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自然不会以为陛下是在针对他,确切的说,允也不是在针对练子宁,陛下只是要杀一杀这一风气。
练子宁左思右想,最后只能让胡广等人回城;他本想将摆出的排场也都扯了,但又想允同样很讨厌浪费,所以没有撤除。允得到消息后,御驾才又缓缓的向这边过来。
说起来这段时间很长,但其实时候很短,只是在场诸人都觉得每过去一弹指的时间就好像过去了一年一样。
允的车驾来到练子宁等人面前,练子宁等人马上跪地行礼,并且根据他之前吩咐的礼仪开始弄起来。
允也果然没有说什么话,接受了礼仪。这让已经将练子宁在皇帝心中的地位调低了一个档次的又调了回来。
待一切完毕后,允将练子宁叫到身边说道:“练卿,你呀你,朕说你什么好!你在京城是最机灵不过的,也是最知道朕为人如何的,怎么来了杭州就好像什么都忘记了似的?”
练子宁说道:“臣鬼迷心窍了,请陛下恕罪。”不过他嘴上这样说着,心里却松了口气。从皇帝和他说的话,他就知道皇帝还是很信任他的。
允又说了他几句,重新坐上车前往练子宁预备的行在。rw
第560章 杭州事()
来到行在,允熥让下人收拾屋子。虽然之前练子宁已经让杭州府的警察和他们的家人将行在清理了一遍又一遍,但王喜还是不满意,让宦官、宫女和随行的侍卫、上直卫官兵将行在再认真打扫一遍。
这时黄路说道:“陛下,吴王妃来到行在,说吴王殿下染了风寒,所以没能出城迎接陛下,请陛下赎罪。”
刚才允熥已经听练子宁说过了此事,知道允炆确实是生了病而并非找托词不来迎接,文奎刚才也代替允炆面见了他,所以他当然不会怪罪,说道:“朕知道了,朕岂会怪罪二哥,明日朕还会去吴王府探望。请二嫂回去照顾二哥吧,不必非要面见于朕。”
王喜领命退下。
允熥之后将悊江都司、悊江按察使司的官员都打发回去,只留下练子宁一人,又吩咐侍卫道:“去将杭州府同知胡广和分巡浙西道的按察副使夏原吉叫过来。”
练子宁一听允熥的吩咐,就知道皇帝马上就要了解一下杭州改革的进展。他了解允熥的风格,在他二人过来之前也不和允熥多说什么,只是随口说着杭州的风景名胜。
允熥却忽然提起了胡广和夏原吉二人:“练卿,依你之见,胡广和夏原吉这段时日的表现如何?能在一地独挡一面么?”
练子宁斟酌片刻说道:“陛下,胡广与夏原吉性聪慧、擅理事,若是历练一二年,当可独挡一面。”
“夏原吉现在也不行么?”允熥追问道。胡广今年才中进士,难以独当一面也就罢了;夏原吉已经为官数年了,洪武末年还曾为采访使巡行鍢建,竟然也不行?
“陛下,夏原吉比胡广要强一些,但臣以为也略差,若是治理百姓安居乐业、少有生事之地也就罢了,若是人口复杂、百事不休之地恐怕不成。”
允熥听了,闭目思量。练子宁也不再说话。
不一会儿王喜来报:“陛下,胡广和夏原吉到了。”
允熥睁开眼睛:“让他们进来!”并且整了整衣服;练子宁也坐直了身子。
胡广和夏原吉走进来马上跪地说道:“臣胡广见过陛下。”
允熥站了起来,笑着说道:“二位爱卿免礼平身。”见允熥站起来,练子宁也赶忙站起。
胡广和夏原吉之前都是允熥身边的中书舍人,较为亲厚,所以在站起来后和允熥熟稔地寒暄几句。
之后允熥让他们坐下,并且指着天上说道:“现在时候也不早了,咱们长话短说。杭州城的改革如何了?”
练子宁说道:“陛下,现在已经取消了杭州府和钱塘、仁和二县的胥吏,将其中民愤较大的已上报京城请求允许处死;民愤不大的收入警察。”
“之后依照陛下的意思禁绝乞丐、流民,将这些人也全部上报京城请求流放。”
“然后清理青楼楚馆,解救了几个无辜的民女,……”
允熥听着他的话,待他说完,说道:“估计你们所进的奏折尚未从京城送到朕的手中,也不必等待京城转过来奏折了,你待会儿派人将副本送来朕马上批答。”
又问胡广和夏原吉:“你们可有补充?”
二人摇头。
允熥笑道:“你们做的很好,朕要封赏你们。嗯,容朕想一想。”
他正想着,忽然王喜走进来对他说道:“陛下,已是戌时初了,淮南公主殿下让奴才来问一问,陛下现在是否用膳?”
允熥说道:“朕马上去用膳。”又对练子宁等人说道:“本想今晚留你们几个陪朕一起用膳,现在看来是不能了。”
练子宁站起来说道:“臣何德何能陪同陛下用膳?臣等这就退下了。”说完他们几个依次退下。
允熥也没有挽留,待他们退下后去了后院。一边走着,他一边吩咐王喜:“明日上午朕要去吴王府见二哥,你派人通知杭州锦衣卫主事之人后日前来见朕。”
“朕记得这次特意带了几个杭州府出身的侍卫和卫所士兵出来,明日让他们出去转一转,看看杭州现在情形如何,回来报知朕。”
王喜答应着。
回到后院,昀芷对允熥笑着说道:“皇兄刚一入城就接见大臣,真是勤政的好皇帝。”
允熥笑道:“朕只是着急回京,所以马上就接见他们,倒不是皇兄就真的勤政到这个地步。皇兄和爷爷可比不了。”
昀芷恍然道:“是啊,京里还有两个小嫂子怀了身孕该生孩子了,皇兄当然要赶紧回去。”
允熥笑笑没有说话。
昀芷又对这几日也和他们一起用膳的李莎儿说道:“小嫂子你也要努力为皇兄生一个小皇子。”
“啊!”正认真听着他们说话的李莎儿没料到话题又到了她的身上,也不知说什么,脸红着不说话。
昀芷又道:“陛下,明日应该去看看二哥和二嫂吧,很久没见到他们了,还有文奎。对了,听说二嫂又生了一个小侄子,起名文圭,我要去看一看,刚出生的小孩最可爱了,………”
允熥笑道:“去,去,明日当然要去见二哥。现在二哥还生着病,自然我要去拜见。”
“啊,二哥生病了?重不重?”昀芷惊讶的说道。
“朕听文奎说了,不重,就是出行四肢无力。”允熥说道。
听到允炆无事,昀芷长出了一口气,又拍拍胸脯,然后说道:“怪不得今日入城没有见到二哥出来迎接。”
晚上允熥自然是和李莎儿睡在一起。或许是因为昀芷的话的缘故,允熥折腾的很厉害,让李莎儿有些吃不消。
第二天上午允熥当然是去面见自己的亲哥朱允炆。不仅他一个人去,皇嫔李莎儿、宝庆、昀芷和贤琴都去了。
允炆当然对于允熥能去看他极为高兴,虽然身子虚弱,仍然拉着他聊了起来;吴王妃马氏则殷勤的招待女眷,她和昀芷的关系还不错,坐在一起说话;又让自己的儿子朱文奎出来陪着宝庆和贤琴一起玩;同时她也没有冷落了李莎儿。
允熥注意到了马氏的动作,心道:‘皇爷爷的眼光还不错,这个马氏即使做皇后也合格,难怪两世她都是允炆的妻子。若不是因为自己提出的新策略,她很可能成为我的妻子。’
当天晚上宝庆、昀芷和贤琴都留在了吴王府。允炆还对允熥说道:“我身上带着病不方便留你,等过几日我病好了留你在府中一聚。”
允熥也笑着回应:“一定。”
第三天自然是接见杭州各衙门的大小官员。杭州是浙茳省会,浙江省、杭州府大大小小的衙门有二三十个,正七品以上的文官就有上百个,实职武将也有数百人,允熥若是按照之前在苏州、松江的接见方式,恐怕一整天都接见不完他们。
允熥于是改为亲自接见正五品及以上的官员。本来他只想接见四品以上的,但后来想起来胡广也才正五品,所以定为这个品级;其余不够正五品的官员在院子中跪拜一下就罢了。
中午允熥见了当地的锦衣卫主事,又听回来的侍卫和士兵说了杭州城内的现状,与练子宁等人所说的基本相符,决定封赏他们。
“浙茳左布政使练子宁,自到任以来,……,政通人和,授中奉大夫阶,升授通奉大夫。”
“浙茳分巡浙西道按察副使夏原吉,自到任以来,……,地方安定,授中顺大夫阶,升授中宪大夫。”
“杭州府同知代杭州府事胡广,自到任以来,……,百姓安居乐业,授奉议大夫阶,升授奉政大夫。”
杭州府的成功改革也不仅是他们三个的功劳,除了现在空缺的右布政使,其余官员也多有贡献,所以允熥对他们也有所封赏,就不一一细表了。
封赏完毕后,允熥又问练子宁:“练卿,依你之见,这胥吏改警察的改革可否在全国推行?”
“自然可以。我杭州府可以,其他地方当然也可以。”练子宁说道。
“只是各府也就罢了,各州县若是进行这样的改革,恐怕财政上负担不起。”
“并且大明卫所有限,远较州县为少,在州县设立警察恐怕有些州县难以有卫所之兵转为警察。”
“你的意思是,不应在州县推行?”允熥问道。
“臣以为,直属布政使司衙门的州应该可以,归属府管辖的州恐怕有些困难;至于各县,除非是府县同郭,否则不行。”练子宁说道。
允熥沉吟片刻有了主意,但并未和他们诉说,而是对他们说道:“你们将这次胥吏改警察的改革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的办法都写下来,朕回头也命黄淮写一写,过年之前送至朕手中。”
允熥又特意叮嘱道:“不必求快,务必要将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案全部写下来,不可有疏漏。”
练子宁等人躬身应诺。
当日下午允熥于行在休息半日,第二天上午去视察杭州府学和钱塘、仁和二县的县学;下午接见了当地的乡老、里长和士绅代表,完成了必须的行程。
8)
第561章 松绑()
可就在接见他们时,允感觉到了他们的抵触。
视察学校时还罢了,学生们总是幼稚的,见到皇帝马上激动不已,就忘记其他了;但接见‘民间代表’时,虽然他们隐藏的很好,但允一早已通过当地的锦衣卫得知了他们的真正态度如何,现场再和他们说话,就能感受到他们的抵触之心。
浙北籍的官员去年腊月经过一次打击,最近又受到了二次打击,仍旧为官的越来越少;同时允又没有削减农税;浙北又不像苏南之地至少属于直隶,广义上的天子脚下;所以这些‘民间代表’对于朝廷十分抵触,尤其是抵触允。
练子宁在江已经一年了自然知晓他们的想法,因此向允进言道:“陛下,还是对浙北的官员宽松些吧,不然长此以往,士绅离心对朝廷不利。”夏原吉和胡广也劝说允。
恰好此时杨士奇的一封信随着朝廷的奏折让允收到了,信的内容也是劝说允对浙北苏南一带宽松一些。
‘这么多人都劝说朕对他们宽仁一些,尤其是在浙北为官且与当地士绅素无瓜葛的练子宁、夏原吉、胡广等人都这样说,看来在这里若再行压制,恐怕对朝廷不是什么好事,那就稍稍宽一些,提拔几个这里的官员。’
允遂说道:“朕岂不知此事?朕已经决定,亲自提拔几名江浙的官员入京。”
允随即挥了挥手中杨士奇的信,接着说道:“杨卿已经举荐一人。”
“杨翥,吴县人,少孤贫,随兄至武昌授徒自养,本性善良。朕已经决定将他召到身边为中书舍人。”
江浙之地中,虽然现在允对于苏南地区官员的压制要轻些,但这几府从经济上为一体、政治上互相声援,所以允重用苏南之人也会使浙北对于朝廷的抵触情绪轻一些。
允又对练子宁、胡广说道:“杭州城还有一人,名叫陈继,你们两个应该知道吧。”
“这人的名声朕都听过,极其聪慧,人称“陈五经”;又奉母至孝,之前杭州府县先后举荐,他都以母亲年老奉养母亲为由拒绝征召。”
“朕已决定,征召他为中书舍人,加东宫左庶子;并以其奉母至孝,派出吴王世子亲自去请他出山,并且给予条件让他奉养母亲。”
“陛下!”练子宁、夏原吉和胡广,以及此时也在他身边的苏友学等人都惊呼到。允对陈继已经不是普通的厚待了,而是厚的不能再厚了。单说吴王世子朱文奎亲自去请一事,现在可不是太祖皇帝刚起家的时候了,皇家之人珍贵无比,亲王世子亲自邀请已能类比于当年刘备的三顾茅庐。
就算陈继真的不愿为官,他的母亲也得逼他出来做官。胡广他们都有些眼红。
允做事主张能做到位的就一步做到位,陈继此人身为杭州当地人,又极其出色,允本来就不会因为门户之见而将他束之高阁;既然如此,不如极尽礼遇让他不得不入朝为官。
允继续说道:“朕路过常州府时,还听说一人,名叫陈济,读书过目不忘。现在朝廷仍在编纂,朕决意征召其为史馆编修。”
“朕路过苏州府时,听闻苏州有一人,名王,博闻强记,当地的乡老曾经举荐过他。朕决意同样任命其为史馆编修。”
允一连任命了四人为官,又对练子宁他们说道:“你们在杭州为官,可有英才要举荐给朕?”
练子宁说道:“陛下,钱塘县教喻胡俨,南昌人,臣曾与之深谈,觉察他很有本事,请陛下提拔。”
胡俨?允听到这个名字、又确认了他的籍贯后,练子宁之后到底说了什么他都没听,只是在心中想着:‘明史记载上永乐朝最受重用的十个大臣,最后一个终于被朕找到了。’
他待练子宁话说完后,马上说道:“既然练卿举荐,那么当然是大才了。朕同样征召他为中书舍人。”
允随即让金善草拟四份圣旨,经他检查无误后下发。其中一份直接交给杭州当地的警察,另外三份分别送至苏州、常州。
允又对王喜说道:“你亲自走一趟吴王府将文奎叫来,若是吴王或吴王妃询问,就说朕有事要让文奎做。”王喜领命而下。
胡广此时忽然又问道:“陛下,在田赋上可否对浙北诸府宽松一些?”
“不可!”允斩钉截铁的说道。他倒不是完全不愿意给农民减负,但问题是以现在大明对农村的管理水平,根本无法保证降低农税会让农民得到实惠。
就好比历史上满清前期,玄烨下旨‘滋生人丁,永不加赋’,取消了多余人口的人头税,后来他又在自己六十大寿那一年宣布分三年取消全国所有省份一年的赋税。
但普通农民压根儿不知道这两件事,该这么交税还怎么交税,多交的钱自然被各级官员瓜分了。广有一个好官派人敲锣打鼓去乡下对农民宣传不必交税,引起广所有官员的记恨,他也被弹劾丢了官。
所以对于允来说,除非是彻底取消的税赋比如摊丁入亩,或者某地遭了灾,否则他绝不降低或者暂时取消某地的农税。
“朕对于浙北士绅另有安排,以让他们对大明忠心,不必削减农税。”允又补充道。
虽然练子宁等人都对允补充的这句话半信半疑,但既然皇帝已经这样说了,他们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