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明天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宗明天下- 第14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京城的龙湾渡,一艘送流放犯人北去马上要开的船上,曹子庄与刘昱全正在相对坐着。

    曹子庄说道:“谁能想到,就因为我恰好在皇上微服出宫的时候说了几句话,就被流放!”

    曹子庄是在允熥下旨处置之后在县衙被抓起来的,然后在刑部的大牢里待了几天,在这其中也知道了自己的处分内容,然后今日被执行流放。不巧刘昱全也是同一日流放,他俩坐到了同一艘过江的船上。

    刘昱全听了曹子庄的话,激动地上来抓住曹子庄的衣服,吼道:“都是你!要不是你我怎么会流落到如此地步!”

    刘昱全用力挣开他的手,把刘昱全推到一边。刘昱全这几日一直都在牢中长吁短叹,牢饭也没怎么吃,没什么力气被刘昱全一下子推开了。

    刘昱全整了整衣服,说道:“你要搞清楚,要是我当时没有徇私枉法,我屁事没有,反而是你的下场也差不了多少。所以是我被你连累了才是。”

    “再者说了,你现在说这个有什么用处!不过是给自己添堵。想想到了地方怎么办才好。我听说你是流放到了甘州?那可不是个好地方,当地的民风彪悍,你小心当了兔爷。”

    曹子庄听了刘昱全的话,又要扑上来。刘昱全正要再一次把他弄倒,这时从外边走进来一个壮汉,一把把曹子庄推到在地,说道:“闹腾什么!老老实实待着!”

    然后这名壮汉对着曹子庄,还有其他所有的流放犯说道:“我可告诉你们,我就负责把你们送到江对岸,之后我就不管了,你们在船上的时候都老实待着,谁敢捣乱,我让你生不如死!”

    曹子庄喊道:“我可是堂堂朝廷命官出身,就算是此时被贬了官,也是……”

    那名壮汉一下把尚未说完话的曹子庄踹到,说道:“什么朝廷命官,别在这里装样子了,我不吃这一套!”

    “你们要真是官员,哪怕是被贬到边地的,能坐上我这艘船?我这艘船可是专门运流放犯的船。”

    然后他又吓唬曹子庄几句,唬的曹子庄不敢再说话了。然后他转过头对刘昱全说道:“刚才在船外头,你们说的话我也都听到了,我还从来没有听过流放的官员说这样的话,这样淡定。”

    刘昱全笑了笑,说道:“我本籍就是陕北人,流放到了辽东,未必就比我家乡更差了,最起码不至于有那么多的沙子吧!所以我虽然丢了官很可惜,但是好在父母都过世了,老婆刚定下来还没娶呢,没什么可担心的,就等着到了辽东开始新生活呢!”

    开船的壮汉被他逗乐了,说道:“你就不担心刚定下的媳妇跟人跑了?”

    刘昱全说道:“什么担心啊,她必然跑了。我们陕北与京城不一样,不要说没过门的媳妇,就是已经过了门的,听说我这样也会跟别人走的。我们西北不像京城,没什么守节的观念的。”

    刘昱全说这话的时候,也是一脸的淡然。

    壮汉哈哈大笑,下令开船。然后在船开起来不久,就又走了进来,并且手里还拿着一壶酒。

    壮汉说道:“刘昱全,你是叫这个名字吧,我查了花名册的。我看你为人挺合脾气,不是什么酸腐的文人,给你点儿酒尝尝。不过不能多喝,要不然在江北接人的该不干了。”

    刘昱全接过酒,喝了一碗。壮汉也喝了一碗,说道:“我叫做李治良,我觉得你一定可以在辽东混出来的。等你将来再次发达了,记得你还欠我李治良一碗酒!”

    刘昱全说道:“好,等我在辽东混出来了,有机会再到京城,一定还你酒。”说完,两人哈哈大笑起来,不过此时他们都没有把这话当真。

    同样在信阳,也有一人走在贬官的路上。原信阳州知州刘荣节经过吏部审定,贬为山枺轮葜菅玫闹鞑荆桓隹凭俪隼矗鸩骄褪瞧咂饭俚娜苏饣爻闪司牌分ヂ楣倭恕

    刘荣节又舍不得辞官,他这样贬官的人是可以辞官的,但是他舍不得,还想着以后万一能再升上来的。

    但是他仍然积累了满腔的对于允熥愤恨,在离开信阳的时候,他望着京城的方向恨恨地说道:“但愿我有当中行悦的机会!”

    ======================================================

    允熥不知道有人在诅咒大明,所以还是按部就班的每日工作。允熥任命了身边的中书舍人黄淮为上元知县,准备考察考察黄淮。

    京县的知县是最不好干的,允熥也是深知这一点。所以他拿出这个岗位来考验身边的亲信大臣。看看他们有没有实际办事的能力,别只是会放嘴炮。黄淮从朱元璋时期就担当中书舍人,也时常对允熥称赞他,所以允熥决定给他一个机会。

    当然,为了避免他彻底丧气,允熥轻轻地点了一下他自己的目的,让黄淮努力在上元知县任上好好干。

    同样在朱元璋时期就担任中书舍人,并且得到过朱元璋称赞的还有蹇义。允熥也打算找个合适的位置把蹇义放出去试试。

    还没等到允熥想好,这一日下朝,陈性善对允熥说道:“陛下,臣得陛下任命,为兵部左侍郎,又兼中军都督府掌判官,已是力有所不及。”

    “更得陛下恩典,为冬辅官,主修。陛下厚恩,臣实难以报答。”

    “但是臣分身乏术,难以兼顾这些职位,实在是解中书所主持编纂,臣平日里也难以多替陛下预审奏折。”

    “还请陛下免除臣的一些职位,以使朝廷官员可以各司其职。”

    允熥听了陈性善的话,也思考起来。实际上,他让陈性善有这样多的兼职,朝野其实是有些非议的,都觉得他对于陈性善太过恩宠了,就连同为允熥班底出身的人都有些不满。虽然没有人与允熥说这样的话,但是允熥有锦衣卫。

    不过仔细想一想,确实是陈性善的兼职太多了,那一项他都干不太好,也是时候去掉一些了。

    允熥想了一想,觉得内阁中的辅臣最好有一名公认的儒学大家,但是方孝孺实际上不适合当辅臣,他一定会给允熥添乱的。

    所以允熥说道:“那陈卿,朕就免了你的史官的兼差,还有冬辅官的职位,专心去当兵部左侍郎和中军都督府掌判官吧。”

    陈性善说道:“臣领旨。”话语之间还有隐隐松了口气的样子。

    此时刚刚设立不久的四辅官真正的权力不大。因为允熥相比较明代中后期的皇帝还是比较勤劳的,每一条他们写的预处理方案都会思考一遍,亲自抄写之后再下发;并且允熥亲自掌握着分给哪位辅官处理什么方面的奏折权力,防止了辅官在某一方面形成惯例。

    并且允熥还会在奏折比较多的时候还会让几个中书舍人来分担,降低了辅官的工作量,也变相降低了他们权力。所以此时辅官的权力不大,不仅远远比不上历史上明代后期大学士,就是现在的六部尚书与五军都督府的都督权力都比他们大,所以允熥去掉陈性善的辅官职位也没什么。

    允熥接着说道:“既然这样,以户部尚书齐泰为冬辅官,户部左侍郎李仁升为尚书,主事夏原吉升为左侍郎。”

    允熥说完了随即拟旨,让中书舍人去户部传旨。然后允熥对陈性善笑道:“明日陈卿就不是冬辅官了,可以回中军都督府处理事情了。不过今日陈卿还是冬辅官,陪着朕批完这些折子。”

    陈性善应诺,开始批阅折子。

    允熥又想了一下,觉得马上就要重修了,既然陈性善不干了,那么一定是解缙主编了。那么解缙的官位有些小了,中书舍人才正七品,翰林院编修也才七品。

    允熥于是下旨道:“拟旨,以中书舍人解缙兼任詹事府左庶子。”

    詹事府现在就是一个空壳,最适合用来加衔了。

    到了中午的时候,折子还没有批完。但是允熥却说了让辅官休息一会儿之后,往后宫赶去,直奔到抱琴的承乾宫。因为今日是文垚的生日。

    此时承乾宫中可以说是人声鼎沸。抱琴是喜欢大场面的,只是之前朱元璋还在并且喜欢节俭,她又只是一个侧妃所以不敢太张扬。

    现在朱元璋已经过世了,允熥又同意她在承乾宫里布置的喜庆一点,所以她尽可能的往大里铺张。

    允熥赶到的时候,已经一切都准备完毕,就等着他过来了。

    允熥也不太喜欢这样铺张,不过今日是文垚的生日,他也不便说什么,径直走了进去。

    抱琴带着文垚出来拜见允熥,允熥笑着让他们起来,并且说道:“皇子如何过生日,上可没有规矩,所以今日不必拘礼,想怎么过就怎么过。”

    抱琴应诺,随即迎允熥进去。

    然后三人落座,一边欣赏歌舞,一边互相之间说些话。文垚很激动,平日里允熥与他说话不多,今日是说话最多的一日了。允熥多夸了文垚几句,让抱琴很高兴。

    然后用饭。

    用完了饭,下午允熥还要去批阅折子,所以也不能久待,又说了几句亲近话就走了。

    临走前嘱咐抱琴:“待会儿见你的娘家人的时候,不要待得太晚。”

第282章 年前() 
允今日按照定下的章程也是晚上在抱琴的承乾宫,所以晚上又来到了承乾宫。文的生日中午也已经过过了,下午允又忙了半天,也没心情继续哄孩子了,来到了承乾宫,与文面色和蔼的说了几句话,就瘫倒在了罗汉床上。有眼力见的抱琴也赶忙把文带下去。

    之后抱琴服侍允。允一边摊着,一边问道:“熙瑶可有什么表示?”

    允习惯直接称呼人名,尤其是在后宫,除了正式场合从来不用其他代称来称呼,让身边的人都不是很适应。不过既然允是主事之人,那么她们也只能慢慢适应,谁也不敢与允说着不和的规定。

    抱琴的动作稍微停了一下,然后答道:“昨日皇后娘娘叫文过去说了说话,今日又派人过来送了东西。”

    允说道:“嗯,熙瑶越来越有皇后的风范了,这样的事情也记得并且细心安排,不错。”古代一般长辈还在的时候不给小辈过生日,除非是整生日或者加冠、及笄的生日。而熙瑶还记得文过生日且派人给予赏赐,所以允称赞她。

    不过抱琴却在心下嘀咕,不过也不敢说出来。

    抱琴安排宫女进来为允弹奏和缓的音乐来舒缓允的心情。允一边听着曲子,又想起来了什么,问道:“你今日带着文见了你的娘家人,都说了什么?”

    抱琴手轻微的颤抖了一下,表情也有略微的变化,不过允侧着身子并未见到。

    抱琴说道:“还能说什么,不过是让他们见见文,然后说了孩子都这样大了的话。 ?·然后又唠唠家常,就罢了。”

    真实情况却与此不同。抱琴虽然不准备谋取熙瑶的皇后之位,这太困难了,需要把熙瑶姐妹同时干掉,所以不予考虑;但是为了自己的儿子,她也想在宫外做些准备。

    她嘱托父亲、大哥多多结交大人物,也争取到好立功并且没什么大风险的地方打几仗好升官;也力争让小弟可以进入国子监读书,将来好做文官。说不得她还得与允吹吹枕头风。

    不过这些都不能与允说,有些犯忌讳,所以抱琴随便说了是唠家常,也是在试探允是不是知道了什么。

    允才没有那个闲工夫关注自己的嫔妃见娘家人都说什么呢,而皇宫又是允给锦衣卫划定的禁区,所以允此时并不知道抱琴都和家人说了什么。

    他听到抱琴的话也没有什么怀疑,就这样过去了。

    ==========================================================

    文的生日是腊月初一,这就进了腊月了。腊月城里还好,乡下也没什么事情,大家都准备着过年了。

    城里在腊月十五以后也过年的气氛渐渐浓厚,各地也不再征召百姓服徭役,工匠也全部放假,就连官府也是尽量把事情向后推,基本上都是一直推到正月十五以后了。

    就连中央的朝廷也是尽量把事情拖到年后。允其实不喜欢这样,但是他无法违背人性,并且大家一年也就这个时候偷偷懒,平时还是比较勤劳的。

    允与辅官商议之后,于腊月十一日正式发布新的章程:从今年起,每年从腊月二十三日至正月十五日为休沐日,衙门封印,想要回老家的也可以回老家过年,但是务必保证正月十五日回来。

    又宣布:从建业元年起,每年二月到十一月的初五、十五、二十五日,三日休假,称之为旬假;同时在原来冬至日休假的基础上,增加了春龙、清明、端午、中秋、重阳为正式的放假节日,各休沐一日。

    允又宣布:从建业元年起,自己的生日取天下人同庆祝皇帝过寿之意,取名为同寿节,百官休沐一日;太祖皇帝的生日仍然为万寿节,百官仍然休沐。

    允的一系列放假的命令引起了百官的欢呼。尤其是京里的官员,皇帝就在京城,想与地方上的官员一样偷懒也不行。有人算了一下,大明的官定假日由三日增加到了五十七或者五十八日,虽然仍然比不上宋代,但是已经比唐代要多了,让官员们都很高兴。

    并且就连最最刻板的儒家子弟都是没有什么进谏的。虽然古代没有什么‘更好的休息才能更好的工作’之类的话,但是从传统上讲,给官员放假是很正常的,汉代的时候官员们每五日可以休息一天,宋代官员的实际假期更是达到了九十八天。

    允增加假期实际上是符合传统的,所以不会有人进谏。并且这样的事情谁敢进谏,还不被百官的吐沫星子给淹死?就是想表现自己热爱工作的人都不敢上这样的折子。

    乾清宫也一天比一天事情少,允每日用不到半天就可以把折子批答完了,然后就可以与新设立的通事舍人们一起聊聊,比武,增进感情,允也让自己看看他们虽然都是人才,但是谁到底都适合干什么。

    腊月二十二日,允为了表达重视,先后来到皇家学堂与给昀兰等三位公主还有几位郡主读书的玉熙宫,告诉先生们与学生们:“从明日起,先生们也都放假休沐,皇子/王子/公主/郡主回府自学。”

    皇家学堂的皇室子弟都十分高兴:终于可以暂时不用上学!即使是热爱兵略课还有武艺课的高煦也喜欢能放几天假。

    允在皇家学堂宣布这件事的时候,正好看到了高煦,随口问道:“二弟,怎么你家的三弟还没有来京城读书?”

    高煦说道:“皇兄,我母妃因为最宠爱我三弟,所以留三弟在北平过年。等过了龙抬头就来京城。”

    允又来到玉熙宫说这件事情的时候,杨士奇的反应则略有不同。他说道:“陛下,臣之前得陛下准许,得一月假期回乡接母亲来京,回京以后至今来给公主、郡主殿下上课仅五日,怎么好就这样又休沐?”

    看到没有,历史上的名臣就是有觉悟,怪不得能成为历史上留名的名臣,允感慨着。不过允也觉得他的三个妹妹待得日子太长了,应该多上几日的课,但是不能为了杨士奇违背了规矩,所以允还是说道:“这可不行,朕岂能因为你违背了规矩?你还是回去休沐。”

    “不过,”允说道:“杨卿可以过年之间来值班,值班之时就可以顺便来教导她们了。”即使是全员放假,但是为了防止突发事件,也得每个衙门都留人留值,又急事马上上报到允这里。

    杨士奇听了允的话,心安了,行礼然后收拾东西回家了。但是几个妹妹却老大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