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汉昭烈帝》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汉昭烈帝- 第2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鹆恕!

    中国人历来讲究个礼尚往来,尤其讲究知遇之恩,有道是彼以国士待我,我以国士报之。

    太史慈此时已经被刘备用情用理一套组合拳打得晕头转向,他双手抱拳,热泪盈眶地对刘备深深一拜,哽咽着说道:“承蒙太守如此厚爱,太史慈虽粉身碎骨不能报也。”

    哎,这就对了,刘备收了一员猛将,心情极为舒畅,这时候关羽等人听说赵云完成任务回来,也都兴冲冲地跑回了城中,刘备一见人都来齐了,便带着关羽等人来到议事厅,开始通报这一次的收获,同时也准备对过去一年的工作来个总结。

    议事厅是用阳终书房改造成的,刘备专门请木匠做了几张方桌并在一起,同时又按照后世的样式订做了许多方凳,他真是被汉代的跪坐之礼给弄得受不了了。

    众人各自随便找了个凳子坐下,刘备笑嘻嘻地看着关羽说道:“子龙已经把造纸的人才请到了辽东,你就等着新书吧。”

    关羽也开心地笑了起来,此时他因为赵云长期不在,骑兵队伍没有主将而产生的小小不满早已经飞到九霄云外,只要有书读,什么都行。

    “不过也有坏消息,青州又有动乱的苗头,当地百姓正在寻求到海外逃避战祸。”刘备话一出口,顿时看见众人脸上的神色凝重了起来,他稍稍停顿一下,继续说道:“从青州出海,要么来辽东,要么去南边的乐浪郡,所以咱们来年开春要忙的不仅仅是春耕,还有安置新的流民这一条。”

    在座的众人虽然主要负责辽东的军事防务,但他们之前也都经手过流民安置,深知这方面工作的困难重重,所以在刘备说完之后,屋内难得地有了一阵沉寂。

    “当初皇上为了让我来辽东之后能够积蓄人口,稳住边疆,特地免了辽东百姓三年的口赋,这一条记得给百姓们仔细地宣传。最好是挑些精明能干的人去青州宣传,多招纳些流民过来,辽东这边地多得很,人口再翻上一番都养活得了。”

    嚯,免除三年口赋。屋内众人互相看看,从彼此脸上都看到了兴奋之情。

    口赋是当年商鞅所创立的向成年人征收的人头税,由于这一项税收不仅数额巨大,还可以作为清查户口的一种手段,于是从秦朝一直沿用至今,。

    这项税收面对的是成年人,人们从十五岁开始,一直到六十岁都要年年缴纳,每年一百二十钱是为一算,所以口赋又被称作算赋,对于普通百姓来说是一笔沉重的负担,甚至有许多百姓因为无力承担税赋,生下孩子之后就将其杀死的惨剧发生。

    如今刘备抛出免除三年口赋这一条政策,势必会影响到流民的去向选择,也就意味着辽东的人口很快就会迎来新的增长高峰。

    这时候徐荣突然开口,说出了一件众人大多不知道的事情,“就算没有免除口赋,辽东这边也比乐浪好得多,诸位可能不知道,乐浪郡毗邻高句丽、濊貊和三韩,这些异族不事生产专爱抢劫。尤其是濊貊和马韩,年年都要前往乐浪劫掠一番,或是抢劫钱财粮食,或是抢劫汉人为奴,总之是绝对不肯空手而归,乐浪百姓早就不堪其扰了,若是有选择,他们肯定是愿意来辽东。”

    这话一说出口,就像石头扔进平静的睡眠,顿时激起了千层浪,众人纷纷向徐荣询问具体情况,徐荣也不隐瞒,将他这些年来直到的所有消息都一五一十说了出来。

    没等徐荣讲完,屋内的气氛已经极度压抑,有如一桶即将爆炸的火药桶一般。关羽蚕眉倒竖,牙齿咬得咯咯作响;张飞哇哇大叫,恨不得马上就飞到乐浪去杀上一场;赵云一声不吭,眼中却是寒光闪闪;其余众将也都气得胸口剧烈起伏,满脑门的青筋暴起。

    刘备重重一拳砸在桌子上,恨声说道:“这些山沟沟里的蛮夷,居然敢将我天朝百姓抢去作为奴仆,真是不知死活到了极点。诸位,从今日起扩编郡兵,加紧操练,等到春耕完毕,我们就南下乐浪,跟他们好好地算一算账。”

    “末将得令!”众将齐齐站起身来抱拳。

    坐在下首的太史慈此时也站起身来,向刘备抱拳大声说道:“启禀太守,末将愿前往乐浪,为我军探知彼处道路地形,敌人战力虚实,请太守恩准。”

    “这位是?”关羽等人之前之前就注意到了太史慈这个生面孔,这半天也没来得及问,此时见他主动请缨,便连忙询问起来。

    赵云连忙介绍,并说起认识太史慈的始末,一听说太史慈是得罪了官员而逃亡辽东,关羽哈哈大笑起来,“我们这里因为得罪官员而逃亡他乡的可真不少,不知子义兄弟得罪的是什么官员?”

    “我得罪的是青州刺史。”太史慈呵呵笑了起来,他见众人好奇,就在桌上说起自己的故事来。

    他自幼好学,年纪轻轻就担任了东莱郡奏曹史,后来东莱郡和青州州府因为审理一起世家子弟伤人的案件发生了纠纷,故而分别向洛阳上奏章。

    按照汉朝惯例,判决多以先被有司得知的比较有利,而东莱郡太守准备上奏章的时候才知道州府的奏章已在数日前被送往洛阳,故而十分慌张,请求太史慈为使者挽救此事。

    太史慈怀揣奏章单骑出发,日夜兼行,硬是赶在州里的官吏之前抵达洛阳,每日在有司门前守候。

    州里的官吏来到有司门口求见,准备上奏,太史慈假意搭讪问道:“阁下也是来送奏章的吗?”对方说是。

    太史慈又问道:“听闻奏章的题署之处往往有纰漏而被驳回,不知阁下的是否正确无误,我愿为阁下确认。”

    此人不知道太史慈是东莱人,就取出奏章给他看,结果太史慈拿过奏章就从怀里掏出利刃给切毁了,这位可怜的官吏几乎要吓死,高声喊道有人毁坏了我的奏章。

    太史慈将他拉到一处僻静的地方,冷冷笑道:“实话跟你说了吧,我是东莱太守派来的,阁下若是没有给我看,我也不可能将其损坏,即便官府查起来也不是我一个人有罪,与其我们再次坐以待毙,还不如都逃亡江湖,至少还能保住性命。”

    “你受命毁坏我的奏章,如今已经成功,为什么你也要逃亡?”这名州吏疑惑地问道。

    “太守并未命我这么做,在下一时激愤,自行其是,恐怕回去之后也要遭受责罚,索性也逃于他乡罢了。”太史慈故意做出后悔的姿态。

    二人相约当天逃出洛阳,但太史慈在走了几里之后又偷偷折返回城,将郡里的奏章呈上有司,这样一来朝廷就以东莱郡的判决为准,驳回了青州刺史的判决。

    太史慈虽然大功告成,但因此得罪了青州刺史,思来想去之后还是决定来辽东避难,躲过风头再说,就在港口寻找船只而不得的时候遇见了赵云,便跟随赵云一起来了。

    “厉害!”不单是刘备,其余人也都钦佩地向太史慈竖起大拇指,汉朝人最重好汉,此人为了义气不惜失去官职,并且有勇有谋,着实是不可多得的人才。

    听了太史慈的经历,刘备也理解了他自告奋勇前去乐浪的行为,这人似乎骨子里就有冒险的精神,天生就是个孤胆英雄,再想想史书上记载的太史慈为报答孔融,孤身冲出北海重围去求援,还有神亭岭匹马单枪独冲孙策十三将的传奇事迹,他看向太史慈的目光中不禁又多了几分欣赏。

    “如今天寒地冻路难行,子义不如开春之后再去。”张焕好心地建议道。

    “事不宜迟,现在去探明敌情,等到开春之后大军便可即刻动身。”太史慈朗笑一声,起身向刘备告辞道:“家中老母还请太守多加照拂,在下两月内便回。”

第54章 给弟兄们涨工资() 
扩军、备战,屋内众人都达成了共识,但是军队规模要扩张到什么程度,他们心里却是没有底。

    “目前辽东最大的问题就是人口,由于人口的限制,我们的各项生产都无法全力进行,不顾自身的物资生产能力,盲目扩军的下场必然是穷兵黩武,百姓苦不堪言,最后我们变成自己最痛恨的强盗,而且是打着大义旗号的强盗。”张焕皱着眉头说道,如今他恨不得在确保和平的情况下,让全部士兵都解甲归田投入到生产中去,虽然明知道这并不现实。

    辽东这边由于大量人口的涌入,目前人口看似是不少,但跟随刘备前来的黄巾余众以老幼妇孺居多,青壮数量相当少,这些人参加生产劳动是没太大问题,最多效率差一点,但要是拉上战场可就强人所难了。

    徐荣点了点头,说道:“我大汉子民千万,然而先汉武帝继承了文帝和景帝两代人的积蓄,才仅仅积攒起不到十万的精锐骑兵部队,并且几次北伐搞得国库空虚,百姓流离失所,有了前人的经验教训,我等必须仔细考虑军队的规模。”

    关羽盯着徐荣的脸,“鸿志兄,之前听你说乐浪郡人口近二十万,我们是不是可以从那边运一些没有土地、而且渴望安全的百姓来辽东?”

    “从乐浪吸纳移民前来是个好办法,毕竟很多人都是从中原逃难过去的,对那边没什么难舍。但从乐浪到辽东都陆路的话要翻过长白山,道路崎岖难行,若是走海路的话那咱们还不如直接从青州接人呢。”徐荣用手指沾了点水,在桌面上粗略画了一下辽东三郡的位置,众人看了之后就无奈地叹息起来。

    “乐浪比咱们这边气候温暖,更适合耕作,所以咱们要尽量让那边的百姓安居乐业,不要总想着挖人。”刘备可不希望放弃乐浪郡,那里就是后来的平壤城一带,依托着大同江的丰富水源,是朝鲜半岛上少数适合耕作的肥沃之地,并且是他构想里控制朝鲜半岛的核心地区,人口越多越好。

    赵云听了刘备的话之后马上表示赞同,“太守说得有理,我们多接纳些青州流民就足够了,据说这次的动乱是一些黄巾余党发起,打着继承张角遗志的旗号,吸引了不少当初逃在山林中的残余黄巾军,声势相当浩大。”

    “黄巾余党?”关羽等人先是一惊,随后便长长叹息了起来,如果真如赵云所说,黄巾军死而复燃,重新在中原各地流窜起来,那过去一年他们的浴血奋战,那么多人的牺牲还有什么意义,所谓的战功又是多么的可笑。

    刘备却是摇着头苦笑两声,笑完之后又深深叹息说道:“这种情况根本是可以想预想到的,除了我们,谁还愿意管那些无家可归无处可去的流民?身上无衣,腹内无食,寒冬将至,无房可住,即便不是黄巾,如今也是黄巾了。对了子龙,我上次叮嘱你购买船只和探访船匠的事你做了吗?”

    赵云答道:“由于渤海冬季结冰不利通航,许多商队的船只都停留在南边的徐州和扬州,也没什么看得入眼的好船,故而属下没有购买,不过东莱倒是有几名船匠携带家小随属下来了。”

    “行,有船匠就能造船。”刘备对赵云十分满意,这小伙子长得帅又能打,办事还利索,真可以说是打着灯笼也难找的全能型优秀人才。

    “若是从青州收揽流民前来辽东,完全不需要太好的船只,甚至河里的小渔船都行,渤海风缓浪低,以往逃难到辽东之人多有身上绑两个猪尿泡就游来的。”太史慈是青州本地人,一向知道这种事,此次若不是冬季海水太冷,他都想游过来。

    刘备叹道:“原以为咱们可以安安稳稳地过个冬,这一番商量下来又不得清闲了,来咱们分分工,各自回去把准备工作做好。”

    关羽和徐荣负责在襄平城选拔士卒,编入辽东郡兵序列,暂时定下来的军队规模是三千人,以这些人为骨干,同时定期组织百姓进行基本的操练,以便日后扩编。

    由于刘备手里有三个郡的空余编制,他便假公济私一次,把关羽等人都提拔成了都尉,虽说辽东军队数量不足,好几个人都是空头司令,但俸禄是实打实的。

    “各曲的军侯、屯长等等,你们自己决定,不要吝啬职位和俸禄,弟兄们随着我万里跋涉,得让他们能看见自己奋斗的成果。”

    从涿郡起兵开始,几百名弟兄跟着他一路南征北战,踏遍大汉万里江山,无数次冲锋陷阵死不旋踵,一场场血战打下来,最后回到家乡的不足三分之二。

    虽说刘备对阵亡和伤残的士卒都有钱粮的抚恤,但平心而论,他觉得自己是亏欠这些人的。

    太史慈初来乍到,以前也没有带兵打仗的经验,而且众人还没见识过他的本事,故而刘备决定先不给他职位,等到从乐浪归来再论功行赏。

    对此决定太史慈表示完全可以接受,此人天性豪爽,刘备的坦诚正合了他的脾气,再加上他最看重的老娘也被接进太守府以礼相待,所以太史慈根本懒得去考虑自己的地位问题,只是一心一意想着怎么报答刘备的知遇之恩。

    襄平城这边则是交给张焕和赵风,这两人在过去的几个月里联手把移民营地和襄平城治理得井井有条,让他们继续负责老本行也没什么不妥,只是刘备考虑到鞍山那边事关重大,决定把赵云留在襄平城,从城中挑选几十名精明强干的青年跟随他负责襄平城到鞍山的巡逻和治安工作。

    “还有一件事,咱们辽东极其缺少善于治理民政的人才,各位若是发现了合适的人才,或是军士中有意向民政这边发展的,随时向我报告。行了,散会,各忙各的去吧。”刘备最后说道。

    诸人各自散去,刘备伸了个懒腰,起身来到后院,开了一中午的会,这会儿太史慈的老母亲已经被接进太守府了。

    后院一间宽敞明亮的屋子里,张宁正在忙忙碌碌地收拾着,这间房屋原本是阳终最宠爱的侍妾住的,如今特意被腾出来供老夫人居住了。

    太史慈的老母亲正坐在软垫上慈祥地笑着,望向张宁身影的目光充满了宠溺的爱意。

    “晚辈涿郡刘备见过老夫人,不知这小屋是否让夫人满意。”刘备微笑着对老夫人躬身行礼。

    说来也奇怪,太史慈明明二十岁出头,但他的母亲却是白发苍苍,像是五六十岁的模样。

    这位慈眉善目的老太太一见刘备进来就连忙起身,将躬着身子的刘备扶起,仔细看了看他的面相之后笑道:“老身这一把年纪还能被如此厚待,真是受之有愧啊,刘太守面相敦厚有福,日后必定享尽人间富贵。”

    “哈哈哈,晚辈一出生就死了父亲,被老娘做草鞋拉扯着长大,结果前年老娘也撒手人寰,只留下我一个人孤苦伶仃,哪里来的福气?”刘备摇头失笑道。

    老太太连忙自知失言,连忙掩口道:“哎呀,老身这嘴,真是、真是。”

    刘备搀扶着太史夫人坐回床头,“过去的事就不提了,我与子义一见如故,对他的豪迈气魄相当敬佩,老夫人教子有方啊。”

    “唉,我这儿子也没什么长处,唯一值得称道的就是重情重义,像极了他那死去的父亲,他粗通弓马,既然来到了麾下,就请刘太守不要客气,有什么事尽管派他去。”老太太虽然口中说得谦虚,但也是明贬实褒,而且笑得满脸的皱纹都舒展开来,可以看出她是相当以太史慈为傲。

    张宁这时候忙完了手中的活,在水盆中随意洗了洗手然后甩掉水珠,轻笑道:“不劳老夫人担心,咱们刘太守可是连自己都能使唤得马不停蹄,令郎估计以后回来探望老夫人的时候都少喽。”

    “胡说什么呢,我可一向是宣扬劳逸结合,宁儿你先陪老夫人说话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