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斥满意与得意之色。
“不错,不错,没有浪费刚才为师喝的拜师茶。”
孙承宗点了点头,就坐了下来,等待着王宿的大礼。
而此时王宿则直接愣在了那里,他完全被孙承宗的话给惊住了,这个老头子,刚才说了什么,拜师茶已经喝了?什么时候?难道。。。。
“额。。。。难道老夫配不上不成?”
话音刚落,王宿顺势跪地,行了三磕九拜的大礼,口中连连喊道拜见老师。。。
一番折腾后,这对略显奇葩的师徒,正式坐了下来,师徒二人皆是满带笑容,师傅对徒弟满意,徒弟对师傅也满意。
孙承宗拿起茶杯轻轻呡了一口气,眼睛微微一眯,舒服的开口道:“为师第一个问题,你现在可以答了。”
王宿并没有急着回答,而是露出一丝诡异的笑容,用着只有他们师徒二人能听到的声音问道:“老师觉得此次皇长孙像不像一人?”
此时,孙承宗已经放下手中的茶杯,神色轻松,丝毫不介意王宿这话,随后淡淡的说道:“春秋威王也!”
所谓鸟藏与林,三年不动,一动展翅九天,遨游天下。
但是,就不知道这朱由校是真的威王,还是像那威王。
孙承宗微微瞥了一眼王宿道“为师回答了你的问题,该轮到你了。”
“诺!”
话音一落,王宿起身,慢慢的在房内走着,时不时沉吟几声,最后停步,一双明亮的眼睛爆发出令人难以想象的光芒,随之微微一笑道:“学生之志,不如说是当今之弊如何解决,学生以为,当今之弊,不在外,而在内。。。。。。”
一个个惊人的话,一个个稍有不慎就会死无葬身之地的注意,让一向不动如山的孙承宗也听得心惊肉跳。
这个关门弟子的想法太过惊人。。。孙承宗自认是一个行事胆大不拘小节的人,但没有想到这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以上就是学生的想法,若有不足之处,还请老师指证。”
语毕,王宿双手合十,深深的鞠了一个躬,态度极其恭敬。
见状,孙承宗心中不由的苦笑,这还指证个屁,有些东西,他连想都不敢想,还指证。
但见唯一的学生这样子,孙承宗倒是沉思了起来,脑海中回想着王宿所说的每一句话,看其是否有错误。
等了许久后,王宿依旧没有任何动作,整个人保持着之前的那个动作,而此时,孙承宗轻轻一抬头,面露得意笑容道:“你的想法极好,但却有一个致命的漏洞,你可曾想过。。。
第十八章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上()
“学生不知。”
王宿不知,何止是不知,简介是有些疑惑,这套理论可以说是他结合了后世中的一些知识,以及结合当今现实的情况,辛苦整理出来的资料。
不过孙承宗说话却不是空穴来风,王宿相信自己这套理论中一定有着自己不知道的漏洞,所以才会开口询问孙承宗。
“想要知道为师如何看。。。。。”
“学生想。”
闻言,孙承宗微微一笑,满意的点头道:“你刚才说的那些,为师认为,就算是为师去讲,也不一定能讲得出来,你刚才说的那番话,其中有些部分,甚至是骇人耸听,就算为师自认为胆大包天,但没有想到你王宿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你所说的基本没有任何的漏洞,现今为师也无法找出来,但你所说的,所要想做的,却少了一个先决条件。”
听到此处,王宿抬头,微微一皱眉,眼神充斥着疑惑。
见状,孙承宗也不在说一半漏一半,直接点名中心:“你可知当今大明谁最大?”
话音刚落,平底惊起一声雷,王宿重重的吞了吞口水,嘴唇变的有些干巴巴的,此时能言善辩的嘴,似乎被什么东西给堵住,久久不能开口。
“哎。。。。你小子就是太聪慧,但有时聪明不如糊涂,你可要记得,既然你想明白了,再想想那些人是什么样的一堆人,他们的眼界是如何,什么样的人才能入的了他们的法眼,想明白了这些,你就知道刚才所说的那些,缺少的先决条件到底是什么!”
话音刚落,只见王宿噗通一声跪了下来,赤城道:“望老师能教我!”
此时孙承宗眼如烈火,一双看着王宿的眼睛,似乎要把王宿给回炉重炼。
“你要老夫教你什么!”
“时文!”
“看来你算是悟了,今后你就直接住在为师的府上,等你学有所成,为师就你放你回去。”
“学生明白。”
对于孙承宗的要求,王宿没有任何拒绝,这一次他没有找任何借口,因为他清楚父母肯定是愿意。
孙承宗额了一声,随后便转身从书架中拿出一卷书籍,便放在王宿面前。
孙承宗取出一卷后,并没有停止,而是继续拿着,没过多久,在王宿目瞪口呆之中渐渐的形成了一座小山堆。
“怎么吃惊了?”
见到王宿惊愕的目光,孙承宗老怀欣慰,当初他的老师不也是拿出这些书来,着实是把他给吓了一跳。
“老师这。。。。”
“额,今后这些卷籍就和你陪伴渡过。”
“这。。。。”
“这什么,为师当年也是如此,不过你须知一件事情,望你能谨记。”
说到此处的时候,孙承宗神色一肃,王宿见状收起异样的情绪,面色凝重的听着。
“这些卷籍,为师的要求是你只能明白对于时文怎么回答,怎么回答的更好那就行,至于其中的意思,就不需要你去理解。”
“为何?”
“这越读也深,恐你变成外头的那些老书生一般,只知道之乎者也,更何况,一篇时文想要选中,就要对上主考官的胃口,只要对上了,那么想要取一个好的名次那就不是问题。
你可知为师当年在会试中只是排一百一十五名,但是在殿试的时候却能一举夺取一甲第二,知道其中到底是何愿意吗。”
回想当年的事情,孙承宗此时回想还是忍不住有些小骄傲,当年的殿试,谁也没有想到,就连他自己也没有想到自己尽然能夺得一甲第二。
“你莫以为为师当初在会试的时是在隐藏实力,想要在殿试上一鸣惊人,在会试中能考上第一,谁不想考上,但会试,可是全国南北举人都齐聚于此,比为师学问高出的人更不知有多少。
但为何唯独为师能在殿试中脱颖而出?那是为师明白当时的皇上、阁老他们想要的是什么,所以写出来的东西能符合他们的心意。
但问题就来了,为何为师就写的出来,其他人就写不出来,答案就在这些如山的卷籍,这些卷籍包括了至洪武年间到如今,全部各地童试、乡试、会试、殿试的第一第二所做的答案,试问洪武年间到如今已经有多少年了?
共两百多载,这些年中,到底出来多少的人才英杰,谁能知道的一清二楚,他们所写的文章,真的比不了当世的?
两百多载的时间,把该出的都出了,历代帝王能想的基本都差不多,所以只要你能明白每篇文章的破题如何破,承题如何承接,那就可以。”
孙承宗拿起茶杯轻轻呡了一口,说了这么多,他也口干舌燥,至于王宿能不能理解,那就是他的事情了,不过他相信王宿这个关门弟子一定能懂。
“学生明白。。。。”
闻言,王宿心中暗笑,之前不想参加科举,一方面是因为科举并没有自己想象中简单,一方面,就是没有名师指导,而后者的则是最重要的因素。
生活在这个时代已经整整十年,从碰到书,到现在也才过了三年,三年的时间,王宿再怎么天才,也不可能把四书五经给读熟,但偏偏的王宿却读熟了,不仅仅读熟了,甚至可以说能倒背如流。
这就和他超乎常人的记忆力有关了,三年前,从翻开书那一刻起,王宿发现自己竟然能一目十行过目不忘,那时候的他心中无疑是喜悦的,但后来犹如天书的时文让他望而生畏。
见王宿竟然微微的笑了起来,孙承宗心里就很不爽,当年的他可是愁眉苦脸的,随后冷哼一声:“哼,你小子别到后面哭着鼻子。”
“这个还请老师放心。。。。”
这个若是还怕的话,王宿就真的拿块豆腐把自己撞死得了。
“哼,你好自为之!”
“恭送老师。”
等孙承宗离去后,王宿静静坐了下来,开始快速的翻阅起桌子上如山高的卷籍。
起初,王宿还看的很慢,但紧接着,王宿越看越快,若是孙承宗看到的话,估计眼珠子都会被吓出来。
不过幸好孙承宗是一个合格的老师,王宿不开口,他倒是不会来打扰王宿读书。
在书海中已经完全沉溺进去的王宿丝毫没有察觉到天已经黑了下来,直到半夜的时候,孙承宗起来,见书房的油灯还亮着,微微一愣,随即走了过来,一推开门,趴在桌子上已经睡过去但手上还拿着书的王宿,孙承宗微微一笑,随后脱下身上的大衣披在王宿身上,吹灭灯火,悄悄的走了出去,关上门,回到了房中。
第十九章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下()
此后,每日,王宿就是在宫中与孙府中两点一线的来往,偶尔一两次回到家中,王氏见儿子消瘦下来,便买了不少的补药给王宿进补。
这些日子下来,王宿消瘦不少,但整个人却变得越来越精神起来,整个人比之以往可以说变得有些不同。
王宿的变化,作为老师的孙承宗看的最明白,以往的王宿就如同躲在自己世界里,小心翼翼的保护着自己,而现在的王宿则是锋芒毕露,让人不可轻易小觑。
前者与后者,谁优谁劣,谁也不能说的清楚,但在孙承宗看来这个是一件好事。
时间飞快的流逝着,当王宿踏出房门时,看着庭院内的书,慢慢的开始一片片的落下叶子。
一阵风吹过,落了一地的叶子,随风飘扬,随即,王宿身体微微一颤抖,下意识的扯了扯衣领,望着庭院内的景色,轻叹道:“原来已经入秋。。。。”
从冬雪融化入春,再到如今已经完全入了秋,整整半年的时间,王宿却没有丝毫感觉到。
“山僧不解数甲子,一叶落知天下秋”
“怎么年纪轻轻的,就说这样的话。”
“见过老师。”
此时孙承宗走了过来,恰好听见王宿说的话,不由的轻声一笑,现在的王宿,成熟了不少。
“老师,卷籍,学生已经尽数看完。”
半年的时间,王宿从第一卷看到最后一卷,看了整整半年的时间,而在这半年的时间内,实在是发生了太多了事情。
半年的时间内,万历皇帝不知道发了几次的怒火,内廷中,因此被廷仗而死的太监宫女也有不少人。
在这半年内,发生了许多的事情,在万历四十七年,夏六月,努尔哈赤率领四万大军,进攻辽东重镇开原!
开原总兵马林,在三月的萨尔浒之战中苟延残喘的活下来,但此人不思教训,致使兵力处于四门外,使得城内空虚,当努尔哈赤率领大军来到时,因兵力无法聚集,最终导致打败,而此战之败,罪魁首者当是马林,但此人却在此战中战死。
至此辽东重镇开原落入努尔哈赤之手,开原一失守,紧接其后,铁岭在秋七月二十五落入努尔哈赤之后。
辽东两大重镇,先后落入努尔哈赤之手,自此努尔哈赤入辽东如无人之境。
而在同年九月,辽东岌岌可危,辽东经略使熊廷弼上书奏请朝廷,以土司兵精整可用,上疏请征调湖广宣慰司士兵八千人,四川永宁宣抚司兵五千人、酉阳宣抚司兵四千人,石砫宣抚司兵三千人,往援辽东。并请令各帅亲自带领,且以名将为大帅直接统军。
在同年,吏部尚书赵文光病逝,杨镐一败再败,最终神宗皇帝忍受不了,让其入狱。
工部左侍郎,黄承玄病逝,而工部尚书林如楚致士告老怀乡。
不仅仅如此,在同年,福建漳州府民李新发动起义,建元“洪武“,与袁八老等人率众一千余名,攻打各地,声势甚大。
但随即遭到福建巡抚王士昌令副将纪元宪、沈有容等带领官军前往镇压,起义旋即失败。
坏消息不仅仅只是如此,由于明军屡遭失败,各地援辽军队在赴辽途中纷纷逃亡。万历四十七年五月十七日,陕西延绥镇游击袁大有带领援辽士兵一千余人,至北京昌平时逃亡七百余人。
同年十月二十八日,大同游击焦垣督援辽士兵八百人,到达河北怀来,军士哗变,焦垣本人也私自逃跑。
一件件坏消息接憧而来,万历皇帝大怒,一夜之间,不知道有多少的地方官员人头落地,只是为了当了替罪羔羊,无辜惨死罢了。
站在庭院中的王宿看着这本来挂在树上绿油油的树叶,已经变的枯黄,一片接着一片的落下来,凭借着东风,在落地一刻,又随风飘起。
不由的,王宿心中有感道:“老师,如今这树就如同大明,长与春,盛于夏,枯于秋,败于冬,而我们就如同这树上的树叶,树盛则盛,树枯则败。”
“额,故此,大明养士二百余载,仗义死节在今朝。”
闻言,王宿心中一动,微微一鞠躬,神色恭敬且严肃道:“老师,学生有一事相求!”
孙承宗此时抬头看了一眼王宿,望着这个鞠躬着的学生,孙承宗最终一摆手叹道:“为师晓得,你不是常说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敬之。。。。敬之。。。。莫要辜负了为师这一番心意。。。”
“谢老师赐字。”
王宿俯地叩拜,眼眸中的眼泪再也忍耐中,一点一滴的流出来。
“痴儿。。。。痴儿。。。”
孙承宗无力的摆了摆手,转身回到自己的房内,学生有一天长大了,总该要他自己一人出去打拼,心中无论多么的不舍,还是要忍痛放手。
拜别老师,王宿回到家中,与母亲父亲二人说了自己的意向后,王氏沉默了一下,本来想要脱口而出的话,又深深的咽下去,呆呆的看着王宿,沉默不语。
“想明白了?”
“爹,儿子想明白。”
“额,那就去做,家里面就不用担心。”
闻言,王宿重重的点头,便起身前往慈宁宫去见朱由检,离去还是要和他打一声招呼。
不过,当他准备踏出房门的时候,身后传来的哽咽声,让王宿心一颤,但最终还是忍住了,踏着坚定的步伐走了出去。
而接下来发生的事情,令王宿万万没有想到,长久不开的厢房,终于开了门,不过也只是开了门,门内的人,依旧还是不曾见到。
进慈宁宫的路,自然是毫无阻碍,在见到朱由检后,王宿说出了自己的目的,闻言,朱由检显然是楞了一下,随后由衷的祝福道:“我曾闻言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你王宿既然要游学,做朋友的怎会阻止,不过你须知,有难处,与我说一声。父王那边,我会去说,不过恐怕也而不用我说,孙师自是会开口,想来父王也不会责怪。”
“既然如此,敬之再辞殿下!”
王宿慎重了说了一句,旋即,在朱由检诧异的眼神中,走了出去。
回到家中,背起早已经收拾好的包裹,在父母亲千叮咛万嘱咐中,王宿踏出了平生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远行。
而在王宿离去后,紧闭的厢房悄然开启,在其中传来一阵飘忽不定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