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纵横之凉州辞》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三国纵横之凉州辞- 第10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停……”歩骑到达台下之前,为首的军吏扬了扬手,护卫在两侧的亲兵立即扯开嗓子大声呼喝“停止前进……停止前进……”。整个步兵方阵随着领头的军吏一声大喝,一瞬间齐刷刷地驻足顿矛,如同磐石一般毅然不动,任凭狂风肆意拍打着甲衣······

    “哈哈,奉先啊,这就是你麾下的陷阵营人马么,果然都是熊痢堪。 

    虽然是大阅,但也不能将所有兵马,尽数调来上林苑,因为各军之中,参加校阅的,都是各自军中抽选出来的精锐,听闻吕布麾下有一部最强的兵马,号曰“陷阵营”,铠甲具皆精练齐整,每所攻击无不破者,故而董卓看了一眼之后,就知道这支歩骑混编的部队的不凡,转头向帐中的吕布问道。

    “正是陷阵营,相国!”

    说起这支兵马,宽额方脸的吕布不由带上了一丝得意之色,这正是他麾下的陷阵营兵马,也是并州兵马中最为精悍善战的虎狼之师。

    “令行禁止,进退自如,好一支陷阵营啊!”

    董卓抹了一下沾在自身虬髯上的酒水,不禁高声盛赞起来。

    说话间,原本和步卒一起的骑兵开始呼啸奔腾。

    他们以结阵驻守的步卒作为假想敌,开始分成两股兵力,结成骑阵模拟冲击步卒的阵型。

    而且,他们的骑阵也与寻常的骑阵不同,以往常见的骑阵,乃是以锋矢阵为主体,一拥而上,旨在利用战马的冲速和撞击力,一举凿穿敌阵。

    那种骑阵虽然简单易用,但是也有明显的缺点,那就是在面对披甲持兵结阵而守的甲士或者同等数量的骑兵时,很难够像对待轻甲士卒一样,正面突击、冲散击溃,因此也就不得不选择长途奔袭、分割合围、断敌后路、背冲牵制等手段来弥补正面对阵的不足。

    而眼前吕布麾下的这个骑兵队伍,结起来的骑阵,明显不是寻常的锋矢阵,反而有点像步卒结阵时的鱼鳞阵,这个大骑阵又是由诸多小骑阵层层叠叠组合而成的,十分注重各骑之间的间隔,以此来确保一冲不动之后,前面的骑兵能够横切驰走,让后面的骑阵再次发起冲击。

    如此周而复始,看似减弱了骑兵一拥而上时的威力,实则是将增加了骑兵破阵时的韧度和劲道。锋矢就犹如一把尖刀一样,你可以随意、轻快地切开刺破一块木板,但遇上石板、铁板时,就会暴露出了自身刚而易折的缺点,而眼前这种骑阵,就仿佛将尖刀变成铁锥,一锤又一锤地敲打着石板、铁板,再硬的石头也会变成粉末,再坚固的铁板也会变成一块薄片。

    据传这种骑兵结阵犹如步卒轮番冲阵的战术,是由前汉的霍骠骑首创,具体如何已经不可得知,但是身为骑将出身,也擅长指挥骑兵破阵的董卓,眼前却是不由一亮,他当然知道这种骑阵的厉害之处。

    “哈哈哈,好骑士,好骑阵!”

    这种骑阵如果不是由一批骑术精湛的士卒长久训练而成,是发挥不出它本来的威力的。所以场中展示这种骑兵战术的,也只是吕布麾下那一小撮精锐骑兵,这倒还引不起董卓内心的忌惮,而且身为一名久经战阵的沙场老将,董卓更加清楚,这支骑兵破阵看似所向无敌,但放在讯息万变的战场上,却也只是沧海一粟,一个不小心,同样也会被兵潮给淹没。

    吕布麾下的歩骑兵马先声夺人,一番展示过后,董卓对他的精锐人马赞不绝口,对待吕布的态度就更加亲近了。而原本还存有小看之心,以为吕布只是靠着背主才换来的官禄地位的其他人,也不得不冷静下来,看向吕布时,眼中也多了一丝敬畏之色。

    难怪相国如此重视吕布这厮和他麾下的并州兵马,今日一见,果然是名不虚传,端是精锐无比,比起西凉兵马来,也是不遑多让,甚至乎还在一些地方隐隐有超过的迹象。

    一时间,台上台下的眼光焦点都放在了吕布麾下这支精锐的歩骑队伍身上,以至于后面出场的其他歩骑人马和吕布的兵马相比,都显得黯然失色起来。

    其中凉州一系的将吏的脸色最为不自然,一开始就是吕布亲率的骑队狩猎最多,如今又是吕布的兵马最为精悍,那支骑兵也就算了,如今董卓麾下的湟中义从,有了雒阳武库中的坚甲利兵,也成了一支真正意思上的铁骑,不会被并州的骑兵给比了下去。

    但是像步卒之类的话,诸将的人马中,一时半会还真找不出一支能够和陷阵营的步卒相提并论的,如果今日不能在相国面前,有其他出彩的地方,那岂不是要面面都被这些并州人给压了下去。

    董卓安坐在榻上,面露欣喜地看着手下的精兵强将,同时包含深意地看了看周毖、伍琼、刘艾、刘嚣等人,这才是他手中最大的依仗所在,就算不靠朝廷那班心怀鬼胎的公卿,有这支能征善战的大军在,他依旧能够立足于朝堂之上。

    至于武将之间那点较量的小心思,在董卓看来,也是好事一桩,一马独行,不如两马并架,只有如此,这些兵马才能够更好地迸发出战力来,也才能够更好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董卓意味深长地举起金樽,对着帐中济济文武说道:

    “有我儿奉先在,有诸位在,有这支戡乱扶危的大军在,这天下乱不了,我亦无忧矣,来,诸君,请满饮此觞!”

    skbshge

第213章 台上台下() 
“愿相国、主公万福无极!”

    在座的文臣武官也连忙纷纷举杯,遥敬董卓,等董卓手中的金樽凑近嘴唇之后,才纷纷也一饮而尽,露出杯底,大赞好酒。

    郭汜将香醇的美酒狠狠灌入喉中之后,借着酒劲,向身边的李傕使了使眼色。

    如今凉州一系之中的将领,牛辅还在河东镇守,董越、樊稠又都是唯董卓马首是瞻的,段煨的态度暧昧不明,唯有李傕、郭汜、张济三校尉还算是同心戮力的,今日大阅兵马的风头都被这班来自并州的新人给抢光了,这如何得了,若任由这样下去,只怕下一次就要让并州人反过来统领他们这些凉州的军中老人了。

    李傕脸色如常,只是鼻翼两侧的法令纹微微抖动,显然也已经意动,至于张济那边,郭汜也只瞥了一眼,见他没有任何异色,就当他也是默许了,他于是借着酒劲,忽地站起身来,像上首的董卓行礼说道:

    “相国,今日大阅,不可无乐,我等愿为相国。诸位齐奏一曲军中之乐!”

    董卓倒是没有想到郭汜会突然起身请命,等听他说完要为众人演奏一曲军乐之后,顿时也是捋须对这众人笑道:

    “阿多悍勇,长随我征战,乃是我军中有名的勇士,平日只知其擅长弓马,不料亦知音律乎,也好,今日就来让在座的诸君来看看你的本事!”

    听到董卓在众人面前称赞自己的勇武,郭汜顿时面露喜色,得意之下,脸上那道刀疤也随着抖动几下,在得了董卓应许之后,他大声应诺,转身就蹭蹭下台,前去准备了。

    不多时,只见一曲整装精悍的歩骑也从空场上的西面出现,往将台前而来。步卒皆持刀盾,而骑卒则是一色的骑矛,人马皆有披甲,骑士身上罩着玄甲,战马半身裹着黑漆色的披甲,远远望去,就如有一团乌云随风在席卷而来。

    而为首耀武耀威的黑甲骑将,正是郭汜。

    看到郭汜如此刻意的上场,座中的李儒眼中闪过一丝光芒,他嘴角一咧,笑着说道:

    “这郭校尉,莫非是要来演奏万舞么?”

    同样安坐在下首的贾诩闻言也是心中一动,李儒这话语带双关,万舞,乃是文武齐奏之舞,并不是寻常的军中之乐,先是武舞,舞者手拿干戈兵器,之后还有文舞,舞者手拿鸟羽和乐器。

    表面看,这话里的意思,像是带有一丝嘲笑,讥讽郭汜一个武夫,如此刻意装扮和并州的人马比较,反而失了本来的军中老人的风范。

    而深层意义,则更像是在敲打在场的其他文官,连郭汜这一个武夫都懂得了在这个重要场合向相国董卓表忠心、献赤诚,其他也被奉为上宾、高坐将台的朝中文官,是否也应当有所表示了呢。

    想到这里,贾诩不由偷偷瞥向上首的董卓,只见董卓面色如常,并没有对李儒这句话语产生任何异色。

    贾诩顿时心中明了,这又是李儒在自作主张,为相国张罗谋划了,如今董卓成功入据朝堂,李儒的权势也随即水涨船高,但是与此同时,身边的和其他文官僚属的竞争也在加大。

    李儒有心要让董卓再进一步,同时也在不断巩固自己在董卓心中首席智囊的地位,不仅对新投到董卓府中的自己带有敌意,对其他朝官也是软硬兼施,不断旁敲侧击。

    贾诩城府深沉,内心已将李儒的心思想了一通,但表面上还是纹丝不动,反倒是身旁的田景听到了李儒的话之后,连忙出声唱和道:

    “简兮简兮,方将万舞,日之方中,在前上处,

    硕人俣俣,公庭万舞。有力如虎,执辔如组,

    左手执籥,右手秉翟,赫如渥赭,公言锡爵。

    山有榛,隰有苓,云谁之思,西方美人,

    彼美人兮,西方之人兮。”

    一首国风中的《简兮》吟诵起来朗朗上口,再加上田景刻意修饰展现出的抑扬顿挫,虽然有些字眼在座的武将还不能够理解,但此诗节奏明快,言简意赅,顿时也将席间的气氛烘托开来。

    同座之中,伍琼看了看安坐的周毖一样,微微色变。刚刚李儒的意思他相信周毖也能够听得出来,这也正是他心中忧虑的。

    周毖的父亲是周慎,与董卓有过军中同为将校的情谊,周毖本人也是武威人,乃是朝堂之上少有的凉州文官。

    起初,他们同意襄助董卓入主朝堂,本就是因为宦官、外戚争权,将朝堂搞得乌烟瘴气,因而不得不依仗无诏入京却是手握兵马的董卓来主持危局,但是随着相处日久,伍琼也渐渐发现董卓的内心似乎不像是向他表面说的那样,行“伊、霍之时”,只是为了挽回汉帝国的衰颓和困局。

    特别是他身边的这个李儒,心怀不轨的迹象,更为明显。万舞又岂是寻常的军中之乐,在商周之时,这乃是舞于公庭的隆重乐舞,并不是普通臣子可以献奏的。

    昔日孔子见季氏“八佾舞于庭”而痛感礼崩乐坏,表示“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而今日李儒赤裸裸地在出言试探他们这些朝官,在座之人竟无一人感到有不妥之处的。

    伍琼心中激愤,只是碍于董卓没有亲自表态,只是李儒的随口一说,他才按捺住自己的内心激动,强忍着静观其变。

    军舞古来有之,上古之时的执干戈而舞的“刑天氏之乐”,到武王伐纣,得胜献捷作《大武》之乐歌功颂德,再到汉武帝作军中铙歌十八曲,夹以鼓吹,以振士气。

    这些大规模的军乐都是规模宏大,而其中也有不少军中武乐被保留下来,见过世面的朝官对郭汜这种蹩脚、临时上阵演奏的军舞自然是看不上眼的,所幸郭汜这一番的媚眼也不是抛给朝官等人看的。

    步卒结成大阵,以刀击盾,刀盾齐鸣,表演之时,郭汜带着骑卒在台前来回奔驰,展示凉州健儿引以为豪的武勇和骑术。

    末了,台上众人以为这番表演就要结束的时候,却不料郭汜带着众多骑卒飞驰到将台之前,于马上行礼高呼说道:

    “主公英明勇睿,东破黄巾,西平羌乱,驱逐白波贼寇,勘定雒阳乱事,我等虽资质驽钝,幸附骥尾,易为功力,国家无事,我等愿持戈护翼左右,临事但有所驱,我等愿为主公致师陷阵,以报主公厚养之恩!”

    此时,郭汜身后的步卒也开始大声高歌唱道:

    “牧野洋洋,檀车煌煌,驷颍砼怼

    维师尚父,时维鹰扬。

    凉彼武王,肆伐大商,会朝清明。”

    这是诗经中的《大明》一诗,赞扬的是姜尚牧野之战,致师破敌的故事,既是在呼应前面的表忠心和效死之意,又是将董卓比喻为辅佐天子,平定天下的姜太公。

    表演虽然粗糙,但胜在动之以情。高台上的董卓也不禁慨然变色,仿佛眼前又重现了郭汜等人跟随自己南征北战,转战千里、日夜兼程、驰骋赴雒的景象,他举起金樽,痛饮一杯之后,环顾座中之人,高声笑道:

    “郭阿多,随我征战多年,致师陷阵,每战争先,人如其名,助力良多,实为我身侧之猛士也!”

    有了董卓的开声称赞,面对郭汜这番刻意表现效忠,在座的文武又有哪个还敢嘲笑他的小心思和粗鲁,纷纷附和着董卓的意思,高声称赞郭汜的英勇和忠心,庆贺董卓英明神武,麾下才有这样忠心耿耿的猛士。

    于是,等到郭汜再重新上台之时,在座的诸人也纷纷向他敬酒,郭汜和李傕对视一眼之后,也豪爽地对同僚的敬酒来之不拒,座中顿时又是一通称赞校尉海量的赞美声。

    转眼间,之前还处在众人视线焦点的吕布变成了陪衬一般,看着他们这些凉州一系的军中老人夸论战功。

    吕布也是心高气傲之人,在他看来,今日董卓大阅兵马,自己精心挑选而来自己麾下的精锐之师前来,就是要在众人面前展现自己并州兵马的实力的,可这个郭汜勇不如自己,兵马又不如自己一方的精锐,竟不顾脸面,用出这种拙劣的表忠心邀宠的手段来,抢了并州人马的风头,这针对自己的用意已经十分明显了。

    莫非以为兵不如自己精锐,炫耀一下自家的武勇和忠心,就能够真正邀取董卓的依重和宠信不成。

    吕布对于郭汜落座之后,一副小人得志的样子看不下眼,也再次起身向着董卓请令说道:

    “相国,布麾下也有几员猛士,随布在并州北逐鲜卑,南定匈奴,彼辈对于相国虎威早已是仰慕不已,今日既然有郭校尉演武在前,布请令,也让他们出场,为诸君演武,以助酒兴!”

    董卓这个时候也听出了吕布话中隐隐较量的意味,他原本想要婉拒吕布这个请求,不过随即想到了今日既然已经允了郭汜出场演武,打乱了原先校阅兵马的计划和步骤,若是不许吕布的清命,反而会给新投自己麾下的并州人马一种偏私的感觉。

    索性大手一挥,董卓也就再次应允说道:

    “好,奉先麾下的将吏我还未熟知,今日也正好来见一见他们的武勇!”

    “诺!”

    吕布得到董卓的应允之后,脸色也展现笑容,有意无意地瞄了座中洋洋得意的郭汜一样,转而就下台前去布置。

    “久闻并地多壮士,诸君也可随我一观,来,再饮!”

    董卓看着吕布下台的身影,又看了看身边的文武,放声说道,座上不少人这个时候已经微醺,但看到董卓举杯,纷纷忙不及迭地也举起酒樽,向董卓上寿敬酒。

    没过一阵子,吕布就已经带着他麾下的成廉、宋宪、魏续、郝萌四骑如同一阵疾风一样冲了出来,光从速度上,就稳稳压过了郭汜出场时的动作。

    吕布头顶战盔,披绛红战袍,铠甲披身,腰扣宝带,再加上他原本就是身材高大,体格雄壮之人,气势上比起一身黑甲的郭汜来,顿时又胜出了几分。

    吕布跃马持戟,身后的四将有的持刀,有的持矛,有的举弓箭,还有的使用长矟,加上吕布手中的马戟,五般兵器,五位骑士,各展手段,犹如疾风骤雨一般,来回驱驰,将自身的勇武表现得淋漓精致。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