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纵横之凉州辞》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三国纵横之凉州辞- 第18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西凉军借着供应军需、安置流民的名义,大肆侵占民田,如今却又要求郡府为其提供辎重粮草和赈灾粮帛,可谓是索求无度。固认为,军需和赈济应该及时输送,但却不能按照西凉军的要求那样径直供给,现下货币不通,粮价飞涨,战事犹频,郡府也该积粮以应付时变,故而当先令西凉军返还北境衣冠的田宅,再输送粮草辎重前往北境。”

    “既然如此,那就先从仓曹那边调拨十万石粟米过去,同时右曹共议推选吏员,试守北境城邑,至于勒令西凉军返还民田的檄文,就由卫君负责吧!”

    王邑听了卫固的话,也不好当众不管此事,思忖了一会,就按照双方各打了折扣的原则执行,卫固眼看自己目的已经达到,当即也就恭敬领命,不再去引起王邑更大的反感。

    王邑应对完卫固的请求后,又点了点手下的文书。

    “此外,还有守绛邑长贾逵也上书郡府,请求拨给粮草,招募县卒,以增强绛邑的城防。”

    一听到王邑说道另外的事情,郡府的掾吏也开始讨论起来。

    有的郡吏说道。

    “这个贾梁道,往日在郡府里就好言兵事,结果被郡府委以重任之后,却表现平平,任由辖区驻扎的西凉军欺压士民、强占民田,却无所作为,如今却又来上书请求拨给粮草,招募县卒,增加城防,府君当不能应允,否则其他各县争相效仿,这郡府又哪有那么多的粮草可以调拨。”

    也有的郡吏说道。

    “以往贾梁道还未赴任之前,绛邑县寺的一众政务,都被西凉军强势接管,贾梁道凭借个人智勇,重新入据了县寺,让郡府的公文能够通达,绛邑境内如今还有西凉军驻扎,贾梁道为了重树县寺、郡府的威仪,恳求拨给粮草,招募训练县卒,这乃是紧要之事,又岂能无端不允。”

    眼看堂上的诸多郡吏众说纷纭,却始终没能够有一个统一的意见,一直憋着没开口的范先又再次开口了。

    “府君,照我看来,让守绛邑长去招募县卒,对于局势而言,也无多大作用,那些招募的新卒缺乏训练,对于西凉军又岂能起到威慑,不如让郡兵入驻绛邑,这样既可以防范西凉军再次假借追击白波的名义南下入侵,又能够震慑北境的西凉军,让其有所顾忌,这样一来,郡府派去北境的郡吏有所依仗,郡府的命令也能够上下通达,可谓对于郡府是大有裨益啊。”

    这次范先的话倒是让王邑有些吃惊,他转动了一下手中的玉掻杖,眼睛注视了范先一会,想要看看范先是否别有用心,等确定范先再无后话后,王邑才慢慢移开眼光。

    范先刚刚的话,确实是说中了王邑的心里,王邑虽无心藐视朝廷的法令,与西凉军明面上撕破脸皮,但心中对于行事一向逾越职权、咄咄逼人的西凉军确实是忌惮颇深的。

    如今绛邑的位置在整个河东北境中甚是重要,稍次于皮氏,可西凉军已经抢先一步,抢占了皮氏城,那郡府为了应变,按照范先的意见,在绛邑之中锲入一枚钉子,确实能够收到不少好处,至少从短期而言,整个北境的局面就能够盘活了。

    “范君所言,也有些道理。”

    王邑思索过后,最终说了这么一句。

    范先闻弦而知雅意,知道府君已经心动,当即趁热打铁,又使眼色撺掇几名亲近的郡吏,一同进言附和自己的意见,王邑很快也就顺水推舟,决定了在绛邑进驻郡兵的事情。

    卫固则静静跪坐着,因为刚刚为北境大姓进言的事情,所以他这次没有主动符合郡府中盟友范先的提议,但当看到太守王邑最后点头应允的时候,他还是很快和范先心有灵犀地对视一笑,露出了狡黠的笑容。

    skbshge

第334章 范先() 
卫固笑了,虽然这桩事情,范先并没有事前和他通过气,但他在心里,也能够多少猜测得出,范先如此行事的目的所在。

    一来,绛邑一地,原本就是被范氏视为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只是因为后来阎行的西凉军强势介入,接连斩杀范镛、范归、张朗等人后,范氏在绛邑和郡兵之中的影响力,被彻底地被清除出去。

    如今范归为征辟为兵曹掾,重掌郡兵,自然想要重塑范氏在郡兵之中的影响力,首选之地,就是当初让范氏颜面丢尽的绛邑。

    二来,郡兵入驻绛邑,除了范先为王邑所说的对郡府的好处外,对于范氏对付西凉军而言,也是有极大的地理优势。

    绛邑和临汾仅有一河之隔,郡兵可以威胁到西凉军的驻地临汾,而且供应西凉军的军需辎重也是要经过绛邑的,范先统领的郡兵入据此地,随时随地就能够巧立名目,截断西凉军的军需供应,犹如扼住了西凉军的咽喉。

    卫固心想,有此两项,足以推动范先积极想要进兵绛邑了。

    事实上,范先表现得确实足够积极。

    为了造成既成事实,不给西凉军应对的时间,范先亲自带领两千郡兵,选择在郡府的檄文下发到绛邑之前进军绛邑。

    甚至为了达到兵贵神速的效果,范先都动用了河东郡兵中仅有的两百骑兵作为前锋,准备如同西凉军夺取皮氏城一样,也来个奇袭绛邑,在西凉军的眼皮子底下,拿下绛邑城。

    范先被郡府征辟为兵曹掾之后,在郡兵之中又安插了不少范氏的族人,他在出兵之时,就私下底向随同自己出兵的族人笑道,他这次要以彼之矛,攻彼之盾,用西凉军最熟悉的战法,打西凉军一个措手不及。

    可惜,结果超乎了范先的预料。

    ···

    闻喜境内

    徐晃和杨丰驻马立在一处山岗上,俯瞰着山岗下一场预先埋伏的伏击战。

    作为河东郡兵前锋的两百骑兵,在闻喜境内行进之时,遭遇了来自路旁林间埋伏着的西凉军的袭击。

    第一轮突如其来的箭雨,一下子就把首当其冲的百人将射下了马,随后的箭雨也愈发密集急促,河东郡兵的前锋骑兵行列前后遭袭,马上的骑士们被打懵了,一面慌忙地躲避、遮挡林间发出的箭雨,一面下意识地往安全的地带聚拢。

    结果就是,没有中箭的诸多骑兵聚拢在一起,进退不得,失去指挥的前锋骑兵混乱不堪,犹如活靶子一样,在马上更加容易中箭。

    无奈之下,马上的骑兵只能够纷纷下马,提刀携弓,列阵准备往林间冲去。

    而林间的西凉军,根本没有给这些下马的骑兵攻过来的机会,一阵号角声响起,箭矢渐渐停息,诸多西凉兵挺着长矛、举着刀盾,也列阵从路旁两边的林间左右夹击,向河东郡兵的前锋骑兵压过来。

    左支右绌的前锋骑兵,列阵抵挡了西凉军不到几刻,就抵抗不住,被西凉兵的甲士从中间撕裂了阵线,分割成好几块,四面包围、走投无路之下,那些下马的骑兵只能够跪地投降,充当了西凉军的俘虏。

    获胜的西凉兵手脚麻利地打扫战场、押送俘虏,号角很快又吹响,这是撤退的信号了。

    看完这场短促的伏击战后,杨丰有些戏谑地朝身边的徐晃说道:

    “郡兵的这些骑兵,若是真上了战场,也就是给敌人送马的步卒罢了。”

    徐晃听了杨丰的话,脸上两撇浓眉动了动。

    河东的郡兵还算习战,其中的这支小规模骑兵虽然称不上精骑,但也是郡兵之中的翘楚了。

    可是落到杨丰的眼中,却如同用马匹代步的步卒一样笨拙,毕竟凉州人皆习战、民风彪悍,连大多妇女儿童都能够跨马携弓,而连年征战的西凉骑兵,就更加是骑**湛,能征善战了。

    “但若让这些人到了绛邑,终究是个麻烦。”

    杨丰听了徐晃的话,点了点头。阎行在进军北境之前,就曾嘱咐过两人,一定要看好西凉军的后路,绛邑邻近临汾的大本营,不容有失,他授予两人临机决断之权,若是有其他人马入侵,坚决要将来敌阻挡在绛邑之外。

    所以,这次探知了河东郡兵想要入据绛邑的情报之后,两人当即就决定先发制人,敲山震虎,伏击这一支河东郡兵的前锋骑兵,来震慑在自己后方愈发不安分的河东郡兵。

    “不过,我还有些好奇,徐司马,你是怎么就能够提前探知郡兵的动向呢?”

    两人在拨转马头,迈下山坡的时候,杨丰看着身边的镇定如素的徐晃,有些好奇地问道。

    原本在杨丰看来,让徐晃这个河东人来对付河东郡郡兵,终究会优柔寡断、瞻前顾后,可就眼下看来,徐晃不仅对河东郡兵用兵果决,而且收集情报的耳目也远比自己的对手要灵敏快捷的多。

    徐晃脸上波澜不兴,他看了杨丰一眼。

    “河东郡府的兵曹掾是范姓的家长,对我等一众兵马视如仇寇,有昔日范镛、范归的仇怨在,我又怎能不对河东郡兵小心提防,只不过这次我等对郡兵的行踪如此了解,却是要多亏了范兵曹掾!”

    “为何?”

    “范姓甚为忌惮我等,为了对付我等,不仅大规模调动了郡兵的骑兵,还从郡府的仓曹、金曹、兵曹等曹调取了大批辎重甲杖,这前后军令下发、拨给调度就花了三日。这么大的动静,绛邑和安邑的路程,快马来回不过一日,我又岂能够探知不到。”

    杨丰听完徐晃的话,再次露出了笑容,只不过这次脸上却没有半点戏谑的成分,而是隐隐带上了佩服的神色。

    徐晃曾是郡府之中的郡吏,虽然弃笔从戎,但往昔在郡府之中,也是有一些人脉在的。郡府之中的机密谋划,他或者很难获知,但只要是郡府之中有这等大批兵马调动的动静,却决计瞒不过徐晃这位有心人。

    ···

    安邑河东郡府

    “郡兵的两百骑兵,就这样折在西凉军的手中了?”

    王邑听完了跪在地上,俯首谢罪的范先的禀报,口中缓缓吐出了这样一句质问的话,他的脸上没有暴怒的神态,但熟悉他举止的人,从他反握了玉掻杖的手柄位置,就可以窥知,王邑此刻心中的怒火。

    范先心中又恼又惊,他只能够叩首请罪,西凉兵对他用兵的举动探听得可谓是一清二楚,就犹如是在身边埋下了谍子一样,当他领着郡兵刚刚进入闻喜境内的时候,就突然听到了前锋的骑兵竟然已经遭遇伏击,全军覆没的噩耗。

    惊恐之下,范先犹豫了许久,最终还是不敢径直强行去撩拨已经露出獠牙的西凉兵,而是选择退兵,回到了郡府之中,向王邑禀报格外严峻的事态。

    “府君,此番遭遇伏击,先难辞其咎,不敢逃责。但被俘虏的郡兵已经被西凉兵放回,据他们所言,西凉兵是在闻喜境内精心设置的埋伏,才让他们猝不及防,中了埋伏。”

    “先思前想后,这西凉兵何时能够驱驰绛邑、闻喜两地,而做到无人知晓了?定然是绛邑、闻喜两地的县寺、士民与西凉兵早有勾结,才会让西凉兵悄悄潜入到了闻喜境内,而我军无从知觉,先冒死请求府君,追索闻喜、绛邑两地官吏失察之罪,断绝这些暗中协助西凉兵的耳目。”

    “够了!”

    王邑终于发火,出言怒斥了范先,虽然他也没有想到绛邑的西凉兵获知河东郡兵想要入据绛邑的企图后,会做出如此激烈的反应,甚至于不惜双方兵戎相见,做出了一副与河东郡府撕破脸皮、鱼死网破的态势。

    但他更加恼怒的,是范先这种做大事而惜身、色厉内荏的行迹。西凉兵提前探知河东郡兵的动向,伏击了河东郡兵的前锋骑兵,这本来就让河东郡府的声威遭受了严重挫伤,而惊恐退兵的范先更是将这种双方对峙的劣势再次扩大,最终使得河东郡府在应对西凉兵的这件事情上,陷入了绝对的被动之中。

    范先哪怕是带着郡府的檄文,领着河东郡兵继续进发绛邑,最后与西凉兵大打出手、战败身死,都好过前锋骑兵一遇上西凉兵的伏击,主力就犹如惊弓之鸟一样,龟缩退回到安邑。

    绛邑、闻喜的官吏、士民事前可能是有失察、勾结的罪行,可是让范先这样仓皇退兵后,郡府的威仪一下子就坠入尘埃,日后这两地摇摆不定的官吏、士民,只怕就会更加偏向于锋芒难挡的西凉兵了。

    河东郡府眼下就陷入到了一个尴尬的境地,这个时候,还能去追责谁人?

    王邑的脸色不愠,范先被怒斥之后,也不敢再出声,只能够将头埋在地上,顿首不起。

    过了好一阵子,王邑稍稍压抑了心中怒火之后,才斥退了范先,一个人独坐在堂上思忖着接下来的对策。

    这一次郡兵的趁虚介入,就像是一次试探一样,但西凉兵的激烈反应、范先色厉内荏的行为,让王邑本身陷入了一个十分棘手的局面。

    暂时不处置范先,是出于对安邑大姓笼络的考虑,虽然范先鲁莽草率、短视无知的行为,让王邑怒火中烧,但为了安邑的稳定,王邑还是忍下了对范先作出处置。

    而暂时容忍西凉兵的咄咄逼人,却是因为王邑严峻地发现,一旦双方撕破脸皮,处于优势一方的郡府,还不知道要付出多大的代价,才能够彻底平定西凉兵掀起的滔天巨浪。

    王邑独坐在堂上,左手握着的玉掻杖,有节奏地拍打着右手手掌,脑海中来回思索着当前河东局势的错综关节。

    既然郡府不能正面对抗,而对西凉兵态度最为强硬的范氏,实际表现也是惨不忍睹,那王邑就只能够用软刀子,来慢慢解决西凉兵这一团棘手的乱麻了。

    任命河东北境的试守官员,积极赈济北境的灾民,是为了和西凉兵争夺河东的民心,确保郡府对河东管辖的道义制高点,而上表长安朝廷,主动为阎行这支西凉军请功,则是以退为进,借助长安朝廷,尽早调走这一支对河东图谋不轨的西凉军。

    如今西凉军对关东的战事正酣,有了自己的推波助澜,想必长安朝廷,也乐意将这样一支骁勇善战的西凉军调走吧。

    skbshge

第335章 长安乱() 
长安城李儒府中

    孟夏四月,时节刚刚步入夏季,但春眠带给人们的倦意却还没完全消散,清晨的长安城,也还没有进入到一日之中最热闹的阶段。

    李儒的府邸所处的里,不与闹市、大街濒临,所以此时也还比较安静,只有一些府邸中的奴仆早起汲水清扫、生火造饭,里巷上的行人也较为稀少,间或有车马从附近经过,就会传来辘辘的车轮声。

    李儒这些日子一直告病赋闲在家,但这个时候,他却没有了任何睡意,而是选择披衣下榻,也没有唤来家仆端来汤水洗漱,而是径直步出房门,在自家的后院之中漫步。

    原本一早眼皮子就跳个不停,现在耳中听着清脆的鸟语声,李儒脚步慢了下来,心中一直以来的烦躁也减缓了几分。其实他身上并没有什么病,如果有,也仅仅是愿景不遂所造成的心病罢了。

    董卓从雒阳返回长安之后,经历了朝中诸多变故之后,选择修建郿坞,在长安之外,遥控朝堂上的大小朝政。

    但董卓在朝堂上选择倚重的,却不是昔日的智囊,为董卓掌控朝政出过大力,甚至不惜背负罪名弑杀弘农王的李儒,而是并地的世族出身,在士大夫之中享有声名,又能够逢迎董卓心意的司徒王允。

    加上左将军董旻,中军校尉、侍中董璜,这些朝中的董氏族人,也大多并不亲近李儒,甚至隐隐有排挤他的意味,诸事不畅、愿景不遂之下,李儒也干脆称病在家赋闲,免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