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的脸上开始洋溢着欢乐,隐隐有种传染给身边人的趋势。
“恭喜大人,贺喜大人,是位公子。”一个稳婆挑起了门帘,还没来得及洗涮干净的双手,沾着鲜红的血渍,浑然不在意地向着诸葛珪作了一个满揖,语如连珠般道贺。
“好。夫人怎么样?待我进去看看。”诸葛珪一边急走进去,一边忧心地问着尾随的稳婆。
“夫人无大碍,母子平安,就是刚生完比较虚弱,动不得身子。”稳婆喜道,毕竟这桩事,稳婆可谓是功不可没,说不定郡丞大人一高兴,赏赐可就少不了呢。
“夫人,您辛苦了,还好吧?”诸葛珪越过杂乱横陈的各种物品,来到了床榻。
看着眼前这个刚刚生完仍身子虚弱,脸色苍白的女人,多年来不辞辛苦,生下二儿二女的夫人,虽然岁月在脸上,眼角上,身材上统统留下了痕迹,但诸葛珪还是觉得夫人章氏像年轻时那样美,不可方物。
“夫君,您来了。快来看看我们的孩子,我没事。”章氏想起身行个礼,尚未挪动身子便被诸葛珪给轻摁在床上,略作挣扎只能放弃。
此时,诸葛珪看爱妻没事,便抱起了床沿边的儿子。
只见这幼儿生得那是一个俊俏,五官均正,肤白指纤。
大概是哭累了,双眼紧闭着,那粉嫩的拳手不安的挥舞着,仿佛在宣告全世界:终于来到了这美好人间。
肉嘟嘟的一个大胖小子,令人心生喜爱。
“夫君,给儿子起个名字吧。”躺在床上的章氏看着温馨的画面,轻柔地提醒道。
闻言,抱着孩子的男人这时才想起尚未给儿子赐名,内心欣喜之余,又不禁暗暗埋怨自己:“险些忘了此等大事。”
仔细地端详着眼前的孩子,诸葛珪脑海里飞快地思索着。一时皱皱眉毛,犹豫不定;一时连连摇头,颇觉不妥。
似乎此时,世间万字,都变得:甚为不美。
久思不得,诸葛珪抬了抬头,看了看窗外,想梳理下万千思绪,找到那隐藏在其中的一生注定。
是的,名字,将一生注定追随着自己。
一轮明亮的皓月挂在天空,几颗闪亮的星星围着,调皮地眨了眨眼睛。
有了。瞬间福瑞心至,灵感自生。
愿这个名字将如这日月般照亮世间,同时也点亮这孩儿的人生。若你将来是文人雅士,则希望你的贤能传遍天下;若你将来是武将军帅,则希望你的威名世人皆知。
“为父,赐你名为亮。今后,你便唤作诸葛亮。”诸葛珪欣喜地对着自己的儿子说道。
诸葛珪口中呢喃地念着:“诸葛亮,诸葛亮,诸葛亮。”
一遍又一遍,细细回味着这名字的深意与内涵,就像吃到从没吃过却超级喜爱的佳肴一样,深陷不已。
一声又一声,轻轻地呼唤,好像这幼儿是能听懂诸葛珪的话语似的,然后期待作出回应。
诸葛亮。
诸葛亮。
诸葛亮。
名字是世间上最短的咒语,它唤醒了在名字这块擦不掉的黑板上,一生的回忆。
“怎么回事?我不是死了么?为什么感觉有人在呼叫我的名字?”
虽然感到很累,孔明以前在五丈原时每天也很累,却从没好好的睡过一个囫囵,很想继续好好睡他的觉,但孔明还是睁开了眼睛。
“这是哪里?我的家?”熟悉的母亲章氏闺房,儿时的乐园,孔明暗觉奇怪。
“嗯,父亲?”看着眼前熟悉的面孔,这个威武魁梧的男人铁定就是诸葛珪,孔明不会认错。
“嗯,母亲?”脸色苍白,神色虚弱却不失温柔妩媚,这个慈爱如水,此刻躺在床上的女子就是章氏,孔明不敢忘记,时时记得。
上辈子多少个深夜里,辗转难眠,孔明都深深地思念着他们。
“这一定是错觉,是梦境。传说人在死后仍有那么一瞬间能回顾自己的一生,然后才开始人死如灯灭,烟消云消。”孔明内心十分的怀疑这一切。
孔明眨了眨眼睛,然而一切情景却没有任何变化,他开始变得不安了,这到底是发生了什么?
要知道诸葛亮一生神机妙算,很少有他堪不破的事。
甚至是人。
为了挣脱这幻境,孔明挥了挥小拳头,狠狠打在自己的大腿上。
“哇!哇!哇。。。。”好疼,好疼。孔明没能忍住,哭了起来。难道这一切都是真的?
不可能啊,他明明用祈禳之法时被魏延误闯,撞翻主灯,导致七星续命失败,无法向天再借一纪元,这怎么会突然人死而复生呢?
“哈哈,这娃儿看来是饿了。一睁开眼,乱动了几下,竟就哭起来了呀。”诸葛珪抱着孔明回到章氏旁边,把孔明递了回去。
饥饿使孔明做出了本能,更何况躺在母亲的怀中,孔明只感到好温暖。
“待我想想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孔明一边吃,一边努力的回想了起来。
记忆的碎片如飞舞的花絮,落在地上,形成了一张完整的图案,思绪渐渐地清晰起来,一幕又一幕,直到最后,孔明总算是明白了过来。
诸葛亮,孔明重生了。
原来,那天在五丈原,魏延不传自进,擅自闯入孔明的军帐,在魏延莽撞的行为下,外面守护的军士原想拦住魏延,奈何武功不及魏延,只好跟着魏延直奔军帐而来,想将功补过。
一时之间,军帐中混乱不止,人多嘴杂。
军士的脚步声;姜维的喝止声;魏延的焦急声;孔明的祈祷声。声声入耳,人影交错,分不清话语,压不住的局面,军帐早已乱象丛生,盏倒灯灭。
魏延内息绵长,气力浑厚。一路前行时,在魏延经过的周围,全都带起了拳拳猛风,急匆匆之间踩翻许多护法小灯盏。
就在刮起的凉风将主灯扑灭的那时,没有人注意到在那七盏大灯之中,也有一盏灯几乎同时被扑灭。
说那时慢,那时快。
那盏灯是轮回灯。
轮回灯乃是七星续命大法之中的桥梁,是阳阴二界元气相通的纽带。它沟通了大阵的二方,充当媒介,兼任翻译,表达传送了会谈二者的意愿;同时也禁锢了施法者的灵魂,防止外溢,守魂护体。
轮回灯比本命灯先被扑灭,就那么的小小一瞬间,却改变了孔明大大的人生。
在祈禳之法被破坏,七星续命失败后,孔明被阵法反噬,伤了五脏六腑,病情更加严重,终日吐血不止,卧床不起。
茶饭不思,食不知味。不久之后,便撒手人寰。
待孔明死后,灵魂出体,来到了阴间,因有轮回灯的护佑,孔明的灵魂能够免入轮回,保存了生前的记忆。
轮回就是历史的记忆。
历史的不断前进就是一个又一个的轮回。
孔明在历史的长河里,不知待了多久。那里,孔明感受不到时间的流逝,想来应该待了很长,也许待了很短;那里,孔明也没有心情的起伏,不喜不悲,去留随意。
孔明看到很多人就像大海里的一朵浪花,开出美丽的刹那,绽放了自己,便消失在继续前进的生命之河中。
更多的人是长河里的一颗颗小水滴,静静地向前流去,没有过多思考自己存在的意义,仅仅充实了历史的深度与厚度。
孔明为自己一生的坚持感到可笑,为复兴大汉皇室的理想感到好笑。
世间哪里有什么是长盛不衰,长久不变的呀?
诸葛氏的家族?刘氏的大汉?不。
一切都会改变。
随着每个家庭追求善良有爱的世道而改变,随着百姓向往美好悠然的人生而改变。
如果能重来,孔明暗暗决定要改变自己,使千万百姓免受战乱之苦、水火之煎,过上幸福满足的生活,也实现自己人生的理想与价值。
好在,一切尚不算晚。
好在,孔明重生了。
第4章 厉害了,我的家()
英雄世代盛,万载永留根。一门多国相,太守满筐萝。
名重出师表,才高隆中对。十载学无就,善宦一朝通。
……数名诗
诸葛亮的出生,给这个家带来了更多的欢乐。
诸葛珪在诸葛亮出生的那一天,豪赏千金,人人有份,更是大摆宴席,连设十日。那段日子里,府里的人见了诸葛亮都倍儿开心,似乎诸葛亮是财神爷下凡,带来了福气。
光阴似箭,岁月如梭。
时间就像手里的沙子,越紧握越流落得快。忙碌的人,却从不会在意每天日起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细微变化。
度过了细雨连绵的春季,琅琊的麦田一望无际,直伸天边,犹如一条平缓走动的绿色小溪。夏天的风虽有些燥热,但裹挟着青甜的泥土味道,令人心静神怡。
不知不觉,诸葛亮已经三个月大了。
这段无忧无虑的时光,令诸葛亮感到幸福,他已经很久没感受到这样宁静而祥和的生活了。
只是时光荏苒,诸葛亮知道平静的生活最终被会打破。在不久的将来,这片大地将迎来战争的洗礼,使美好的家园变成一片废墟,满地荒凉。
诸葛亮不免有些担忧。
但诸葛亮向来是个乐观的人,相信办法总比困难多,不然上辈子便也不会在那么坎坷的困境中,一次次柳暗花明,死里逃生。
罢了,山到桥头自然直。
现在的诸葛亮和年老的诸葛亮,其实没什么二样,区别只在于现在的诸葛亮一天会比一天变得更有力量,更有机会改变上辈子的悲剧。
担心改变不了什么,毕竟诸葛亮现在更多的是需要他人的照顾。
这听起来可真不好,就像上辈子千军万马之中,军师孔明却总是需要武将的保护。
眼下,听闻诸葛珪从诸葛玄家回来了,章氏又把诸葛亮抱了出来,想带他去见见诸葛亮。
在这个年代,女子除了相夫育子,的确是有些无聊。
生下诸葛亮之后,通过一个月的调养,章氏早已恢复不少,加上进补有方,不止已能离床下地,脸色红润如陈留树上的果子。
不得不说,帮章氏诊脉,调养的张大夫不愧是杏林圣手。当然了,张大夫也是诸葛玄请来的,他俩是多年的好友。
喔,对了,那诸葛玄,也是一个恬淡而睿智的人,上辈子要不是诸葛玄收留了滇沛流离、居无定所的诸葛亮兄弟姐妹几个,后果还真是不堪设想。诸葛亮很感恩诸葛玄。
传闻,诸葛亮的先祖诸葛丰从小聪慧好学,经史双绝,曾经为御史大夫贡禹的属官,后来又被举荐为文学侍御史。直到汉元帝时,更是被授予为司隶校尉,不久又官升至光禄大夫。可惜诸葛丰性情刚正不阿,对贪官污吏、专事阿谀奉承之小人恨之入骨。后因弹劾权臣,皇帝不允,被降为城门校尉。不久被免官,贬为庶人,后老死家中。
好在,诸葛丰也算攒下了不少的祖业。如今的阳都,九十万亩良田中近七成是诸葛一氏的,至于酒肆、客栈、粮铺、布店,不计其数,不可胜数,四十万户百姓更是与诸葛家有错综复杂的关系。要么是家中的佃户;要么是府上的家奴;不是庄子里的护院,就是产业中的伙计。
唯一不美的,便是朱县令。朱氏与诸葛氏向来不和,近年来多次打压,巧取豪夺,渐有燎原之势,诸葛珪却远在泰山为官,算是鞭长莫及。莫不是诸葛玄常年居中周旋,又顾及诸葛珪官名在外,料来诸葛氏纵为当地望族也荣光难继。
诸葛玄也是个有能力的人,先是作为刘表的属吏,后来又官至豫章太守,只是好胜心不强,也不是精于钻营之辈,这一点比诸葛珪还不如哩。
“娘亲,娘亲。。。。。。”只见章氏一出现,大院里的三个小毛孩瞬间如麻雀落在谷堆偷吃般轻快的围了过来。
“孩子见过娘亲,向娘亲请安。”这是诸葛亮的大兄诸葛瑾,今年五岁。当年,诸葛兄弟在庐江失散之后,诸葛瑾机缘巧合被推荐为东吴效力,又是个比较认死理,顾恩情的家伙。正是因为有诸葛瑾,诸葛亮才敢提出蜀吴联合,共抗魏曹的。诸葛瑾在东吴做过南郡太守,驻守过公安。孙权称帝后,水涨船高,官至大将军,领豫州牧。几个后辈,又是人中龙凤,令人羡慕不已。
“孩儿见过娘亲,娘亲万福。”作了个女子揖礼,那是诸葛亮的大姐诸葛琪,今年八岁,比较腼腆,不爱说话,骨子里很贤惠内秀的女子,后来诸葛琪嫁给了蒯良、蒯越的弟弟蒯祺。
“孩子见过娘亲,娘亲,我也要抱抱。”活泼开朗如百灵鸟般的那个是诸葛亮的二姐诸葛苑,今年三岁,古灵精怪的,爱捉弄家里的人,院子里的人见到诸葛苑如闻虎色变,上辈子诸葛苑嫁给了荆州六大家族之一的庞家宠山民,也就是庞统庞士元的哥哥。
看着眼前血浓于水的家人,诸葛亮不禁感到一阵熟悉。只是前世造化弄人,命途多舛。今生定要改变,绝不让悲剧重演。
“瞧你们这三个小泥猴,身上衣服都成大花裙了。”章氏发话了,看来哥哥姐姐们要不好过咯。
“阿瑾,今天夫子教的,可是全学会了?”章氏点了诸葛瑾追问,大有不答得出来一顿木板子炒肉免不了。
“娘亲,夫子教的,阿瑾早就学会了,阿瑾可聪明了。夫子说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内平外成。意思就是说母亲您是个很慈爱的人,是不会打我们的。对不对?”诸葛瑾急中生智,为讨章氏欢心,竟拍起马屁来了。
章氏笑道:“算你过关啦,好了,我和你弟弟要去找你父亲,你们自己去玩吧。阿琪,看着点你弟弟妹妹,可不要因贪玩摔伤,有了闪失。”
“孩儿明白,请娘亲放心,我们不会有事的,就在这院子里玩耍就是了。”诸葛琪连忙回道。
兄弟姐妹几个,要数诸葛琪胆子最小,但也最是细心,故而章氏也放心让诸葛琪顾管诸葛瑾和诸葛苑。
打发了这三个粘人的小毛孩,任由他们继续在院子里嬉戏,只见不一会儿就整个院子鸡飞狗跳,章氏也懒得再管,充满爱意地笑了笑,抱着诸葛亮,款款地走向诸葛珪的歇室。
第5章 泰山赴任()
“夫君,您回来啦,累了吧?”章氏抱着诸葛亮,轻轻敲了诸葛珪的书房门扉。
“进来,哦,是夫人来了,快快进来。”诸葛珪瞅见来人,脸色舒缓了很多,随后放下书简,走到章氏的身旁。
“来,让为父抱抱,你这娃倒是乖巧,不哭不闹,省心许多呀。”诸葛珪把诸葛亮接了过去,还抱着晃了晃,直晃得诸葛亮眼前瞬变,不由觉得好玩起来,咯咯地笑起来了。
“夫君,刚才见您面露不愉,可是有忧心事?”解脱了的章氏细心地问道。
“嗯,今天去大兄家里坐了坐,听说我诸葛氏与那朱县令常有冲突,渐演渐烈,甚至有大打出手之势,而我又远在泰山为官,我心略忧啊”诸葛珪叹了一口气,又接着说道:
“回来时,又闻家仆打听到朝廷的天使已住进驿站,想来是催我回泰山赴任了,算算休沐时间,应是差不多了。”
“夫君莫忧,家里有大伯,料来不会有大碍的,至于泰山赴任,去了便是。好在我已生下阿亮,身子也好个七七八八,无须忤逆天使,免得伤了和气。”章氏急忙劝慰道。
“也只能这样了,人在庙堂,身不由己啊。”诸葛珪只好暂时抛开想法,不想即罢。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