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练子宁等人都对允补充的这句话半信半疑,但既然皇帝已经这样说了,他们就只能听从。
允自觉多数事情都已处置完毕,剩下的那一项他还要考虑,不会今日或明日就做,所以决定先放松一下。他对胡广说道:“明日清出西湖一角,朕要看一看天下闻名的杭州西湖。”
胡广毫无意外的答应道:“是,陛下。”
但张辅忽然想起了什么,对允说道:“陛下,杭州城中,有一处比西湖更加值得游览。”
“噢,是什么地方?”允好奇的问道。杭州应该没有比西湖更加出名的地方吧。
“其实这个地方也在西湖附近,就是杭州岳王庙。另外,栖霞岭处有鄂王殿下的坟墓。”张辅说道。rw
第562章 满江红()
岳飞,字鹏举,生于宋徽宗崇宁二年,两宋之交的名将。宋高宗绍兴十二年被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享年四十岁。岳飞遇害后,狱卒隗顺冒着生命危险背负他的遗体越过城墙,将其草草葬于九曲丛祠旁。宋孝宗继位后马上下令给岳飞昭雪,并高价悬赏求索岳飞遗体,得到后用隆重的仪式迁葬于栖霞岭下。宋宁宗嘉泰四年追封岳飞为鄂王,加谥号武穆,后又加谥号为忠武。
岳飞之死被认为是千古第一大冤案,当时人们就愤恨不已,油条一度被称为‘油炸桧’,更有军队小校曾意图刺杀秦桧。即因为岳飞的才华也因为他的蒙冤曲死,一直到明末岳飞都是武圣人。直至满清因为众所周知的缘故淡化岳飞,抬举关羽为武圣,他的名声才略微降低。
想到岳飞,允熥也略微有些失神,过了一会儿才说道:“那明日不必清出西湖一角了,朕去拜访岳王庙和拜祭岳飞墓。”
之后几人退下,允熥返回后院。
见到允熥,昀芷马上问道:“皇兄,明日去游西湖么?”
她的眼睛带着极高的期待,但允熥只能说道:“不,明日去岳王庙悼念岳飞。”
“悼念岳飞?”昀芷自己呢喃了一句,随即说道:“杭州还有岳飞庙么?妹妹竟不知道。”
“既然杭州有岳飞庙,那么悼念岳飞也是正理,明日妹妹也要去。”
“你去干什么!”允熥叫到。
“自然是拜祭千古名将岳鹏举了。”昀芷说道。
“你,算了,你去就去吧,但万不可有丝毫唐突的地方。”允熥叮嘱道。拜祭死人比接见活人规矩还多,若是有一丝一毫不妥之处,恐怕他会被言官弹劾的奏折淹没。
“放心吧皇兄,妹妹记得。”昀芷说道。
“岳飞,谁是岳飞?”忽然响起了这么一句稚嫩声音的话语。允熥回头一看,就见到宝庆和贤琴在宫女的陪伴下走了过来。
“姑姑,我知道岳飞是谁。岳飞是赵宋名将,与金国打仗屡战屡胜,但当时的皇帝,我忘了叫啥了,是个昏君,连发十二道金牌让岳飞退兵,岳飞无奈退兵。之后奸相秦桧嫉贤妒能,诬告他谋反将他处死。昏君的儿子即位后为岳飞平反。”贤琴说道。
“我爹十分喜欢听说书人说,所以我也听过。……,岳飞在让他认罪的纸上写到‘天日昭昭,天日昭昭,……”她现场来了一段评书。
“看来他是一位大大的忠臣,”宝庆小手一挥,“既然如此理当悼念。明日我也要去悼念。”
“皇兄我也要去拜祭。”贤琴也说道。
允熥此时已经放弃治疗了,说道:“那就都去。”允熥随后吩咐明日李莎儿也去。
但允熥仍然做了预备。他对平日照顾宝庆的纪女官和照顾贤琴的李女官吩咐道:“若是宝庆或者贤琴有一丝一毫要捣乱的可能,马上将她们抱起来。”二人忙不迭的应诺。
第二日一早天刚蒙蒙亮,允熥起床洗漱完毕招呼所有人用过早膳后,前往西湖西北的岳王庙。
到了地方,这次带来的卫所士兵和杭州的警察已经让这里除了几个等候的官员外无其他人,但外围围了无数闻讯赶来的百姓,这些人见到皇帝的车驾过来后马上跪下山呼万岁。
允熥让侍卫对百姓说今日皇帝来悼念鄂王,请百姓散去。一些家里有事的百姓散去了,但大多数百姓仍围在外围,并且人越来越多,还有很多一府二县的生员和当地的童生赶过来围观,虽然他们其实也看不到什么。
允熥也不在意他们,从车上下来走进庙里。然后在众人的目瞪口呆中,昀芷等人也从车上下来,走进岳王庙。
允熥走进庙内看着岳飞的塑像,又看了看一旁摆放的牌匾:有据传岳飞自己手书的‘还我河山’,有宋孝宗手书的‘精忠报国’,还有其他几个牌匾。
允熥说道:“拿笔来。”
一旁早有准备的岳王庙庙祝端过笔墨纸砚来摆放于允熥面前。
允熥提起笔,写下‘中华脊梁’四个字,又在另外一张纸上写下‘忠孝无双’四个字,并且吩咐道:“将朕这两幅字镌刻为牌匾,悬挂于庙前。”
庙祝躬身答应着,双手捧着允熥的墨宝退下。
允熥又注视塑像片刻,说道:“传朕旨意,加封岳飞为精忠武圣亲王。”又道:“岳飞可有后人?”
胡广上前说道:“陛下,岳武穆自然有后。杭州城中就有岳武穆长子岳云的后裔。”
“加封其为圣武侯,世袭罔替。”允熥吩咐。
胡广觉得不妥:‘怎么追封岳飞都没什么,可加封其后人为侯,有些过了。’
但这样的场面下他也不敢违背允熥的意思,只能答应下来。
之后昀芷等人走进来拜见。有些让允熥意外的是,她们都十分规矩,包括两个小孩儿都没有逾礼之处,虽然她们进来拜祭已经不太合规矩了。
尤其是李莎儿。她在民间长大,对岳飞和允熥他们不一样——允熥他们是俯视岳飞,站在统治者的角度赞颂岳飞的忠勇;而李莎儿是从百姓的角度对岳飞景仰,所以对他更为敬佩,此时更加激动。
允熥在离开岳王庙前对胡广说道:“从杭州府府库拨款,重修岳王庙,不得差于当地寺庙中最精致的佛像。”胡广也只能答应着。
中午休息过后,他下午又去了栖霞岭下的岳飞墓拜祭。
王喜带了无数祭拜坟茔的祭品,到了岳飞墓前全部摆上。允熥亲自为岳飞点了一支香,又嘱咐守墓人:“一年四时佳节,要时时不忘祭祀。”守墓人答应着。
最后张辅小声对允熥说道:“陛下为岳武穆赋诗一首吧,以表现大明对于岳武穆的重视。”
允熥此时不知在想些什么,一首满江红脱口而出:
“拂拭残碑,敕飞字,依稀堪读。
慨当初,倚飞何重,后来何酷!
果是功成身合死,可怜事去言难赎。
最无辜,堪恨更堪怜,风波狱!
岂不念,中原蹙?岂不惜,徽钦辱?
但徽钦既返,此身何属!
千载休谈南渡错,当时自怕中原复。
笑区区一桧亦何能,逢其欲。”
现场顿时雅雀无声。虽然点评的是前朝的宋高宗不是本朝的皇帝,但好歹也占了三纲中的君字,一般情况下即使评价也不过是笼统的使用昏庸无道之类的修辞,哪有做剖心之论的?
退一万步说,就算你允熥身为皇帝可以这样分析前朝皇帝,哪有拿到大庭广众之下说的?一时间,大家都不知道该说什么。
忽然从外围传来一声哭泣,一个人跪倒在地大哭道:“谢陛下替我等秦姓之人说句公道话。杀害岳王爷岂是秦桧一人可以做到的。”
允熥此时回过神来,懊悔不已:‘自己怎么能公开诵读这么一首词?自己来拜祭岳飞是要弘扬岳飞对于大宋的忠诚,提倡忠君爱国,不是为了黑宋高宗赵构,更不是为了在这件事情上替秦桧翻案。’
允熥马上说道:“刚才那一首词不许镌刻,朕另有一诗悼念岳飞。”
“水店回罔抱,春湍滚白沙。
战场犹傍柳,遗庙只栖鸦。
万古关河泪,孤村日暮笳。
向来戎马志,辛苦为中华。”
允熥生怕他们只记得第一首词,忙又题写了一首诗:
“将军埋骨处,过客式英风。
北伐生前烈,南枝死后忠。
山河戎马异,涕泪今古同。
萋绝封丘草,苍苍落照中。”
但他回过头来看向周围的人,见到他们对于自己的这后两首诗都没什么反应,心中暗叹一声,嘱咐胡广稍后将自己吟诵的后两首诗刻在石碑之上立于岳飞墓旁,转身走了。
之后正如允熥所料,那首迅速被杭州所有的读书人所知,并且以很快的速度向周边传递;而后两首以为题的诗虽然也有读书人传唱,但远远不及流传的广,议论的人多。
允熥也没办法,只能这样去了。
眼不见心不烦的允熥从第二天开始游览杭州的风景名胜。钱塘江大潮、灵隐寺景观,自然都是要看的。
当然,杭州最出名的西湖更要游览。允熥不仅泛舟西湖上惊起一滩瓯鹭,更是带着昀芷、李莎儿她们全部将西湖十景游览了个遍。贤琴还真的走进雷峰塔内转悠了一圈,出来时还嘀咕了几句,似乎是在抱怨为何白娘子已经不再关押于雷峰塔内了,关押白娘子的人也都不见了,使得她无法主持正义。
西湖这样的风景名胜允熥自然是要留诗纪念的,搜肠刮肚吟诗一首:
“柳暗花明春正好,重湖雾散分林沙。
何处黄鹤破瞑烟,一声啼过苏堤晓。”
花了五天时间,允熥将杭州城中的名胜都游览了个遍,总算尽兴而返,也总算是打消了错吟诵一首词造成宣传效果不佳的郁闷之情。
第563章 杭州商户()
杭州城内的一栋大宅子中,一个大约五十岁的中年男子看过面前的书信后,将书信放在桌子上,闭上眼睛沉默不语。
坐在他一旁的三十岁左右的男子未得允许不敢去拿信,只是说道:“父亲,尚伯在信中写了什么?”
“尚远在信中写到,陛下身边的中书舍人杨子荣接见了他和苏州经营丝绸的李家家主,说要在苏州设立了什么产业园区,让他们将产业都迁移到园区之中,对他们会有好处。李家和尚家都打算将部分产业迁移到了园区之中。……”
和李源立一样,这个男子一下子想到了此事的利弊:“父亲,这样一来多半他们经营家业定然会容易一些,朝廷既然要马儿跑就不可能不让马儿吃草;但万一将来陛下有了心思贪图产业,也容易多了。”
“只是,既然陛下身边的舍人亲自出面诉说此事,怎么也不能一点不照办,总要迁移一些过去。”
“你所说的也正是父亲所想的。不仅如此,父亲还想到了对于咱们的影响。”
“这迁移产业到园区中的风险就不提了,苏州李家、尚家再厉害,也远远比不上当年的沈万三,陛下一时半会不会动。”
“他们将产业迁移到园区中,少了上下打点的费用并且可以仪仗皇家的势,这货物的成本就低,咱们家的产业就有可能受到冲击啊。现在苏州也经营刺绣的人家因为生意不大没被陛下注意,但以后他们可以自请入园。苏绣本来就不比咱们杭绣差多少,再有价钱上的差距,恐怕杭州的经营与苏州类似产业的都不妙。”年长的男子说道。
他们家就是现在主营杭州杭绣的钱塘周家,年长的男子名叫周志宝,是周家的族长,年轻的男子是他大儿子周书印。
后世全国闻名的四大刺绣是苏绣、蜀绣、湘绣和粤绣,但此时粤绣和湘绣还不出名技艺也没有后世那么高明,苏绣虽然已经崭露头角,但比起杭绣还稍逊一筹;此外西北的陇绣此时反而闻名遐迩。
周家先祖费尽心思研究出了三种刺绣方法才成为杭州首屈一指的刺绣大家。但苏州钱家也研究出了几种新奇的刺绣挑战他们。双方本来就是各有所长,周家凭借此时杭绣的名声较为响亮占了优势,但苏州有了园区之后就不一定了。
“陛下不会就在苏州设立园区吧,为何不在杭州设立?我杭州人杰地灵不比苏州差反而略强些,太湖洞庭茶哪里比得上西湖龙井和天目云雾?苏州丝绸哪里比得上杭州丝绸?苏州刺绣哪里比得上杭绣?”周书印说道。
周志宝对儿子的话不置可否,只是仿佛自言自语道:“要不要派人从练子宁那里探听一下?不妥,练子宁在布政使司中已经废除胥吏之制,原来的胥吏很多人被处死,剩下的也都夹着尾巴做人什么也不敢做。那几个城门口的大使不过是九品官也没什么用。”
周书印也随着父亲的思路思考,但没多久就丧气的说道:“根本不行,不管是布政使司还是浙西分巡道或者杭州府衙,都没有人能说得上话。那些卫所出身的人现在咱们还收买不了。”
最后他说道:“不如直接去贿赂皇帝身边的太监,他们一直服侍陛下,应该也知道些什么。”
周志宝忽然眼前一亮,说道:“不错。”
周书印疑惑的说道:“爹,真的去贿赂陛下身边的太监?这,风险太大了吧。听说陛下待身边的太监甚为亲厚,那些小宦官又级别低未必知道什么。”
周志宝说道:“当然不是贿赂他们。刚才父亲是突然想了想从京城传来的消息中陛下平日里的行事方式,忽然发现了一个办法,十有**能成。”
“什么办法?”周书印追问道。
周志宝却没有答话,反而吩咐道:“你去请沈家的家主过来。”
沈家是杭州另外一个专营刺绣的家族。刺绣这个行业,因为其主要依靠技术而非资本或者权力,所以想要垄断太难了,只要某个人有一手绝活就可以凭借刺绣吃饭。所以他们这些经营刺绣的一方面互相之间想要从对手手中窃取独到的手法,一方面也不得不有所联系。
周书印有些疑惑,但也不多问,转身离开了屋子。
周志宝清撵着胡须,好像在思考着什么。
……
……
行在中,允熥正听着杭州锦衣卫主事说着杭州的商业和大商户。
“陛下,杭州虽然钱粮赋税不比苏州,但商业还在苏州之上。”
“杭州茶叶有西湖龙井和天目云雾,都是闻名全国的名茶;丝绸也是极盛,犹以古香缎、真丝绡最为出名;杭绣更是多珍品;……”杭州锦衣卫主事说道。
他说了半天,最后说道:“杭州西湖龙井因为分为五个地方出产,只是统称西湖龙井,所以分为五个家族经营。天目云雾也同样分为数个家族所经营。杭州丝绸之中的古香缎为沈家所经营,真丝绡为陆家所经营。”
“至于刺绣,因为技艺的缘故,经营这一行当的人甚多,其中以周家产业最大。”
允熥思索片刻,正要说话,忽然王喜通报道:“陛下,练子宁大人要求见陛下。”
允熥对王喜说道:“让他到东书房见朕。”并且对苏州锦衣卫主事说道:“你在这里等一会儿,朕马上回来。”说着,他就起身走出了这间屋子。
不一会儿允熥来到东书房,刚刚让小宦官泡了壶茶,练子宁就已经走了进来对允熥行礼说道:“臣见过陛下。”因为是私下里,又没有其它人,他也没有下跪行礼。
允熥也不在意,和他寒暄了几句后说道:“这是发生了什么事情请示朕来了?”
练子宁笑道:“什么都瞒不过陛下,臣是有事情来请示朕。”然后他严肃起来,对允熥说道:“陛下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