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佶欣慰地一笑,道:“爱卿快平身,朕说得是事实。王卿,一会即刻让门下传旨,加封杨卿为天章阁大学士,赐配金鱼袋!”
“是!”王黼躬身答应,旋即又道:“杨大人之才,臣着实佩服,且不说进献神器、伐夏立功,单是对付那些江湖贼寇的手段,其他大臣便望尘莫及。前年之时,杨大人妙计擒得宋江等人,安我大宋京东之地;今日剪除京中的魔教妖人,杨大人又立首功。可是……”
王黼语气一顿,待众人都看向他时便道:“可是魔教的根基不在京城,而在南方的两浙、福建之地。因此,仅仅斩杀京中几人不足为喜。而且,近日两浙路提刑司奏报,魔教在睦州、翕州等地,扇动小股的刁民,上山为匪,反叛朝庭。对于这等流寇,当地官兵还真是办法不多。不过,臣恐若是这样放任下去,必酿大祸。因此,臣举荐杨大人,领钦差职,南下督促、指挥当地官兵,一举平定叛乱、根除魔教!”
众人听着此话均感在理,赵佶也禁不住点了点头,唯有杨帆在心里暗暗叫苦。
方腊起义不同于宋江聚义。前年之时,宋江等人倾巢出动攻打曾头市,尚不过千人,这显然符合后世历史上张叔夜以二千厢兵降服宋江的说法。然而,在杨帆的印象中,后世史书记载:方腊起义,参与之众达百万余人,方腊两个月内便占领大宋东南诸州,甚至还在重镇杭州建国称帝,直到童贯亲率十五万西军精锐南下,才将起义平定下去。
这等规模,你让我前去指挥当地官兵剿灭,开什么玩笑?
“哼!想把这个锅甩给我,你奶奶个白面狸子终于出招了!”杨帆心道。
自从军器监火药作坊爆炸,不顾王黼面子,坚决要求严惩其管家以来,杨帆每日里均做好了应对王黼打击报复的准备,然而这段时间以来,自己却没有遇到什么御史弹劾、构陷攻击之类的事情。原来王黼这厮是在等这个机会,要将平叛不力或是激起民变的黑锅压给自己。
杨帆心思急转,想着应对之策……
“臣附议!”那张邦昌也起哄道,而其他人虽不置可否,但看神情,显然也都认为杨帆乃是最合适的人选——谁叫你那么干净利落的收拾了梁山团伙来呢?
见无人反对,赵佶哈哈笑道:“如此,便再辛苦杨卿一趟,此次功成之后,朕再赐爱卿龙图阁大学士衔、封千户、赏金万两!”
众人一听,均投来艳羡的目光。
杨帆正在苦苦思索之际,赵佶一句“龙图阁大学士”之语突然闯入脑海,他灵感乍现,计上心来。
“臣谢过陛下。”杨帆回道,“不过,若是让臣南下剿灭魔教,臣也有两个条件。”
“噢?”赵佶纳闷,一众大臣也狐疑地望向杨帆。
杨帆躬身向赵佶一揖,继续道:“魔教之患,不在他们区区多少妖人,而在于他们会鼓动百姓、酿成民变。臣闻东南之地的百姓,这几年受花石纲拖累,破产亡家者甚众,便是勉强支撑者,亦对这花石纲颇有怨言;而更关键的是,某些官员利用花石纲之名,私自大敛其财,以至百姓怨声载道。这便是魔教在那边生存发展的土壤。因此,若想从根本上剪除魔教势力,臣认为首先应罢除花石纲,安抚百姓。其次便是严惩那些贪赃枉法的官员,收复民心。最后才是武力剿灭魔教。”
赵佶、众臣不禁皱起眉头。
“因此,陛下若是让臣南下剿灭魔教,臣一请陛下罢除花石纲;二请皇上赐臣三座铡刀,严惩那些不法官员。这三座铡刀,一曰龙头铡,可铡皇亲国戚、凤子龙孙;二曰虎头铡,可铡贪官污吏、祸国奸臣;三曰狗头铡,可铡土豪劣绅、恶霸无赖。铡刀所至,如陛下亲临,天威荡荡,恶者伏诛。”
包拯,包龙图!
赵佶言道要赐杨帆“龙图阁大学士”之时,杨帆突然想起了包黑子。若想阻止方腊起义,那东南之地,要有一个像包拯那样的青天为朝庭挽回民心才行。
当然,杨帆来到大宋之后,也对包拯有过打听,结果却是这包拯远没有后世那般出名与神奇,更没有刚才杨帆所说的“三座铡刀”,什么“铡美案”、“狸猫换太子”等等也都是后世的小说家言,或者说,只是后来广大人民群众的一些愿望罢了。
不过,既然广大人民群众希望有个包青天般的人物,而杨帆又为他们实现了这个愿望,民心岂有不回之理?
可是……
听完杨帆的这两个条件,众臣竟是惊得面面相觑,一时说不出话来。
“哈哈哈哈……”率先发声的还是赵佶,“杨卿这三座铡刀的想法,实在是……新奇……哈哈哈……”他大概觉得杨帆所提,有点匪夷所思,斟酌了半晌,方才给出一个“新奇”的评价。
或许在他看来,杨帆的这个要求,只是好玩而已。
“臣启陛下!杨大人此议万万不可!”见赵佶笑嘻嘻地没有否定杨帆的提议,王黼赶紧道,“对于花石纲是否需要罢除,臣已论证过很多次,今日便不再赘言。至于在置办花石纲的过程中,出现的个别贪官污吏,的确需要惩治。然而,自古以来便‘刑不上大夫’,我朝更是立下‘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祖制,太祖亦许下“不杀士大夫”之誓约。杨大人这‘三铡’之议,实乃动摇国本之举,陛下万万不可同意。哼!杨大人,你向陛下提出如此不切实际的要求,是何用意?”
杨帆对自己的要求本就不抱希望,之所以提出,就是让众人反对,从而打消让自己南下剿灭魔教的念头。见王黼如此说法,便道:“治沉疴需下猛药,陛下若不能同意臣的要求,臣实在没有别的办法根除魔教。若是一味武力强取,臣担心会激起大规模的民变,让局势变得不可收拾。”
“我看杨大人是畏敌怯战,故而抛出这荒唐的要求来推诿陛下的圣命。”王黼立刻反驳道,朝着杨帆说完此话,他又转身向赵佶道:“臣弹劾杨帆杨大人,危言耸听、妄语乱政,请陛下治他一个欺君之罪。”
杨帆心里暗暗地骂道:你个白面狸子!他娘的俗语说得真对,果真是小白脸子,没好心眼子!
心里骂归骂,杨帆听他弹劾自己,还是忙向赵佶澄清道:“臣决无此意,还请陛下明鉴!”
赵佶看看王黼,看看杨帆,一时也拿不定主意,便向众人询问道:“众位爱卿有何看法?”
此时童贯起身,摆出了一副专家的姿势道:“臣以为杨大人所提要求的确过于荒唐,不过也不失为一种根除魔教的方法,故而杨大人也无罪可言。其实行军打仗之事,需要细细谋划之后,方能成竹在胸,所以臣建议,让杨大人回去之后,谋划一番,再做决定不迟。”
“臣也同意童枢密的看法。”高俅接着应和道,其他几人亦点头称是。
此时已近日中,赵佶的肚中早已咕噜乱叫,见众人提议此事之后再议,便点头道:“如此也好,今日便到这儿吧!杨卿你且回去好好思索一番,看除了今日你说的要求之外,还有他法否?”
杨帆只得应声答应,之后众人便向赵佶施礼告退。
待走出睿思殿,童贯、高俅便趁着与杨帆错身而过之机,向他提醒道:“子航今日所言,过于孟浪了……”
杨帆只得无奈的摇摇头,心道:若不孟浪,就得向那白面狸子给我挖的坑里跳了……
第一二九章 危险的边缘()
午后的京城,清剿魔教漏网弟子的余波仍在继续。
城门已经封锁,大街之上,一队队的禁军、捕快对街道两边的商店、住户挨家进行着搜查。此时官府缉拿魔教妖人的消息已经传开,京中百姓开始变得人心惶惶,缩在家中不敢出门。偶有几个穿行在街上的,也只是低头赶路,生怕官兵注意到,被当成妖人抓入狱中。
济世堂、通玄宫、醉杏楼这几个地方,更是被官兵围了个水泄不通。济世堂的街坊邻居、通玄宫的道士香客、醉杏楼的老鸨***也都被开封府暂时扣押起来,逐人进行甄别。
这些地方,除了醉杏楼官府尚在组织人员进行救火之外,济世堂和通玄宫基本便被搜查的官兵翻了个底朝天。这期间,除了要找些罪证、暗道什么的之外,也不免有些官兵上下其手,私吞一些财物……
通玄宫。
自林灵素辞京之后,这座道观本已渐趋没落,直到那名叫赵德辅的道士入驻之后,这儿的香火和人气才重新旺盛起来。可没想到,好日子还没过几天,一场灭顶之灾却又降了下来。
宫内一片狼藉,各房间之内,被翻散的被褥、推倒的桌椅、撬开的柜子,到处皆是。然而仍有官兵在搜索着……
赵德辅的寝室之内,几乎被掘地三尺,便是这样,依然有一个宋兵甲模样的人在里面胡乱地翻着东西。
“奶奶的!这帮泼才半文钱都不给老子留下。”大约是没有找到什么可供自己贪墨的东西,这名宋兵甲恨恨地骂了一声,然后抡起一脚,将地上一座尺余大小的天尊像,踢了出去。
那天尊像本是泥塑,被踢开之后,便撞在一边的墙上,裂了开来。
宋兵甲一惊,赶紧双手合十,朝那破开的塑像道:“神仙恕罪,小人可不是故意的……”
他话未说完,却突然发现那裂开的神像里面,似乎有什么东西。
宋兵甲惊喜地“咦”了一声,嗖地窜了过去,抱起残缺的神像,从里面掏出了一个黄布包裹。接着,他将那神像一扔,急不可奈地打开手中的包裹,里面却是一本蓝皮黑字的书。
这宋兵甲却是识得几个大字,看那书的封面上写有“六甲神功”四字,便以为是本道教的经卷。
正失望之余,门口便传来一个同伴的喊声:“郭京!你老小子在那儿做什么,这是房子已经被他们搜过很多遍了,你现在才来,便是喝尿,也喝不上热乎的了……”
“他奶奶的,谁说不是呢?”那郭京随手将书揣入怀里,边向外走,边说道。
声音渐渐消失,两人的又身影隐入了通玄宫的某个房间之内。
只是,谁也不曾料到的是,这位名叫郭京的宋兵甲,却在不久的将来,凭着今日所得的那本“六甲神功”,在历史的舞台上粉墨登场,上演了一出荒谬绝伦的闹剧……
……
傍晚时分,喧嚣了一日的京城才安静下来。醉杏楼的大火已经基本被扑灭,余烬冒出的青烟,却仍在弥散着,当夜晚降临之时,京城的天空便显得星光暗淡。
躲在家里的人们,见外面趋于平静,便有人开始大着胆子出来观望一番。家里有人至今还未归来的,亲属们更是焦急地四处打听,稍微在官府有些关系的,便顾不得危险,急匆匆去那里打探消息。
其实,此刻关于魔教的更多消息,也已经在朝堂一众宰辅之间传了开来。
今日那些被捕的魔教弟子,终究还是有人经不住官府的严刑拷问,将自己所知道的统统交待出来。这其中,关于他们在京城的计划已经被彻底粉碎,众宰辅除了暗自心惊、暗道侥幸之外,便不再有过多的纠结。而令他们真正担心的,是南方——综合魔教在京中的计划,以及那些落网弟子的供词,他们恐怕很快便要在南方发动大规模叛乱了。
这个夜里,少不得有些人又要暗中串连,商讨出些自以为既能瞒过赵佶,又能阻止叛乱的“对策”来。
二月二十八的小朝会,主题自然仍是剿灭魔教。那王黼仍然纠缠住杨帆不放,杨帆亦是坚持要赵佶答应自己的两个要求才会南下。结果,自然是没有结果。
然而,也是从这天上午开始,弹劾杨帆的折子,却如雪片一般地飞向了赵佶的案头。
日头高高地挂上天空,日光照进睿思殿,殿内金兽香炉中冒出的瑞脑香雾,便在阳光的照射下,显得过于缭袅,仿佛给人一种如坠云雾的感觉。
事实上,睿思殿内,面对一摞摞弹劾自己的折子,杨帆的确有种如坠云雾的感觉。
“枉顾皇恩,因私废公……”
“欲篡祖制,动摇国本……”
“贩夫俗子,有失体统……”
“畏敌如虎,沽名钓誉……”
……
赵佶似笑非笑地宣读着杨帆的“罪状”,并随手将一个个的奏折扔给了杨帆……
“哈!贪恋美色,暗通魔教……”赵佶拿起一个折子,略看一遍,正欲像其他折子一样,扔给杨帆之时,却突然停住,又端详一遍,才扔出去,然后冷笑道。
“臣冤枉!”杨帆这折子却是不接。前面弹劾他的那些罪状本就牵强,基本是冲他拒绝南下之事而来,杨帆早已抱定“任你云里雾里的胡说,我自拾着就是”的想法,不予辩驳。反正这些罪名,既虚且大,根本没有既成的行动证明,赵佶也不会治他的罪。
可这“贪恋美色,包庇魔教”又是从何而来?这种具体的罪名,自己可不能担下来。
“冤枉?”赵佶冷着脸道,“凌千秋弹劾你与那妖女唐盼兮来往甚密,呃,据说你还曾经夜宿于她的闺房之内。这难道不是事实?”
杨帆一听,赶紧拣起折子快速浏览一遍,然后便在心中将那凌千秋的祖宗八辈问候了一遍:
凌千秋这折子实在恶毒,他弹劾自己与唐盼兮有染,纵然抛开魔教层面的事情,也会让赵佶感到不爽——哪个男人对于自己曾经喜欢过的女人的过往,能真正地做到毫不在意?
“臣的确冤枉!”杨帆合上折子,躬身对赵佶斩钉截铁地道。
“噢?”赵佶脸上的肉抽了两下,酸溜溜地道,“你倒说说看,哪里冤枉你了?”
“回陛下,这凌大人说臣贪恋美色,可臣家中只有一妻,即便我那妻子身怀六甲,臣也从来没有纳妾或是收个通房丫头的想法。臣与那唐盼兮虽多有交往,但也仅限于乐曲方面的交流。去年中秋之时,臣确实在那漱玉阁住了一晚,可当时臣已喝得酩酊大醉,只是在一楼的地板上睡了一夜,与那唐盼兮并无半点苟且,而且,当时臣也不知那唐盼兮便是魔教中人。至于说臣包庇魔教,那便更是无稽之谈了。陛下请细想,若臣有意包庇魔教,臣怎会在得知魔教的阴谋之时,立刻通知开封府与皇城司,并与他们一道将那阴谋打了个粉碎?”
听了此言,赵佶微微点头,脸色稍霁。
“朕当然知道爱卿不是这种人,可是爱卿啊,你这两天对于众臣举荐你南下剿灭魔教之事,推三阻四,这样难免会让人产生误会。爱卿啊,这里没有其他人,你跟朕说句实话,你此前所言是否是推脱之辞?”
“回陛下,臣虽有推脱之心,可此前所言却非推脱之辞。”杨帆答道。
“此话怎讲?”
“臣之所以有推脱之心,并非是像他们弹劾的那般,是舍不得京中富贵安逸,舍不得臣的美官家业。而是确实担心东南之地的民心不稳,处理起来稍有差池,便会引发大规模的民变。臣……担不起这个责任!”
赵佶皱着眉头,在殿中来回踱了几步,才狐疑地问道:“东南之地的形势果真如此危急?”
杨帆深吸一口气,沉声回道:“据臣了解——是的!”
“呵!”赵佶摇摇头,“没那么不堪吧!不过,爱卿既然如此言之凿凿,朕还真放心其他人前去。当然,对于爱卿所提要求,朕也不会答应。朕只能承诺你,若是真引发大规模的民变,朕不会加罪于你!”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