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阀阅汉末》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阀阅汉末- 第7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能力强弱来安排职位。

    他相信他的武艺,只要能得到哦高兵曹的认可,就一定不会埋没了他。如今在高兵曹手下的那几个主要带兵头领,虽然与高兵曹关系非浅,但是,他们全是平民出身。

    同时,他因为受他那授业先师的影响,对行伍之事,他就有一种亲切感。在他踏入高兵曹军营后,那种亲切感就更加的强烈。

    高兵曹的队伍不仅纪律严明,而且也仁义。即使他以后在战事中战死,他也不担心高兵曹会丢下他的寡母不管。

    陈到一想到,脸上也不再犹豫,郑重的向陈氏道:“阿母,‘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孩儿勤学武艺,就是为了有朝一日,能保境安民,如今娥贼祸害乡亭,孩儿想尽一份力。同时,也想博取一份功名,光耀陈家门楣。”

    陈氏见陈到脸色慎重,知道她的这个孩儿已经是下定决心了,想阻止他去当兵,显然是不可能了。不过,她依旧不死心劝道:“三郎,战场上,刀剑无眼啊。”

    “这阿母大可放心,孩儿的武艺虽然不是大汉最强的,但是,也不是随便一个兵卒就能取我性命的。”陈到见陈氏语气有松弛的迹象,顿时大喜,同时,也是拍着胸膛豪气道。

    陈氏哀叹一声,站起身来,向陈到凝重道:“三郎,你要去当兵,为娘也不再阻止你,我也不求你能建功立业,博取功名,光耀门楣之事。我只求你,活着回来见娘。”

    陈氏说完,抹了把眼泪,往内屋走去。

    “阿母!”

    “你好好歇着,娘为你这痴儿收拾一下行礼。”

    (本章完)

第133章 汝阳求援() 
第二日,太阳已悬挂天际许久,巳时刚过,高珣在营门口送别宋凌后,正要往营内走去,杜衡与卓宾两人联袂而至。

    高珣顿时笑着向两人道:“子睿,嘉志兄也是来给宝路兄送行?可惜,你们两人来晚了一步,如果早到片刻,倒还可以与他话话离别。”

    “送他宋宝路?如今衡哪还有闲情去管他。为了军营这堆积如山粮食数目登记,早就忙的连喘口气的机会都没有。他倒好,借着回家乡探亲的机会,把一大片的军务丢给了子睿,反倒是落得了一身清闲。”

    杜衡脸上因为军务充实,带着满足的向高珣开着玩笑抱怨道。

    高珣像完全没有听见杜衡的抱怨一样,点了点头道:“既然嘉志兄还有闲情来这,那说明粮食之事已经告一段落了。那珣在给你找点事做,把这得来的粮食,嘉志兄拿出一半来,分给那些因为战乱而逃难来平舆县百姓吧。“

    杜衡在涉及到关于百姓的事时,顿时就严肃了起来,见高珣愿意把粮食的一半分出来,心中很是乐见其成。于是道:“反正我等兵马也吃不了那么多,留在这也是浪费,还不如让这些粮食,把那些苦难的百姓救上一救。

    行,这事衡接下了。不过,这等好事,不能只让我等这些客军来做。还必须把那文郡丞给拉进来。嘿嘿!“

    高珣看着杜衡脸上最后那玩味的笑容,他顿时知道杜衡的意思,这种对百姓行善并得到名声的好事,不能只光顾着自己,还必须把本地的地头蛇,也就是汝南郡代赵谦行郡守事的文秀给拉来一起做。

    这既能让文秀在汝南郡的百姓中,得到一些名望,也让文秀记着他们的好。同时,他们在汝南郡是客军,对汝南的难民发放粮食这种喧宾夺主的事,很容易让汝南郡的官场之人难堪,甚至会引起他们的反感。

    于是,高珣点了点头道:“恩,那就与文君一起来吧,这种为民的好事,他一定很敢兴趣的。“

    “那既然如此,衡这就去组织人马,把粮食准备好。“杜衡见高珣明白了他的暗示,也不再说什么,向高珣拱了拱手后,立即转身离去。

    高珣看了眼身边的卓宾,正要询问他关于招募士卒的事,一身后插着一面小红色三角旗帜的骑卒,正急速的往营门口冲来,高珣看了看他来的方向,正是北方,想来是定颍那边有了消息。

    于是带着卓宾出了营门。

    来骑看到高珣,立即“吁”了一声,也不等坐骑停下,立即飞身下马,把背在他身上的竹筒取了下来,双手平举到高珣身前,道:“秉兵曹,后部楚司马帐下小卒,特快马送来文书。”

    “恩,辛苦了。你回军营歇息一会吧。”高珣接过竹筒,见骑卒脸上满脸倦容,拍了拍骑卒信使的肩膀关切的道。

    “诺。”骑卒见高珣如此亲切与关心,顿时心中一阵感动,他那连夜赶回来的疲倦,也是顿时消失一空。

    高珣待骑卒离开后,立即打开,把一卷绵帛取了出来,立即打开看了起来。

    楚重在文书中,详细的把夺取定颍县城的经过叙说了一遍。同时,也把定颍县城里他所掌握的情况,也简略的陈述了一番。最后,又把他在战事中,所突显出来的战场经验严重不足的事,也毫无保留的讲了个透切。

    高珣看完后,见卓宾眼神直直的看着他手中的文书,顿时知道,卓宾也是迫切的想了解定颍县那边的状况。于是道:“定颍县已经攻下了,虽然中途出了一点状况,但也还算顺利。”

    高珣边说,边把文书递给了卓宾。

    卓宾接过文书,急切的看了起来,等他看完后,嘘了一口气,道:“定颍县如今到了我等手中,那赵府君最起码就不用四面被围了。“

    高珣微微的摇了摇头,他可没有卓宾那么乐观,虽然定颍县以及上蔡县这两县,已经掌握在了他的手中,同时,也让定颍县至平舆县一片坦途。但是,黄巾军不可能不知道定颍县此时的战略地位。

    一旦黄巾军知道合围赵谦的战术,已经在定颍县被打开了一个缺口。一定会派人来重新把这缺口堵上的。那时,赵谦以前面对黄巾军的压力,就会转移到他高珣的头上。

    所以,为了能把这定颍县守住,他必须要加紧把粮食与兵力给运到那边去。因为在楚重的来信中得知,定颍县被黄巾军蹂躏了一遍后,城中的百姓与士族、豪强逃的逃,死的死。

    此时的定颍县,在人口已经空了一半以上后。它不管是人力,还是钱粮,是不足以撑起一场战事了。

    高珣把他的担忧向卓宾说了出来,顿时间,卓宾一阵冷汗,看来还是他把事情想的他理想化了。完全忽略了定颍县对娥贼的重要性。于是,向高珣询问道:“那家主,如今我等该当如何?”

    “当然是增兵,先把定颍县保留下来在说。”高珣转身回营,见卓宾跟了上来,于是问道,“子睿,现在两千兵马可召集满了?”

    “半个时辰前,已经全部招满。”

    “那好,我给你十日时间,这段时日后,我不管你用什么办法,你必须让他们掌握好最基本的战阵之道。“

    “诺。“

    高珣带着卓宾回到军帐,立即向书佐屈鸣,程畏道:“弘文,广志,开始记录。“

    “诺。“屈鸣与程畏立即取来绵帛与笔砚,看向高珣,示意可以开始了。

    “传令宋谦,让他的右部人马,立即前往上蔡县,接替黄忠的人马,并且让他传令黄忠,着其前部速度赶往定颍县驻防,再我未赶到前,定颍县中所有的军务皆由他主管。如果不服者,可代我行军法。“高珣说完,把身上的佩刀解了下来,交给屈鸣,让他送给宋谦,在转交给黄忠。

    其实在高珣的心中,他根本就不想调黄忠去定颍县。这倒不是他对黄忠有偏见,反而是对黄忠很是看重。不然,他也不会把黄忠的前部全部用高家私兵组成。

    这些高家私兵,可是跟随他经历过高家坞堡袭击战,乌程攻坚战的老兵。在加上黄忠多年的行伍经验以及他本人绝世武艺,可以说,在如今他高珣的麾下,战斗力最强的就属黄忠的前部。

    虽然黄忠不是他高家子弟,但是,以黄忠那忠烈的性格,他从不怀疑黄忠会背叛他。何况,高珣还请华佗治了黄叙的病,有恩与他黄家。所以,他很是放心的让黄忠统帅他手中最强的人马。

    可是,在他现在几个手下司马中,能够让他放心的,且有丰富的战场经验的,也只有黄忠与程普,韩当三人,而韩当如今的脾性还依旧有点冲动,他有点不太放心。

    楚重,邓当两人在战场上,还不堪大用,至于高江,不给他捅娄子就已经很不错了。

    为了聚集更强的兵力,高珣也只能是把黄忠部的人马调往定颍县。毕竟定颍县解下来的压力,一定会比上蔡县强上许多。

    卓宾在一旁顿时皱着眉头道:“家主,奋冀兄那边是不是太单薄了一些,毕竟他那才一千余人,而他需要提防灈阳、吴房两县的娥贼。”

    高珣也知道宋谦一千余人,不可能把上蔡县给守住。于是又立即道:“立刻派人去定颍县,着程普率其别部两百人马,立即赶来上蔡县,让其主事上蔡。我只一个要求,给我把平舆县至定颍县这条路线的侧翼稳下来。

    同时,子睿,立即从扬州带来的三千辅兵中抽调一千人马,前往上蔡县,归程普部。再抽调一千人马,立即赶往定颍县归韩当统领。”

    “诺。”

    “最后,操练新兵,以及粮食安全运送之事,也归子睿你来做。“

    卓宾有点为难的道:“家主,这两件事,宾可以办好,可这运送粮食的役夫如何解决?而且,运送粮食时,是走陆路,还是水路。”

    “恩,役夫之事过会我就去平舆县,找一下文君,让他帮忙解决,这平舆县如今逃难的青壮多的是,不会让你光着膀子上的。至于路线,还是水路并进吧。这样快一些,船只的事,我也一并去找文君。”

    “那宾就放心了。”

    片刻后,屈鸣与程畏两人的命令文书写好后,他又检查了一遍无误后,盖上兵曹掾史印鉴。交予他们立即执行。

    同时,高珣也出了军营,往平舆县而去。

    高珣刚到郡守衙署前,就看到文秀疾奔而出。立即向前道:“文君,君是要去?”

    “哎呀!高君来的正好,秀正要去寻君。”文秀看到高珣,顿时大喜道。

    “寻珣?”高珣顿时满脸疑惑,难道文秀知道了他已经把定颍县给夺下来了?

    文秀见高珣满脸的不解,他也不卖关子,急切的道:“高君,汝阳县派人来求援了!”

    (本章完)

第134章 高高在上() 
“哦!汝阳县城还没有失陷?这县城的防御力很不错嘛!“

    高珣一听到是汝阳县来求救兵,忍不住一阵惊讶。在征羌,濦强,西华等县相继失陷在黄巾军手中后。汝南郡的黄巾军渠帅彭脱,就把他的大营安置在了西华县。

    而汝阳县位于西华县南部不到五十里处,对这个正处于黄巾军眼皮底下的县城,彭脱不可能有放过的理由。所以,对黄巾军攻打汝阳县,高珣一点也不意外,反而认为这是情理之中。

    不过让他惊讶的是,汝阳县能撑到现在还没有失陷。看来汝阳县的底蕴很是不少嘛。

    文秀很是诧异的看着高珣,他没有想到高珣会这么说,从高珣的话语里,对汝阳县来向他们求援,一点也不感到意。反而对汝阳县没有失陷感到不正常。他以为高珣是刚来汝南郡,对汝南郡的形势不太了解,于是解析道:“汝阳县有袁家在,有他们牵头,以袁家的这个豪门士族的底蕴,抵挡住娥贼的攻击很是正常。

    只是,听前来平舆县求援的袁家主言,这半旬以来,娥贼不间断攻打汝阳县。现如今又突增兵一万,使得汝阳县支撑不下去了。“

    高珣顿时焕然大悟,他这段时间忙于军事,完全忘了历史上那个“四世三公“的家族袁家是在汝阳县的。也是,以袁家的势力,一定是把汝阳县经营的固若精汤。有了袁家的存在,黄巾军想要攻陷汝阳城,不费一番力气,显然是不可能。

    “这汝阳县距离平舆县有着一百五十多里路程,怎么想着来这求援兵。按理说,袁家去陈国找陈王求救,反而是更方便啊。要知道,如今的陈国有兵上万之多,又没有什么战事,对出兵支援一下汝阳很是容易。”

    高珣虽然来汝南郡的时间比较短,但是,为了汝南四周的形势,还是下过功夫去了解的。像陈国即使有黄巾军,但也不是很多。而陈国因为有骆俊这个贤相在,使得陈国很是富有,在黄巾军起事后,与陈国临近的西华县等汝南郡百姓,以及新汲县等颍川郡百姓蜂拥逃入陈国。

    骆俊拿出全部资财赈济难民,使难民得以保全性命。也正是因为这样,陈国拥有的部众如今已经达到了上万人之多,又加上陈王刘宠,勇猛过人,征召陈国兵士,屯驻都亭,守卫境内,使得陈国出现了相对的安宁。

    所以,汝阳的袁家即使要求援,也应该去更近的陈国,而不是跑到平舆县来搬兵。

    文秀顿时一阵苦笑道:“陈国即使有再多的兵马,也是不会救援汝阳县的。”

    “为何?”高珣心中也是一片疑问,在他来到汝南郡后,得知陈国有上万兵人马,在汝南郡黄巾军四起的时候,赵谦既然另可去扬州找援兵,也不去陈国帮救兵,这让他心中很是不解。

    “君难道忘了前汉的七王之乱?”

    高珣顿时拍了下额头,他怎么把这给忘了,以他对历史的了解,因为西汉景帝时期的七王之乱,使得以后的历届大汉皇帝对分封在各地的诸侯王,防备甚严。

    而东汉又是秉承西汉,对各地的诸侯王也是一样充满了警惕,陈王刘宠在熹平三年时,因为祭祀天神,差点就被问责,最后皇帝刘宏因为刚处理了勃海孝王刘悝,不忍心再施刑罚,才使得刘宠免于难。

    如今,刘宠有如此多的兵马,如果刘宠在率兵出境的话,一定会让大汉朝廷认为是有不轨企图。所以,即使陈国有再多的兵马,身为临近的汝南,即使形势十分恶劣,也不会跑去陈国求援。

    文秀见高珣明白了,也不再多做口舌,于是拉着高珣直往郡守署衙里走去。

    高珣与文秀两人来到署衙大厅,映入高珣眼帘的,除了汝南郡太守府的一众掾史,书佐外,还有一些平舆县的一些士族之人在场。

    更让高珣注意的是,在大厅的首席客位上,还有一个年过六旬,却精神抖擞,头戴高冠的老人。那些在场的士族之人与一众掾史,正围拢在这个老者身边,不断的献着殷勤。

    文秀见高珣直直的看着着个老者,顿时低语道:“他就是袁家的家主袁平。是已故太尉袁公的嫡长子。”

    高珣得到文秀的提醒,顿时就知道了此人的身份。文秀口中得已故太尉,以高珣的了解,如今的袁家还只有一人当上了太尉,那就是袁汤,袁仲河。其他的要么就是司空,要么就是司徒。

    如果他没有记错的话,此人应该就是如今当朝以太常进位司徒的袁隗的大兄。也就是后来的山阳太守袁遗的父亲。

    文秀带着高珣拨开那些掾史与士族子弟,直往袁平身前靠近。

    那些士族子弟与掾史,见是刚刚去而复返的文秀,以及一身戎装的高珣,他们是知道文秀出府是干什么去的,在袁平来向文秀求援的时候,是文秀向袁平推荐了刚刚解围平舆县危机的高珣。

    所以,他们看着高珣一身戎装,又是生面孔,顿时就知道了高珣的身份。对高珣率众来援,使得他们免了城破族亡之苦,他们心中虽然瞧不起高珣武人以及寒门的身份。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