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孺子帝》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孺子帝- 第5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可大臣们偏偏不喜欢他。”

    “你去过勤政殿,如果你是议政大臣,会喜欢那个掌握宝玺的太监吗?”

    韩孺子笑着摇摇头,“原来的中掌玺刘介呢?他是怎么做的?”

    “刘介是个纯粹的掌玺之人,每天将宝玺送给皇帝,然后再收回,自己从来不在大臣奏章上盖印。”

    韩孺子一点也不喜欢景耀,可这时心里却生出一股寒意,大臣们表面上驯服,对闯入自己地盘的外来者却是心狠手辣。

    “太后利用齐王谋逆一案在朝中抓捕了不少人,大臣们都没有反对,却对一名掌印的太监恨之入骨,必欲除之而后快。”韩孺子并不同情景耀,只是发出感慨,慢慢理解了父亲桓帝对大臣的惧意。

    “大臣们无论派别,都有一个共同的想法:君臣相辅,各管一片,就像是夫妻,至于谁是夫谁是妻,大臣和皇帝的想法可能不太一样。君臣可以相处愉快,也可能闹矛盾,但不管怎么说,不准外人插足,太监就是外人。”

    “太后不算外人吗?”

    “所以太后必须紧紧抓住一名傀儡。”杨奉没再说下去,大楚朝廷风雨飘摇,人人都看在眼里,可是谁也不知道大厦究竟会不会倒掉、何时倒掉,“眼下朝廷总算暂时稳定,如何应对北方的匈奴将是下一个挑战。”

    秋天的时候,匈奴果然大举入塞,掠走了一些人口与财物,但没有过分深入,边疆楚军以守为主,也没有追击,可是和平毕竟被打破了,新帝登基之后,必须先解决这一威胁。

    如果我是皇帝……韩孺子忍不住想象自己会怎么做。

    杨奉不知道倦侯的心事,扭身向门口说:“进来吧。”

    张有才抱着一摞簿册、纸张进来,往书案上一放,说:“上完课了吗?”

    他将主人与杨奉的每日议论当成授课,轻易不敢打扰。

    杨奉哼了一声,拿起几张纸扫了一眼,立刻感到头疼,“怎么每天都有这么多的银两支出?”

    “哈,杨总管,都说不当家不知柴米贵,您都当家了也不知道啊。咱们这儿怎么也是一座侯府,上上下下近百口人,每天光是吃喝……”

    杨奉抬手示意张有才不用说了,“得有一位账房先生处理这些事情。”

    韩孺子忍住笑,杨奉坐在屋子里就能大致猜到太后等人在想什么,却弄不清小小一座侯府的账目。可他没资格嘲笑杨奉,他自己也看不懂,能看懂也不感兴趣。

    “下午我就出去聘请一位。”杨奉无奈地说。

    张有才冲倦侯挤眉弄眼,韩孺子道:“有话你就说,难道你有现成的人选?”

    张有才吐下舌头,冲杨奉笑了笑,“宫里出来这么多人呢,没准有人会算账。”

    杨奉冷冷地说:“别耍心眼,说吧,是谁?”

    张有才不好意思地挠挠头,“一块出宫的何逸何三叔从前在宫里记过账。”

    杨奉对宫里的太监不是特别熟悉,想了一会,说:“把他叫来。”

    张有才高兴地答应一声,连跑带跳地出去了。

    “还好你只是倦侯。”杨奉莫名其妙地说了一句,然后道:“这些太监与宫女自愿出宫必有所求,你处理一下吧。”

    “咦,你又要丢下我一个?”韩孺子发现了,一旦事情比较繁琐,杨奉总会丢下不管。

    “我得出去打听情况……”杨奉含糊地说,起身走了,韩孺子叫都叫不回来。

    张有才带着一名干瘦的老太监回来,没见到杨奉,感到很惊奇,“杨总管呢?”

    韩孺子对这名老太监有印象,冲他点点头,“不用他,我自己能做主。”

    “那就更好了。”张有才长出一口气,他更忌惮杨奉而不是主人,“何三叔从前在……”

    韩孺子抬手制止张有才说话,对老太监何逸说:“你曾经在宫里管过账目?”

    “只是灯火司,那里日常损耗比较多,老奴记过十几年的来往账目。”

    韩孺子不懂账目,问不出细节,所以他问:“记账并非重活儿,你为什么要跟我出宫呢?”

    “受到排挤了呗,上司总想将何三叔弄走……”张有才替老太监答道。

    何逸苦笑数声,“谢谢有才替我遮护,可是对主人我得说实话,呃……其实我是因为好酒,受不了宫中规矩太严,所以……”

    光是提起酒字,老太监就在吧嗒嘴,笑得更尴尬了。

    韩孺子也笑了,“你在宫中记账可曾出错?”

    “哪敢啊?一两油、一截蜡烛对不上,也要挨板子的。”

    “咱们这儿的账目没那么复杂,规矩也没那么严,可要是出错——”韩孺子想了想,“罚你至少一个月不能喝酒。”

    何逸睁大眼睛,“这比打板子还严!倦侯放心,我绝不会出错。”

    韩孺子转向张有才,“说吧,你出宫之后的愿望是什么?”

    张有才的眼睛瞪得更大,“主人不相信……主人怀疑我……”

    “你们随我出宫,我很感激,正好赶上今天我心情好,想要满足你们的愿望,尽可能,不是一定,说了,我想办法,不说,那就算了,今后永远不要再提。”

    张有才在自己脑门上弹了一下,笑道:“主人要是这么说,我还真有一个小小的愿望。”

    “嗯。”

    “我希望学武功,今后能当您的侍卫。”

    韩孺子大笑,明知这个小子只是嘴甜会讨好人,心里还是很受用,起身道:“何逸,你把积累的账目处理了,然后问问所有出宫人的愿望,等我回来处理。张有才,跟我出趟门。”

    “去拜师学艺吗?”张有才眼睛一亮。

    韩孺子摇摇头,他不想拜师学武,也不想打听朝中形势,此次出府只做一件事,“咱们去给夫人买几只小鸡小鸭。”

    (求订阅求收藏)(未完待续。)

第八十章 散心() 
张有才悻悻地从市坊里走出来,拉着缰绳,对马背上的倦侯说:“我被人笑话了。”

    “为什么?我不是给你钱了吗?”韩孺子很意外,他本想亲自去坊中转一转,可是跟来的府尉坚决不同意,以为倦侯在这种时候出府就已不太合适,亲身进入市廛之中更会让人笑话,韩孺子只好与数名随从等在坊外。

    张有才指着路边的积雪,“人家说冬天没有小鸡小鸭,只有杀来吃肉的活鸡活鸭,可我记得宫里最冷的时候也有小鸡啊。”

    “难道咱们来错了地方,要去别处买?”韩孺子听说过城里还有一处大的市坊。

    府尉本不知道倦侯此行的目的,听到这里不由得摇头,开口道:“宫里有暖室,炭火昼夜烘烤,冬日里也如春夏,自然可以孵化出小鸡小鸭,民间谁有财力做这种事情?”

    韩孺子不好意思地笑了笑,“不知民间疾苦,说的就是我这种人了。”

    府尉干笑两声,“倦侯出身宗室,不知道这些倒也正常。”

    韩孺子十天来第一次出门,而且对崔小君做出过许诺,不想空手而归,对张有才说:“活鸡活鸭也买一些,养起来,到了春天不就能孵蛋了吗?”

    “用来做菜的鸡鸭也能孵蛋吗?”张有才虽是穷人家的孩子,进宫却非常早,同样“不知民间疾苦”。

    两人都看向府尉。

    府尉已经后悔刚才的多言了,只得含糊地答道:“应该可以吧。”

    张有才高兴地重去市坊,没一会就回来了,身后跟随两名男子,每人手里拎着两只竹笼,笼内分别装着五六只鸡鸭。

    “买来了。”张有才兴高采烈地说。

    倦侯的两名随从上前接过竹笼,商贩做成一笔大生意,心中也很高兴,不认得这是废帝,以为只是普通的贵人。赔笑道:“公子家中若是不急着办酒席,这些鸡鸭可以养上两三日,只喂谷粒,还能再长些膘。”

    张有才道:“长什么膘?这些鸡鸭能孵出小鸡小鸭吗?”

    商贩一愣。“呃……当然可以,只要……”

    “等到春天嘛,我知道。”张有才前方带路,引着倦侯回府。

    望着离去的身影,年轻的伙计小声道:“咱们卖的可都是母鸡母鸭……”

    “没准人家早有公的呢。”商贩可不管这些。“这些贵公子都这样,图一时新鲜,过几天照样杀了吃肉,还真能等到春天啊?”

    韩孺子回到府中时已是黄昏,心情颇佳,可是一看到站在大门口的杨奉,心中略感惴惴。

    杨奉看着笼中的鸡鸭,平淡地问:“府里没鸡鸭可吃?”

    张有才摇头道:“这不是吃的,要等春天的时候孵小崽儿,是送给夫人的礼物。”

    杨奉笑着点点头。跟随倦侯一块进府。

    他一句指责也没有,韩孺子反而越发心虚,边走边说:“我突然就想出去散散心,顺便……了解一下民间疾苦。”

    “好啊。”杨奉依然表现得极为平静,“那倦侯了解到什么了?”

    当然不能说了解到冬天没有小鸡小鸭这种事,韩孺子想了一会,快到书房门口时说:“朝廷纷争对民间的影响好像不是很大,街上人来人往,似乎都不关心南军是否要攻城,也不关心——”他压低了声音。“谁当皇帝。”

    “这只是表面,倦侯还应该出去多走多看。”杨奉止步说道。

    “啊?”韩孺子吃了一惊,“你是说真的?”

    “当然。”杨奉笑了笑,“整天坐在书房里也不行。我给倦侯请来两位武功教师兼保镖。”

    原来这就是杨奉今日出门的成果。

    从书房里走出两人,韩孺子认得,正是杜摸天和杜穿云爷孙,两人此前被府丞逐出府,如今又被名正言顺地请回来。

    杜摸天笑着向倦侯抱拳行礼,杜穿云却不太高兴。觉得看家护院有辱江湖好汉的名声,对杨奉说:“要救倦侯几次,我们才算还完你的人情?”

    “倦侯若总是遇险,说明你保护不力,没有提前发现隐患,有过无功,需要受罚,何来的偿还人情?”

    杜穿云瞪大眼睛,好一会才憋出一句:“读书人能说歪理,太监心狠手辣,读书的太监……”

    杜摸天将孙子推开,对倦侯笑道:“别听他瞎说,我们爷孙肯定会尽心保护倦侯,一点粗浅功夫,倦侯想学,我们也绝不藏私。”

    “能得两位高人指教,感激不尽。”韩孺子还礼,他还真的挺想学武,可孟娥神出鬼没,总也不在他面前现身。

    “我瞧他文文弱弱的,吃不得苦,练不了咱们杜家功夫。”杜穿云又回到爷爷身边,上下打量倦侯。

    张有才将鸡鸭送到后院,这时回来了,一眼看到杜穿云,好心情一下子全都没了,脱口道:“你怎么来了?”

    “我们是被请回来的。”杜穿云挺身道。

    “请回来……当太监?净身了吗?记名了吗?”

    “呸呸,我才不当太监,我和爷爷是教头兼保镖。”

    韩孺子对张有才说:“你不是想学武功吗?正好跟我一块学吧,这两位都是江湖中知名的高人,能教咱们武功,是咱们两人的幸运。”

    杜穿云挺胸,很喜欢“高人”这个称呼,“跟我们学武功可是很辛苦的,你得……”

    话没说完,又被爷爷推出几步远,杜摸天道:“别听他瞎说,今天晚了,明天倦侯能早起吗?”

    “能,我平时都是天没亮就起床,就这两天晚了点。”韩孺子在宫里过的一直是早睡早起的生活。

    “倦侯新与夫人团聚,难免晚起一点。”杜摸天笑道,“这样吧,早饭前两刻钟,饭后一个时辰用来练功,下午若有时间,再抽一个时辰,如何?”

    韩孺子点头同意,心中有一个小小的疑惑,结果被杜穿云问出来了,他跟猴子一样灵活,被爷爷推开马上就蹿回来,“起得早晚跟夫人有什么关系?我要是跟爷爷睡一张床,起得反而更早……”

    杜摸天拍出一掌,杜穿云被推出十几步远。

    杨奉带着杜氏爷孙去找合适的练武场地,韩孺子进到书房里,怎么都觉得杨奉的平淡反应有点古怪,不由得有些坐立不安,本想回后宅见夫人,这时改了主意,命张有才去将账房何逸叫来,打算在晚饭之前做点事情。

    共有十五名太监、八名宫女自愿跟随废帝出宫,大都是所谓的“苦命人”,韩孺子觉得自己必须尽可能满足他们的愿望。

    何逸已经挨个问过,将大家的诉求一一写下,交给倦侯。

    他们的愿望都很简单:五名太监、四名宫女想要回老家,可是没有盘缠,也不知家中是否还有亲人;六名太监、两名宫女年纪比较大,只想有个能经常晒晒太阳的养老之地,在宫中这却是一个奢求;张有才“想”习武,何逸与另一名太监有酒就满足,最后一名太监老实承认,他在宫中得罪了上司,一时害怕才出宫的,只求安稳,能有酒有肉就更好了;另有两名年轻些的宫女一时兴起跟着大家出宫,想了很长时间也没说出愿望。

    韩孺子对每一个愿望都点头,何逸提醒主人:“宫里的人都是记录在册的,必须先除名才能离京返乡,这种事不用急,每年春天宫里都会放一批人还乡,到时一块处理吧。”

    总算做完一件事情,何逸告退,韩孺子坐了一会,问张有才:“你跟宫里的苦命人还有来往吗?”

    “不多,就是从蔡大哥那里听说了一些消息。”

    “你们说的那个沈三华,不会供出你们吗?”韩孺子记得很清楚,沈三华也是苦命人之一,受刺客牵连入狱,一旦松口,其他苦命人可能都要倒霉,所以张有才等人才愿意冒险帮助皇帝,可皇帝退位,在这件事上帮不了他们。

    张有才神情一暗,“沈三华和刺客裘继祖几个月前就都死了,沈三华没有供出我们,太后不知道他也是苦命人,我们安全了。”

    曾经喧闹一时的刺驾事件就这么终结,无声无息,韩孺子甚至没听说过。

    杨奉独自回来,“新教头已经选好练功地点,在后花园,明天开始倦侯就可以练功了,不求别的,起码能够强身健体。”

    韩孺子示意张有才退下,然后对杨奉说:“我今天出门纯粹是为了散心,没想体验民间疾苦。”

    “我知道。”杨奉仍是不急不躁。

    “你……不想说点什么?”

    杨奉想了一会,“倦侯还年轻,眼下也没什么事情非做不可,出去散散心没什么不好。”

    “我还在等待机会。”韩孺子说,突然发现这是他退位之后第一次跟杨奉谈论重新登基的事情,虽然两人每天都议论朝中形势,却从来没有提及未来。

    杨奉走到书案前,一只手按在上面,缓缓道:“倦侯有意就行,不要再说出口,如果可以的话,甚至不要再想。”

    “连想都不能?”韩孺子觉得这可挺难。

    “别以为心里就是安全的,这世上有人能看破你在想什么。”杨奉停顿片刻,用随意的语气说:“你不在的时候府里接到一张拜贴,新任北军大司马、冠军侯韩施明天上午要来拜访,我已经同意了,正好安排在练武之后。”

    韩孺子大吃一惊,不明白前太子遗孤来见自己做什么,更不明白杨奉何以将这件事看得如此轻松。

    (求订阅求收藏)(未完待续。)

第八十一章 拜访者() 
韩孺子自动醒来,天还很黑,他扭过头,慢慢地分辨出妻子的头部轮廓,她睡得很熟,几根手指露在被子外面,像是躲在帷幕里向外偷窥。

    韩孺子下床,悄悄穿衣,听到床上传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