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珣突然爬上粮车,就已经引起许多附近百姓的注意力,见高珣的突然大吼,也不知道这个名震吴郡的高云轩,也是海盐百姓引以为傲的海盐高珣,有什么事情要与他们商讨,
一时间,整个大街上的百姓,渐渐地安息了下来。
“高小郎君,你想要与我们商讨什么?”
“对啊,只要我们能帮到你的,我们一定会尽力的。”
高珣大声的到:“小子感谢各位父老,各位乡亲的热爱。高云轩在此多谢了。”高珣深深地想四周的百姓施了一礼。
然后又道:“小子今日卖盐得了些钱财,买了你们眼前的所看到的粮食。如今海盐城外,有好几千流民,正在嗷嗷待哺,也正处于生与死的边缘。我高云轩也是一介平民出生,知道他们的苦楚,也甚是同情他们的遭遇。
如今我能够为他们做点的,就是把这些粮食,运到城外去,分给他们,让他们不在等死,也让他们好好地活下去。所以,小子在这拜托大家与我一起运粮出城。”
高珣大声吼叫,让他的喉咙之冒火,停下来喜想歇一会。
“高云轩仁义无双!”
“高云轩仁义无双!“
整条街上的百姓,吃惊的看着高珣,这里的粮食可有上万石啊,全要给流民?看高珣的架势,还真有这可能。一时间,全都加入了欢呼中来,越喊越齐,声音也是越来越大,渐渐在海盐县城里地扩散。
海盐县那些听到呼喊声的百姓,出于好奇,全都往这市集赶来。人数是越来越多。人群中,不知道谁喊了刚刚流入到海盐县的诗歌。
”涝祸凶猛兮吾离乡,颠沛苟活兮留文庄,安得云轩兮始得粮。“
这三句诗歌被市集上的百姓反复吟唱,一遍比一遍整齐,一遍比一遍有力大声。声音里带着敬佩,带着欣喜,带着感动。传遍了整个海盐县城,也传到了海盐城外。
海盐县寺衙,康京听到这传来的诗歌,微笑的抚摸了一下他的灰白胡须,向下人交代一声,坐上马车,出了寺衙。
海盐县李府,年过五旬,头戴皮冠,双眼细长,满脸清瘦,留着长须,身穿青色袍服的李家家主李审听到这诗歌,双眼寒光顿时闪现,也交代下人一声,坐上马车也出了里府。
海盐县杨府,头戴小冠,脸上笑容不断,身穿白色锦缎袍服的杨家家主杨宣,听到诗歌声,也顿时脸色阴沉,也跟着出了杨府。
杜衡,宋凌也是面带微笑,整理好衣冠,按着配剑,脚步轻盈了走出了他们的办公地。
海盐城门外,许许多多的老弱妇孺及青壮流民,听到城内传来的诗歌声,本已经麻木混浊的双眼,顿时清明,迅速有踉跄的爬了起来。带着期待的,带着着渴望,带着等待痴痴地望着城内。
城内的诗歌声渐渐地弱了起来,不到片刻,就消失不见。城外的流民正失望的往地上坐去时。
突然城门口出现了一个十三,四岁左右的男孩,粗布麻衣的少年,他的身后又紧跟着出现一辆粮车,第二辆,第三辆。。浩浩荡荡的粮食车队,在少年的带领下,在百姓的运送下,来到了他们的面前。
高珣在城外的空阔地上,把粮车堆积在一起。又一次的在百姓,流民,以及城墙上康京等一众人的注视下,爬上了粮车。大声的道:”各位父老,各位乡亲,海盐高珣,带粮来了,也来完了,让大家久等了。“
流民现在知道,这个少年,就是他们苦苦等盼的人,高云轩。
”他来了。终于来了。“
”儿啊,你为什么不多撑住一天啊。“
”阿娘,我们有救了,高云轩来了。你快起来呀。“
流民迎接高珣的,不是欢天喜地,也不是感恩戴德,而是流民百姓的泪眼滂沱,撕心裂嚎,以及惊慌失措。流民全部像抽空了力气一样,摔倒在地,他们也不在乎。蜷缩在地上大声的哭了起来。
高珣在粮车上,直愣愣的看着这些骨瘦如柴,衣裳褴褛,面带饥色的流民,一时间也不知道说些什么了,眼睛也略带湿润。
待流民的哭声渐渐停息下来。高珣大声道:”大家都听我说,不管你们是老弱妇孺,还是少年青壮,你们的事,我高珣管了。只要有我高珣一口吃的,绝不会饿着你们。等会我会拿出一些粮食出来,在这里埋锅造饭,先给你们填一下肚子。然后与我一起,把剩下的粮食运送到高家村去。今后你们就在高家村生活了。“高珣顿了顿,抬眼扫了眼城墙上的人一样。
嘴角露出一点点笑意,大声的吼道,”本县康县长,也很是记挂你们,为了使你们安心在高家村生活,特意以廉价的价格,卖了我许多的荒地。以后只要你们辛勤一点,就再也不会饿着你们了,再也不会流离失所了。”
流民听了高珣的话后,短暂的失了神,又很快全都匍匐在地,向高珣重重的叩首。又向城墙上的城门主楼里,也重重的叩了一下。才缓缓起身。
高珣把康京抬出来,就是不想他一人在得到这些流民百姓的拥护后,引起康京的嫉妒,特意把好处也分给他一点。他以后还有许多的事,还要经他帮忙呢。
康京在城上的主楼里,听了高珣的话后,也短暂的惊诧了一下,不过很快又抚摸着胡须微微的笑了起来。
他也没有想到高珣还会这么说。有了这,他康京以后的名声,也会得到一些提高。本来头疼的流民问题,现在却是变成了他在海盐县城,增加声望的一件事。他满意的看了看高珣所在的方向。
在城墙上的一角,杨宣惊愕的看着身边的李审道:”这竖子与这康京现在就勾结在一起去了?“
李审脸色阴沉如水的道:”你没有听这高家小儿说吗?康京廉价卖了小儿许多土地。想来是两个时辰以前,这竖子在寺衙就与康京达成了协议。“
”可恶。“
”呵呵。“李审呵呵的笑了笑,看着杨宣道:”听说你派人去了高家店铺,找这小儿去了?要食盐配方?”
“这高家小儿说四日之后给答复。”杨宣也没有什么好瞒李审的,也瞒不住。
“你相信之竖子说的话?”
“怎么?”
“这竖子既然与康京勾结在一起了,他会把配方给你?他答应,康京也不会答应吧。”
“这竖子欺我!”杨宣顿时就反应了过来,也是,即使高珣不得不给,但是康京一定不会看到杨家借着高家的食盐配方迅猛崛起的。“我看他高家是活的不耐烦了。”
李审是笑非笑的道:“呵呵。你可不能动明面上的人,康京在盯着,加上这竖子在这次放粮后,他的名望会更许多。整个吴郡,不,整个江东都会知道,甚至江北也会。你不要惹火上身。”
“我知道。”
(本章完)
第15章 安置流民(下)()
高珣下了粮车,分出五百石粮食,在海盐百姓与流民的帮助下,开始生火造饭。
半个时辰后,待海盐百姓与流民喝完浓粥。高珣为了感谢这些出城来帮忙的海盐百姓,拿出一千石粮食分发给他们。而高珣这个慷慨举动,也为高珣赢得了豪爽的名声。
高珣安排好流民后,高珣那根绷紧的神经也稍微的松弛了一些。如今只需带着这些流民,回到高家村,就完成了流民安置的第一步。
而高珣这一次,如此大规模的安置流民的消息,一旦被传散开,那么流浪到其他各县的流民,也一定会闻风而至。就海盐县,这距离官道有点远的县城,都有这么多的流民,那其他的在官道附近的余杭,钱塘县,那就跟多了。
弄不好流民要冲过三万之数。那买的两万石粮食根本就不够用。
可是,此时距离来年耕种,到粮食收取,还有整整一年,那么这些流民就必须要靠高家的粮食来维持。
虽然此时季节已经快到七月,在过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口岸,江南的稻谷也熟了,也还紧跟着能在种一季的稻谷。但是如此短的一个月内,高家组织流民耕田,种植水稻,粟米不太现实。
如今高家得到的大部分都是些灌木丛,树林,这些要开垦出田来,没有几个月的时间,根本就不用想。能够把那些仅有的一些荒地开垦出来,就已经不错了。
所以,当务之急,就是要扩大盐场,盐田。把高家精盐的产量提升起来,只有这样,才能让高家通过盐得到更多的粮食。
这海盐县的粮商是不用想了,在李家与杨家没有倒下前,是不可能卖粮食给高家的。那么只能从余杭,钱塘,富春几县想办法。
而杨家与李家这些势力又在身边威胁着,为了高家人与这些流民的安全,也必须尽快修建一个坞堡。
并且,还要把私兵也给组织起来。所以不管是开垦地,扩建盐田,修建坞堡,还是组建私兵,都需要要许多的人,而且是越多越好。可这对高家的压力也就越大。一想到这,高珣头都大了。
此时,高泽,高粱,高安父子三人带着几十人队伍也来到了城外,
看着高泽几人押送着出城的那一车车生活用品,以及高泽花了二十多万买的药材,还请来了两个大夫。心中对高泽很是满意。这花钱买药材及请大夫之事,高珣可是忘了的。没有想到高泽会想到这茬。
于是高珣满上让这两个大夫给这些流民中,年老体弱的看病。
片刻之后,高江以及辛桐带着他二十二位山越族人也赶了过来,也顺便把高珣留着店铺中的余钱也带了出来。
高珣过去与辛桐及一票山越人寒暄几句,并安抚他们忐忑不安的心。待所有人到齐后,高珣带着海盐县所有的流民,押送着粮食赶回高家村。
回到高家村时,已经是晚上掌灯时分,高珣又特意交代高粱,在晚餐上给他们加足点分量,毕竟明天开始,就要开始干活了。
待流民吃完晚饭后,高珣趁着流民聚集在一起的时机,“大伙都在,说三件事。第一件,如今南亭乡与秦山乡的荒地皆为我高家所有。我高家想它们租给你们耕种。”
“高小郎君,这租地,是个怎的租法?”一个流民大声的向高珣问道。高珣抬眼看了一下这个年纪只有十七八岁青年,身高七尺五,身穿粗布麻衣,浓眉大眼。见这青年正昂首挺胸的看着高珣,见高珣望来,青年向高珣拱了拱手。
“每人十亩。因荒地刚开垦,产量也一定不足,所以,高家决定,头一年免租,后一年每亩两成租,从第三年起,每亩三成。”高珣顿了顿又道:“因你们如今一无所有,高家免费提供农具与种子。”
这是高珣在回来的路上,经过仔细考虑过的。在东汉,种熟了土地,如果是种粟,每亩得三石左右。而有的高产田则一般可到“亩产十石”或说“亩锺之田”。
高珣给成年人每人十亩,那就可以得三十石。而高珣的这些荒地,因都处于平原,虽然现在还是生地,但只要耕种几年,定是肥沃之地。那产量还有的增加。这还是种粟。
可这是在江东,一般是种水稻的。一年两季,在加上在水稻收完后,还可以种一季秋大麦,等于说是一年三季。一亩田,一年可得粮食近十石。那十亩就是一百石的粮食。除去租子三成三十石,还剩七十石粮食。
而一个成年人每月消耗的粮食是两石,一年也才二十四石。而如今他们是依附了高家,又无户籍,是个黑户口,他们只需向高家交三层粮食就行了,官府的其他税都不需要交。所以只要他们不偷懒,粮食还有剩余。
下面近千人听了高珣所说的条件,开始是震惊,后就剩下狂喜,没有想到在高家还有如此便宜的田租。
要知道在其他的豪族手中,田租一般都是五成以上,甚至有的是八成。而且高家头一年还是免租,还免费提供农具与种子。这么好的事到哪里找去。
下面的青年也是楞了楞,也是没有想到高家有如此的优惠田租,但又想起了什么出声问道:“高小郎君,是每亩田租三成,还是产量三成。”要知道每亩三成,是固定了的,不管以后收成多少,都必须提供这么多粮食,而如果是产量三成,如果遇到天灾,产量减少,那给的租也相应减少。
高珣很是意外的看了看着青年,在如此的诱惑面前,还能保持如此的冷静与精细。
看来这个人是个可培养之才啊。于是微笑的道:“每亩产量三成。剩余的都是你们的。当然,如粮食吃不完,你们的粮食需按市集价卖给高家。“
“多谢高小郎君仁义。卓宾不才,愿终身在高家为仆,以报高家大恩。“青年双膝跪地,头也磕在了地上,向高珣行了大礼。
其他近千人在高珣与卓宾在对话的时候,鸦雀无声,生怕漏掉一个字,他们听完了高珣所说后,也正如卓宾所言,高家仁义。于是也是全体都跪了下来,投磕地道:“我等也愿为高家仆,以报高家恩德。“
高珣没有想到还有这样的效果,这么就把人给收服了?于是赶紧出声道:“大家都无需多礼,都起来,都起来。”
高珣待都起来后,又开始说第二件事道:“今世道混乱,贼匪横行,高家又是初建,为不使贼匪惦记高家,所以需修建坞堡,组建私兵。而成为高家私兵者,高家租给每人二十亩地,不需交田租,高家还每月给你们粮食两石,或钱四百文。
如有因抵御贼匪而战死,你们家妻儿老少,高家都为你们抚养,让他们长大成人,或者养老送终。而且那租给你们的二十亩地,也永久性归你们亲人所有。”
高珣的话刚落,在场的近千人,都举起了手,都想加入高家的私兵队伍。因为高家给的条件太优惠了。
特别是高珣所说的,即使他们战死了,他们的亲人也不会孤苦无依,高家帮他们抚养,还把租给自己的二十亩地,都划归给自己的亲人。他们到高家来图什么?还不是让自己与自己的亲人不在挨饿,有一个立锥之地。
如今高家都帮他们解决了后顾之忧,岂能不然他们死心的为高家办事。
“第三件事,如今高家粮食虽然有一万多石,但是,还依旧不够用。你们也知道,要等荒地开垦出来,你们才有粮食。这也必须要到一年以后。既然你们跟随了高家,我高家就必须要管你们。所以这一年,你们的粮食,我高家包了。
但是,高家是用盐卖钱,换取粮食的,所以,你们必须要分出一部分人来,帮高家煮盐。当然也不会让你们白干。你们煮出来的粗盐,高家以一百钱收取。而这煮粗盐,高家会教你们怎么修建盐场,盐田。也不需要什么技术,老弱妇孺都可以。”
在场的流民已经被高珣的话感动的无以复加。只能匍匐在地,以表达他们的对高家,对高珣的尊敬。高家既免费提供他们一年的粮食,又给田租,租息还那么少,现在帮高家煮盐,他们还有意外的收入。只要他们辛苦几年,那岂不是可以过上安康的生活。
(本章完)
第16章 游侠闹事()
高珣在海盐县召集流民到高家村之事,迅速的在吴郡扩散。
与吴郡紧邻的丹阳郡,会稽郡都听说了吴郡出了一个仁义与豪爽的高珣。
甚至连江北的庐江郡,九江郡,徐州的广陵郡都耳闻吴郡海盐高珣的名声。
整个吴郡南部的流民络绎不绝的来到高家村。高珣也是来着不拒,有多少要多少。这也使得高珣的名声更一步的提高。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