号,平定中原。从此话便可以看出洛口仓在军事争霸中的无比重要‘性’。
大唐立国之后,李世民深知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的道理,更深知粮食乃是保障国计民生不可或缺的战略物资,不管是征战平‘乱’、赈灾救民,没有粮食都是寸步难行,所以贞观年间,除非是大战大灾之际,各地仓廪一直是非常的充盈,堪比汉武盛世。
来到洛口仓外,余长宁远远就看见一道土墙立在山坳深处,吹来的山风中也飘‘荡’着淡淡的粟米麦香,闻之不禁让人‘精’神一振。
洛口仓仓令早就在山口迎接余长宁,眼见一队骑兵远远弛来,急忙倾步而前一甩大袖拱手作礼道:“下官洛口仓仓令姜成余,见过余大人。”
余长宁收缰勒马,翻下马背虚手相扶道:“老大人不必多礼,快快起身。”
姜成余又是拱了拱手,这才直起了身子。
这姜成余白发皓首,身材瘦长,脸相英伟,颌下一部长长的白须,一点也没有给人苍老的感觉,余长宁一见顿时大生好感,笑着拱手道:“本官奉旨前来督运战事用粮,一切麻烦老大人。”
姜成余朗声一笑道:“储粮备荒备战正是洛口仓的职责,请大人前往仓城,容下官细细禀告。”
余长宁点点头,又替他介绍了杜禹英,柴秀云两‘女’后,这才在骑士的护持下进入了山坳深处的仓城。
之所以将仓城建在山坳中,乃是看中了其易守难攻之势,一个呈葫芦口的山谷只要有一队兵马阻挡守卫,必定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山谷满山遍野都是储粮用的小型粮仓,平原地带还兼有粮食地窖,余长宁进入之时,许多民夫正在其中装运粮草,场面一片忙碌。
余长宁虽然丝毫没有督运战场用粮的经验,但好歹以前也曾经解决过关中粮荒的危机,对于粮食运输还是有一定认识的。
在古代‘交’通不便之际,车拉人扛成为最基本的运输手段,但常言道千里不运粮,说的便是因为运输粮食之时民夫以及路途消耗‘花’销甚大,历来‘精’明的统治者,都无疑不是采取以地征粮,或以战养战的办法,从而解决粮食运输的问题。
如汉朝武帝制定的屯垦戍边,自此经魏晋南北朝、隋唐以至两宋明清,各朝各代都是极力推崇,并将屯田确定为国策,从而解决边疆军士的用粮问题。
还有大唐的府兵制,这些遍布在全国各地的折冲府全都是平日训练,农时屯田,军士们既是军人又是农夫,一切的因由都是因为想要就地解决粮食问题。
好在杨广开通了大运河之后,江南之粮能够通过大运河从水路运至北方,从而大肆降低了车拉人扛的消耗问题,而将粮食囤积在洛口,一来随时可以保障关中长安用粮,二来北方若起狼烟,粮船便可在洛水调度装运,然后入黄河逆水驶向漠南之地。
而这次余长宁厘定的路线,也正是从黄河水路逆流而上,然后抵达胜州榆林之地,这里离‘阴’山不过数百里路程,然后再装车起运抵达粮秣大营,路程便简捷了不少。
来到仓城内,姜成余向余长宁三人备细禀告了粮草集结情况。
得到朝廷的敕令后,洛口、含嘉、河阳三仓都已经开始转运粮食集结待命,特别是洛口仓本就负责了治水民夫口粮供应,粮食装运早就有条不絮地进行着,当余长宁听到目前已有几十艘粮草满载待发之时,顿时‘露’出了高兴的笑容reads;。
赞扬褒奖了姜成余一番,余长宁突然想起了一事,问道:“对了姜大人,现在黄河洪水肆掠,不知对粮草运输可会产生不利影响?”
姜成余捋须笑道:“黄河水患主要集中在中下游,渝州到龙‘门’的黄河河段虽然略有洪水,但只要小心行船,应该没有多大的问题。”
闻言,余长宁松了一口气道:“粮食运输关系到王师在漠南与突厥汗国的大战,任何时候都马虎不得,大意不得,依本官之意,这批粮食要尽快运往漠南才是,不知杜军师有什么高见?”
经过黄河治水,余长宁与杜禹英的关系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善,至少杜禹英现在不会对他冷言冷语,此际面对余长宁的垂询,杜禹英沉声开口道:“粮草除了运输之外,安全方面也很重要,所谓安全,便是要将粮食平安顺利地运往用粮之地,对此,柴将军的任务尤为关键。”
柴秀云笑着回答道:“两位大人放心,抵达榆林之后,末将再去与平夷军商讨一番,请他们务必调拨可靠军队供我们差遣,以保粮队不失。”
余长宁点点头道:“好,本官也正‘欲’前去与李绩大人商议军情,既然时间紧迫,那咱们就先将这批粮草运往漠南,姜大人,接下来的粮草起运还得麻烦你们令人督运,待到商议完运粮事务,本官或杜大人其中一人将会返回此地总督粮草。”
姜成余立即拱手道:“下官谨遵余大人之命。”
翌日,余长宁与杜禹英、柴秀云登上了一艘高大威武的楼船,带领四十余艘粮船沿着洛水进入黄河,逆流向榆林而去。
一路乘风破‘浪’,鼓帆前行,两日便抵达了龙‘门’山地带,而首当其冲的,便是壶口瀑布。
据北魏郦道元水经注记载:“龙‘门’为禹所凿,广八十步,岩际镌迹尚存。”传说这条水道乃是大禹治水时开凿的,后人因为怀念大禹治水的功德,便将龙‘门’又称之为禹‘门’,而大名鼎鼎的典故“鲤鱼跃龙‘门’”,便是指着这里。
。。。
第853章 重返漠南()
ct;余长宁站在船头展眼望去,黄河水流经龙‘门’时,被约束在高山峡谷之间,愈近龙‘门’,河‘床’越宽。( 广告)。更多最新章节访问:ww 。咆哮的黄河受到峡谷的约束骤然发作暴怒前涌,挟雷霆万钧之势横冲直撞,但却被镇静的高山峡谷挤压在河‘床’中无奈流过。
快到峡谷尽头的龙‘门’口,黄河水流又是一个急转弯,狂涛‘激’‘浪’顷刻之间撞在峭壁上,怒吼呼啸着飞出一层层凌空雪‘浪’,被迫掉过头来,闯上对岸的巨石,又在狂怒中咆哮着冲起一堆堆直‘射’天空的雪‘浪’,场面极为壮观。
这段河不仅行船特别的危险颠簸,而且还又有一道不可直接逾越的壶口瀑布,粮船到壶口之下,壶口瀑布将黄河水运分割成了两段,载着粮食的大货船便不能前行,必须弃水登陆,雇用当地村民先将粮食卸下,由人背畜驮,将货物和大船由人力从旁边拉过瀑布,然后又从龙王入黄河水。
好在朝廷早就料到了运粮难点并有所准备,为了粮船顺利通过,此地已经集结了数万民夫,粮船到来立即卸粮拉船,两三日的功夫大船便从陆路度过了壶口瀑布,继续向北而去。
进入河东地与关内道‘交’界的峡谷,黄河水道陡然收窄,两岸尽是高崖峭壁,形势险恶,许多地方由于水流落差甚大,所以必须通过岸边纤夫拉运才能顺利通过,很多时候都需要忙碌一天,才能通过阻碍之地。
余长宁天生喜欢热闹,连日行船只有谢千仇和焦森林偶尔可以攀谈一番,不禁大感寂寞,加之杜禹英与柴秀云两‘女’时常聚在一起‘交’头接耳轻声细语,并不理睬于他,余长宁的日子不由大是为难。
这次午后,他休憩一番出得船舱,却看见杜禹英一人正在甲板上捧卷阅读,宽松曳地的绿‘色’长裙,高高挽起的发髻上横‘插’了一支‘玉’簪,手中拿着一卷竹简,潇洒随意中别有一番书生名士的英秀之气。
余长宁走上前去笑嘻嘻地开口道:“副使大人好是清闲,不知看得什么书籍?莫非又是一些机关数术方面的?“
杜禹英白了他一眼,本不想理睬于他,但念及这次运粮需要两人通力合作,这才有些不情愿地开口道,“闲来无事,翻翻医书而已。”
余长宁惊讶地挑了挑眉头道:“博士莫非还对医术很有研究?”
杜禹英蹙了蹙柳眉正‘欲’开口,余长宁突然一把夺过她手中的竹简展开笑道:”让我看来来究竟是什么医书?“
边说边看,然而目光刚看到了第一行字,余长宁笑容陡然僵硬在了脸上,顿时知道自己又闯祸了。
这是一卷介绍‘女’子分娩的医书,也不知是何人所作,详细解释了‘妇’人产子分娩时的难题以及各种应对方法,虽只有寥寥数百字,但也写满了整整一副竹简。
杜禹英毕竟乃未经人事的少‘女’,眼见余长宁夺过了书籍并知道自己在观看分娩医术,不由面红过耳,愤怒一脚踢在他的‘腿’上怒声道:“你这恶贼,还不快将书还给我!”
余长宁吃痛皱眉,心里也大觉尴尬,扬了扬竹简苦笑道:“原来副使大人竟然立志学医,倒是在下不小心唐突了,抱歉抱歉。”
杜禹英又是狠狠地瞪了他一眼,这才抢过书籍愤怒而去。
余长宁正在暗呼自己倒霉之时,目睹刚才一切的柴秀云走上前来笑道:“余大人,你又惹禹英生气了?”
余长宁叹息一声开口道:“本想找个话题与她畅聊一下,没想到却是一本关于分娩的医书,这样一来‘弄’得我们两人都非常的尴尬,谈话自然无法继续下去。“
“哼!谁让你自己不长眼睛。”柴秀云微微一哼,俏脸上也掠过了一丝羞红,喟叹一声道:“禹英的母亲乃是在生她的时候难产而死,长期以来禹英一直对这事耿耿于怀,我想她观看这方面的医书,也是因为此点,你千万不要怪她。”
“原来如此。”余长宁恍然点头,也跟着一叹道:“这么说来的确是我太唐突了,等到有机会,一定要好好向她道歉才是。”
柴秀云点点头,轻笑道:“对了,谢谢你让禹英与‘玉’珠和好如初,看到她们能够冰释前嫌,我真的太开心了reads;。”
余长宁笑道:“说起来也是误打误撞,其实杜博士一直都只是放不下颜面而已,那日当房姑娘落水涉险,她奋不顾身前去相救之时,两人多年来的矛盾和误会便已经为之解开,能够看到她们和好,我也是特别的高兴。”
柴秀云长吁一口气道:“不管怎么说,大家以后总算可以和睦的在一起,我再也不用像以前那般夹在她们中间难以做人。”
余长宁淡淡一笑,转移话题道:“漠南运粮之时还需要柴将军率军倾力护卫,一切拜托了。”
柴秀云拱手道:“余大人放心,末将一定会顺利完成护送任务。”
粮船在黄河河道中颠簸了十多天后,终于顺利抵达了胜州。
楼船缓缓靠岸停泊在了码头大青石前,一道船板直伸而出抵达地面,余长宁几人已是步履轻捷地下了战船。
一名年轻英‘挺’的官吏早就在码头等候,一见余长宁到来,急忙倾步而至潇洒拱手道:“平夷道仓曹参军裴行俭,参见余大人、杜大人、柴将军。”
余长宁定眼一瞧,这裴行俭生得眉清目秀温和灵动,抱拳拱手间便觉气度不凡,透出一股温文尔雅的潜质,一看便知是难得的人才。
于是乎,他和善笑问道:“平夷道莫非是派裴参军前来接洽军粮?”
裴行俭恭敬回答道:“启禀余大人,目前我军与突厥的战事正在关键时期,总管与副总管皆是‘抽’不出身,所以特令下官前来迎接余大人,并将军粮运往‘阴’山前线。”
余长宁点点头,皱眉问道:“不知目前战事进行得如何了?”
裴行俭喟叹了一声,这才苦笑道:“突厥汗王甄云虽是‘女’子,但却不失为一名雄杰,用兵征战几乎是无懈可击,根本没有一处失误可供我们利用,即便以李绩大人的老辣和李客师大人的武勇,也只是维持僵局各有胜负而已。”
。。。
第854章 白道城()
ct;杜禹英淡淡开口道:“对我军而言,甄云乃是劳师远征,加之在草原上本就是突厥骑兵的天下,我军即便能够维持平局,也是一种胜利。。更多最新章节访问:ww 。”
裴行俭笑道:“杜大人说得不错,不过此战关系到漠南归属问题,所以李绩大人并不准备与甄云就维持这样各有胜负的局面,听闻我军正在策划一场战役,只要能够发动,必定能够让突厥汗国大吃苦头。”
像裴行俭这般低级的官吏,一定不知李绩等人具体谋划的内容,所以余长宁并没有多问,点点头开口道:“当务之急,我们还是应该将粮草迅速押送到前线,裴参军,不知民夫和车辆准备得如何了?”
裴行俭正‘色’道:“目前码头已集结车辆数千,民夫万余,押送这些粮草前往前线绝对没有问题,下官这就下令民夫们开始卸粮装车。”说罢对着余长宁拱了拱手,大步流星地去了。
粮食很快就从粮船上卸了下来,数千辆马车停靠岸边满载待发。
由于是第一次押送军粮,余长宁丝毫不敢马虎大意,亲自护送粮秣前往大青山南麓的白道城。
白道城乃是昔日北魏王朝修建的一座军事要塞,扼守大青山南北‘交’通要道,因城后山上有一条凝灰岩构成的白‘色’山梁,远远看去一片白‘色’,所以故名为“白道岭”,这条要道也冠名为“白道”,是突厥汗国大军南下穿越‘阴’山的重要通道。
唐军主帅李绩深知白道的重要‘性’,所以便将唐军大营设在白道城之内,以天堑要塞以拒突厥汗国的主力大军。( )
牛马车队在平原上“哐啷哐啷”地摇晃了数天,终于看见一道巍峨的山川矗立在了眼见,青‘色’的山脉重岩迭翠,秀丽清雅,仿佛笼罩在一层神秘而深幽的灵气之中,处处透出一股莫测的生机,给人一种来自内心深处的震撼reads;。
余长宁久在漠南,知道这条山脉便是‘阴’山的主脉大青山,不由轻声感叹道:“数年前本驸马失陷于漠南,成为突厥汗国的国师,常登大青山之巅南眺遥望故土,悠悠数载懵懂而过,现在故地重游,当真是万千感叹。”
裴行俭扬起手中马鞭指点道:“过了白道城,便是突厥汗国大军所在,我军凭险而守以逸待劳,只要粮秣充足,任突厥汗国有百般厉害,也只能被我军拒之于白道城之外。”
余长宁摇头笑道:“裴参军若是抱有如此想法,那真是太天真了,突厥汗王甄云何许人也?强盛的薛延陀都在她手中化为了历史尘埃,区区一条白道怎能阻挡于她?”
裴行俭有些不服气地争辩道:“余大人,白道乃是突厥汗国南下重要道路,若甄云不走白道选择绕过‘阴’山,那无疑是将自己置于我军的剑锋之下,只要出兵包抄他们的后路,然后在关‘门’大狗,任甄云有百般本事,也难逃败亡的命运。”
柴秀云本是武将,此刻听到这两‘门’外汉的议论,不由笑道:“兵家之道本就鬼神莫测,从目前局势上来,谁掌握了白道,谁就有战场主动权,李绩大人很明显是用守势抵御突厥汗国的进攻,不管甄云采取何种办法,似乎都不是上上之选,所以目前我军肯定是略胜一筹。”
杜禹英也是笑着‘插’言道:“秀云说得不错,草原民族出征通常不带粮秣而赶牛羊,给养方面习惯于以战养战,所以惯采用攻势而很少防守,昔日战国名将李牧就是看穿了此点从而以逸待劳痛击匈奴,李绩大人如法炮制,自然乃兵家正道。”
谢千仇闻言,满不在乎地撇了撇嘴道:“几位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