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小驸马》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三国小驸马- 第3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姜述答道:“张角心思慎密,自有算计。此次约我至山寨一行,可以显示实力,增加谈判砝码。倘若谈不拢,为防泄密,或会杀人灭口又不露行藏。若非我知此人底细,此时已与奉孝永别。”

    郭嘉面有愧色,道:“也是我等失职,让主公受惊。”

    姜述笑道:“张角势大,想是早在规划此事,又是有心算无心,我等再是小心,最终也必为其所乘。不过此次因祸得福,未必不是一件好事。”

    郭嘉又道:“张角有异志,倘若谋反,莫受连累。”

    姜述笑道:“我等无异志否?”

    郭嘉不答,与姜述相顾大笑。

    姜述得了灵帝赐婚,身份已是皇亲,与往昔身份大不相同。郭嘉原本为姜述幕僚,乃为生计故,不得不为之。如今姜述贵为皇亲,又素得姜述敬重,在这愿为知己者死的年代,郭嘉投靠姜述是自然而然的选择。郭嘉与荀彧、陈群出身不同,历史上曾在袁绍势大之时弃袁投曹,极有见识。郭嘉虽然入世不久,但从种种迹像早已看出姜述所谋甚大,不担心诛族之祸携家投靠,就是想施展才华,辅佐姜述实现宏图大业,成为名留青史的立朝重臣。

    众人这次返回临淄,与上次更是隆重,几乎万家空巷,一齐来看皇家女婿。即使郑玄、胡昭这等出世大儒,对待姜述也是恭敬了许多,与以前大不相同,由此可以看出,封建王权统治之下,皇家在万民之中的尊崇地位。

    关羽等众见典韦已是尉官,不禁生出功名之心,又因姜述成为皇亲,皆生投靠之心。姜述先前费尽心力,招揽而来的诸位武将,此时才算正式投向姜述,但要倚为心腹,还需要磨合一段时间。

    贾诩很是淡然,丝毫未因姜述成为皇亲而有异,这让姜述对他更为看重。根据后世易中天先生的研究,贾诩是曹操麾下最聪明的谋士,除了谋算精准,看事之深远,思事之长久,心机之毒辣,位列曹操众谋士之首。

    荀彧、陈群历练不足,此时尚不足重用,况且两人大家出身,天下未乱之前,机密事情不敢让两人参与。此时左右文士只有郭嘉可以信赖,而郭嘉性情洒脱,不喜管理琐事,当成助手出谋划策最为合适。而掌管情报等机密事务,姜信等才智所限,按部就班执行尚可,拓展光大便无能为力。

    随着时间一天天过去,虽然姜述穿越发生了一些改变,但是时间惯性十分巨大,大方向暂时不会发生变化。黄巾起义即将到来,时间十分紧张,说服贾诩已是当务之急。姜述回到临淄,稍一安顿,即往贾诩府中拜访。

    贾诩携族迁到临淄,最大原因是西北乱象已生,如贾诩这般智者,自然高瞻远瞩,遇到避祸良机,当然不会错过。姜述对贾家族人安置十分妥当,费了不少心力,也花费不少钱粮,贾诩精明过人,口中虽然不言,内心却十分感激。

    贾诩于姜府右边宅院居住,原是姜战老宅,面积不大,但是布局合理,庭院内花木茂密,又有水景,收拾得十分干净,虽是冬日,但给人一种清爽舒适的感觉。

    贾诩闻听姜述亲自登门,当即率领家中老少一同出门来迎,两人至客厅坐下,贾诩道:“听闻大人高升,得尚公主,在下不曾往贺,却劳大人亲至,委实失礼得很。”

    姜述笑道:“塞翁失马,焉知祸福?朝堂不靖,危机已在眼前,君臣却依然奢侈无度,毫未觉察,大乱之象已生。尚公主,升高官,只是梦幻一场,如何避过大祸才是关键。”

    贾诩行事谨慎,凡事先思退路,避祸之言直中贾诩之心。挥退家人,贾诩笑道:“大人布局多时,想必早有成算。”

    姜述道:“本侯已是竭尽全力,但是一人之力,如同大海孤舟,如何躲过惊风骇浪?特请先生赐教。”

    贾诩正色道:“诩身在国学,然并非不关心国事。依目前情况,若逢大灾,流民无数,若有人揭竿而起,乱像必生。诩观大人布局,欲趁乱得青州而自立否?”

    姜述心头凛然,道:“素知文和之才,果然名不虚传。今日所言,皆与本侯之意暗合。本侯的确欲得青州自立,提前做了许多准备。”

    贾诩摇头道:“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大汉底蕴深厚,即使生乱,国力也足以平之。然而大人布局,在下都能瞧得清楚,如何躲过天下智者耳目?当下若不警醒,恐怕大祸不远矣。”

    姜述拱手施礼,道:“请文和指教。”

    贾诩连忙止住姜述,道:“若有心人在朝中布局,将大人所谋明示,大人不得不反。成与不成,暂且不提,但是前人种树,后人乘凉,所得艰难也罢,就怕最终为别人做嫁衣。”

    姜述闻言怵然大惊,前有张角后有贾诩,自己尚得意布局顺利,如今让贾诩剥蚕抽丝,逐一分析,发现漏洞委实太多。如果张角有心,将姜家布局明示朝廷,姜家不得不提前发动叛乱。如此一来,姜家便成为朝廷首要对手,而张角顺势而发,到时不是姜述利用张角,而是张角利用姜述了。

    姜述拜谢道:“多谢文和指教,一语点醒梦中之人。文和大才,请助本侯一臂之力。”

    贾诩笑道:“贾家已经举族迁来,倘若姜家有难,贾家安能自保?诩自当尽力,然才能不显,大人不弃方好。”

    姜述大喜道:“奉孝之才可为臂助,然其历练不足,如今能力尚不足以倚之,今得文和相助,本侯如鱼得水也。当前情形,文和以为当如何处置?”

    贾诩道:“闻姜公战欲谋青州刺史一职,此事万万不可。”

    姜述道:“请讲。”

    贾诩道:“青州七郡,姜家四百石以上官员,已达二十余众,皆掌军政实职,但无显赫州级职务。自恒帝时开始,豪族大家尚有先例可循。又因刺史、兵曹并非姜家人,州军皆为朝廷控制,即便圣上得到消息,亦不会生出太多忌惮,再得亲近人在旁为之辩解,此祸可解。倘若得了青州军政要职,自上到下,青州尽属姜家控制,何人能够忍耐?即使身为皇亲国戚,皇室亦必不能相容。”

    姜述再次拜谢道:“若非文和提醒,险些误了大事。”

    贾诩道:“依诩之见,掌控郡务,实为根本。若是天下生乱,各郡自行其事,刺史、兵曹束之高阁尔。若想夺得州军,只消设计除去为首数人即可,依姜家当前在青州之声望,只须在军中振臂一呼,众人安敢不从?”

    姜述道:“受教。”

    贾诩又道:“依目前形势看来,若是大乱生成,青州兵微将寡,如何自保?训练私军,为朝廷法度难容。到时仓促成军,战斗力却低,未知主公有何良策?”

    姜述道:“已使族人在各地秘密训练精壮,但是担心朝廷警觉,总数不多。大乱生成之时,朝廷必会下旨地方练兵自保,彼时再行扩军不迟。又使族学开放兵科,训练族人百余,以为未来将校。不知文和还有何策教我?”

    贾诩皱眉道:“大人计划已经详尽,再无补充。但是青州乱中保全仍是极悬。”

    姜述道:“若是大乱生成,乱民或可不入青州。”乃将张角之约一事仔细讲述一遍,贾诩闻言大喜,道:“青州如此可安。诩有一策,届时可使青州尽归大人掌控。”

    姜述得了贾诩相助,委实轻松许多。青州刺史、兵曹为职级虽然不高,但是权利极重,朝中诸派向来争夺激烈,因此为姜战谋取州衙要职甚难,但以姜战资历,出任太守、郡尉却容易不少。姜述写了一封书信,以飞鸽传书到京城,让姜信迅速送给刘辩,让刘辩设法为姜战谋取齐郡太守之职。

    过了年,姜述十一周岁,已是穿越以来第三个年头。姜家战略部署随着贾诩加入改变许多,由谋取青州高级职务转为控制郡县一级实权,容易操作又十分隐蔽。所幸姜家族人多在族学就读学习,无论文武,能选出的青年才俊委实不少。贾家、关家等族人亦有出众之人,出仕地方更不惹人注意。

    关羽、张飞、许褚、张合、徐晃、太史慈、乐进七人,已经正式归了姜述,姜述使许褚为典韦副手,取代姜乙,而让姜乙出任蓬莱县尉任职历练。让关羽、张飞、太史慈、徐晃暂时跟随左右,张合、乐进被委以国学武术教官,负责教授国学弟子武艺。

    数人在历史上都是著名人物,但是目前还不成熟。将帅之才不是纸上谈兵,需要经历无数场大小战争,方能成长为独当一面的大才。如关羽、张飞两将,经历过平黄巾、救北海、援徐州、拒曹操等大大小小十余场战役以后,方才崭露头角。随后又随刘备南征北战,到夺得荆州之时,才成长为独镇一方的大将。又如张合,年轻时表现平平,先随袁绍与公孙瓒交战,后又与曹操部下相争,降曹以后南征北战,年纪越大,经验越多,才能益发突出。

    ;

第54章 周瑜为徒() 
某些穿越客言得了历史记载的名将,年纪轻轻就能担当大任,其实诸位大家根本不懂。古时打仗,不仅需要个人武艺高强,能够服众。真正的将帅之才,不仅要深谙兵法,熟悉战阵,还要熟悉诸如安营扎寨、粮草征调、民夫运输等等,涉及知识面非常广泛。若是一个年轻人,没有军中历练过程,如何能够统领千军万马?

    目前关羽等人的能力,实则与姜丁、姜乙相差不大,武艺高强不提,兵阵等方面皆是纸上谈兵,根本没有实战经验,别说统兵打仗,就是做好一名称职的将领都在两可之间。

    练好文武事,卖给帝王家,关羽等人皆有功利之心,出仕做官、光宗耀祖是古代人的梦想。但依照诸将家世,谋得县尉一职已是艰难,而追随姜述身后,谋取校尉之职只是探囊取物之事。

    当初刘备黄巾之乱时起兵,战功不小,最终只是得授县尉,没有庞大势力在后支撑,小户人家出仕很不容易,升迁更是艰难。典韦因为追随姜述左右,轻轻松松授了校尉,这在关羽等人看来是非常难得的机缘,而这些人自诩文武双全,从心底里瞧不起典韦这般武夫,但是现实却让他们看清,跟对人才会有大好前程。这不是说众人品德不好,只想升官发财,而是古代人讲究出仕,获取政治地位光宗耀祖,因此众人此时追随姜述算是水到渠成。

    姜乙、姜丁、姜信等追随姜述,皆得校尉军职,对于家丁来讲这是天大前程。家丁实则就是家奴,家奴得官,在古代十分少见,因为在平常人心目中,家奴是奴仆,没有地位身份,若有机会皆给兄弟族人,没有特殊情况不会送予家奴。姜乙、姜丁、姜信等自然感激涕零,而这又给其余家丁树立了榜样,姜家家丁看到了光明的前程,打心底里愿意为姜述卖命。

    所有这一切,姜述运用得很好,其实关键点就是利益。如何整合文武贤才是一种艺术,将利益合理分割,让局中人心满意足,让局外人心生羡慕,能利用好关键点,把握好其间平衡度,就能证明个人能力。姜述能以少年之身,成为这个利益团体的核心,这种融合资源的能力显得十分突出。

    正月末,司隶校尉刘度因故被贬为零陵太守,汝南太守周异升为司隶校尉。周异为庐江人,为姜述从舅父,此次得任司隶校尉是刘辩大力推荐。周异历经仕途,家族势力不小,探明此次升职与姜述有关,赴洛阳就职之前绕路至临淄,前来看望妹妹周氏。

    司隶校尉是京师附近地区的军政长官,虽然与郡守同样为二千石官员,却可以上朝参政议政,与九卿职权相当,为朝中重臣之一。周异此行虽然低调,一路上仍瞒不住消息,前来拜见的官员络绎不绝,一路上耽误了不少时日。

    周氏为周家嫡女,恒、灵两朝周家比姜家显赫得多。周氏三祖父周景曾经担任太尉,周景之子周忠也曾任太尉一职。周异为二祖父周昌之孙,现为二千石高官。周氏与周异为从兄妹,同一太祖父,周氏属于嫡系长房,周异属于二房。在嫡系兄弟姐妹当中,周异在兄弟中排行第四,周氏在姐妹中排行第三。

    姜述与朝中诸官虽然关系良好,但无心腹之人可以信赖。周异这位亲戚能够位列朝班,在朝堂上拥有不小的话语权,姜述自是不敢怠慢。周异尚未来到之前,姜述、周氏带着合族长者皆在城门外相候。

    只见一行人从远方过来,随从上百人,声势很大,将至城门,周异停下车驾,步行过来,以示敬重。周氏、姜叙连忙上前迎接,到了眼前,周氏行礼道:“给四兄请安。”

    周异笑道:“都是自家人,三妹勿要多礼。”

    姜述上前施礼,道:“外甥见过舅父。”

    周异上前扶起姜述,笑道:“昌邑侯如此年纪,却已闻名天下,又是皇亲,舅父却是沾了你的光了。”

    姜述道:“舅父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久后定会官运亨通。请到家里坐。”

    到了内堂,周异又让妻子出来相见。众人见礼毕,周异道:“自从三妹出阁,再未相见,如今赴京任职,绕路前来一见。相隔迢迢,妹夫英年早逝,实是悲伤。然三妹教子有方,年纪虽小,名列朝堂,足慰妹夫在天之灵。”

    周氏、姜述客套一番,周异又道:“有事须麻烦昌邑侯。”

    姜述道:“舅父尽管讲来,但有力所能及之事,自当尽力而为。”

    周异指着身后少年道:“长子瑜,年方九岁,因是中年得子,平时甚是宠爱,导致顽劣非常,想为此子寻找一位名师,或入青州国学就读,学些知识,长些见识。”

    姜述瞧这少年,长相俊秀,看起来甚是聪明伶俐,眼中却透出桀骜不驯的神色。姜述道:“既得舅父看重,安敢不从,瑜弟……”说到这里,猛然触起此人十有**就是史上名人周瑜周公谨了,内心不由一阵狂喜,接着说道:“青州国学大儒郑玄、蔡邑、胡昭三位大家,皆名闻天下,瑜弟年少,正好跟随学习数年。”

    周异闻言大喜,郑玄等三人择徒皆严,求其为师并非易事。不料周瑜却不愿意,道:“不行。弟闻兄大名已久,只愿跟随兄长学习。”

    周瑜心中却打着鬼主意,想姜述年纪轻轻,虽然名声很大,肯定也很贪玩,与他一起学习,定然不会枯燥无味。周瑜不知姜述平时十分努力,上午练武,下午习文,平常还要应付各种事务,忙得一塌糊涂,那似寻常世家少年?

    姜述见周瑜神色,自是猜出七八分来,笑道:“瑜弟既然要与兄一道学习,也可以。但有一事须要答应。”

    周瑜道:“何事?”

    姜述道:“为兄平常练武习文,又要处置事务。兄练武习文之时,弟跟随兄一起即可。但为兄处理事务之时,却要听从为兄安排学习。倘若吃不得苦,却是不行。”

    周瑜心道表兄已是如此声望,又得了官爵,学习时间定然不多,比起跟随大儒定会轻松许多。周瑜答道:“定从兄命。”

    姜述又对周异道:“舅父既然将瑜弟交给外甥,但请放心便是。外甥左右有数位能人,其才不低于郑玄,又长于世事,定能管得了瑜弟,只是训斥之时,舅父莫要心疼。”

    周异闻言大喜,道:“昌邑侯费心了。”

    次日清晨,天色尚黑,姜述起身练剑,让人将周瑜叫起来。周瑜睡眼朦胧,心中大不愿意,但见姜述早已脸挂汗珠,已是练了一段时间,虽然不情不愿,却也无可奈何。姜述习剑时间虽短,却已有小成。周瑜自小练武,对练之时远非姜述对手,越打心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