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明天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宗明天下- 第48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所以允必须要求所有讲武堂毕业的学生一定要在基层带几年兵,历练一番,才能当好武将。

    众人听了允的话,心思各异。人都有好逸恶劳的本性,大多数人若是能在卫里待着决不愿意去当千百户。不过允说的也是正理,平日里上课的先生也有不少人这么说,即使面前说话的人不是皇上他们也反驳不得,只能在各班班长的带领下答应道:“是,陛下。臣等谨记陛下的教诲。”

    允笑笑,低下头喝了口水,又抬起头来说道:“不过你们这一届学生中的大多数朕不必担心会如此。因为,除水师的六十名学生外,所有陆师的学生朕都会留在京城,不外放为官。”

    教室内顿时响起了叽叽喳喳的议论声。允刚才说的这话太令人惊讶了。都留在京城,那就是安排在京卫甚至上直卫里面了?二百十四个人,京卫如何能够有这么多空缺?但也有几个人想到了其它,不禁脸色一变。

    各班的班长有的也忍不住与周围坐下的人谈论起来,还是得到司务的提醒后,才赶忙维持秩序,让大家住口,听皇上的训话。

第974章 问题() 
    允熥接着说道:“众位学生也应当知晓,西北的撒马尔罕国不服王化,虽几次派人出使大明,但不过是因为觊觎中原所以使人探听大明虚实,妄图如同当年蒙古灭宋一般灭亡大明。虽然大明正当鼎盛,无惧撒马尔罕,但也不可不防。”

    “最近西北的秦王与陕西行都司衙门的人又向朝廷奏报,撒马尔罕已经秣马厉兵,朕与亲近大臣商议后以为其多半是在预备东征大明!”

    听到这话,在场的学生们悚然动容。虽然从年初开始京城就流传撒马尔罕国要东征大明之事,又有皇上在广州中邪术之事的幕后主使是撒马尔罕国之人的传言,但他们可不是非常好忽悠的百姓,知道这事即使为真,但也指不定哪一年呢,却不想撒马尔罕国明年就要出征大明!

    众人又忍不住议论起来。韩城悄声问秦霜:“秦霜,撒马尔罕明年就要出征大明?”

    “我如何得知?”秦霜说道:“我虽然出身伊吾,伊吾也在秦王治下,但这二年一直在京城,如何能够知道这样的事情?何况我爹不过是一个百户,就算此事为真现在也不会知晓。”

    允熥待众人又安静下来后,继续说道:“众位学生都是大明之英才,所欠缺的只是征战之经验。此战所用兵将极多,汝等不论押运粮草、为诸将参谋、在朕身边为舍人亦或是在在千百户、卫所为将,待击败撒马尔罕之兵后必都已成为经验丰富之将领,朕以后也能放心任用汝等。”

    听过允熥这话,在场陆师的学生都松了一口气。

    他们不傻,在允熥说到对撒马尔罕之战后马上想到:‘陛下在我等面前提到这一战,先前又已经说过不会让让我们返回原本的卫所,定然是要让我们在这一战中效力了。再结合之前皇上所说在千百户历练之事,皇上这是要我们亲自带兵与撒马尔罕国的军队见仗啊!’

    想到这里,他们顿时十分担心。与撒马尔罕国之战可不是他们在老家的时候见长辈们打过的剿匪战,必然是大战,类似于当年大明与陈友谅、张士诚和蒙元的大仗。

    这样的仗都十分惨烈,攻打大都还罢了,元顺帝自己跑了所以伤亡不大,可其余几战都伤亡不小。若是在卫里为官,战死的可能很小;但若是在千百户里,就大大增加了。虽然即使最惨烈的大战,当场战死的人一般也不会超过两成,但两成战死的概率也不低了。

    所以他们听到允熥说了这么多任用他们的法子心里都松了口气。‘皇上果然还是爱护我们这些讲武堂的学生的,不愿意让我们都战死在战场上。’众人均想。

    允熥又说了几句话,从台上下来。退下之前,他见到整个教室内大多数学生都露出轻松的表情,自己的脸上也露出微笑。

    但从台上下来后,允熥的微笑就变了模样。其实他的目的,就是让这些讲武堂刚毕业的学生充实到与撒马尔罕国交战的军队的千百户中去,让他们担任副千户或者百户,在激烈的战争中积累经验,等仗打完了就有丰富的经验了。

    但他为了避免他们太过惊慌并未直说,而是给出来这么多选择,让他们以为最后会去千百户为官的人是少数。但实际上,会是多数。

    ‘不过即使如此,还是不要将他们安排到伤亡最惨重的卫所里去。朕培养这么多人也不容易。’允熥想着。

    他正出神,郑轩行过礼后马上破不亟待的问道:“陛下,撒马尔罕国确实就要出兵了不成?”

    “朕刚才也说了,只是推测,并无证据证明他一定会出兵东征大明。”允熥回过神来,回答道。

    “陛下,可是,这是否是撒马尔罕国只想东征亦力把里,而非大明?”俞周文问道。

    “即使他仅仅是想要东征亦力把里,朕也定会出兵。”允熥说道:“亦力把里紧贴秦藩,若是撒马尔罕国灭了亦力把里在那里站稳脚跟,之后再出兵东征,伊吾必定守不住,甚至罕东、赤斤、沙州等地都守不住,只能东撤嘉峪关。”

    “而撒马尔罕国占领了伊吾,其出征方略就有许多变化,是战是和全操于帖木儿之手,到那时为保西北,就不得不屯重兵于此。西北贫瘠难以常年支撑数十万大军,又不通水路转运粮食不易,到最后西北必不可保。”

    不论是允熥还是尚炳,都对亦力把里虎视眈眈,想要夺了他的土地人口,但在撒马尔罕国东征的时候这个黄雀可做不得。以亦力把里的实力,在大明与撒马尔罕两国中间不过是一条狐狸,虽然滑不留手,但不论撒马尔罕还是大明只要认真起来都可以将他灭掉,允熥与尚炳也不担心他会对伊吾或河西之地起了觊觎之心,当初伊吾还是在亦力把里上一任大汗黑的儿火者的帮助下夺取的。

    可若是让撒马尔罕夺取亦力把里,那就等于一头狮子吃了狐狸,大明即使是一头老虎,在屁股后面蹲着一只狮子也不会安心的。

    俞周文也明白这个道理,但还是问道:“若是趁亦力把里刚刚被打败之时出兵呢?”

    “这样的时机如何把握?”允熥反问:“没有千里传音之术,如何能够准确把握住这样的机会?朕也与诸位老将军议论过此事,但众人都说想要把握住这稍纵即逝的时机十分困难,即使他们也未必一定能成。为了稳妥,还是与亦力把里联合抗敌。”

    俞周文又思索了一会儿,想出一个问题要询问允熥,可忽然想起来了自己的身份,忙躬身行礼道:“臣逾越了,请陛下恕罪。”

    “无妨,”允熥笑道:“对撒马尔罕之战十分重要,朕正是要集思广益,你们若是有了什么好计策,也可给朕上奏折,朕绝不厌烦。”

    众人说笑一阵,允熥又吩咐俞周文和郑轩道:“明日就是腊月二十三小年了,你在讲武堂好好款待学生们;虽然适才这些学生已经毕业,但也不能不在意,也留他们在讲武堂款待。若是有家在京城附近想要回家的就罢了。”

    “是,陛下。”他们二人赶忙答应。

    “每年你们二人都要留在学校里陪着学生们过小年,比其余官员辛苦得多,朕于心不忍呐。”允熥又道。

    “臣等为君分忧,并不辛苦。”他们二人又异口同声说道。

    “哈哈,为君分忧也辛苦。”允熥笑道:“谁说为君分忧就不辛苦了?好在讲武堂二月初二才开学,你们从正月底才开始忙碌,还罢了。不过朕还是要奖赏你们。”允熥说着对他们二人奖赏了一番。他们又赶忙谢恩。

    允熥又说了几句话,在他们两个和二年级学生的欢送下离开了讲武堂。

    目送允熥离去,秦霜与韩城回到寝室,侧过头来对他说道:“我记得你已经成婚了,还已经有了孩子?”

    “确实如此,怎么了?”韩城感觉很奇怪,反问道。

    “没什么。”秦霜说道:“随便问问。”

    =======================

    感谢书友oyve、这尼玛竟然、龍之魂魄的打赏。

第975章 再次国子监() 
    离了讲武堂,允坐车来到国子监。在大门口将金善扶起来,他笑道:“朕可来的晚了?车上也不知晓时间,朕看着讲武堂的刻漏仿佛是要晚了。”

    “并未。”金善说道:“陛下来的正是时候,还有一炷香就是陛下亲自讲课的时间,恰好未晚。”

    “这就好,没晚就好。”允说道:“不过只剩一炷香的时间还是略迟,朕下次记得早点儿。这一次,只能让学生们多等一炷香了。”

    “陛下日理万机,还能抽空来为国子监的学生讲课,真是国子监诸位学生的天大的荣幸。”金善拍起了马屁。

    允笑笑没有答话,径直走进院内。诸位中书舍人与侍卫赶忙跟上。

    是的,允今日来到国子监,就是为他们上课来了。

    那一日允召见齐泰,说起许多大臣都难以理解他的心意,齐泰就说道:“陛下,即使现在陛下事情繁多,也可多与青年才俊议论朝政,就如同从前与臣等一般。上了年纪的大臣不好转变,但青年人更容易接受陛下想法。”

    允乍听这句话没什么感觉,但回头细想,想到:‘天底下青年才俊最多的地方,不就是国子监与讲武堂么?讲武堂朕曾经亲自管理,还为学生们上课,在国子监也可以啊。’

    ‘将来从国子监毕业的学生都是大明各衙门的中流砥柱,若是能让他们都能顺从朕的心意,还有什么可担心的?’

    允又思索一番,觉得自己每十天抽出一下午的时间来为他们上课可以实现,所以决定亲自为国子监的学生上课。讲武堂那边允仔细查看一番,觉得俞周文与郑轩管的还不错,他当初亲自教导过得历史课也基本符合他的要求,所以决定不亲自在讲武堂上课,只是每次出宫的时候过去看看。

    允走进公房,一边脱外衣,一边听陈继说道:“陛下,臣再改之后的教案为……”

    允虽然决定亲自来为国子监的学生上课,上课的主题也是自己拟定,但没有太多时间来详细预备,所以都是他将自己要讲的内容交待给中书舍人,由中书舍人去草拟,拿来给他审阅。若是不合心意就改,改到合乎心意为止。

    允听陈继从头到尾说了一遍自己这次拟定的内容,笑道:“这次写的不错,朕就采纳了。”

    陈继躬身行了一礼,双手举起稿子。允接过来,用一炷香的时间从头到尾又看了一遍,对金善说道:“让他们预备起来吧。”金善答应一声,转身退下。

    一间大教室内,八十多名身穿国子监监生衣服的人正坐在其中,虽有人正认真读书,但更多的人正在低声议论着什么。

    其中一人手里握着一本《论语》,正念念有词的说着什么。他身旁的人问道:“陈廷峰,你这做什么呢?”

    “这还看不出来,我是在对祖上祷告。”被叫做陈廷峰的人满脸激动地说道:“竟然能够得皇上亲自来授课,一定是家里的祖坟冒青烟了,可一定要告诉他们,让他们高兴高兴。”

    他身旁这人觉得他的这个行为十分白痴。皇上亲自来授课虽然稀奇,但他们以后都是会授官的,将来总有能够面圣的机会,何必这么激动。

    不过这话可不能说出口,所以他只是说道:“即使如此,你手里拿着一本《论语》做什么?不论是祷告,还是过一会儿皇上授课,都用不到《论语》。”

    “这个啊,这个只不过是我随手抓了一本书而已。”陈廷峰说道:“白建峰,说起来,皇上这堂课到底要讲什么还不知晓呢。”

    “大约不会是经义。”白建峰说道:“皇上这几次会试都是重策论轻经义,大约是讲一讲策论?”

    “我看是施政。咱们都是率性堂的学生,也快要入朝廷为官了,皇上与咱们说一说施政也正当其时。”另一人说道。

    陈廷峰点了点头,说道:“有道理。”正要再说什么,忽然一名博士走进来喊道:“禁声!陛下已到!”他们慌忙闭上嘴,胡乱拿出一本书来看。

    不一会儿,一名侍卫走到门口,大声喊道:“皇上驾到!”众位学生赶忙站起来对着大门处行礼:“学生见过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免礼。”允走进来走到讲台上,微笑着说道。他们又行了一礼,方才坐下。

    允看着底下坐着的一张张年轻的面孔,笑道:“众位学生,这是朕头一次为汝等上课。”

第976章 第一次商议() 
    “先帝曾言:‘太学天下贤关,礼义所由出,人材所由兴,俾诸生有成,士习丕变,国家其有赖焉。’”

    “正如先帝所言,汝等均是我大明出类拔萃之贤才,朕秉承先帝之意,虽事物繁忙,也十分注意国子监,不论是前任祭酒亦或是当今祭酒,朕都曾多次叫入宫中询问国子监事,以察贤纳良。”

    “朕早有于国子监自领一课教授汝等之意,但事物繁忙,一直不得闲。幸而如今即将年关,朕于是决定亲自来国子监教授众位学生。”他胡乱解释了一下自己来教课的缘故。

    国子监一众学官的脸色都不太好看。不论因为什么,皇上亲自来教课就是对他们的否定,脸色当然好看不了。只有金善无论表情还是内心都一如往常。他又不负责具体讲课,皇上之前又推心置腹的与他说过此事,所以对此并不在意。

    待学生们应诺过后,允熥下令分发课本。侍卫们手里捧着许多本子,走进来挨桌分发。

    陈廷峰在侍卫将课本放到他桌子上后,马上拿起来要看看内容。他对于皇上到底要教什么可非常好奇。不仅是他,在场的所有人都如此。

    陈廷峰翻开封面,只见抬头写着:“历代变革得失。”

    与此同时,他听到从前面传来允熥的声音:“今日朕来讲一讲,对管仲相齐之后变革的看法。”

    允熥来到讲武堂的目的是将自己的思想灌输给他们,既然如此,那讲历史就是夹杂私货最好的法子了;而历史之中,又以教导历代改革最容易装私货,所以他决定向学生们教授这门课。

    他并不觉得监生能够完全接受他的想法,即使仅仅只对这些改革。所以他也不会将自己对这些变革的所有理解都告诉他们,而是挑其中一部分进行讲述。

    不多时,允熥讲完一堂课,这些学生似乎有许多不解之处,但允熥并无解答的意思,而是对金善说道:“叫下一个班过来。”众位监生听到后明白皇上这是要再教导几个班,忙躬身告退。

    这些内容允熥对率性堂的五个班都讲述了一遍,等讲完的时候天已经快要黑了,允熥说道:“今日天色已晚,待下次朕来到国子监为汝等讲授课程再解答汝等的问题。”

    说过这句话,允熥离开教室,在公房中休息一会儿,起身返回宫中。

    允熥刚刚来到皇宫左安门,就见王喜已经在此等着了,他看到车驾忙迎上去,对已经掀开车帘的允熥说道:“官家,景川侯、长兴侯、郑国公、梁国公等诸位勋贵都已经在殿内等着了,无人不至。”

    “好。”允熥答应一声,就要放下帘子;可他的手忽然在半路上停住,重新将帘子掀开,对王喜笑道:“天怪冷的,你也上来吧。”

    “官家,奴才何德何能能够与陛下同坐一辆马车?”王喜马上说道。

    “朕让你上来你就上来,矫情什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