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明天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宗明天下- 第47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陛下,公主殿下,乃是天下间除陛下、皇后娘娘外最尊贵之人,臣何德何能可得到如此荣幸尚主?臣自知德才均不足够,岂能配得上公主殿下?还请陛下收回成命。”

    允一拉脸:“你可是朕亲自提拔的人,你若是德才均不足够,岂不是说朕的眼光不好!”

    “朕的妹妹自然是天下最尊贵的人之一,但你也是朕的亲信,朕还不知道你如何?朕是经过反复思考仔细掂量觉得你颇为合适,所以你怎么会配不上她!”

    依照允的本心,自然不愿意妹妹嫁给一个成过亲的人。成过亲还罢了,先头还有一个儿子,无论怎么安排都是大麻烦。但谁让昀兰自己喜欢呢?他毕竟有后世的思想,愿意妹妹嫁给一个喜欢的人,生活的幸福一些。

    更何况,昀兰嫁给杨峰,还可以进一步打击最腐朽的那一部分儒家思想。虽然理学派在一部分相对先进的思想被收纳后已经一蹶不振,但如同理学派这样的学派还有几个呢,都是宋代到蒙元时候产生的学派,虽然影响不大也能够蛊惑一部分读书人。正好借助昀兰这个望门寡嫁给杨峰这个鳏夫的事情沉重打击这样腐朽的儒家学派。

    不过这两个理由自然不能和杨峰说。允也只能以势压人,强迫他接受。

    并且他也有七八分把握,杨峰只是一时太过惊讶,也担心受到舆论的抨击,其实对于尚主并无多大抗拒之心。一来,他见过昀兰,知道她长相标致,是个美人;二来,那二年允对于皇宫的把握还不太严密,他即使不故意打听也能听到有关昀兰的一些传闻,知道她性情平和,温柔可亲;三则是尚主的巨大利益,所以应该不会抗拒与昀兰成婚。

    事实正如他所想,杨峰本来就没多少抗拒之心,又见允如此说话,虽然仍未答应,但只要给他们家正式下达一份圣旨估计就成了。

    允随后让他坐在身旁,秉承后世大舅哥与妹夫说话的方式说道:“刚才朕是以皇上的身份给你赐婚,你不可不应。现在朕要以兄长的身份与你说几句话。”

    “朕的这个二妹妹,你也见过,也应曾听闻与她有关的传闻,知晓她并不是刁蛮之人,对待克城,朕若是说当成亲儿子一般对待你定然也不信,但肯定不会苛待了他,你大可放心。即使将来分家产,该归长子的东西也不会少了他的!”

    “朕的这个二妹妹,也是一个会打理家务事的人。她的寝殿上下宫女宦官足有数十号人,每日的事情虽然不多也总有那么几件,可整个宫殿都被她打理的井井有条,绝不用麻烦皇后。”

    “朕的这个二妹妹,虽然出身高贵,但也是明白礼仪之人,将来你不必担心她会不敬你的父母,必然会如同其他的媳妇一样孝敬长辈。当然,你们成婚后会住在公主府,也不和父母住在一起,倒也不会经常见到公婆。”允洋洋洒洒,夸了昀兰一阵。

    待将夸奖的话都说过后,允又说:“朕的这个妹妹与你成婚后绝对会对你很好,所以你千万不能对她不好。朕对她是很疼爱的,若是让朕知晓你对她不好,朕可不依。”

    杨峰慌忙站起来说道:“能得公主下嫁,是臣几辈子修来的福分,岂会辜负圣意!”

    “这样就好。朕总盼望着你们的日子将来能够过得好。”允笑道。

    允又对他说了几句话,让他退下了。

    说过此事,天也已经快要黑了。允派人去前殿吩咐四辅官与舍人们可以下值了,自己又让王喜拿过来几份要紧的折子批答过后送到通政司下发,前往坤宁宫并且吩咐另一名小宦官叫昀兰也至熙瑶的住所。

    回到坤宁宫,允马上告诉昀兰此事。昀兰当然十分高兴,但面上却还要装出害羞的样子来,红着脸低头不语。

    允哈哈笑道:“当初那个与兄长说自己喜欢杨峰的人哪里去了?可是已经藏到了桌子底下?”

    昀兰听了他的打趣脸色更红,匆匆用过晚膳,就一溜烟跑回了自己的寝殿。

    允又笑了笑,对熙瑶吩咐道:“你也赶紧预备起来。虽然今年不会成婚,但事前的准备都要做足了,不可出纰漏。”

    “是,夫君。”熙瑶也笑着答应。

第955章 来到乾清宫() 
    第二日,允正式下旨让杨峰尚主。杨家人当然非常高兴。不对,非常高兴都不足以形容他们家人的高兴程度,杨峰的老爹当场就高兴的晕过去了,他的几个成年的弟弟妹妹也都乐疯了,在宣旨的太监离开后围在杨峰周围不住的恭喜。他们家的族亲得知后,更是组团来恭贺。

    只有杨峰的母亲王氏私下里悄悄对杨峰说道:“峰儿,你尚了主,是咱们全家的荣耀,但对你自己未必是好事!皇家的公主咱们家也管不得,若是生性娇纵可就苦了你了。”

    “你从前不是也在皇上身边当过侍卫?可知道中山公主的性情如何?”

    “娘,中山长公主性情很好,绝非刁蛮之人。”杨峰答道。

    王氏又仔细询问几句,才松了口气说道:“这样娘就放心了。”

    虽然允这道圣旨并未大肆宣扬,但建业朝头一次有公主下嫁岂会不引起众人的注意?更何况杨氏族人恨不得宣扬的全国人民都知道,所以当日下了朝后没多久在京的文武百官都已经知晓了。

    与杨峰关系不错的武将以及少数文官马上也命下人准备礼物,等着下值后去恭贺;和杨峰很陌生的,一些武将大多想着如何靠上去,其余的则暗暗注意以后不要得罪了他。

    大多数文官都觉得不太妥当,不过也不会为此上折子;但有一小部分文官很反对此事,激烈的上奏折进谏。

    允早就料定会有进谏的人了,所有进谏的奏折全部亲自看一遍,对仅仅指出公主殿下嫁给鳏夫不妥当、言辞也不甚激烈的人当做没看见奏折,但对于洋洋洒洒引经据典写了一堆或者言辞激烈的全部下旨予以申斥,并且列入预备贬斥的行列中。

    这场风波过去后,杨家就开始预备起婚礼来。由于杨峰是要与公主成婚,杨家生怕显得简陋,所以竭尽所能预备婚礼,家里这些年积攒下来的钱差不多都会被花光。杨峰二弟的老婆有些不满,但也不敢公开说,只得在自己的院子里与丈夫抱怨。

    杨峰第二天一早就来宫里上值,半路上很是被当年的同僚嘲笑了一番。他当侍卫的时候调到允身边后就是七品,后来一路升到正四品,当副将后挂了正三品的衔,现在竟然又来当正七品的通事舍人。与杨峰还算熟悉的李波查验过他的手诏后笑道:“杨通事,快来参见上官。”

    “一边去!”杨峰也笑了:“虽然你现在的官衔比我高,但也管不着我,算什么上官!”

    “就是不算上官,也比你官大,面见高官岂能不行礼。”

    “好好好,见过李大人。”杨峰也就开玩笑似的躬身说道。

    嬉闹过一阵,杨峰走进乾清宫。秋辅官李须虎见到他点点头他昨天下午已经知道了杨峰要来当通事舍人的事情,虽然很惊讶,但也没有多说什么,此时与杨峰寒暄几句,还回忆了一番当年他在詹事府任职、杨峰当侍卫时候的往事,安排了一个座位。

    不一会儿允下朝回来,见到杨峰就把他叫到身边笑道:“杨峰,册封你为中山长公主驸马的圣旨已经拟好下发了,从今日起,你可就是朕的妹夫了。”

    杨峰不知如何接话,只是微笑着。好在允马上继续说道:“不过虽然你是朕的妹夫,也要礼敬上官与同僚友好,千万不能摆出驸马的样子来。”

    “做事也要勤勉,朕用人只有四个字:公忠廉能,越贴合这四个字的朕就越是提拔。祖宗的功劳可以让人一辈子锦衣玉食,但可不是直接为官的依据。”家里人的话昨晚已经说过了,今天就是公家的话了。

    杨峰马上躬身答应。他当初能够被朱元璋选中到允身边为侍卫就是因为谨慎的个性,即使没有允的吩咐也不会仪仗自己驸马的身份到处招摇的。

    允叮嘱过后,又道:“今日你初来,恐怕对朕的内阁如何运作尚不熟悉,就先熟悉一番。你退下吧。”

    杨峰答应一声,躬身退下。

    在座的舍人们都对他十分客气,有人甚至将他当做上官来对待。虽然大家都没有想明白皇上为何任命杨峰为通事舍人,但他显然不可能是扑街了,后来听闻他成为驸马后更确定了自己的想法。

    就这样过了数月,很快到了八月份。

    ……

    ……

    八月初九这一日一早,杨峰按时来到乾清宫上值。他走进前殿,与同僚打声招呼,就坐下来开始一天的工作。

    不过虽然说是工作,但其实他也没什么事情。昨日是朱元璋诞辰七十五周年,允前日就带领全家和在京的所有藩王去孝陵祭祖了。既然皇帝不在,无论是商讨朝政还是草拟圣旨之事都没有,至于票拟折子,五军都督府的折子本来就少,又有李须虎这个秋辅官在,他一天也捞不到几份折子批答。

    所以杨峰将茶沏好后,就拿出一本书看了起来。只见书的封面上写着《撒马尔罕国概要》。

    任何一场战争,都不是能够轻易发动的,所谓为将者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在实力相差不大、将领的指挥才能也相差不大的情况下,情报的作用就很重要了。

    但允对于哪些情报重要那些情报不重要的观点与这个时代的人不太一样。允认为,人口多寡、粮草多寡、社会组织构成、军队组织构成、国内百姓对打仗是否支持、军队将领对打仗是否支持、士兵的士气如何等事情,比战术级别的情报要重要得多能提前得知敌军将要伏击自己的情报当然十分重要,但在双方大军已经互相驻扎在几十里外要当面硬碰硬的时候,战术级别的情报就不那么重要了。

    尤其是社会组织构成,中华之人对于这一点的重要性一直认识不足,以为全天下都是和中华一样的社会构成,顶多以为与春秋战国时代一样,不大能意识到宗教等其他要素的重要作用,即使他几次强调此事,成效也不大。

    为了普及自己的观点,提高战争获胜的几率,允即位第二年就下令秦藩的人与锦衣卫合力派人去撒马尔罕国的地方搜集这些情报,哪怕是白菜的价格也要记下汇总传回来,在去年年底初步编写了这本《撒马尔罕国概要》。

    杨峰津津有味的看着。这本书涉及到了许多撒马尔罕的风土人情,对于中原之民来说很稀奇,所以杨峰看的很投入,不时小声叹道:“原来如此!”“为何会如此?”“这个风俗好奇怪”等等。

    中午吃过午饭,杨峰也没有去他们可以睡午觉的殿阁,而是就在乾清宫内找了一个背风又遮阳的亭子,坐下看了起来。

    他正看着,忽然感觉身旁似乎有人喘息的声音,忙侧头一看,就见到一个身穿侍卫服色的人站在他身旁,眼睛盯着他手上的书。

    “陈侍卫对此书很好奇?”杨峰认得这个叫做陈立杰的侍卫。

    “杨大人恕罪。”陈立杰马上躬身行礼道:“下官在这附近值守,听到杨大人一边看着书还一边嘀咕着什么,心下好奇,于是凑过来看一看。不想书中写了这么多的奇闻异事,所以忍不住看了起来。”

    “这也没什么。陛下并未说此书不得其他人观看。只是,你认识这上面的字?”杨峰记得和李波打听宫内侍卫的时候,听他说起这个叫做陈立杰的侍卫是猎户出身,机缘巧合之下来到允身边为侍卫,应该不认识字才对。

    “杨大人,在下来到皇上身边为侍卫后,因看皇上身边原来的侍卫都识字,所以也自学文字,那书上的文字差不多都认识。”陈立杰答道。

    ‘他是建业二年初才来到陛下身边为侍卫的,到今年才三年,就认识了这么多字,了不得啊!当一个侍卫有些屈才了。’杨峰在心里想着。

    不过他却没有说此事,而是对他说道:“我记得陈侍卫你为正六品,在下现在才正七品,可当不起你大人的称呼,,直呼我的名字就成,或者叫在下杨通事、杨舍人也可。”

    “杨大人现下虽然仅仅只是正七品,但皇上对大人十分重视,下官万万不敢直呼大人的名字。况且依照规矩,驸马为从一品,下官称呼大人也是应当。”陈立杰说道。

第956章 英雄魂归() 
    杨峰听到这话再也无话可说,只能低下头继续看书。

    可就在这时,从不远处忽然传来他熟悉的声音道:“总算找到你了。”杨峰抬起头,果然见到了李波正向他走过来。

    “你不是护卫陛下去了孝陵么?你回来了,怎么没见陛下的车驾?”杨峰马上问道。

    “奉圣上口谕,宣你出宫面见。”李波说道。

    杨峰当然奇怪为何允回京后没有马上回宫还宣他出宫,迟疑了一下才答应道:“是。”

    李波又对陈立杰等侍卫说道:“你们也一起出宫,去护卫圣上。”

    “是。”众人答应一声。

    随即在李波的带领下,他们离开皇宫,骑上马向城东跑去。很快,他们已经跑出了城,来到城北。

    又纵马奔驰一阵,他们来到码头附近,见到许多带有皇室标志的车驾,顿时明白这是到了允所在的地方,忙从马上下来,将马匹交给随行的侍卫,跟随李波向里走去。

    不一会儿见到允行过礼后,杨峰不由得问道:“官家,臣冒昧,敢问这是要做什么?”

    “两个月前张温帅领最后一批从安南撤出的将士返回京城,今日是带领京城左近的这几个卫所返回京城日子。”

    “这次征伐安南,张爱卿居中调度,统筹负责,为大军顺利击败安南之兵、平定安南全境立功甚大,所以朕前日听闻他将会于今日返回后就决定在码头迎接他。”允笑道:“古之名将大胜回京后,君王都是出城三十里迎接。龙湾渡的码头离着京城没有三十里远,朕就多率领几个人来迎接他。”

    “官家待将士之厚,古之君王万难能及。”杨峰马上来了句马屁。

    “虽然知晓你这是一句马屁,但朕还是觉得十分高兴。”允开玩笑道。

    他与杨峰说笑几句,忽然又皱起眉头:“只是依照一路上传令的将士的话,张爱卿的身体不大好,在安南犯得病其实一直也没好,只是强撑着打理军队之事。交王劝他在安南把病养好后再回来,但他执意要亲自带兵返回,交王侑不过他,只能随他去了。”

    “并且景川侯曹震曹爱卿、武定侯郭英郭爱卿等几位爱卿这段日子的身子也不好,都病体缠绵的,曹行为了侍奉曹爱卿都请了长假回家。”

    “曹震、郭英二位爱卿在朕刚刚即位的时候还精神矍铄,满面红光,说话粗声粗气,有足够的精力来教导朕,领导五军都督府,谁知才过了五年,就一个个的变成了这样。”

    “等张温回来了,不论他病好没好,朕都让太医给他检查一下,放他几个月的假在家休养。”

    提到这些人现在身体不好,允的心情也不怎么好。虽然曹震、郭英等人比不得徐达、常遇春等后世熟知的大将,但也为大明建立、驱逐鞑虏立下汗马功劳,允对他们也是比较敬仰的,看到他们病体缠身自然不好受。

    不过允只是稍稍沉浸在这样的心情中,马上就缓了过来,对杨峰说道:“这几日朕不在京城,你都忙些什么?”他当然知道通事舍人没什么事干。

    杨峰刚才被允的几句话也撩拨的心情不好。他爹今年也快六十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