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陵想到这些,心中动了动。他不是不知轻重之人,阎行今时今日的地位,已经和在凉州、在三辅时大为不同,在宴席上,甘陵也敏锐地察觉了这点。
自己离开阎行的阵营已经多时,物是人非,凉州一系的将领中,如隗通之属的,已经在激烈的战事中,或阵亡,或病逝,而新崛起在阵营中,势力繁多错杂,除了有翟郝这样的西凉悍将,还有河东本土的徐晃、曹鸢、孟突等将,以及文臣谋士的戏志才、严授等人。
今日在席间,觥筹交错之际,甘陵就感觉到,翟郝、孟突等人在看向手拥大军强势归来、被阎行尊礼相待的自己时,眼中除了惊羡外,还有一丝丝审视和抹不去的较量之色。
甘陵领兵在外,历练多时,胸襟已非昔时和马蔺较劲时可比,对于这些同一阵营的武将之间的暗中较量,他心知肚明。初来乍到,涉足不深,他在宴席间也是一瞥而过,不以为意。
而戏志才这位被阎行引为心腹智囊的谋士,在宴席上,甘陵虽然刻意留意对方,但戏志才似乎有意藏拙,却没有表现出任何出彩的地方。
现下入夜,自己也已经归营,这个戏军谋史却突然造访,着实让甘陵吃了一惊,他下意识地又问了一句。
“来的只是他一人,此事可还有其他人知晓?”
“戏军谋史只带了一名随从,看起来倒像是潜行而来,应该无人知晓。”
甘陵这时已经起身下了榻,他重新整理了身上的衣物,转手又拿了佩剑,想了想,才说道:
“请他入帐相见吧!”
“诺!”
很快,戏志才就在甘陵亲卫的指引下,迈步踏入了甘陵的帐中。
甘陵佩剑站在帐中,看着步入帐中的戏志才,淡定从容。想起之前在宴席上,对方三巡酒过后,已经有醉酒的神态,对比现下,俨然可以看出,戏志才之前在宴席上,是有意佯装醉酒。
甘陵嘴角微微勾起,脸上带着戏谑,却是没有当即见礼,而是出声问道:
“军谋史不是已经醉酒了么,怎么入夜,还突然到我营中造访?”
戏志才一听,就知道甘陵有意在责怪他之前宴席上的佯醉,他笑了笑,也不在意,行礼说道:
“在下见过甘司马,实不相瞒,先前在宴席上,在下是忧心如焚,酒入愁肠,浅尝即醉啊!”
“今日之宴,乃是我与校尉久别重逢,大军会师的大喜之日,却不知军谋史所言,忧从何来?”
甘陵眉头挑起,右手有意地握在剑柄上,看着戏志才。
行礼完的戏志才抬眼看到这一幕,脸上淡淡一笑,悠悠说道:
“既为忧校尉,也为司马所忧,更为眼下的时局和大军的处境而忧!”
“哦,此言何意?”
甘陵脸部的肌肉痉挛了一下,眼睛盯着戏志才,感觉他不像大放厥词之人,也没从他的脸上看出任何奸诈,于是收起原先的戏谑,转而正色问道。
“司马可否先让在下坐下,再细细分说。”
“好,请!”
甘陵松开剑柄,摆了摆手,戏志才也伸手示意,两人随即一前一后,先后入座。
“在下既然入夜潜行来见,也就不再寒暄赘言了,不知甘司马,可知眼下长安、河东两地的形势?”
“陵粗鄙,正要请先生明言。”
入座之后,戏志才没有丝毫迟疑,当即就直奔主题,甘陵心中反而暗暗警惕,言语也变得谨慎起来。
“好,在下就先大胆试言,当前的局势,既是凶险,又极其微妙。长安朝廷自诛董之后,政令不明,对于凉州诸将是剿是抚,举棋不定,故而三辅的不少将士兵马,也如同我等在河东一样,按兵不动,坐视时变。”
“而今日已经传来紧急军报,李傕、郭汜等人的大军从关东赶回之后,在渑池、陕县收拢了牛辅的部分残兵,现下已经打出了为董卓复仇,清除君侧谗臣的旗号,进军长安,前锋兵马已经越过了华阴,就要攻入关中要地了。”
甘陵点点头,今日在宴席上收到了紧急军报,说的正是这桩大事,他也在席间,对此事自然知晓。
“此事对于朝廷、对于掌权的王允等人而言,乃是祸事,但对于我等而言,却是一个破局的契机。河东时下的局势同样也颇为微妙,河东太守王邑的兵马在我等之后,态度不明,左冯翊的宋翼的兵马就挡在我等之前,是敌非友。”
“虽然校尉明见万里,在河东有徐晃、曹鸢诸将防守,在左冯翊又驱使杨奉、候选等白波余党,为我军前驱。但我军分兵在北境、西河两地,夹在了王邑、宋翼之间,北境更时时有断粮之忧,可谓是于夹缝之中求生存,就如同于残局中对弈般,一着不慎,满盘皆输啊!”
听戏志才将当下的局势分析得清楚,也说得很明白,甘陵虽然还没有弄清戏志才的来意,但心中也深有同感,他在陕县之时,和阎行现在身处的局势,也有相同之处,只不过,阎行现在要面临的压力比起当时的甘陵来说,显然要大得多。
“军谋史所言,陵也略知,故而陵率军离开陕县之后,折道左冯翊,连日行军,就是为了尽早和兄——校尉合兵一处,试想麾下有了两支强军,不管是西进联合李傕攻打长安,还是回师河东攻灭王邑,都是多了许多胜算啊!”
甘陵脸色凝重,也将自己的看法说了出来。说到这里,他心中突然一动,有些犹豫,但终究还是说出了口。
“莫非是陵此番领军前来,做错了甚么,是因为没有南北共击安邑,还是轻启战端,率军攻陷了临晋城一事?”
戏志才看着甘陵,摇了摇头。
“司马切莫自疑,请听在下将话说完。”
“眼下的局势,在下已经分说清楚。那在下就再为司马说明,忧心校尉和司马的缘由。”
“校尉麾下原本就军粮不济,如今多了司马带来的这万余兵马,军粮辎重更是日趋告急,校尉待司马如至亲手足,又怎么愿意怠慢了司马,但碍于粮草之事,势必要分兵就食。”
“如今北境初定,王邑在侧,校尉须臾不可远离,若是校尉亲自领兵西进,王邑举兵攻我等之背,则北境实难抵挡,数载苦战之基业,一夕之间化为他人所有,岂不痛哉!”
“可若由司马领兵西进,司马初来乍到,又手握强兵,与诸将之间难免多有隔阂,若委司马主将之任,诸将心中定然不服,可若委翟、孟诸将主将之任,以司马的兵马之盛,只怕司马就算顾全大局,愿意从命,但部下也难免心存怨言,将帅不和,西进之时,又岂能将帅一心,克敌制胜?”
“现下校尉碍于手足深情,委任不定,进退两难,身为谋臣,君忧臣辱,在下又岂能不忧心。”
戏志才说到这里,已经叹息顿言,一副忧心忡忡的样子。甘陵嘴唇动了动,想起了之前在宴席中,阎行似乎确实如戏志才所言,在说到西进东返之事时,他的脸上有略带愁容之状。
“至于我为司马所忧之事,司马可知,为了司马所部兵马粮草一事,校尉从各部凑粮,已经让诸将颇有怨言,暗自交谈,我等随校尉戎马征战数载,尚且还不如一故人乎?”
“先前会师之时,司马亲领精锐,耀以武德,诸将惊羡之余,又心怀惊惧,担心司马此番前来,会强宾压主,既夺了诸将连番血战得来的功劳,还会危及到了校尉的位置。”
听戏志才说到这里,原本微醺的甘陵已经渗出了一身冷汗,他惊叹道:
“我领军前来,岂有耀兵之意,所以整军砺士,只是因为麾下凉州将士骄横无行,我欲使校尉及诸将知我治军严整而已。不意反而让诸将生疑,这,这并非陵之本意啊!”
“司马的心意,在下知晓,相信以校尉之明,也定能明白司马的一番苦心,但诸将效命校尉,皆是为功名富贵而来,人情如此,怕是——”
说到这里,戏志才又摇了摇头,叹息不已。甘陵见状,连忙起身,向戏志才行礼拜道:
“戏君大才,校尉引为智囊,今夜造访,又为我指明迷津,陵不胜感激,还请戏君为我出谋,以解军中忧患。”
“在下忧心之余,确实也想到了一策,可解校尉和司马的忧患,只是——”
“戏君但说无妨!”
甘陵脸色诚恳,态度郑重,一改先前的轻慢,再次向戏志才行礼请教,戏志才也不敢倨傲,当即回礼,目光灼灼,看着甘陵说道:
“司马,可知本朝开国的大司马吴汉吴子颜?”
skbshge
第347章 结盟()
“吴汉?”
甘陵知道吴汉,但不知道戏志才突然提到吴汉是何意思。
戏志才于是耐心地解释说道:
“光武皇帝持节河北,初时受困于王郎,彼时正值吴汉大发幽州歩骑,与光武皇帝会,诸将见吴汉军至,士马甚盛,都说:‘是宁肯分兵与人邪?’,对吴汉的兵马惊疑不定。”
“但当吴汉回到幕府,呈上军士名簿,交割幽州的兵马,诸将又都请求将兵士调拨麾下。刘秀笑道:‘属者恐不与人,今所请又何多也?’诸将听完,尽皆羞惭。”
“而吴汉虽然交割了手中的兵马,但他胸襟气度也为诸将所钦佩,此后多次担任主将,协助光武皇帝平定河北、中原、陇右、巴蜀等地,功业为众将翘楚。”
听戏志才说到这里,甘陵已经听得明白。
“军谋史的意思,是让我向校尉呈递士卒的名簿,交割手中的兵马?”
“拙策确是如此,但个中取舍,还是要看司马衡量了。”
甘陵闻言,看向戏志才。从他的眼光中,他的看到了非凡的睿智和坚毅,刹那间,竟让甘陵产生了和阎行对视的错觉。
甘陵收回目光,沉吟不语,缓缓起身,握着剑柄来回走动。
戏志才也收敛目光,静静等待着甘陵停下脚步的抉择。
过了许久,甘陵似乎想通了甚么,他轻叹了一口气,停止脚步,转身向戏志才行礼道:
“多谢戏君今夜前来,为我解忧,君之深意,陵已知晓。既是顾全大局之策,陵虽驽钝,也愿效吴大司马的故事,明日召集军士,安抚军心之后,我就向校尉递交名册,交割兵马。”
戏志才闻言也连忙起身,郑重回礼。
“司马胸襟如此,定能使诸将释疑,上下由此戮力同心,真乃三军将士之幸也!”
···
郃阳城
戏志才出了甘陵军营后,又连夜回归城中,他到了早间宴会的府邸所在。当如约迈入厢房时,阎行依然还未入眠,他此时正捧着一卷书册,安坐在案几后面。
“参见校尉!”
戏志才想要行礼参见,眼明手捷的阎行已经提前一步放下书册,起身迈进,将行礼的戏志才拦住了。
“志才入夜还为军中之事奔波,甚是辛劳,此间只有你我二人,无需拘谨俗礼。恩——叔升的酒,可曾醒了?”
除了阎行的案几前点了一枚蜡烛外,室中再无明火,但略显幽暗的环境中,阎行的双目却犹如神炬,在这夜色中,透着一股睿智的光芒。
“甘司马的酒已经醒了,在下也将本朝吴大司马的故事,讲给了甘司马听,甘司马已经听得明白,他明日就要来见校尉,呈递麾下军士的名册了。”
“善,此事能够两全,全赖志才之力!”
阎行笑了笑,但脸上随即又云淡风轻,看不出一点喜怒的痕迹。他抚慰地拍了拍戏志才的手背后,又转身走到室内的窗户前,看着天上的夜色,默然不语。
过了许久,阎行才悠悠叹息道:
“余自幼长于金城,近塞常有边境之急,结发而战,旬月未息。虽不好诗书经典,但却好读历代史书,览名人轶闻,往昔听族中长辈论述云台功臣时,曾说到光武皇帝与大司马吴汉一事。”
“开国之初,光武皇帝率大军攻伐之时,战阵不利,军中诸将或多惶惧,失其常度。唯独大司马吴汉意气自若,整厉器械,激扬士吏。恰逢光武皇帝派遣使者,观察大司马营中之事,使者见毕,还言大司马修战攻之具,光武皇帝乃叹曰:“吴公差强人意,隐若一敌国矣!”
“当年听此事,未觉有他。今日再回忆起此事时,却不觉有恍然大悟之感。方知光武皇帝为何遣使观吴大司马营中兵事,又为何有敌国之叹啊!”
阎行既胸襟豁达,又性格内敛,往日里待人恩威并重,喜怒不形于色。今夜却一反常态,吐露心声,自言自语。
戏志才想了想,才缓缓回答道:
“君明臣忠,才遒虎变,大业抵定,四海归心。”
诚然,甘陵此番前来和阎行会师,在明显上,大大增强了阎行阵营的实力,但从内部上,却也隐隐打破了阎行这个阵营中的平衡。
阎行不比袁氏兄弟,有家业名望等祖荫,有袁家门生故吏的拥戴,也比不上曹操那般家族枝叶繁茂,有曹家兄弟、夏侯兄弟的尽心辅佐。
他家族根基薄弱,也无名望蔽身。目前所能依仗的,只是自身的魄力和攻战的军功。阵营之中,也是以他自身为强力核心,将马蔺、阎兴、翟郝、徐晃、曹鸢、翟郝、戏志才、严授、周良等人紧紧团结在自己的周围。
所以,阎行一面对待徐晃、严授这等才俊,他都是以豁达的胸襟拔擢于行伍,委之以郡县重任,但一面对待可能强宾压主的张朗、卫固等人,他却是以谨慎的态度对待,一旦发现了对方有反噬自己的萌芽,阎行随即决绝地铲除、摒弃。
枝大于本,胫大于股,不折必披。六郡兵杀耿鄙,吕布杀丁原,胡赤儿袭杀牛辅,麹义反攻韩馥······
这些年来,阎行见到的、听到的下克上的事情太多了,他现下正在进行的,是一场蛇吞象的豪赌,内部稍微一点动荡,自身稍微一点决策失误,都有可能造成全盘溃败之势。
因此,当阎行见到甘陵,见到他麾下那些桀骜不驯又骁勇善战的凉州将士后,阎行在瞬息之间,已经下定决心,要用权谋手段分割甘陵手中的兵权。
只是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当年在陈仓战败,为徐荣追杀时,还是甘陵拼死让自己突出重围,故而阎行对甘陵,在心中一直是视为骨肉至亲。也才会在一切都尘埃落地的时候,阎行说出了这样一番叹息。
戏志才听出了阎行的心声,他不知为何,心中却也反而轻松了许多。
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身为一名兼习法、儒的谋士,他自然也希望自己辅佐的是一位雄才伟略、能够驾驭群臣的主公,但另一方面,身为主公身侧的心腹,为私人计,为长远计,戏志才也希望身边的阎行并非是如勾践那种兔死狗烹、刻薄寡恩的主公。
今夜,阎行能够对自己吐露一番心声,虽然隐晦,但戏志才依然感到了士逢知己的感动。故而他也以大业劝勉,他相信,以阎行往日的行事作风,制衡诸将是必须的,但却不是刻意剥夺甘陵的兵权,相反,一旦对西面用兵,甘陵以今夜的抉择,俨然可为主将。
君臣相知,一夜无话。
···
四、五月间,汉帝国东西局势的变化之快,着实令人咂舌。
在关东,公孙瓒全据河北之地的想法,虽然在界桥一战之后,宣告破产,但实力未损,依然与巩固了地盘的袁绍争斗不休,而青徐黄巾在被公孙瓒的骑兵击败后,大肆涌入兖州,也掀起了一场轩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