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明天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宗明天下- 第20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朱寿答道:“是。”

    朱植说道:“那咱们?”

    朱寿:“就是如此。”

    朱植说道:“总算是有了一个好消息。”虽然他们话说的并不明白,但是他们已经明白了各自的意思。

    之后朱植问道:“咱们什么时候出兵济南?昨日从莱州过来的信使催促咱们马上进兵济南。”

    朱寿说道:“陛下的策略太冒险了,整个前军不过七万人,万一燕王南下不顾北平进兵济南,并且咱们如果无法按时赶到,就有被内外夹击彻底溃败的风险,甚至陛下,都有可能被生擒。要真是陛下被生擒,那么这次的叛乱可以说就……。”

    不过朱植虽然觉得朱寿说的话有道理,但是他可以理解为什么允会选择有些冒险的方法。

    朱植于是说道:“朱寿你就不要墨迹了,咱们何时出发?”朱寿之前曾在辽西练兵,朱植和他还算熟悉,所以说话随便一些。

    朱寿说道:“只能尽快了。今晚休息一晚,明日就出发!”

    朱植惊讶地说道:“明日就出发?士兵们怎么休息的过来?至少也要多休息一天吧!”

    朱寿“呵呵”一笑,说道:“若是靠着两条腿走路,自然是休息不过来的,但是我没说咱们靠着两条腿走路。”

    “青州城西靠北阳水,北阳水又接连小清河,可以从这里坐船一直到章丘县,然后再走到济南城下。虽然这样行军绕了一个远,但是坐船可以日夜不停的行军,大部分士兵也不会有任何疲劳,所以比走路要快。”

    “我之前在出发前往莱州府以前就已经考虑过从青州如何前往济南城的事情了,所以船今天伴晚就可以到,不必担心。”

    既然朱寿这样说了,那么朱植当然也就不担心了。朱植还笑道:“老将军果然不愧是久经沙场的大将,凡事都想在了前面。”

    二人又商议了一些事情,朱寿说道:“现在就给陛下写折子吧,告知陛下咱们何时能够到济南附近,还有青州城中这些俘虏的处置,以及其他事情都要告知陛下。”

    听到朱寿的话,朱植的脸色也阴沉了下来,他沉声说道:“正好,我也有事情要告知陛下。”

    ==========================================

    同一日,济南城南的历山脚下。

    朱济烨十分严肃地站起来看着蓝珍说道:“不行,我绝不同意!现在济南城还在叛逆的手里,你就要出兵北上,根本不可能维持住后路,这样你的后路必然被断,也不可能得到足够的粮食补给,万一没能打下德州,那么有全军覆没的风险!”

    原来蓝珍带兵通过了泰安地区复杂的地形之后,又控制了历山,屯兵济南城下。之后蓝珍通过审讯俘虏知道了济南城中只有大约万人的军队驻守,虽然守城的话不是他们这三万人能够轻易打下来的,但是他们也毫无出城之力了。

    因此蓝珍提出了一个非常冒险的计划:趁着叛军大军尚未离开济南城太远的机会,他带领两万主力渡过大清河追击,在路远率领的叛军到达德州之前追上他们然后在野战中击溃山的叛军。

    朱济烨当然不能同意这样冒险的打仗方案,所以二人就在大帐之中争吵了起来。

    朱济烨又说道:“蓝珍,要是现在仅仅是平定山的叛乱,虽然这个策略有一些风险,但是并不是很大,山成逆的北上大军不过三万,你未必没有机会击溃他们。”

    “但是现在燕王叔有九成的可能已经造反了!虽然这个消息陛下并没有告诉太多的人,但是至少前军中咱们两个是知道的。即使你带兵击溃了成逆,但是万一燕王叔已经到了德州,你就毫无退路了。”

    “燕王叔可是久经沙场的大将,在察觉了你带兵孤军深入之后,即使本来有心北上撤退,也绝对会马上南下进攻你。燕王三卫足有五万余人,你带领三万人绝对不是对手。”

    他们两个所谈论的内容不适合被其他的武将听到,所以二人所在的大帐密封的很严,虽然点了蜡烛,但是仍然不是很明亮。

    蓝珍的面孔隐藏在了幽暗的烛光之中,让朱济烨看不清他的表情,但是蓝珍那一如既往坚定的声音却再次响起了:“为了朝廷能够尽快平定叛乱,冒些风险不算什么!”

    并且,蓝珍此时抬起头来,让朱济烨看到了他脸上坚定的神情:“我是先锋大军的主帅,加总兵衔,你只不过是我的副将。所以你没有权力反对我的命令。”

    朱济烨再也想不到,他竟然搬出了这样一条来。虽然确实他只是副将,但是因为他是宗室,一般主将都会考虑他们的命令。

    朱济烨高声但是又无可奈何的说道:“蓝珍,你,你,我会给陛下写奏报的!”

    蓝珍说道:“就算你给陛下写奏报,但是在陛下的命令来之前我还是先锋大军的主帅。”然后说道:“既然你没有其他的意见了,我就去下命令了。”

    说着蓝珍就掀开了大帐落下的帷幕,要走出大帐。但是朱济烨却叫住了他,然后摒弃一脸无可奈何的神情,换上了一脸担心的表情说道:“一切小心。”

    蓝珍对他笑道:“放心,我不会有事的。”然后走出了大帐。rw

第402章 吴桥() 
十月十四日,北吴桥县城。

    杨士奇对庄得说道:“庄指挥使,现在朝廷的平叛大军已经北上,咱们昨日得到的消息,大军已经进逼济南城了,看来成逆已是瓮中之鳖旦夕可灭了。”

    杨士奇随庄得、夏资等人突围以后,庄得、夏资带兵先是撤到了东昌府境内,但是成逆的军队追的很紧,不得已没有进入东昌府而是向北撤到了临清州。

    但是随后成逆的军队又追击到了临清州。他们手中都是骑兵,善于机动作战不善于守城,但是对方的骑兵又比他们要多,双方交战一场,夏资战死,他们只能再次狼狈的逃走。

    之后从京城传来旨意,让他们去北方牵制德州的叛军,可以离开山省内。于是他们率领残兵败将进入北,在吴桥县一带驻扎骚扰德州。

    其实虽然杨士奇是巡行山的巡查御史,但是打仗明显不是他的业务范围内的事情,所以他完全可以不再跟着这只败军继续奔波,庄得也多次劝说他去找陛下亲自率领的平叛大军,但是杨士奇就是不愿意。

    杨士奇自己也说不好为何自己就是不愿意离开这只军队,或许是因为自己是与这只军队一起从济南狼狈的逃出来,所以想与这只军队一起回到济南;或许是因为他身为巡行山的巡查御史,所以在陛下免除他的这个官职以前最好和山的大军在一起;或许,是因为他的好友何源临死之前的话。

    不过不管为何,他还是一直跟随着这只军队没有离开。并且现在他听到了成逆很快就要被消灭的消息十分高兴。

    庄得当然也高兴,他说道:“也不知是最后一战到底是发生在德州还是济南,现在大军猛攻济南,但是又派出一只偏师进攻德州,也不知是到底想先下德州还是先下济南。”

    杨士奇作为一个文官,当然更加不可能猜出朝廷的用意,所以他说道:“不管是先下德州还是先下济南,总要进攻德州,到时候咱们就打回德州!不过我还是愿先打德州,这样之后咱们这只军队就可以进攻济南,亲自为何源等人报仇雪恨!”

    杨士奇当然知道几个叛军为首的人肯定轮不到他处置,但是他还是固执的认为亲自打回济南就可以为何源报仇。

    庄得当然也愿意如杨士奇才想的这样,他附和了杨士奇一阵之后,却又拿起朝廷送过来的章表说道:“可是,陛下最近传来的命令为何又要咱们注意北边的情况呢?”

    “成逆派兵占领了滨州这我也知道,但是并未听说他们又派兵继续向北进攻的事情啊?”

    杨士奇也十分不解,他正要说话,忽然一个看守大门的士兵走进来说道:“庄指挥使,杨御史,吴桥县令董良来拜见二位大人。”

    杨士奇于是说道:“那就让董知县进来吧。”董良时常因为一些事情来拜见他们,所以他们并不惊讶。并且董良身为知县乃是文臣,所以一般都是杨士奇说话。

    不一会儿,一个三十多岁,现在大明最常见的知县的年岁的知县走了进来,对杨士奇与庄得行礼说道:“吴桥知县董良见过二位大人。”

    庄得还礼,而杨士奇则站起来说道:“咱们也是多次见面,何必每次见面都这么多礼。”

    董良却坚持行完了礼,并且说道:“礼不可废。”

    然后董良站起来说道:“二位大人,今日我来找二位大人,是有事要询问。”

    “今日吴桥县城西北靠近东光县的一处驿站来人与我说道:‘从北面来了一只大军,足有四五万人,打的是燕王殿下的旗号,说是奉陛下旨意南下平叛。’”

    “我听了驿站之人的话以后就觉得不对,既然是大军南下平叛,那么为何没有告知我们这些沿途的州县?还是其他的州县都得到了消息,单单遗漏了我们吴桥县?”

    “正好二位大人现在在吴桥县城之中,所以我来问一下,不知道二位大人有没有接到这样的消息?”

    庄得马上说道:“我们也并未收到这样的消息,不知道陛下调动燕王殿下的军队南下平叛的事情。并且按照常理来说,调动河、江淮,甚至菏北都司的兵都算可以,陛下怎么也不至于调动燕王殿下的军队来平定山的叛乱。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还能是怎么一回事!是燕王殿下谋反了!”杨士奇从座位上站了起来,脸色十分难看的说道:“燕王殿下一向颇有野心,而现在山的成逆谋反,如果燕王再造反的话,山北连成一片,就成了气候。”

    “虽然在咱们看来,即使他们全据山北也不过是天下一隅,以一隅抗全国是不可能成功的,但是燕王未必会这样想,所以他按捺不住自己的野心,决议造反了!”

    庄得与董良已经被杨士奇说的话惊呆了。这时杨士奇暂时停住了话头,庄得不由得问道:“那咱们现在如何是好?”

    杨士奇说道:“现在对于燕王来说,最重要的就是赶到德州与成逆会合,这样山北连成一片,就势大难治了。”

    然后杨士奇沉思了好一会儿之后说道:“咱们必须阻止燕王!虽然即使山北连成一片,燕王、成逆造反成了气候也绝对不是朝廷的对手,但是这样的话朝廷想要平定他们也要花费更多的力气,大明太祖皇帝攒下来的家底也就要多耗费一分,所以咱们一定要阻止燕王!至少是拖延燕王一阵时间。”

    杨士奇说的很有道理,但是庄得为难的说道:“杨御史,你也知道咱们现在的情况。咱们手中只还有不到两千的骑兵,吴桥县城里也没有朝廷的经制之兵;而燕王南下带了四五万大军,其中据我估计骑兵最少六七千人,并且都是久在边镇十分凶悍的骑兵,咱们要是带着这些人去阻止,那么估计就如同飞蛾扑火一般了。并且,也拖延不了多少时间,更不必提阻止了。”

    “若是随行骚扰,燕王完全可以派出一部骑兵与我们纠缠,大军继续南下,也起不到什么作用。”

    杨士奇知道庄得的话是对的,他们手中的这点儿骑兵起不到什么作用。但是他不愿意就这样将燕王殿下放过去。

    杨士奇烦躁地在屋子里面走来走去,过了很久很久,庄得都想劝说杨士奇放弃的时候,杨士奇突然大叫一声:“有了!”

    庄得听到杨士奇的叫声,马上问道:“有什么办法了?”

    杨士奇此时一扫之前难看的表情,笑着对庄得说道:“我想到拖延燕王的办法了。”

    然后杨士奇也不跟庄得解释,而是对董良说道:“董知县,烦请你将吴桥县城中所有的活羊、活猪,要是有活牛就更好了,全部收拢起来,聚集于吴桥县城的北门,再找一些善于赶羊、赶猪的人赶着这些羊猪牛,我有大用。”

    董良虽然不知道杨士奇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但是此时已经六神无主的他忙答应了下来,然后就出去找衙役收拢活羊、活猪去了。

    庄得也十分好奇,问杨士奇道:“杨御史,你到底想怎么阻止燕王的大军?”

    杨士奇自信一笑:“待会儿你就知道了。”

    ======================================================

    午时的太阳是最猛烈的,虽然现在已经是十月份,但是中午顶着太阳前行还是十分难受。在占领了沧州城以后,到德州已经再无大城可以阻隔,朱棣也没有下令大军急行军,所以中午的时候他找了一片树林让士兵休息,又派人去附近的驿站询问附近哪里有水源。

    等午时过去之后,朱棣让武将们把士兵们都叫起来继续行军。

    朱棣骑在马上,看着面前的这只大军,不过他此时的心思并不在这只大军身上,而是与道衍说道:“自从大军南下以来,竟然没有一个州县知道本王已经造反了,允为何不派人快马加鞭告知这些州县本王已经起兵了呢?”

    道衍说道:“因为陛下并不确定殿下已经起兵了。虽然高阳郡王必然向陛下告发,但是陛下也会担心那封信是不是被人掉包了不是殿下的本意。”

    “所以陛下不告诉底下的州县官员而是带兵亲征用意就明白了。殿下好歹是大明的宗室,怎么处置殿下只有陛下可以决定,所以陛下亲征正是为了能够马上对殿下进行处置。”

    朱棣自己想了一下,觉得允的做法确实是最稳妥的,在不确定朱棣是不是真的造反的情况之下,不贸然宣布他起兵,而是自己亲自带兵北上,确实是最好的办法了。

    这时道衍说道:“殿下,那两个突然投向殿下的文官贫僧已经查出来了,全部都是湖州人。”

    朱棣喃喃自语了一下:“湖州,江浙五府?他们是想干什么?”

    道衍说道:“依贫僧来看,他们是想让叛乱更加长久一些。甚至是想让殿下成功。”rw

第403章 犒军救国之计() 
道衍说道:“自从陛下即位以来,虽然对文官施加了很多恩惠,但是对于江浙五府的文官来说,他们头上的绳索依旧绑着。 陛下仍然不许江浙五府的人在户部为官,现在陛下最信任的几个文臣也没有一个是江浙五府的人。”

    “所以他们对于陛下不满意。正好这时先是成逆造反,然后是殿下清君侧,他们就看到了改变这一切的希望,所以就支持殿下。”

    朱棣听了道衍的话以后,恨恨地说道:“江浙五府的人都是国之蛀虫,现在咱们势单力孤不得不接受他们的帮助,若是本王清君侧成功,也绝不会向着这些蛀虫,要狠狠地杀一杀他们的风头。”

    “依本王看,允熥对他们还是太软,杀一批人他们就不敢有什么动作了。”

    道衍说道:“殿下,贫僧以为,就算是杀他们一批人,也不过是一时的事情,总不能不录用江浙五府的人为官,最后还是要采用太祖皇帝定下的规矩来办。所以陛下不杀人也不是错的。”

    朱棣说道:“本王见到这些事情就烦,还是干净利落的处置一番的好。”朱棣当然不可能不知道这个道理,也不是干不好这样的事情,但是他还是觉得烦。

    道衍说道:“殿下,若是殿下成功,这些事情总不能一直用那样的法子处置,还是按照太祖皇帝的规矩来办更好。”

    朱棣说道:“唉!本王知道。”

    之后道衍本来想接着与朱棣讨论一番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