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是那个劝诫人时,不留任何情面的田元皓。如果你田元皓还用刚才那种语气与我说话,小心我与你翻脸。”
“翻脸就翻脸。我田丰活了三十多年,还怕你这个乳臭未干的高云轩?”田丰慧心的笑了起来。也正如高珣所说的,高珣还依旧是以前的那个高珣。并没有因为身份的变化,而故意去摆什么君侯的架子。
高珣指了指田丰,又与以前一样,很是清热的招呼田丰落座。又亲自帮田丰倒了一碗茶汤,很是随意的道:“元皓,珣刚回县衙,你后脚就到。好像就把时间给掐准了一样。说吧,你这么急着找珣,不会是想第一个来拍我高珣的马屁吧?”
“我田丰还做不出这种下流勾当来。”田丰一口气把茶汤给喝干,道:“你高云轩自己在外面逍遥快活,把毋极县所有的政务,一股脑的全部丢给了我。害的丰这一个月来,单就为了安置城中流民的事,从来就没有好好的睡过好觉。现在你高云轩回来了,当然也不能让你一直就当甩手掌柜。”
“是不是城中出了什么事?”高珣脸色渐渐的凝重了起来。田丰的能力他是清楚的。不管是政务,还是那敏锐的洞察力,都是大汉难得一见的大才。现在他刚回来,田丰就迫不及待的来到他这,那就说明田丰碰到了什么棘手的事。
“毋极城中有你的兵马驻扎,那些心怀叵测的人,即使想闹事,他们也没有那个胆。”田丰又往口中猛灌了几口茶汤,道:“不过,丰在施民政的时候,遇到了一个坎。想要找云轩你来拿拿主意。”
“什么坎?”
于是,田丰把他所遇到的难题,仔细的向高珣叙说了一遍。
原来,自打高珣任命田丰为毋极县主簿后,就把毋极县所有的政务,全部一股脑的搁在了田丰的身上。对于高珣如此不负责任的行为,田丰心中即是感叹,也是感动。
他田丰活到现在,也有近四十的年纪了。而且还曾在太尉府任过职,也在朝廷上任过侍郎。在地方上也出任过掾吏。可是,他还从来没有看到过,有哪个主官像高珣一样,把手中的大权毫无保留给下放的。而且还是那种无条件的那种。
为了报答高珣对他的信任。他必须帮着高珣,把毋极县所有的政务都给整顺了。
于是,田丰在冀州战事还没有结束的时候,就着手对毋极县的政务,进行了大力整治。而首当其冲的,当然就是滞留城中的那几万难民。毕竟几万流民滞留城中,一个不小心,就会酿成大祸。
所以,在冀州战事一结束,田丰就派人安排难民返乡。为了这,他还甚至动用了高珣想方设法弄来的粮食。只要能难民返乡,他就给每人一石粮食的遣送费。
即便田丰如此,除了大部分难民回归了他们的老家外,还有一部分的人,因为高珣的仁义的名声,却选择了留了下来。
既然这些难民是冲着高珣的名声而留下,他田丰也不好强行驱赶。于是,田丰在城外,特意划出了好几处荒地,用来建立村落,把这些难民给安置下来。
然而,又一个急切的问题摆上了田丰的案头。这些难民,在毋极县都是无根之萍。现在还有毋极县衙给他们粮食,度过了难关。但也总不能今后一直都这样吧。必须要解决他们今后的生存问题。于是,给这些难民分配田地就迫不及待。
虽然毋极县因为战乱的缘故,无主之地是有许多。但是,城中的那些豪族,士族也在趁机圈占。甚至连毋极的甄氏也有人参与了进来。
田丰本想强行动用官府名义,让这些士族,豪族停手。但是,这个甄氏在冀州是个庞然大物,他也不好过多的得罪。毕竟高珣在毋极县为官,在许多的方面,还需要甄氏这个地头蛇。
在田丰正当为田地的事,是对甄氏是打还是压,左右为难的时候,高珣就回了毋极县。于是,田丰就迫不及待的想要来征求高珣的意见。
“元皓,你是说,毋极县的那些无主之地,甄氏也想来吞噬?”高珣眉头不由的皱了起来。心中也开始不喜。这甄氏已经都是名誉冀州的大族,连些许田地,都想要从难民口中来夺取。这也太贪得无厌了吧。
“确切的说是甄氏的甄选在圈占土地。”田丰道。
“甄选?”高珣楞了一下道:“现在的甄氏,是甄张氏在当家吧?难道她也不管管?”
“管?她能管的了吗?”田丰语气玩味的道:“这甄选如今正明目张胆的与她争夺甄氏家主的位置。她哪有时间来管这?何况,甄选又是他那个七十岁的老母心中最爱的幺子,有甄氏老太撑腰,这甄选就更加的肆无忌惮了。”
高珣站了起来,在厅中不断的来回踱步。对于甄氏家族中的那点破事,他是没有心情去参与。当然,前提是不能阻碍他在毋极县施政。不然,他不管是甄氏,还是李氏。或者甄氏老太还是甄氏老头。他都会毫无客气的打压。
“走,元皓。先去城外看看流民安置。至于这甄选圈占田地的事,你先以毋极县衙的名义,给县中的所以乡亭下一份公示。凡是县中所有的无主之地,任何人都不得沾染。不然后果自负。”
“诺。”
(本章完)
第456章 施政()
田丰得到高珣准确的答复,立即叫来书吏,没有任何的耽搁,开始亲自书写了文书公告。毕竟每耽搁一日时间,以那甄选贪婪的个性,毋极县的田地,弄不好就会损失许多。同时,如果他们毋极县衙还没有什么动作,也会滋生其他的士族,豪强动心打田地的主意。
片刻时间后,田丰书写完成,立即呈给了高珣查看。
高珣出于对田丰的信任,只是初略的看了一下后,就立即拿出毋极县印鉴,盖上了大章。同时,并又叫好几位书吏,把田丰起草的文书,快速的抄出二十多份,下放到毋极县治下的各个乡亭。
解决了文书公告的事后,高珣又带着典韦、赵云等鹰扬卫亲卫,以及戏忠、田丰两人出了城门。他身为一县之令。不说对治下的县境内,全部熟记于心。但是,起最起码也要知道个大概。
毋极县城东二十里处。正是其中一处安置流民的所在地。此时这片荒地上,一座座还未有完工的崭新民房,平地而起。整齐有序的民房地基上,流民不分男女老少,全部都在热火朝天,又兴奋十足的干着。
一众流民百姓,在看到高珣领着人过来后,立即放下手中的忙活,全部一股脑的向高珣拥挤了过来。也不用人招呼,全部向高珣跪了下来。
“感谢高君侯收留之恩。”
“君侯大恩,我等小民无以为报。只能在家中为君侯竖长生牌,望君侯长命百岁。”
“君侯高义,今后但凡有什么差遣,还请君侯派人前来知会一声。虽然我等小民无什能力,但是,涨涨声势还是可以的。”
在这个注重礼节,只有在天地君亲师面前,才能行跪拜礼的时代。这些贫苦百姓,自打他们流浪到毋极县,被高珣收留。并还给他们粮食,还又妥善安置他们后。他们身无长物,只能对高珣行最尊敬的礼仪,来表达他们对高珣的感谢。
看着跪着黑压压一片的百姓,高珣此时也顾不上什么避嫌。一一把这些百姓个扶了起来。最后大声道:“诸位父老,既然看得起我高珣,选择留在毋极县安家。那我高珣身为毋极县令。就绝不会置你们不顾。”
“只要我还咋毋极县一天,如果诸位父老有什么为难之事,大可来我县衙找我。只要我等解决的,珣就绝不会推辞。”
高珣也知道大汉官场的规矩,他在毋极县令这个位置上,也不知道还能呆不久。但是,只要他还能在毋极县一天,就会竭尽所能,为毋极县所有的百姓谋取一些福利。最起码,也要让他们能安居乐业。
虽然高珣这么做,很大部分带着很强的功利心。为的就是通过这些百姓,最大程度的建立起他的仁义。只有这样,他才能在即将要到来的乱世中占得先机。
“多谢君侯!”
一众百姓齐齐躬身行礼。如果不是顾忌朝廷,他们恨不得直呼高珣万岁。
高珣与这些百姓话了话家常。并还亲自去了他们还未完工的民房中看了看。问问有什么他帮的上忙的。甚至高珣还亲自动手,帮这些百姓,拿木板,递瓦片。
高珣这亲民形象,虽然脸上被弄的灰头土脸。但是,在百姓的心中,渐渐的清晰与高大起来。本来高珣还想把毋极县那些无主之地,分配出来的消息,告诉这些百姓的。不过,因为甄氏的事,还没有完全解决。他也不好随意乱说。
高珣在流民百姓的依依不舍中,离开了这座刚刚有了雏形的村庄。
在村外,一处小山丘上。高珣看着远处的新兴村庄,道:“元皓,这些村民的的户口可统计好了?”
现在是十月份。还有两个月就到年末了。按照大汉朝的惯例,每逢岁末,大汉各郡县都必须要派吏员去朝廷的大鸿胪府上计。禀报各郡县的人口户数,税收。
而今年因为皇甫嵩上任冀州牧,在离开长安时,特意向皇帝刘宏上书,减去了冀州一年的赋税。所以,高珣在今年岁末只需要派人禀报一下毋极县人口户数了。
现在毋极县新招收了上万的流民安家。这些流民的户口与人数,必须尽快的统计出来。
“已经统计好了。”田丰对于毋极县的百姓人数,这一个月来,早就了解的一清二楚。于是张口就道:“这些流民一共有户数四千二百七十五户,人口两万六千八百九十六人。现在他们已经被丰分成五十个自然村,分散在毋极县的各乡亭。”
“其中这两万多流民中,只有青壮八千余人,其余的都是些老弱妇孺。同时,也因为战乱的缘故。原先毋极县的百姓人数,猝减人数上万人。户口减少两千余户。这一增一减,我毋极县人数想必战乱钱,还是增加了一万人。以现在大汉郡县的情况,可是不多见。”
也确实是不多见。战乱过后,一个地方的人口数量,一般都是猝减的。而这毋极县反而出现人口增加,这主要原因还是这些百姓信服高珣的名声。毕竟,像高珣这样,不仅给他们安置,也给他们粮食的官员,在此时的大汉,可是不多见。
“人数增加了固然可喜。但是,我等压力也突然增加了许多。虽然从现在这十月开始,到明年的十月份,我等不需要向朝廷上缴赋税。但是,也是因为战乱的缘故,百姓家中损失不少。甚至可以说是家徒四壁,连过冬的余粮都没有。这可是一个大麻烦事。”高珣微皱眉头道。
“在粮仓中不是还存储了几十万石粮食吗?”戏忠乐观的道:“有这些粮食,足够这些百姓过冬了。”
“毋极县是个大县,人口有上十万之多。粮仓中即使有几十万石粮食,也经不起这全县百姓几个月吃的。何况,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田丰顿时摇头道。上十万的百姓,如果都要依赖官府来救济,即使是在富有的县,也经不起吃。
“元皓可有什么渔要教予毋极县百姓。”高珣初次掌政,对于民生上的事,远不如田丰这个在官场上历练了上十年的人。所以,在不懂的情况下,他只能问田丰。
“趁着冬季到来之机,在百姓此时无所事事的情况下。由县衙牵头,组织青壮,新修水利,以备来年之需。”田丰早就胸有成竹。这新修水利之事,也是他想要做的事中,重中之重。毕竟蛾贼的造反,并造成绝大部分的百姓跟从。很大程度的原因,就是今年冀州干旱过甚。百姓无粮果腹,只能走险。
“同时,在这毋极县城东,城南的荒地,县衙也多鼓励百姓开垦。县衙可以规定,但凡百姓开垦出来的荒地,就归他们所有。只有这政策一出,百姓的积极性就会提高许多。”
“没有人会嫌弃自己家中的田地多。”戏忠点头道:“不过,元皓兄可是想过没有,一户百姓,家中人数有多寡。有的是家中人多,但却没有青壮劳力。所以,这开出来的荒地,一定也会出现不均衡的情况。”
“那就按照人数的多少来。至于家中青壮力多,而多开垦出来的荒地,由县衙出钱买回,然后在分给那些家中青壮少而人口又多的家户。
“可以。这事就按照元皓你说的办。”高珣毫不犹豫的点头道。“同时,一事不烦二主,这些也有元皓你来负责。”
(本章完)
第457章 水利()
“诺。”
田丰欣喜应诺,又道:“不过,云选。新修水利,就要开垦水渠。毋极县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想要把整个毋极县的田地都能受惠水利,最少需要修建水渠八十里。”
“八十里?还至少?”高珣顿时惊讶一声。如果不是看着田丰一脸严肃,高珣还以为田丰是在蒙他。
毋极县东临安平国的南深泽县,南接巨鹿郡的下曲阳县,西靠常山国的九门县,北攘汉昌县。也正如田丰所说,毋极县说大不大,从东到西,从南通北,都不及五十里,乡亭也就是七乡六十四亭。
“元皓,你不会是想把这水渠给修道临县去吧。珣现在虽然封了侯爵,但是,还只是一个毋极县令,不是中山国相。没有权利让临县大开方便之门。”高珣最后半开玩笑,半认着的道。
田丰没有理会高珣的取笑,而是早就准备的从怀中拿出毋极县的舆图,摊开后道:“云轩,你看。毋极县的乡亭分布,以及人口数量,是西南多,东北少。单就这西部与南部,乡亭就占去了五乡五十二亭。而靠近安平国的南深泽县,以及靠近汉昌县的东北部,却只有两乡十二亭。这地方不仅人烟稀少,而且,地处平原,却荒地丛生。也正是如此,丰才把这些投靠我毋极县的流民,全部安置在这两个地方。”
田丰又指着舆图上,一根从常山国东北部直沿而下的粗线。它途经中山国的新市县,后从毋极县与九门县中间穿插,又绕到毋极县与下曲阳中间,最后直往南深泽县而去。
“这是滹沱河。因为它距离毋极城西不过十里路,以至于毋极城西部,南部都是土地肥沃的良田。既然滹沱河能把毋极县南部与西部灌溉成良田,那毋极县的东部与北部为何不可以。而从滹沱河到毋极县北部距离,最短也有三十里路程。所以,丰在请教了一些有着丰富经验的老农后,决定开凿一条由南灌北的主渠。然后,又从主渠上往西,往东再开出两条支渠。这三条水渠加起来,八十里还是少的。”
“一主两支渠。这可是大工程。所耗费的人力财力都不少。”一遍的戏忠仔细的看了看田丰手中的舆图。他对修建水利这事不懂。可也知道,要挖出这样的工程,没有大量的人力可不行。
“幸好现在已经是十月份,百姓在农田中劳作的时间早过。为这工程腾出了大量的人力。只是,毋极县又要下达开垦荒地的优惠政策,那些闲下来的劳力,还会把心思放在这修建水渠上来吗?”
“荒地什么时候不能开垦。可这水渠,一旦修建完成,那可是利及子孙后代的大好事。他们虽然愚昧,不懂得什么大道理。但是,这轻重缓急他们还是分的清楚的。”
田丰顿了顿,看向高珣道:“至于人力,想要把这三条水渠在来年开春之前修通,最少需要一万人的劳力。这需要毋极县衙来招募了。”
“行,只要元皓你这边准备妥当,珣就立即下达文书招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