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诸葛天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三国之诸葛天下- 第3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诸葛亮知道要把泰平军在刘焉和邹靖眼前亮亮相,以免他日立下战功,却口说无凭。于是,请求刘焉将泰平军放进涿县,也好减少在野外,粮草的消耗。

    “这是自然。贤侄远道前来相助,岂有让友军驻扎在城外,露宿荒野的道理。贤侄待会儿即可领兵进城,一切所需皆由邹校尉操办供给,不得有误。”

    涿县又不缺少粮草,现在只愁贼军势大,难以抵挡。所以放诸葛亮进城,还能帮忙守军,何乐而不为。刘焉不止同意诸葛亮的请求,还要求邹靖要将诸葛亮军队的消耗也给安排妥当了。

    诸葛亮连连答谢,邹靖也忙出列领命应诺。诸葛亮见已无他事,便行了一礼后,退步站立,眼观鼻,鼻观心。

    “拜见太守大人,在下姓刘,名备,字玄德,幽州涿郡涿县人,原是汉室宗亲,曾师从卢植、郑玄,见涿县放榜招募军兵应敌,故而聚集乡勇五百余人,皆持军器,人手一马,前来报名投军,讨逆诛叛,以效国恩,还望太守大人能收为帐下,留待军用。”

    刘备也将家底亮给刘焉看,论出身,刘备说实话,比很多人都高了,溯源可到汉室宗亲,又师从大儒卢植、郑玄,可见刘备的简历,令人眼前一亮。

    刘焉见刘备长相异于常人,眉目之间有一股英气,不由来了兴趣。刘焉素来喜欢保持实力,又有心蓄养势力,对于诸葛亮率军前来,虽然高兴,却知道只是暂时的,无法引为己用,友军待战事一了,还是会离去。

    但刘备带来的兵马不同,这是土生土长的涿县兵马,刘焉觉得容易吸收成为自己的羽翼。听到刘备自称是汉室宗亲,刘焉更是笑了,论汉室宗亲,难道还比得过身为幽州太守的刘焉么。

    “竟是刘氏同宗,不知玄德出自哪一支哪一脉?”刘焉见刘备的年岁大概二三十岁,也就好奇,问刘备的祖先是谁,既是汉室宗亲,那自然是大有来头的。

    “回太守,备乃是汉景帝第九子、中山靖王刘胜之后。先祖因缘际会,曾留下一脉于涿郡涿县。”

    刘备说得头头道道,生怕刘焉去翻老黄历,揭刘备的老底。毕竟,刘氏自汉高祖刘邦奠定大汉朝之后,子孙何其千万也。

    “哈哈,那理应称玄德一声侄子。幽州得玄德侄子相助,如虎添翼,我心无忧也,如鱼得水,破贼可期也。”

    刘焉十分高兴,直接认刘备为侄子,反正刘焉对于表扬人,这种不需要掏钱,不需要损兵的行为,向来是乐见其成,得心应手。

    刘焉直接将诸葛亮和刘备都认为侄辈,一个贤侄,一个亲侄。这一认,涿县的安危稳稳了,算是超值。

    刘备,字玄德。汉景帝第九子、中山靖王刘胜的后裔。

    刘焉,字君郎。汉景帝第四子、鲁恭王刘余的后裔。

    刘备和刘焉互认为叔侄,大为亲昵。

    自此,刘备算是在乱世之中,谋得了第一个名份。

    落叶归根,认祖归宗。

第85章 入驻涿县() 
诸葛亮见刘焉和刘备在那你侬我侬,说个不停,感到无聊至极,却无法提前退场,只好耐着性子,站在一旁,静静等候。

    过了好几个时辰,刘焉和刘备总算是诉完衷情了。也是,从汉高祖刘邦斩白蛇起义,一直吹到当年天子仁德无双。

    其实,汉灵帝什么德性,在座的各位都心知肚明。二人说到口干舌燥,再无亮点可表,才推说今日天色已晚,待来日叔侄再聚,定详谈个三日三夜。

    于是,诸葛亮和刘备在邹靖的带领下,一一拜别刘焉,原跟返回,出了太守府。

    太守府门口,邹靖却是不急着回去,而是先把诸葛亮和刘备安排妥当再说。

    说真的,有了诸葛亮和刘备二人,邹靖的兵权可是一下子超过其他郡县,好生威风。所以邹靖也不傻,知道此时该招揽收买好诸葛亮和刘备。

    “公子,太守大人有言在先,说泰山友军长途沷涉,需优待安抚,粮草肉食一应供足。眼前,还得麻烦公子先行出城,率兵入涿县城,在下也好安排泰平军的驻地及事宜。”

    邹靖也是希望诸葛亮早些带兵进到涿县,将兵力放到军营,这样虽然得肉疼出点粮草军饷,但也好节制与驱使。

    “如此,劳烦校尉操心,在下实在过意不去,太守优待我等,却之不恭,这便出城,召集郡兵,率军入城,还请校尉能打开城门,沿途指引,多加方便,在下在此多谢校尉的引荐与支持了。”

    诸葛亮也不推脱,既然来了,早晚都要和涿县官兵打成一片,早进城,比晚进城,有利无城。

    “公子,那就此别过,还请恕邹某无法出城相送,邹某军令在身,还要带玄德先行一步,前往军营驻扎,也好安排军士的诸多事项,尽早完成登名造册,发放军帐之类的。公子若领兵回来,到时差遣一守城小兵汇报邹某即可,在下定安排妥当,不让公子受一丝委屈。”

    邹靖向诸葛亮行了一个军礼,表示歉意。虽然邹靖年长诸葛亮那么多,但大汉武人的地位远远不及文人士子。邹靖不得不对诸葛亮恭敬有加,礼遇有余。

    大汉乃是刘氏与世家共治天下。

    “校尉军事繁忙,军令如火,还请自便。在下这就出城,率军前来,些许路程,不足挂齿。校尉,几位兄长就此告辞,来日再会。”

    诸葛亮向校尉邹靖和刘备辞行后,便火速赶回客栈,带上等候在那的唐周,苏双等人,星夜离开了涿县,赶往与率军驻扎在城外的高堂隆汇合。

    在出了涿县城门之时,诸葛亮稍稍一想,感觉此次前来涿县,还是有收获的,唯一的遗憾是没法赶在刘备之前,将万人敌关羽和张飞收为帐下。

    至于刘备,诸葛亮想都没想过,知道刘备自小就野心极大,根本就没有收服的可能。诸葛亮也就不做这种吃力不讨好的事了。

    不出一日,根据之前留下的暗号,诸葛亮很快就寻到高堂隆领军驻扎之地。

    “参见主公,末将不知主公回来,未曾远迎,还望主公恕罪。”

    高堂隆见到诸葛亮,虽略有惊讶,但很快就适应过来了。诸葛亮办事的节奏,素来明快,且凡事颇有图谋。高堂隆身为下属,知道很多事不该问也不用问,主公若想让下面的人知道自然会说。因此高堂隆施了个军礼之后,便静静站着,等待吩咐。

    “升平兄,别来无恙呀。我不在的这些天,一切可好?”诸葛亮虚扶了一下高堂隆,简单地过问下军况。

    “禀主公,泰平军驻扎于此地,每日操练如常,不敢懈怠。目前一切皆好,只是粮草空耗较多,若是如此驻扎下去,恐非长久之计。”

    这支军队是高堂隆一手组建,操练出来的,要是战力不行,坠了诸葛亮的威名,高堂隆也觉得过不去,于是,哪怕是行军在外,高堂隆也照常训练,甚至为了使士兵保持锐性,还经常举行演习。

    高堂隆汇报之后,也提出了驻扎在涿县城外的难题,无法得到补给,怕长期下去,导致无粮,军心不稳。

    “升平兄无需多虑,我此次前往涿县,便是为了解决这件事。如今已与幽州太守刘焉说好,我等军队可以进入涿县,暂时驻扎在涿县军营,一来方便军队操练,二来也解决粮草补给问题,无后顾之忧。”

    诸葛亮将去涿县和官府沟通,得到的收获告诉高堂隆,也算是稳定军心,不过,高堂隆能主动提出后勤补给之事,证明领军练兵尚且可以,这点诸葛亮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主公英明。”高堂隆就觉得什么事到了诸葛亮那儿,很快就会得到解决,迎刃而解,也就不操心,拍了拍诸葛亮的马屁。

    “升平兄,还得麻烦你快速召集军队,即日启程,率领泰平军前往涿县,待到了城门外,我与那涿县校尉邹靖已是说好,会安排你等进入涿县,就在军营之中驻扎。”

    诸葛亮直接过虑高堂隆的恭维,但也不拆穿。毕竟,这些无伤大雅。诸葛亮又向高堂隆发布最新的命令,要求全军赶往涿县,帮助守城。

    “末将得令。”高堂隆行了个军礼,接了军令,便转身去安排召集了。

    泰平军平日训练有素,很快就按要求聚集,然后赶往涿县。因泰平军皆一人二马,脚程极快,不出半天,便到了涿县城外。

    诸葛亮将与校尉邹靖的约定,向守城门的士兵通报之后,士兵请示了校尉邹靖得到了肯定,便将诸葛亮等人放行而入。

    早有士兵引领着诸葛亮入城,直往涿县的军营所在地而去,校尉邹靖也会在那里等诸葛亮等人。

    到了军营,诸葛亮向邹靖介绍了部将高堂隆,然后便让高堂隆听从邹靖的安排,驻扎在军营,安定了下来。

    邹靖不愧为沙场宿将,处理军中杂务,可谓迅速,很快便划理了涿县军营一大片区域给高堂隆屯军。

    诸葛亮看了高堂隆屯军之地,离刘备军扎营之处不远,互为犄角,内心不由高看些邹靖的军事才能。

    诸葛亮见一切妥当,也就不再理泰平军队之事,全权交给高堂隆统领,继续当起甩手掌柜来了。

    自此,驻扎涿县,静待贼至。

第86章 军令如山() 
黄巾反贼说来就来。

    如风传一样,仅仅只过了四五天,整个涿县就得到了消息。

    据探子所报,黄巾贼将邓茂率领五万贼兵,声势浩荡,从冀州巨鹿郡,一路向东,往幽州涿郡而来。

    五万贼兵。

    别说杀了,就算是五万地里的大白菜,拔出来也得一堆时间人力。更何况只有郡兵几百近千的涿郡。哦,不对,若是加上诸葛亮的二千友军和新投的刘备五百义军,再发发力,倒是能凑个四五千。

    可满打满算,五千对五万。胜算也还是不大,且人心难论,黄巾贼来犯,不知会不会有逃兵内应之类的。

    总之,刘焉急了。

    于是,召集邹靖、诸葛亮和刘备等人前来商议军事大计。

    “事态紧急,眼下黄巾反贼已经迫近我幽州涿郡,不知各位可有守城之计、破敌之策?”

    刘焉看向下座的邹靖、诸葛亮和刘备等人,希望有人能明确地给个答复。就算不是什么万全之策,只好有想法,有利于眼前的形势,刘焉都会大开方便之门,允许去尝试。

    当然,这一切都是保证刘焉的安全前提之下。

    邹靖低着头,不敢答话,面对领导刘焉的问计,是真的不敢强行出头。邹靖也不怕脸红,毕竟久经沙场,眼前可不是逞强的时候。

    兵法有云: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战之,敌则能分之,少则能逃之,不若则能避之。故小敌之坚,大敌之擒也。

    涿郡之兵,不到五千,黄巾贼兵已破五万,若是黄巾贼将懂些兵法,把涿郡各郡县围起来,别说攻打了,人心惶惶,面对十倍的贼兵,可能就得不战而降了。

    诸葛亮也是眼观天,一幅袖手观旁的样子。反正诸葛亮觉得泰平军是友军,现在黄巾贼兵势大,锐气正盛,要是拿泰平军去正面抵挡,不说能不能挡得住,就算挡住了,折损也必不会少。

    诸葛亮可不想为了涿郡的周全,而牺牲自己大力培养的家底,泰平军轻易动不得,每一个都是花费大量钱财堆积起来的,折损一个都心疼。

    刘焉只能把希望寄托在刘备身上。

    新投效的刘备感觉到刘焉灼热的眼神,此时不表态是不行了。

    “太守勿忧,无非兵来将挡,水来土淹。料那黄巾贼将兵略有限,黄巾贼兵如土鸡瓦狗,若以一军正面抵挡,再以一军埋伏奇袭,解我涿郡之困,易如反掌耳。”

    刘备想了想,只能希望这黄巾贼将智谋别太妖,不懂用计,涿郡本已兵少,若是分成二军,黄巾贼兵会以为官兵有援军,必定军心动摇,再伺机斩杀贼将,则群龙无首,闻风而逃。

    那么涿郡的危机就算解除了。至于刘焉采不采用,刘备就不关心了。毕竟,幽州老大是刘焉,反正计谋已经帮刘焉出了,算是仁至义尽了。

    “玄德兵法娴熟,文韬武略,且甚知我心也。就按玄德所说,纵是不成,我等也算是以身报国,众将听令。令玄德统领兵马五百,作为先锋,前去破敌;令邹校尉率领涿郡郡兵一千,作为中军,以便策应;令诸葛贤侄率领泰平军,作为奇兵,埋伏偷袭。”

    刘焉见刘备出来献策,也就从善如流,采用了再说。反正刘焉是汉室宗亲,投降是不可能的。要是不成功,那就逃跑就是了。没有必要与黄巾反贼死嗑,白白送了性命。

    刘焉打了一棒,也知道该给一颗甜枣。补充说道:

    “黄巾反贼妄图乱我大汉根基,覆我大汉社稷,还请诸军将士用命,奋勇杀敌,卫我大汉之威,雪我大汉之耻。待退敌之后,我必向大汉天子为各位表功,本太守亲自坐镇涿郡,就在涿郡为众将设宴摆席,静等众将凯旋回师庆祝。”

    “末将遵命。”诸葛亮、邹靖和刘备齐齐应诺,领了军令。

    没办法,刘焉都直接下令了,只好硬着头皮接了军令。所谓的将在外,君令有所不受,那也得等到将在外再说。眼前,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

    诸葛亮、邹靖和刘备接了军令之后,心情各异。

    邹靖身为涿君治所涿县的校尉,首当其冲,原本郡兵便为邹靖统领指挥,可说是无升无降。邹靖就是觉得黄巾势大,不可撸其锋,哪怕领兵一千,也觉得胜算不大。

    不过,好在刘备等人作为先锋,纵事有万一,邹靖再作决断,也不迟。说白了,刘备抗得住,那邹靖就率军一拥而上,痛打落水狗,加上诸葛亮的奇兵,肯定收效甚佳。要是抗不住,那邹靖有一千兵马,逃跑也来得及。

    诸葛亮作为友军,反正也是想着打顺风仗,捡捡战功。虽然曾经刘备这一次是赌赢了,但诸葛亮还是觉得保守点好,害怕被自己这只蝴蝶扇动的翅膀改变了一切,不过诸葛亮还是愿意将赌注押在刘备身上。所以奇兵的安排,挺好。进退皆可,攻遁皆宜。

    三人之中,属刘备最苦,而且是宝宝心里苦,有苦只能对兄弟说那种。

    刘备和关羽、张飞结义之后,打造了三套兵器雌雄双股剑、青龙偃月刀、丈八点钢矛,又招募了五百乡勇,找了邹靖当中间人,去求见太守刘焉。

    刘焉是怎么干的呢?

    刘焉却和刘备叙起了宗派,且大喜,认了刘备为侄子。然而,当五万黄巾军气势汹汹地卷地而来时,刘焉就把刚刚认下的侄子给卖了,一下子派到战场上了。

    当然,这也不是重点,投军嘛,都是希望战场上建功立业的,有机会上战场,才有机会立功,刘备早有心理准备。

    可重点是,刘焉给了刘备多少兵马,统领兵马五百。很明显,这五百人分明就是刘备自己招募的乡勇。尽管黄巾军是乌合之众,但五万人到底是五万人,一个阵前失误,刘备等人,被踩也能踩成烂泥。

    黄巾来犯,令刘备统兵五百出城迎战,破敌。却不想之前冀州官军不也“望风而靡”。分明将这五百人去送死的,兵是新来的,将是新来的,正好贼寇也新来了,放到磨刀石上试试。

    刘焉并不知道关羽张飞的实力,什么汉室宗亲,什么刚认的侄子,在眼里,分明就是一个刚刚出道、给老大挡枪子的小弟。

    诸葛亮都替刘备不值,他实在无法理解刘备此时的心情。

    不知道很久以后的汉昭烈帝刘备,在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