,当不得升济兄的谬赞。”刘备看似随意地摆着手自谦,可是他怎么也掩饰不住笑意,嘴都快咧到后脑勺了。

    “本王一路南下,见辽东处处丰收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