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明天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宗明天下- 第71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只是,允熥一边与他们商议着,心中却想着别的事情。

    最近朝中发生的这一系列事情,都是允熥要削弱周礼派。在他继位之初,周礼派赞同海外分封,而且坚持嫡长子继承制,又因为当时朱元璋以理学为主,支持周礼的官员都是真的信奉而不是为了投机钻营都是道德高尚之人,为了对抗当时一家独大的理学,允熥与信奉周礼的官员合作的很愉快。

    但是在理学式微后,双方则逐渐产生了矛盾。周礼毕竟是两千多年前的礼仪,与允熥的想法并不完全一样,矛盾主要集中在对工商的态度上。

    周代就重农抑商。当然,这是有缘故的。根据后世历史学家的研究,商国的商人地位较高,也十分重视商业,境内的贸易活跃;而姬家的周国就更加重视农业,打压商业。周国在击败商国、统治中原后,寻找商国被他们打败的原因,就认为是商国重视商人、商业,致使人心浮动,不安分守己,在整个统治区内重农抑商。周礼派既然崇尚周礼,当然就继承了周代的观念。

    允熥当然不赞同。商人会威胁封建统治者的统治么?当然会。西方最早发生资产阶级革命的几个国家,不列颠的国王不就上了端头台?法国国王也掉了脑袋;统治荷兰的国君倒是没有掉脑袋,但是荷兰独立了,脱离了帝国。

    但问题在于:首先,商人也是社会活力的体现,商业越发达的国家,社会进步就越快,打压商人,就是抑制社会进步;其次,重农抑商的政策也不能持久:对民间商人打压的越厉害,官商结合的现象就越多,官僚资本就越强大,而官僚资本已经说过了,是最坏的一种资本。国家不仅不能达到一开始的目的,反而不能从商业发展中获得任何好处。允熥只能小心翼翼的发展商业,而不是抑制。

    但信奉周礼之人既然大多是道德高尚之人(随着理学式微,有一些投机钻营之人加入周礼派),崇尚复古,也就难以接受允熥的想法。在这种情况下,允熥暗地里扶持明礼派,以伸张自己的想法。

    但明礼派毕竟根基浅,允熥又不愿意动用行政手段统一思想,想要让明礼派自然而然的替代周礼派估计得过去很长时间。

    允熥能活多少年?总不能大半辈子的时间都耗在这件事情上。他正着急,忽然得知了侵吞李家产业案,简称李案。一开始,允熥并未想到用李案对付周礼派,即使得知明良参与此事后。但当他知晓方孝孺的仆人与李士鲁的儿子涉及李案后,脑海中忽然萌生了这个想法。

    既然想到了,允熥就着手安排。他在正月十一日至十五日先后召见秦松、陈瑛、杨士奇与***等人,安排如何削弱周礼派。允熥没有动用任何特权或违反《大明律》的手段,也没有动用行政手段,只是控制住了消息放出的时间和顺序,又让朝会辩论、李案爆发与贪墨古籍三件事在同一时候暴露在人们面前,就成功让周礼派式微,以后不足为虑了。

    但允熥也不能让周礼派消失。允熥并不知晓自己现在的想法是否一定符合大明实际,没准以后他会发现自己的想法是错误的,周礼中的观念更适合大明,以后还存在再次用到的可能,所以不能让周礼派彻底消失。

    允熥一边想着,一边与他们三人说话。议论了一阵,允熥一侧头见已经到了巳时中,他还有别的事情要做,对他们三人说道:“三位爱卿,此事就先说到这里,等明日或后日,朕再宣三位爱卿入宫议论。”

    “陛下,臣请告退。”三人答应一声,随即请辞。

    “三位爱卿退下吧。“允熥点头说道。

    陈瑛、杨士奇、***三人又行了一礼,随即退下。可允熥扫了他们三人一眼,又想到什么,说道:“,勉仁,你暂且留下,朕还有句话要对爱卿说。”

第1397章 呵斥***与结案() 
    “杨卿,你可知晓朕为何要单独留下你?”等陈瑛与杨士奇都离开后,允熥问道。

    ***看着他的脸色,觉得留下他不像是什么好事,心里惴惴不安,说道:“臣不知。”

    “你不知?”允熥提高了音量:“你自己不知道自己做了什么事情?”

    “臣请陛下明示!”***马上跪下说道。

    “你!”允熥坐到椅子上,拿起杯子喝了一口茶,使自己平静下来,说道:“你在大理寺少卿任上,可受过贿赂?而且是刑部四川司郎中刘政的贿赂?”

    “臣向陛下请罪!”听到这话,***蓦然想起几个月前刘政送他的钱,又想到求他的那件事情,顿时明白了允熥为何会如此生气,又跪下叩头:“臣向陛下请罪!”

    “***,你做的好事!”允熥又忍不住叫道:“朕将你放到大理寺少卿的位置上,是要锻炼于你,以后要大用,你自己也知晓。朕年前本来想着你任大理寺少卿已经有二年了,差事也做的不错,想要派你去别的衙门历练,却没想到你在大理寺少卿的位置上还收受贿赂。”

    “收受贿赂就罢了,但竟然收到了刘政的头上。他求你的那件事情你也应当已经想到了,就是李案。若是朕没能提前知晓此事,让刑部或都察院查案,最后查到你头上,朕本想打压周礼派,你被查到朕哪里还能打压他们!就因为你差点儿耽误此事!”

    ***归趴在地上,一声也不敢反驳,听着允熥的训斥。但见到他这样,允熥心里更加生气。

    “虽然你的事情朕没有公开,但朕岂能不处罚于你!你这几日先准备一下,朕任命你为太仆寺少卿,你过几日就去上任。”允熥说道。一直以来,因为***在前世的名头,是从永乐、洪熙到宣德三朝最杰出的三位大臣之一,允熥对他都很宽容,若是放在别人上自己先后两次提醒,他还忍不住受贿,允熥早就让他去金川城的码头报到了。就因为他的名头,允熥一退再退。

    可这次实在不能轻飘飘的过去了。如果不给他一个教训,他永远也记不住。太仆寺是一个很特殊的衙门,名义上在京城,但它的衙门所在地是江北的滁州。虽然距离京城不远,到底是外地。而且这个衙门虽然很重要,但在大多数官员眼中属于谁都能做的差事,大家对它都比较轻视。京官被派到太仆寺,品级不变一般被认为是贬镝。

    所以当***听到允熥的话后,马上抬起头来,对允熥说道:“臣自知违逆国法,犯了错误。但请陛下再给臣一次机会。臣以后必定不再收受贿赂。”

    “派你到太仆寺,就是给你最后的机会。”允熥说道:“若是朕已经不愿再用你,这次的任命就不是太仆寺少卿,而是商藩或殷藩的六厅仆射!”

    ***悄悄看了一眼允熥的脸色,察觉出他说的不是气话,而是真心话,顿时不敢再求了。派到商藩或殷藩为官,还不是左右相,实在是再坏也没有的官职了,他怕自己再求,引得允熥下旨派他去汉洲大陆,就真的毫无希望了。“臣谢陛下隆恩。”

    “哎!”允熥又叹道:“你到了滁州,可不要再犯这样的错误了。”

    “臣必定不会再犯下任何过错!”***又道。虽然太仆寺是一个很肥的衙门,稍微过一下手就是不少钱,但他真的不敢在贪污受贿了。

    “但愿你记得今日说的话。”允熥又说了一句,吩咐他退下。***又磕了几个头,站起来离开乾清宫。

    允熥又在后殿坐了一会儿,琢磨着三杨这三个人。‘这三人中,***才干最高,但偏偏贪财,必须让他戒了这个毛病。朕又不是如同历史上的朱棣似的,用不值钱的宝钞,甚至海外进贡的花椒发俸禄,不至于让你们养不活自家人,还贪什么!他若是不能戒了这个毛病,真的不能重用他。反正历史上死于建文四年的许多大臣现在都还活着,也不缺人才。’

    ‘杨士奇倒是不错,为人持身甚正,又有才干。只是朕记得他儿子好像后来惹出了大麻烦。为了杨士奇好,还是在他儿子长大几岁后命锦衣卫盯着点儿。不要让事情闹大了。看来还是杨溥最让人放心。本人持身正,又有才,又没有不省心的孩子拖后腿。以后可以考虑提拔他。’

    允熥想了一会儿,站起身走到窗户边又晒晒冬日温暖的阳光,就要去前殿批答奏折。可就在这时,小宦官通报:“陛下,中山长公主求见!”他话音刚落,就听昀芷的声音传来:“皇兄!”

    “怎么,这个时候来找为兄,有何事?”允熥笑道。

    “皇兄,李家的案子还没有结案么?”昀芷道。

    “尚未结案。这才几日,即使从年前的腊月二十三日开始算,到今日也才一个月多一点儿,没能结案才正常。”

    昀芷却撇嘴道:“皇兄你不要用这样的话来敷衍妹妹。妹妹可知晓皇兄你这些日子在忙什么。李家的案子早就调查清楚了。”

    “皇兄,李家发生这样的事情也非皇兄所愿,皇兄早日结案也是好事。何况皇兄你忙的事情已经做完了,也该将李家的这个案子结案了。”她又请求道。

    “好好好!这就下令让锦衣卫将卷宗从头到尾都整理一遍,皇兄再批答一番后送都察院最后定罪!”允熥说道。

    ”这才是妹妹的好皇兄!“昀芷又笑着说道。

    “你呀,不过才见过那个叫做李咏琳的人几次,就这样为她忙前忙后的,谁交了你这样的朋友,可真是值了。”允熥说道。

    

第1398章 李案的定罪() 
    听了允通的话,昀芷笑了一声,没有答话。她少年之时只结交了这么一个民间朋友,催促尽快结案又不费事,当然要尽力帮忙。

    既然答应尽快结案,允通也不会再拖。他马上传旨给秦松,让他尽快将卷宗移交都察院和刑部,由这两个衙门做出最终的判决。

    秦松接到旨意后当然不会耽误,立刻下令对卷宗进行最后的整理,第二日一早将所有卷宗送到了都察院。

    都察院的官儿当然对锦衣卫十分厌恶,从上到下都没给来送卷宗的锦衣卫校尉好脸色。这次的李案都察院内有两名御史牵扯其中,已经停官待处置。虽然是他们自作自受,但都察院的名声也受到了影响,他们能高兴才怪。

    但不管他们怎么给锦衣卫校尉脸色,卷宗也不能不接。蹇义得到卷宗略微看了看,就命差役拿着这些卷宗跟着他去了刑部,要与刑部尚书茹瑺一起商议定罪。这个案子看起来简单,但定罪的分寸可不好掌握,蹇义本着一人计短,二人计长的想法与茹瑺去商议。

    茹瑺也有些挠头。李案的突破口是官府勾结地痞恶霸构陷李家杀伤人命,从《大明律》的角度来说,也是这个罪名较重。收买好几条人命,已经足够死罪了。但他们也都明白,允熥更加在意的是这几个官员想要侵吞李家产业,在最后的定罪中一定要突出这一点。

    经过反复讨论,蹇义还入宫求见过一次试探陛下的心思,二月初三,他们二人正式定下了罪名和处置:原苏州知府赵岩,以诬陷、公器私用、贪掠民财等罪名判处流放蒲藩,原都察院河南道御史明良流放岷藩,……;李士鲁之子李玄珐流放秦藩,……。

    在邸报上刊登的此案的经过,他们二人也各自找了能妙笔生花之人写了,突出了侵吞李家产业之事。

    允熥看了他们的定罪和案件的经过,非常满意,在奏折上批答道:“朕无异议,着刑部、都察院照此办理。”

    得到了允熥的批答后,定罪结果完全公开,同时开始按照判决处置人犯。

    ……

    ……

    “爹!”“爹!”在锦衣卫镇抚司衙门前,对着刚刚从这个在大多数人看起来十分阴森的衙门中走出来的一人,响起了这样两声叫喊。

    “行检,行校,你们都来了京城?”那人一愣,随即略有些惊喜的叫道。

    “是,爹!”刚才喊他‘爹’的两人忙涌上来,拉住这人的手,说道:“爹,你没什么事儿吧?没受什么伤吧?”

    “没事!我又不是人犯,是来做证人的,能有什么事情?受伤就更不会了,你爹我有什么说什么,不敢有任何欺瞒,锦衣卫的老爷们打我做什么?”这人笑道。

    他就是苏州府警察署一个巡行队的队正,李九成。当日他被派到苏州的锦衣卫抓起来后,马上将自己知道的所有事情都交待出来,让锦衣卫十分满意,虽然不敢放了他,但在监牢中给他的待遇还不错。后来所有人犯从苏州提到京城,又有了其它人审问他。不论锦衣卫问什么,李九成都非常配合,让说什么说什么,也没吃什么苦头。

    虽然他也曾配合赵岩对付商户李家,但他官微职低决不敢违背知府的命令不易苛责,而且后来还做了污点证人,认为他不仅无罪反而有功,今日就是放他离开锦衣卫的日子。

    他们父子三人寒暄几句,李九成忽然想起什么,问长子李行检道:“你们是怎么来的京城?你们身上也没有功名,不开路引怎么可能来京城?”

    “苏州府与长洲、吴县这三个衙门也正乱着,绝不可能有官员给你们开路引,莫非你们是找了人偷官印私自开的路引?”

    想到这里,李九成的表情顿时就不好看起来,拉着他们快走几步远离锦衣卫衙门,然后低声呵斥道:“这是什么时候,你们也敢做这样的事情!败家孩子!李家的案子闹得沸沸扬扬,不知道有多少锦衣卫、镇司的番子在苏州,你们还敢做这样的事情,不要命了!要不是这儿是大街上,我非得抽你们两个人一顿!”

    李九成连连骂了他们好一会儿才停下。等他住了口,二儿子李行校拿出水壶说道:“爹,喝水!”趁着他喝水的功夫,李行检解释道:“爹,我们也不是小孩儿了,怎么可能不知道这个时候苏州有锦衣卫、镇司的番子?我们可不敢这个时候私下里偷官印开路引。”

    “那你们怎么来的?”李九成仍然气冲冲的问道。

    “爹,您被带到京城后,娘在家里就忧心忡忡,害怕爹你被治罪,催着儿子来京城打听会不会被治罪。儿子自己心里也担心,也想来京城。但这个时候也不敢私下里开路引,只能在家干着急。”

    “正好,前几日苏州府的粮食要起运,送到京城附近的粮仓。这个差事本来轮不到我们,但因为李家的案子上到知府、下到巡警,抓走了得有一半多,人不够用了,就让咱们分署派几个人跟着押送粮食。要是平时,这可是个人人争抢的好差事,送粮食到了京城还能玩一两日,我们抢不到;可现在苏州巡警抓了不少,空出去不少官位,还在的人都盼着升官呢,就怕自己回来的时候官位都被填满了,不敢离开苏州,没人愿意来。我们兄弟就接了这个押送粮食的活计来京城。”

    “也好。你们年纪轻官位争抢不上,来京城还能躲开是非,也好。”听了大儿子李行检的话,李九成说道。

    说过此事,时候已经到了午时,该吃午饭的时候,道路两旁的饭馆散发出饭菜的香味。他虽然在锦衣卫牢中没受什么罪,但也不可能给他好吃好喝好招待,饥一顿饱一顿的。李九成虽然只是个小小的从九品队正,但家中数代做衙役,从南宋时期就开始当,家里可不穷,从来没挨过饿,这时闻到饭菜的香味反应过来自己正饿着,叫道:”别的事也不忙说,先找地方吃饭!”

    “今天爹你出了牢狱还能官复原职,可是喜事,找个好点儿地方吃饭!”李行检说道。

    “对,爹你出监牢是高兴的事情,可得吃顿好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