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婿》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帝婿- 第46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ct;余长宁上前一步双手搂住长乐的腰肢,将她按在了自己怀中,笑嘻嘻地说道:“公主既然来都来了,不如陪我睡一会儿再走。热门小说”

    感觉他那可恶的东西正抵着自己翘臀,长乐公主俏脸满是红晕,拨开他的手微嗔道:“不行,若是明达醒来寻我就不好了,我得立即上去。”

    余长宁闻言大失所望,但也无可奈何,只得点头道:“好吧,那就依公主的意思。”

    长乐公主走出了房门,待行至楼梯时才幽幽一声叹息,抚摸着平坦的小腹喃喃道:“原本想要如实告诉他有孕之事,为何话到嘴边却是说不出口?真是难矣!”

    长乐走后,余长宁已经没有了半分睡意,索性披衣起身来到后园,漫步在了亭台水榭间,思考该如何向房玄龄提亲的事情。

    对于自己和玉珠的事情,朝野上下早就议论纷纷,一个知书达理的未婚才女恋上已婚男子,且这男子还是公主驸马,的确不是什么光彩的事情,目前最要紧的是平息这些流言蜚语,并证明他俩即便暗订鸳盟,也是发乎情止乎礼,没有作出什么越轨的事情。

    而房玄龄的个性余长宁也算了解,心知他一定是咽不下自己欺骗他的这口气,而且在同僚之间更是觉得很丢颜面,所以问题的关键,在于该如何用一个恰当的方法争取他的谅解。

    余长宁边思忖边踱着步子,身影在黑沉沉的凉亭中若影若现,不知过了多久秋霜晨雾轻纱般悠悠笼罩了树林、池畔、草地,东方天际也露出了鱼肚之色。

    余长宁已经想到了一个妥当的办法,笃定地笑了笑转身回屋,躺在榻上休息了一个时辰直到日上三竿,他才起身梳洗,坐上马车朝着皇宫而去。

    李世民正在西海凉亭观赏湖中锦鲤,一听余长宁到来立即欣然接见。

    对着李世民行罢君臣之礼后,余长宁有些为难地开口道:“启禀陛下,微臣今日前来,是有一件迫不得已的事情,想请陛下出手相助。's就爱读书'”

    李世民微笑说道:“不知何事,余卿但说无妨。”

    余长宁深吸一口气,将昨夜思定的计谋一五一十地说了出来。t

    及至听完,李世民洒然笑道:“好你个余长宁,竟想出这般方法争取房相的谅解,哈哈,这成人之美的和事佬朕当定了,你自行前去教坊司安排便可。”

    余长宁拱手笑道:“多谢陛下成全,微臣实在感激不尽。”

    李世民笑着点点头,看了余长宁半响,突然拧着眉头问道:“长宁,你觉得太子为人如何?”

    闻言,余长宁心头陡然一跳,淡淡的笑容也是凝固在了脸上,竟不知该如何回答,因为许多大臣都已经知道天子有易诸之心,李世民问出此话,心思昭然若揭reads;。

    仿佛是看出了他的疑虑,李世民挥挥手道:“你乃朕之爱婿,有什么话但说无妨,即便是说错了朕也不会怪你。”

    余长宁知道李世民乃千古明君,只怕自己任何谎话都是瞒不过他的眼睛,所以硬着头皮拱手如实答道:“启禀陛下,身为臣子本不应该妄议储君,然而陛下信臣,所以臣不得不如实回答,臣以为太子殿下个性乖张,喜好声色,伪善假仁,实在不是明君之相,然则君王随意易储乃国之大忌,实在应该谨慎从事。”

    对于如此回答,李世民并不觉得有什么意外,因为长孙无忌和房玄龄等一干亲信老臣都是如此回答,然而余长宁接下来的话却让他后背顿时一阵发凉。

    余长宁接着说道:“不过即便谨慎从事,臣觉得陛下也应该快刀斩乱麻早日决定储君人选,毕竟放任不管并不是明智之选,玄武门之变历历在目,臣言尽于此,请陛下谨慎思之。”

    玄武门之变虽是李世民取得了成功,然而弑兄杀弟逼父的恶名却难逃史家口诛笔伐,今日余长宁当着李世民的面揭开这道伤疤,李世民既生寒意,也有几分恼怒,拍案怒声道:“大胆余长宁,你这是在指责朕的不是?”

    余长宁有些委屈道:“是陛下你让我但说无妨,还说说错了也不会怪我。”

    李世民闻言一怔,随即苦笑摇头,喟叹一声道:“长宁,其实不瞒你说,朕对于昔日玄武门之变甚是愧疚,然而当时隐太子不死,死的便是朕,还有追随朕的一干文臣武将,若是换了你,当如何处理?”

    余长宁默然半响,想起了伟大领袖的一首诗,忍不住脱口而出道:“宜将胜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李世民听得双目一亮,捋须笑道:“好一句不可沽名学霸王,说的不错,立身为人岂能做那沽名钓誉之事?朕虽然无奈发动玄武门之变,但也给了大唐一个万国来朝的煌煌盛世,即便今后到了九泉之下见到建成元吉,朕也为心无愧,大唐盛世毕竟要交给贤能来继承啊!”

    余长宁知道李世民已经决定废了李承乾,轻叹一声道:“太子虽然不肖,然而毕竟乃陛下血肉至亲,既然不能成为九五之尊,当个安乐亲王亦是不错,但是唯有一点臣不吐不快reads;。”

    “但说无妨。”

    余长宁正色拱手道:“废立事关朝野稳定,若是太子闻陛下心意,难保不会作出不理智的举动,还望陛下小心提防。”

    李世民皱着眉头思忖半响,突然笑道:“余卿多虑了,太子所仰仗者不过寥寥几人,成不了什么大事的。”

    余长宁见李世民不以为然,也不好再说,只得拱手退去。

    返回公主府,余长宁对长乐公主言及今日之事,长乐公主幽幽一叹道:“父皇溺爱魏王轻视太子,早就已经不是什么秘密,看来承乾皇兄免不了被废的命运啊。”

    余长宁深有同感地点头道:“废立太子乃是国之大事,想必陛下也不能乾坤独断,须得争取朝中重臣支持,这样以来,必定又会掀起不小的事端。”

    长乐公主怅叹一声,突然问道:“驸马觉得魏王其人如何?”

    余长宁如实回答道:“李承乾乃伪善之辈,而李泰则是虎狼之辈,总而言之,都不是什么好人物,若陛下准备立李泰为太子,只怕并非明智之选。”

    长乐公主摇头道:“母后所出,唯有太子、魏王和晋王,太子若不选择魏王,难道还要选择其他嫔妃所出的皇子不成?”

    余长宁正色道:“其实我到觉得晋王李治倒是不错的人选。”

    长乐公主惊奇地瞪大了美目,哑然失笑道:“你说稚奴?他从小老实木讷,毫无半点英明武勇之象,只怕很难进入父皇法眼。”

    余长宁对于唐史并不了解,也不知道李世民为何后来选择李治成为继承人,沉吟半响问道:“公主,对于废立之事,你觉得我们应该如何处之?”

    见余长宁现在很多事情已经与自己商量着办,长乐公主不由欣慰一笑,言道:“不管如何处之,都不能前去淌这趟浑水,因为不管是太子魏王谁能取得最后的胜利,只要本宫保持中立,便能相安无事。”

    余长宁点头道:“那好吧,对于这场储君之争,我们就作壁上观。

    长乐公主轻轻颔首,突然蹙眉问道:“听闻汉和公主快要到了?”

    余长宁头皮一阵发麻,嗫嚅道:“对,这几天就能抵达长安。”

    长乐公主默然半响,若无其事地说道:“那你做好迎接准备吧,万不能失礼于人,可知?”

    余长宁点点头,却是欲言又止。

    见他这般表情,长乐公主好气又是好笑,冷哼道:“放心,本宫乃大唐公主,况且又是家中正妻,岂会被番邦公主所看扁?只要她不招惹本宫,本宫一定与她相安无事。”

    得到长乐公主这样回答,余长宁才放下了心来,如释重负地拱手道:“多谢公主成全。”

    中秋节前几天,余长宁每天清晨出门傍晚方归,长乐公主见他公务如此忙碌,倒也有些心疼,这日晚膳的时候问道:“驸马,最近国子监事情很多吗?”

    余长宁喝了一口热气腾腾的燕麦粥,头也不抬地回答道:“哦,你说国子监啊?我也不清楚。”

    长乐公主一愣,颇觉奇怪道:“驸马身为国子监祭酒,难道竟不知国子监的事情?”

    “这几****又没去国子监内,怎会知道?”余长宁放下陶碗站了起来,见公主神色有些惊奇,这才笑道,“不瞒公主,我早出晚归的原因,是前去教坊司排演一出戏剧,准备在中秋节献演。”

    闻言,长乐公主大觉不可思议,责怪道:“驸马,本宫知道你生性好玩,但也不能因私忘公不去国子监办公。”

    余长宁笑道:“公主误会了,排演戏剧的原因乃是为了排解我与房大人之间的误会,这事陛下已经欣然同意。“

    “原来如此。”长乐公主这才恍然点头,笑道:“不知驸马排练的究竟是何等戏剧,能够化解僵局呢?”

    余长宁朝着她眨眼笑道:“放心,待到明晚公主自然就知道了。”

    。。。

第982章 《反七步诗》() 
ct;圆月如盘,穿梭云海,犹如披上轻纱的仙子一般皎洁生姿,直看得人生出了几分心醉神迷之感。( ’)

    每逢佳节倍思亲,又到了一年一度的中秋节,大唐皇宫举行了盛大隆重的晚宴。

    中秋节始于唐朝初年,盛行于两宋,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而成为中国的主要节日之一,并出现“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的节令食品。

    望着玉盘中的月饼,余长宁目光幽幽凝神,不由起了几分思念家人之情,当然,他并非是思念余家之人,而是身在二十一世纪的父母、妹妹。

    坐在一旁的长乐公主很敏感地察觉到了余长宁的落寞之情,她自顾自地的揣测了一番,轻声问道:“驸马莫不是想起了远在漠北的甄云?”

    余长宁一愣,却是默然苦笑,漠南虽远,然而毕竟能够相见,而父母妹妹却是自己永世的遗憾,再见永远不可能。

    此际,李世民正在与群臣们举杯共饮,大殿里面一片其乐融融,丝竹管弦之声悠悠然响起,殿中歌女轻舞羽扇,蛮腰款摆,绰态弄清影,丽姿动人间,一曲白纻舞直看得人眼睛都移不开。

    一曲方罢,李世民放下酒杯,笑问道:“今日中秋月色皎洁,不知哪位爱卿有佳句唱和啊?”

    众大臣尚在沉吟,魏王李泰已是起身拱手道:“启禀父皇,儿臣有诗歌献上reads;。”

    说罢李泰悠悠踱步行至殿中,举步咏颂道:“此夕来奔月,前年复历春。''(s )林亭临别处,未醉是今辰。”

    话音刚落,殿内顿时响起了一片赞叹之声,李世民捋须笑道:“魏王诗句颇有魏晋洒脱不羁之风,的确是一首好诗。”

    见父皇当众褒奖自己,李泰心里止不住有些得意,拱手一礼道:“父皇过奖了,儿臣自幼跟随父皇耳濡目染,所以才有几分诗才,今日殿前献丑也是为了歌颂中秋佳节而已,不过说起诗词,儿臣却是远远逊于太子,当不得如此奖掖,不如请太子赋诗一首,庆贺佳节?”

    众臣皆知李承乾不学无术不善诗词,李泰此话可谓绵里藏针明褒暗贬,借此机会故意让李承乾在大殿群臣面前出丑。

    闻言,李世民眉头微不可觉地皱了一下,他虽然有些不喜欢李承乾的人品,然而李承乾现在毕竟是大唐太子,如果丢脸人前,到头来蒙羞的也是他李世民而已,然而倘若现在出言阻止,太子岂能咽下心头这口恶气?

    李承乾忿忿不平之下正欲起身,突然一个人影陡然闪出,众人定眼一看,竟是国子监祭酒,驸马都尉余长宁。

    只见他走至殿中笑着拱手道:“陛下,相传三国曹植才高八斗,被誉为一代英才,更做七步诗讽刺曹丕对自己的迫害,然而兄弟之间本应和睦相处,即便曹丕再是不对,为君为臣的曹植当时换一首诗词自保便可,何必作那‘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的诗句,以至于让后人看他们兄弟萧墙的笑话!所以臣今日斗胆献上一首反七步诗,斥责骨肉相残,歌颂兄弟友爱。”

    李世民眼见余长宁出面化解李承乾的尴尬,不由欣慰一笑,也对他那反七步诗心存几分好奇之感,笑着说道:“好,余卿吟来便是。”

    余长宁右手一甩背在身后,举步风流不羁地吟咏道:“煮豆燃豆萁,豆熟萁成灰。熟者席上珍,灰作田中肥。不是同根生,缘何甘自毁?”

    此诗之意乃是说:锅里煮着豆子,豆茎在锅下燃烧,等豆子熟透了的时候,豆萁早已化为了灰烬。熟了的豆子变成席上的佳肴,变成灰烬的豆萁则成了田中的肥料。如果不是同一条根长出来的,怎么会愿意牺牲自己呢?

    清朗的声音落点,大臣们全都忍不住高声叫好,李世民更是拍案赞叹道:“好一句‘不是同根生,缘何甘自毁?将兄弟萧墙的诗意改为兄弟之间能够相互帮助牺牲,这首反七步诗的立意的确高七步诗多矣,来人reads;!赐酒!”

    内侍立即捧着一个银质酒壶轻步而至,余长宁端起酒爵仍由内侍注满杯中美酒,仰头一饮而尽之后这才抱拳谢道:“多谢陛下赏赐。”

    挑起事端的李泰脸膛上不由青一阵红一阵,敢情这余长宁是将自己喻为了迫害手足的曹丕,更用反七步诗狠狠地教育了自己一顿,让自己出丑于大殿之前。

    李承乾颇有些声泪俱下地感叹道:“余驸马说的的确不错,父皇,儿臣甘愿做兄弟之间的田中肥,牺牲自己照亮他人。”

    李泰闻言更是气的差点吐血,只得狠狠地压下了心头的恶气。

    李世民轻叹一声道:“国之根本在君臣同心同德,家之和睦在兄弟互助互爱,中秋节属意团圆,更是希望大家能够牢记人世亲情的美好,望诸位爱卿能够铭记。”

    众大臣立即起身称是,余长宁心道:陛下有意罢黜太子,李泰更是咄逼人过甚,他日若李泰荣登大宝,李承乾必定难逃一死,这东宫倒也挺可怜的,身在其位未有其能,即便神仙也难救啊!”

    重新落座,长乐公主乘没人注意的时候,埋怨地低声道:“驸马,为何未经本宫允诺,你就一声不响地跑出去了,而且还惹恼了魏王。”

    余长宁叹息道:“本驸马急公好义,正义感极强,看到有些小人得势喧嚣尘上,所以忍不住前去化解了那份咄咄逼人的气焰,公主放心,我知晓分寸。”

    长乐公主微微蹙眉,半响才是轻声一叹。

    紧接着,又有不少名臣贤能献上佳句,一时间殿内竟是高声吟哦之声,大显大唐文华鼎盛之风,直看得前来出席晚宴的外国使节们敬佩不已。

    李世民捋须一笑,言道:“这次为了中秋佳节,教坊司不仅排演了不少精彩的歌舞,余长宁驸马更是亲自指导了一场戏剧,余卿,不如就由你来向各位大臣详细介绍一番。”

    。。。

第983章 《花好月圆》() 
ct;余长宁起身绕过长案对着李世民一拱,环顾四周笑道:“诸位同僚,本官记得昔日太妃寿诞之时,自己曾与家人一道为大家奉上了一台西厢记,今日正值中秋佳节,长宁不才,又自编自导了一场戏剧,名为‘花’好月圆,讲述了一对痴男怨‘女’的故事,戏剧情节缠绵悱恻扣人心弦,乃是男‘女’****与儒家教条的‘激’烈碰撞,孰对孰错暂且不论,敬请各位欣赏。……”

    言罢,他转身对着负责今日歌舞的官员一个眼神,那官员立即心领神会,疾步出殿前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