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兵的前进与清早炮兵的炮击同时开始,随着对山麓的接近,损失也开始变得越来越大。
山麓被铁丝网包围,步兵在途中穿过硝烟,有的被炮火炸得粉身碎骨,好不容易活下来的人跑到了铁丝网前,身前身后又遭到敌人构成密集火网的机关枪的猛射,像小虫子一样被杀死。
尽管如此,日军不知是出于勇敢还是忠诚,仍然像只知前进不知后退的动物一样,冲入俄军阵地的火网。他们一冲入火网就像进了人肉搅拌器,被搅得稀烂。
‘敌人有机关枪。’
这是日军官兵普遍表示出的惊叹。当时的日本步兵还不知道机关枪这种武器。
日本陆军对兵器的认识很呆滞,它的这种先天体质在这里得以充分暴露。日本人其实不应该不知道机关枪。幕末时,越后长冈藩的家老河井继之助为了到横滨去买枪,把江户藩邸的美术藏品全都卖了,他用这些钱买了两挺机关枪。长冈藩与会津藩一起成为佐幕藩的孤垒时,他们与官军战斗,这两挺机关枪发挥出了极大的威力。
在固守长冈市街的最后战斗中,继之助亲自在城门边操作,扫射官军,使他们一时无法靠拢。当时的官军指挥官是被称为一介狂生的山县有朋,如果他能回想起这种兵器给他的惨痛教训,他在当上大元缔(大总管)的时候就应该加以关注,但他没有。”
作为一个日本人,司马辽太郎算是一个非常不错的作家了。
日本的现当代作家几乎都是那种郭敬明式的作家。他们在写作的时候非常注重个人的感情和感受,着笔点和视角也限制在作家个人和作家周边的一些人和事情上。所以,日本的现当代作家写出来的小说,都是那种最纯粹的“小小说”。
不过,和日本的界的整体风格相比较,司马辽太郎就像是“万般绿中一点红”一样,因为能够进行大视野,大视角,大描写,大思考,使得司马辽太郎的作品在一大堆郭敬明式的“小小说”、“小时代”风格横行的日本界里,显得大气磅礴。
当然了,即使如此,司马辽太郎的小说问题也不少。比如在上面这段描写日俄战争的小说内容里,司马辽太郎就显得非常的缺乏常识。他把俄军使用的马克沁机枪当成了加特林机枪。
除了常识性错误以外,司马辽太郎在这段描写里还体现出了他的认识性错误。
他没有认清工业能力在战争中的决定性作用。他把当时的日军没有列装机枪的原因,归结到日军对武器的麻木迟钝和指挥官个人的错误上去了。
司马辽太郎没有看到的是,日俄战争时的日本,钢铁年产量还不到三十万吨,连现在的复兴党的钢铁年产量的一半儿都没达到。这种工业发展水平的半封建初级工业国家,也就是和沙俄这样的和它一个水准的还在使用农奴制的初级工业国家,有资格打打仗。
不是什么日本军队的先天体质问题,也不是什么山县有朋的愚蠢导致了日本兵被沙俄军队的机枪所屠杀,这单纯的就是因为工业能力的问题。
不过,如果放开这些问题不追究的话,司马辽太郎这个当过日寇侵略者的小鬼子,毕竟还是有过真实的战争体验的。
确实,面对铁丝网和机枪,除非进攻方是先进的机械化部队。不然的话,在这样的防御工事下,进攻的一方都是会像屠宰牲畜一样,被防御方非常残忍的屠杀掉的。
钢制枪管配上先进理念的弹匣,使用铜质的一体式子弹的加特林机枪在射击的时候声音和火炮的轰鸣与步枪的射击都不相同。
在远处的山坡上,暗中观察着的张献忠的耳朵里,听到的是一种好像马蹄连续不断的敲击在石板路上的声音。这种声音让他想起自己率领骑兵攻进县城里的时候,骑兵轻驰在县城的街道上的声音。
只不过,和那个时候自己和自己的部下们的春风得意不同,张献忠看到的是一幅活地狱一样的,让他目瞪口呆魂飞魄散的恐怖场景。
十二架经过王书辉的现代军工智囊团充分根据复兴党的生产能力进行了全面的优化设计的复兴一式(加特林)机枪,和卧倒在沙袋组成的临时掩体里的一个连的步兵,在铁丝网后面不断的发出可怖的火舌。
这些由铜弹壳的子弹组成的火力网,像一柄柄长刀一样不停的朝着被阻挡在铁丝网前的密密麻麻的骑兵身上挥舞着。而张献忠的那些宝贝骑兵,无论是他们自己还是他们身下的战马,好像都是豆腐做成的一样。
只要这些子弹组成的长刀挥舞到他们身上,无论人马都会被撕成粉碎。
张献忠就亲眼看到,一个和自己很亲密的部下,被机枪的射击撕成上下两段。
这个边兵出身当过多年马匪,曾经杀死过无数的百姓的壮汉,相当的具有生命力。虽然机枪把他的双腿连根射断了,可是他却能够拖着一身的鲜血,用没有双腿的残躯在一地尸首中爬行了好一段儿之后才最终咽气儿。 时空之门1619
———————————————————————————————
第334章 反面教材张献忠3。。
。。。
。。。
第335章 反面教材张献忠4()
复兴二式机枪制造的战果,不仅让藏在远处山坡上一个死角里的张献忠当场吐了出来。就是复兴军西北第一军团负责拦截任务的这些接受了**年长期军事训练的复兴军战士,也被满地的人和马组成的尸体碎片刺激的够呛。
在用了十来分钟把两千多个骑兵撕成碎片,战斗时的紧张和集中消退之后,无论是机枪连的战士还是那一个连的普通战士都忘记了战场手册的要求。他们都忘记了必须进行的战场警戒,无论是干部还是战士,这几百个人都一起弯下腰不停的呕吐起来。
不过复兴军毕竟是复兴军,在片刻之后,部队的各级政工干部们就在嘴角上还残存着呕吐物的情况下开始安抚和慰问战士们。而部队的指战员则开始安排士兵们检查战场上,是不是还残存着个别幸运的敌方伤员。
虽然在搜索的过程中,无论是干部还是战士都会被过度血腥的战场刺激的继续呕吐,可是他们还是在仔细的搜索着战场。
还真别说,这些战士们还就真的在遍地的残肢断体中,找到了几个缺胳膊少腿的幸运儿。
和刚刚被炮弹袭击不同。那个时候,是什么东西在进攻自己?是谁在攻击自己?大炮是什么东西?咋药有大多的威力?身处战场,距离复兴军阵地大概有四里地左右的张献忠是一丁点儿都不清楚。
在当时,所有的人都被炮弹的爆炸惊住了。更因为对于实际情况毫无头脑,所以那种恐惧和惊悸的情绪都不怎么深刻。
可是现在就不同了。可能从目前来说,这样近距离的观看自己部下被复兴军用先进的武器屠杀是一种非常不幸的经历。可是从另一个角度讲,如果不是这样从近距离旁观这样的战斗过程,张献忠就永远无法理解这些衣着奇怪,全身上下一身紧身的灰色衣服,带着个大帽子复兴军的战斗钢盔。钢制帆布蒙皮。蒙皮可拆卸。内部有藤制弹性空置内衬。的奇怪军队有多可怕,有多“邪恶”。
当然了,从长远的角度讲,张献忠现场观摩了这样一场战斗,使得他对复兴军的战斗力有了充分的认识,使得他不会像那些毫不知情的其他造反军首领那样,不明不白的死在复兴军的军事打击下。
在有了这样一次经验之后,在未来的日子里,重新崛起并转战中国南北,最终在印度地区建立起了自己的国家的张献忠,再也没和复兴军再进行过任何一次直接的军事冲突。
终其一生,他都再也没有发动过针对复兴军的军事行动。只要听到复兴军的风声,张献忠就会像老鼠一样溜个无影无踪。
在经过了拒绝张献忠:“这不是真的,这是妖魔鬼怪作乱”愤怒张献忠:“为什么会这样?我张献忠做错了什么”妥协张献忠:“好了好了,这有什么了不起的。没事没事,不过就是几千人手,我过几天照样能拉起一支队伍来”沮丧张献忠:“完了,彻底完了。没希望了几年的心血毁于一旦,我完了”接受张献忠:“嗯。这灰衣大头兵不可力敌,我以后一定要离他们远远的”这五个心理阶段之后,不愧为枭雄的张献忠很快就调整好了情绪。
他没有继续在战场附近多停留一会儿的时间,立即开始在复杂的山地环境里,努力的摸索一条可以逃走的道路。
负责拦截任务的复兴军确实因为巨大心理刺激产生工作的失误。其实按照正常的作战要求,在战斗结束后,别管多么险峻和崎岖的地形,战场周边的环境都是必须要进行搜索的。可是因为突如其来的完全没有准备的惨烈战场的刺激,拦截部队没有对周边地区进行搜索。
毕竟从复兴二式机枪列装部队以来,这还是它第一次在真实的战场上大显身手的。再怎么严格频繁高仿真的模拟演习,也不如现实的战场给人带来的震撼大。
这就这样,有大运气的张献忠成了漏网之鱼,因为拦截部队的一个疏忽逃出生天了。
完成了作战任务和战场搜索的复兴军拦截部队的情绪有点萎靡。但是他们并没有离开战场。相反的,在他们搜索完战场任务搜救了仅有的几个敌方幸存伤员之后,他们重新修整了一下刚刚被冲击的有个别地方损坏了的防御工事,重新做好了作战准备。
果然,过了一段时间之后,又有百十个散兵游勇跑到拦截部队的阵地前面。不过这一次拦截部队没有用机枪对他们进行扫射。一个连的步兵战士用上了刺刀的步枪,就把他们全都俘虏了。
说起来,身处战争中的士兵们作为战争的参与者,是很难对战争的残酷产生直观的认识的。就像打架的人在打架的过程中会大脑断片儿一样,在战场上杀红了眼的士兵,也会产生一样的状态。
就比如说刚刚作为炮灰的那些被张献忠裹挟而来的,向复兴军的阵地方向狂跑的那近万的流民吧。
他们一开始听到巨大的爆炸声之后,就马上恐惧和绝望的向前狂奔。可是在他们发现一直压在自己身后的张献忠骑兵崩溃逃跑之后,他们慢慢的就停下了脚步。
爆炸后的现场那也是非常的血腥的。这近万的流民在发现压阵的骑兵崩溃,又目睹了复兴军可怕的炮击效果之后,表现的非常的呆滞。
在一个月左右的时间里,被裹挟了几百里地的距离,吃不饱睡不着,生命不在自己的把握之中,完全绝望的生活在张献忠的核心部队的镇压中的流民们,在距离复兴党阵地的第一道壕沟的不远处,愣在了那里。
他们像一群行将就木的木头人一样,面面相觑的站在那里。不少人更是像松了口气一样,仰倒躺在了地上。
当复兴军的阵地上响起了高音喇叭的声音的时候,在听到了高音喇叭里要求的“蹲在地上不许动,违抗者杀头”命令之后,这近万的流民里,除了百十来个张献忠安排在流民中带队的小头目偷偷逃跑了之外,剩余的近万流民,都听天由命的蹲在了地上,等着从阵地里列队而出的复兴军的处理。
王书辉没有到现场来添乱。他正在指挥部里和第一军团政委冯新民商量,怎么利用这批新的流民,把张献忠作为一个反面教材,来对复兴党上下进行思想教育呢。
。。。
。。。
第336章 制度这个事儿1()
复兴军其实已经打过不少的仗了。
实际上,几乎每个复兴军的战士都参加过很多治安维护性质的剿匪作战。虽然这种级别的军事行动在复兴军看来似乎应该是由地方警察部门来承担的工作,可是如果把同样的事情放到大明朝这个环境里来说的话,这就是最正规的国家军事行动。
除了维护治安的剿匪作战之外,复兴军也进行过很多针对于明王朝正规军的军事行动。虽然因为明朝的军卫系统早就彻底的没落了,所以大明朝的卫所兵军事水平普遍低下,可是整个湖广地区二十万人上下的纸面军队,还是复兴军方面解决的。
当然了,对于复兴军来说,作为明王朝正规军事力量的组成部分,湖广地方军卫的军事实力甚至不如他们处理过的原本遍地都是的占山为王的土匪山贼们。
复兴军内部从上到下一直以来都有一个比较奇怪的感觉,他们觉得似乎复兴军自己搞的军事演习要比真正的实战更难,更复杂,更真实。
毕竟在军事演习中,因为作为敌方的作战对象,就是复兴军自己。使用着相同的装备,贯彻着一样的战术思想,接受着一样的军事训练的复兴军之间,在军事演习的过程中,双方为了赢得军演的胜利,都是需要使出全身解数的。
实际上,在复兴军自己内部的军演中,士兵们还经常会出现一定量的小规模的伤亡状况。但是,在复兴军对外开展的正规作战中,复兴军自己的战士,反倒从来没有出现过任何的伤亡情况。
很多时候,复兴军相应的战术动作还没有完成呢,敌人就全面的崩溃和失败了。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在复兴军对外的作战过程中,复兴军的参谋部门在沙盘上的军棋推演往往都是刚刚进行了一个开头,然后战斗就结束了。
复兴军的指挥员都觉得,对于复兴军来说,在针对外部敌人的正规军事行动中,似乎政治任务要比军事任务重,政工干部要比业务干部的工作多,担子重。
就比如说,在复兴军和农民造反军的第一次的正面作战,即在复兴军和张献忠部的军事冲突中,复兴军在战场上展开的正规战术动作,只有一个单次的炮击。在正面战场上的复兴军西北第一军团的主力队伍,甚至就仅仅开了一次炮。一千多个步兵甚至连枪都没捞着开,之后就是把刺刀安装到步枪上,开始展开处理俘虏的工作了。
对于复兴军的基层士兵和绝大多数的业务干部指挥员来说,和张献忠部的这次军事冲突相当的无聊。
毕竟要是在他们看来,以流贼马匪为核心的张献忠部的作战意识相当的薄弱。和那些坐地炮出身,身家性命都藏在山寨上的本地山贼土匪相比较起来,反倒那些山贼土匪的意志要强韧的多。
毕竟对于他们来说,面对复兴军打上门来的情况,那些山贼土匪都会拼死的进行反抗的。
虽然这些山贼土匪面对着使用先进武器和先进的军事思想的复兴军进行的反抗就像蚂蚁挑战大象一样滑稽,可是作为比较纯粹的军人,复兴军的官兵还是比较欣赏这种敢于反抗,热衷于战斗的意志坚韧的对手的。
对于张献忠的那些崩溃速度快,逃跑速度也快的流贼马匪出身的部队,复兴军的指战员们在心里是非常鄙视的。
从流民的角度讲,馒头稀粥和午餐头罐头是比大炮和机枪要得力的多的武器。
虽然在分发食物之初发生了一定的混乱状况,可是在一千多名复兴军闪亮的刺刀下,近万的流民还是很快就建立起了秩序概念。
流民本身确实挺可怜的。他们本身对于复兴军确实也没有什么敌意。按理说复兴党方面是不应该对他们进行追究的。
可是不管他们的想法是什么样,他们在战场上是不是被迫的,他们的这些被迫的举动有没有对复兴军产生什么危害,他们在事实上都是对复兴军做出了敌对性的行为。
复兴党治下采取的是一个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