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明天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宗明天下- 第21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允熥却也冷笑道:“皇爷爷当年在位之时,虽然不像生员那样禁止国子监的学生上书言事议论朝局,但是既然不是在朝的官员也不应该多嘴多舌。”他也对于这些人十分不满意。

    “苏友学继续拟旨,为首那人,朕记得是叫做方什么的,朕听说他口才不错,就让他去三佛齐教化蛮夷去吧。那几个和他一样上蹿下跳的,一起去三佛齐为学官。算啦,还是让二十一叔去安排他们吧。不过记得,让他们带上全家一起去。”

    茹瑺露出了笑容。去三佛齐,即使是为官,但是也比流放还惨,还不如流放,他当然满意。

    “至于其他人,统统从国子监开除,并且以后永远不能进入国子监。”允熥总算是留了一条活路,没有完全封死他们为文官的道路。

    还有,允熥自己又想起了什么:“他们竟然在金吾前卫都安插进去了人,但是这十几年都没有怎么用过,真是够隐忍。”

    “这个安插进了金吾左卫的叫做文辉的人也是非常了不起,在金吾前卫二十年竟然丝毫不露马脚。”

    “因为他们太能忍了,朕决定不处死文辉,但是将他终身监禁,并且每日只提供给他有毒的水,他如果不喝必死,喝多了也死,只能够喝一定量的水才能即保证不渴死也不会被毒死。朕倒是要看看,他能够这样忍耐多久。”

    允熥对于这个人是饱含着恶意。他对于自己最亲近的军队竟然有这样一个人十分愤怒,所以决定有失皇帝体面的这样处置这个人。

    ‘还有这个曾经当过户部尚书、当年安插他进来的人,他要是还活着,朕一定肯定不会放过他!’允熥想着。

    允熥对于这些应该处置的人统统处置完毕,苏友学拟的旨又让允熥看过没有问题之后,允熥拿出刚刚回到皇宫的传国玉玺,在圣旨上盖上了鲜红的印章。

    不过旋即允熥就又收起了传国玉玺。允熥只不过是今日第一次拿到传国玉玺有些好奇,所以才使用它盖一份旨意,像传国玉玺这样其实可以归类为文物的玉玺,允熥以后不会轻易使用的。

    茹瑺与郭洪涛先后告退。之后看着苏友学去传旨的背影,秦松对允熥说道:“陛下,这下子这些人都处置完毕了,陛下可以过一个轻松的好年了。”

    允熥也笑道:“朕之所以一定要在过年之前解决他们,就是为了过一个好年,朕可不想心里憋着这件事情的过年。”

    秦松躬身笑道:“那臣给陛下拜个早年!”

    允熥也笑着答道:“多谢爱卿了,朕也给爱卿拜个早年。”

    之后他们二人又说了几句话,秦松告退离去。

    允熥也返回了后宫的坤宁宫。

    但是允熥心中却仍然有些难以宁静,也不知是为什么。

    在坤宁宫中,熙瑶一边陪着允熥说话,一边观察着他的脸色,确定他心情应该还不错烦心事应该已经处置完毕了,于是拿出来一份文书说道:“夫君,这是今年根据去年上元节的情况拟定的宴请和皇宫的布置,若是没什么问题妾就让他们去按照这个准备去了。”

    允熥接过来仔细看了一遍,对熙瑶说道:“这里,我打算今年多安排一场宴请,不用太过于铺张,人数也就是十几人。”

    熙瑶拿起笔在上面写下了这一条,说道:“妾知道了。”

    允熥忽然有些好奇:“这宫中的收支账目,是怎么记得?”

    熙瑶答道:“夫君,宫里的记账是与外面一样的,以收、支记账,每月、每年汇总的时候则以入、出记录。”

    “不过宫里不像是朝廷税赋的种类很多,宫中只有皇庄、库银这两种钱财来源,所以‘收’记录起来容易。”

    “但是‘支’因为宫里的开支用途也很多,所以也很繁杂。”

    允熥接过听乐递过来的一本账目,随意的翻看着。熙瑶有些紧张的看着允熥。她怀疑是不是谁给她在陛下面前下眼药了,要不然陛下怎么会突然想起来关于账目的事情?

    但是允熥却又没有查账,只是这样随意的与熙瑶说着,账目也是让她随意的选择了一本,却又不像是有人下眼药。

    她真的是误会允熥了。允熥只是对于宫中的记账有些好奇而已。他可是曾经的会计专业毕业的,虽然这么长时间过去了那些知识该忘得都忘得差不多了,但是仍然对此算是比较专业。

    他刚刚突然想起了自己前世的专业,于是就要看一看宫中的账目如何。他虽然大多数知识都忘记了,但是基本的原理还是记得的,想着要不要依照前世的规矩对记账进行改变。

    他正想着,忽然发现有一条账目有些不对。允熥指着这一条对熙瑶说道:“熙瑶,你看这一条,是不是有些问题?”

    “去年虽然我记得不太清楚,但是好像一到六月份的这一项开销连这三成都没有,宫中这一项的银子还有些结余,怎么下半年的开支这么多?”

    熙瑶说道:“夫君,这是因为下半年叛乱的时候,宫里因为内外严守的关系,开支多了许多,正好这一项还有结余,所以妾就命人在这一项里列出了开支。”

    “等到明年的时候,妾就打算削减这一项的开支,让他不至于有太多的结余。”

    允熥想了想说道:“我好像是听过这样的法子。”

    熙瑶说道:“这是当年户部的徐尚书采用过的法子。”

    允熥说道:“原来如此,怪不得我觉得熟悉。”

    但是随后允熥却忽然想起了什么,脸色微变。不过他马上又恢复了过来,继续与熙瑶谈论着账目的事情。

    然后几个小家伙上自习归来,允熥又逗了一会儿这几个小孩子,与他们一起吃晚饭。

    不过允熥在吃晚饭之前吩咐了王喜一句话,然后王喜这一天剩下的时候一直没有再出现。8)

第435章 还有() 
??  允熥对于严震直等人的处置在当天下午就在京城尽人皆知了。

    不知道是不是兔死狐悲之故,所有的文臣都认为允熥对于他们的处置太过于严厉了,本人处死、满门流放、全族禁考科举三十年,除了灭九族、满门抄斩之外其他的刑罚都不能说比这更加严厉了。

    大家都议论纷纷,还有人吆喝着要上折子进谏允熥,但是实际行动的一个都没有。

    追其原因,多半是因为:一是因为允熥虽然处置的很严厉,但是确实是有明确的证据在手,并非是无缘无故就处置了他们;二是因为上虽然没有全族禁考科举之类处罚的例子,但是有过类似的事情然后满门被2下令抄斩的事情,所以允熥下达了这样旨意也算不上太过于严苛。

    其三就是现在允熥的威望提升,他们面对允熥的时候已经不再像允熥刚刚继位时那样了。

    并且这也导致了没有一个人愿意挑头做这件事情。方学才的下场大家都看得很清楚,谁也不愿意落得这么一个下场。那些真正的正人君子倒是不怕,但是他们又被前两条束缚住了不会进谏。

    所以允熥的桌子十分清净,一份来进谏此事的奏折都没有,让本来已经做好了准备的通政司准备落空,甚至还有些失望的样子。

    郭洪涛听说了此事之后冷笑了一声,说道:“我想起了陛下说过的一句话。”

    周俊臣问道:“陛下说过什么话?”

    郭洪涛说道:“陛下说,文人的热情就像是**,动不动就硬起来,但是很快就会软下去。”

    周俊臣听了郭洪涛的话,呆立了半晌之后说道:“陛下还说过这样的话?”

    郭洪涛笑道:“陛下如何不能说过这样的话?”

    周俊臣说道:“可是,可是……”

    郭洪涛说道:“你是想说这句话太粗俗了吧。不过在我看来,这句话却是十分有道理,用是个人都能明白的话把一个道理讲的明明白白,你又何必在意他是不是粗俗呢?”

    “况且,陛下就不能说话粗俗了?”

    然后郭洪涛转过头看向周俊臣说道:“每个人都有不为常人所知的一面,你以后也不要就对某个人行成一定的印象以为他一定不会做什么事情,这对咱们探查来说十分重要,知道了吗?”

    周俊臣垂首说道:“大人,我知道了。”

    ……

    ……

    “……,不过朕念在严卿对大明立下过功劳,所以免除严震直凌迟之刑,处以斩立决。一门之人处以流放,全族之有功名的人削去功名,且三十年不得参与科举,不得入学国子监!钦此!”

    然后来传旨的人对着下面跪着的严震直说道:“严大人,请接旨吧。”

    严震直听完了允熥的旨意之后已经跪不住了,瘫倒在了地上,双眼无神的盯着什么。

    之后刑部大牢的人拉着严震直就回到了关押他的牢房之中,然后‘喀拉’一声响,牢房的门又被关上了。

    过了许久之后,严震直才恢复过来,咬牙切齿的看着皇宫的方向,低声说道:“你这样处置我们,我严震直就是作了鬼也要进到皇宫之中不放过你!”

    他又这样痛骂了允熥一会儿后,又冷笑着说道:“你以为自己大获全胜了不成?其实,你还是漏过了什么。”

    第二天允熥一早来到乾清宫,好像是在等待着什么一般。

    过了好久,可能已经快要到午时了,允熥放下手中的书打算回去陪着熙瑶她们吃饭的时候,他等待的人终于回来了。

    王喜风尘仆仆的走了进来,然后附道允熥的耳边说道:“陛下,郭大人已经查到了,这个人确实与当年的徐尚书有关系。”

    允熥眼睛一亮说道:“原来如此,我说我怎么觉得熟悉。”然后他眼神又黯然了下来说道:“可惜了,可惜了这样一个人才。”

    然后允熥说道:“王喜,你这忙碌了一晚上也够累的,回去休息吧。叫黄福与黄路过来就行了。”

    王喜说道:“陛下,服侍陛下是奴才的本分,有什么累不累的。奴才也不觉得累,还能服侍陛下。”

    允熥笑道:“你的心意朕知道了,但是你现在还是要去休息。这是朕的命令,知道了吗?”

    王喜还要再说,允熥又笑道:“怎么,你难道担心新人上位之后自己的位置不成?”

    虽然王喜知道允熥这只是玩笑话,但是也不接着说话了,转身休息去了。

    然后守在门口的黄福、黄路二人赶忙进来。

    允熥马上吩咐黄福道:“你去传……”

    可是允熥话还未说完,另外一个守在门外的小宦官就走进来说道:“陛下,今日值守的中书舍人赵迪义要面见陛下。”

    允熥有些惊讶,不过马上就平静下来说道:“那就让他进来吧。”

    过不多时,赵迪义走了进来,对允熥行礼之后说道:“陛下,刚刚从五军都督府过来的奏折,是关于讨伐南洋不臣之国满者伯夷的。”

    顿了顿,赵迪义面现喜色的说道:“陛下,臣虽然不知奏折的内容,但是五军都督府的人却是满脸喜色,可见这是捷报,大喜啊陛下!”

    允熥从赵迪义手中接过奏折,稍微看了看之后笑道:“确实是大喜之事。”

    赵迪义却觉得有些奇怪。他在允熥身边当中书舍人也有一年多了,了解允熥的性情,一般来说允熥接到这种折子都会非常高兴,但是今日却如此平静。

    赵迪义斟酌着说道:“陛下可是有什么事情?”

    允熥说道:“确实还有事情,并且是扎在朕心中的一根刺。”

    赵迪义稍微有些不安,对允熥说道:“臣此来就是送给陛下这封奏折,如果没有其它的事情臣就告退了。”然后行礼要离开主殿。

    “且慢。”允熥叫住了赵迪义,盯着他的眼睛说道:“朕还找你有事。”

    赵迪义更加不安的说道:“陛下对臣有何事吩咐?”

    允熥却没有马上说到底是何事,而是接着说道:“其实刚才即使你不来,朕也要派人传你。”

    赵迪义这次却没有说话,只是站在一旁听着。。

    a

第436章 终于完全结束() 
??  允熥也没有在意,继续说道:“昨日严震直等人被朕处置,对于朕的处置,你可有认为不妥的地方?”

    赵迪义说道:“陛下,臣以为,对于他们的处置太过于严厉了些,有违圣人之道。”

    允熥问道:“噢,那若是圣人应该如何处置?”

    赵迪义说道:“圣人以德报德,以直报怨。”

    允熥说道:“可惜朕不是圣人。虽然历朝历代都把皇帝称为圣人,但是能算得上圣人的有几个?”

    “朕自观,大概可以算得上是小人吧。”

    赵迪义说道:“陛下怎么会是拘泥固执,不知通权达变的“硁硁然小人”?”

    “陛下继位已来宗族称孝、百姓称贤,足以为其次。”

    允熥笑道:“原来你们对于朕的评价这样高,朕真的是很惊讶。”

    笑过了之后,允熥说道:“你们的人都这样评价朕吗?”

    赵迪义说道:“也不是。有些人认为陛下暴虐,不堪为君。不过臣觉得陛下还是明君,只不过,就像劝说蜀汉后主投降的谯周一般,难以合同。”

    之后赵迪义没等允熥说话,就问道:“其他的话其实都已经没必要诉说了,只是陛下,臣敢问,到底是如何发现的臣?”

    允熥说道:“这其实也很巧合。朕一开始只是觉得你们对朕的事情知道大的太清楚了,很多外朝的人不可能这么快就知道的事情竟然马上就可以知道。”

    “所以朕就猜测是不是朕的身边有人泄露机密。”

    “一开始朕怀疑是宦官,但是后来朕又一想,朕身边的宦官都是孤苦之人出身,一向没有江浙之人,朕对待身边的人又极厚,他们也没有亲人在宫外可以被人挟持,所以虽然有可能,但是极小。”

    “至于朕的后妃就更加不可能了。先不说她们能不能知道这些事情,单单是立场就不可能。朕要是有个万一,她们也落不到好处。虽然宫外的亲人有可能被你们所利用,但是她们知道这些事情也很难,所以也应该不是。”

    “这样,就只有可能是朕身边的舍人了,不管是通事舍人还是中书舍人,都有可能。”

    赵迪义说道:“那么陛下前些日子甄选舍人就是在寻找这个人了?”

    允熥说道:“这只是一半理由,另外一半是朕真的想提拔你们中有真才实学的人。”

    赵迪义接着说道:“陛下,臣自认为当时臣的对策没有任何疏漏,也没有任何问题,陛下是如何发现的?”

    允熥说道:“朕当时其实并未发现你的问题。只是,觉得你当时的办法有些熟悉,好像是见到过一般。”

    “之后就在昨天,朕突然知道了是谁用过类似的办法。是曾经为户部尚书,也是最后一任江浙五府出身的户部尚书徐辉曾经用过这个办法。”

    赵迪义平静的说道:“可是人世间可以效仿这个办法的人太多了,效仿这个办法的人也不一定就是江浙五府的同谋。况且臣还是浙东人,是方先生的老乡,当年也是方先生举荐臣到陛下身边为中书舍人的,陛下怎么就会怀疑到臣的身上?”

    允熥说道:“你说的有理,但是之前的时候有一次你说话,朕记得你的口音不是平时的口音。”

    “悊江各地的口音迥异,朕也难以分辨清楚,朕其实不知道你那时说话的口音为何。但是昨日朕知道了你前些日子用的这个办法就是徐辉用过的办法之后,朕就想起来,你那次的口音好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