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孺子帝》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孺子帝- 第35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北皇子扭头看向黑暗中的父亲,“大单于和大阏氏最喜欢我了,在那边没人敢多说我一句,怎么会不安全呢?”

    六七岁的孩子正是似懂非懂的时候,韩孺子发现很难用几句话将事情解释清楚,本想敷衍过去,以后再说,可是北皇子语气中的不信任,让他改变了主意。

    “等等,朕让人掌灯,详细对你说。”

    “嗯。”

    一名宫女进屋点燃蜡烛,韩孺子亲自铺纸研墨,正要动笔,扭头看到门口露出一颗小脑袋,“进来。”

    孺君公主蹦蹦跳跳地扑向父亲,抱住他的一条腿,“不怪大哥哥,是庆皇子和邓皇子先捣乱。”

    韩孺子微笑道:“朕不怪任何人,但是朕希望你们听道理。”

    兄妹二人同时点头。

    韩孺子在纸画了一条横线,“这是长城,当然,真正的长城没这么直,意思一下吧。北边是匈奴,南边是大楚,从很久以前就开始打仗,持续了上千年。”

    “为什么要打仗呢?肯定是匈奴先捣乱。”孺君公主道。

    北皇子很喜欢这个妹妹,在这件事却有不同想法,“匈奴人不会捣乱,他们只在受欺负的时候才反抗。”

    对这种“大逆不道”的言论,韩孺子没有斥责,说道:“打仗的原因已经不重要,既然开打,每一方都想打赢,对不对?”

    兄妹二人又同时点头,孺君公主向北皇子悄悄做个鬼怪,表示不服气。

    韩孺子在横线左端又画一条竖线,说:“西方是神鬼大单于。”

    “他是坏蛋。”北皇子马上道。

    “最大的坏蛋。”孺君公主补充道。

    两人年纪虽小,却都对神鬼大单于入侵大楚一事印象深刻。

    “嗯,他是坏蛋,最终还是被打败了。”

    “被父皇带兵打败的。”孺君公主抢着说。

    “父皇见过神鬼大单于吗?”北皇子问。

    “差一点就见着了。”韩孺子在竖线顶端画了一个小圆圈,“神鬼大单于战败逃亡,朕在这里追上他,正要动手将他除掉的时候,匈奴人出现,将他保护起来,然后放走了。”

    “匈奴人真坏。”孺君公主恼怒地说。

    北皇子瞪了妹妹一眼,问道:“我在匈奴的时候,大家都说神鬼大单于如何如何坏,干嘛要将他放走?”

    “因为匈奴人更害怕大楚,他们担心只剩下自己以后,更不是大楚的对手,于是放走神鬼大单于,给大楚增加一个敌人。”

    “匈奴人果然坏。”孺君公主盯着北皇子说,他们两人玩得很好,却也经常吵架。

    北皇子皱眉嘟嘴,似乎不太相信父皇的话。

    “有话就说。”韩孺子道。

    “匈奴人都说,大楚害怕匈奴。”

    韩孺子笑了一声,“你从北边来,见过一些城镇,你说说,是匈奴人多,还是大楚人多。”

    “大楚人多。”北皇子不得不承认,随舅舅一路南下路过诸城的时候,他简直不敢相信世上会有这么多人挤在一起。

    “匈奴繁华,还是大楚繁华?”

    “也是大楚。”北皇子喃喃道。

    孺君公主又抢道:“大楚强盛,才能占据好地方,匈奴不强,只能待在塞外,所以匈奴害怕大楚。”

    北皇子无言以对,眉头皱得更紧。

    所谓强弱当然没有这么简单,韩孺子却不想对孩子说得太细,“楚强,匈奴弱,所以匈奴需要帮手,这就是为什么他们会放走神鬼大单于。”

    “匈奴与大楚不能和好吗?”北皇子问道,语气软了下来。

    “这正是你母亲的想法,匈奴人放走神鬼大单于,她不同意,与匈奴大单于发生了争执,这些年来,她一直不去龙庭参拜大单于,带着一部分匈奴人独自生存。”韩孺子轻叹一声,难以想象金垂朵是怎么忍受过来的。

    北皇子道:“我明白了,母亲担心我被大单于当成人质,所以将我送回父皇这里。大单于那里有不少人质,经常受欺负。”

    韩孺子放下笔,轻轻拍了一下儿子的头,“正是如此。”

    北皇子昂然道:“等我长大,一定要接母亲回来,还要打败大单于,让他老老实实地听话,不准再与大楚作对。”

    韩孺子大笑几声,吩咐道:“天晚了,睡觉去吧。”

    北皇子点头,孺君公主却缠着父皇讲故事,韩孺子无奈,讲了一段太祖的事迹,兄妹二人都不满意,要听父皇打败神鬼大单于的经历。

    韩孺子却没什么可讲的,“真正打败神鬼大单于的人是邓粹,他是邓皇子的舅舅,率孤军深入敌后,为大楚树立威名,就因为他,西方诸国发起反叛,逼得神鬼大单于不得不从大楚逃走。就是现在,他的威名仍在西方流传,诸国轻易不肯再向神鬼大单于屈服,每到开战的时候,还打着他的旗号。”

    “邓皇子的舅舅这么厉害?”北皇子和妹妹互视一眼,都不相信。

    “过几天,朕会请一位师傅,专门给你讲故事,等你认的字再多一些,就能自己看故事了。”

    “哦。”北皇子不太喜欢读书。

    孺君公主兴奋地说:“我也要听故事!我也要师傅!”

    韩孺子本来没有这个想法,这时却觉得也无不可,笑道:“你和哥哥用一个师傅吧。”说罢将两人向门口推去。

    宫女迎上来,抱起兄妹二人,分别送回自己的住处。

    韩孺子松了口气,回到卧房,皇后还没睡下,轻轻摇头,“陛下这样轻描淡写的惩处,淑妃是不会满意的。”

    “小孩子打架而已,无需大惊小怪,淑妃太在意了。真是奇怪,淑妃与惠贵妃关系一般,怎么两人的孩子却常在一块玩耍?”

    皇后自从生下公主之后,就再也没有怀孕,选立太子之事因此变得扑朔迷离,淑妃邓芸颇有野心,对邓皇子寄予厚望,而且也不加以掩饰,为此与慈宁太后发生过几次冲突。

    庆皇子与邓皇子本该是对头,关系却很亲密,韩孺子有点意外。

    崔小君微微一笑,“小孩子,哪懂那么多?”

    “小孩子不懂,大人懂。”

    “弱弱联合,陛下刚才不是说得头头是道吗?”

    韩孺子一愣,随即明白过来,“原来你听到了。”

    “又不是国家机密,不算过分吧?”

    韩孺子笑着摇摇头,随后道:“宫里人是不是都觉得朕会立北皇子为太子?”

    “北皇子是长子,又是金贵妃所生,宫中有传言也是正常的。”

    “皇后怎么想?”

    “这种事可轮不到我开口,陛下若是宠爱孺君公主,就让我们娘俩儿置身事外吧。”

    韩孺子默然,这是一个难题,比击败匈奴和神鬼大单于还难,他到现在也没想出一个合适的解决办法。

    “谭王妃又派人送信给我,打听东海王的下落。”

    “这还真是一件怪事,据说东海王三年前就已登船,却在中途失去了消息,海上风急浪大……唉,大家肯定以为这是朕的授意。”

    “悠悠众口,谁也堵不住,陛下不必过于在意,谭王妃倒没想太多,只希望若有消息能第一个通知她。”

    “当然。”韩孺子走到皇后面前,轻声道:“咱们努力吧,你若生下儿子,问题都能迎刃而解。”

    崔小君羞红了脸,轻轻推开皇帝,小声道:“接下来几个月不用‘努力’啦,就是不知道问题能不能解决。”

    韩孺子大喜,轻按皇后的小腹,“大楚的安宁就看你了。”(未完待续。)

第五百五十二章 状元之选() 
从遥远的西方送来一封信,令韩孺子十分恼怒,连皇后再度怀孕所带来的喜悦都少了一大半。

    信是黄普公写来的,措辞委婉而谦卑,一多半内容是在感激皇帝的知遇之恩,随后说到了正题:他要撤军,而且不回大楚,将留在海上,“遥望故土,感念圣恩,垂涕不已”。

    然后他找了一堆理由,海上诸国厌倦战争,都想回归本国,西方诸国彼此矛盾太深,互相猜忌,稍有矛盾就会投降敌军,反复无常,没办法凝聚成为一支大军。

    另外,神鬼大单于已经衰落,龟缩西北一隅,已不值得楚军大动干戈。

    最后,他提出一个“小小的”要求,希望皇帝正式册封英王,许他在海外建国,永世向大楚称臣。

    韩孺子很久没这么愤怒了,在桌上重重一拍,“别人也就算了,黄普公乃朕一手提拔,竟然也会忘恩负义!”

    凌云阁里顾问甚多,敢在皇帝发怒时开口说话的人只有一个,崔腾问道:“黄普公做出什么事让陛下如此生气?”

    韩孺子挥下手,崔腾一瘸一拐地走到桌前,拿起信看了一遍,也是大怒,“这个混蛋,没有陛下,他现在还是人家的奴仆呢,得到一点权力就忘乎所以。大楚正集结军队准备西征,他竟然要撤军,这不是与朝廷唱对台戏嘛。而且还不肯回大楚,要在海外辅佐英王!谁知道那个英王是真是假,没准就是黄普公自己冒充的。”

    崔腾一怒,韩孺子反而平静下来,看向房间里垂手肃立的十几名顾问,缓和语气道:“黄普公说神鬼大单于龟缩一隅,已不值得大动干戈,诸位怎么看?”

    众人都松了口气,崔腾抢先发言,“这和龟不龟缩没关系,神鬼大单于胆敢入侵大楚,虽在万里之外,也必须受到惩罚,就算他生病死了,也要派楚军去将他的尸体拖回来。”

    顾问们挨个发表见解,意思都与崔腾差不多,但是一个比一个激昂慷慨,找出更多的证据,比如有匈奴支持,神鬼大单于早晚还会东山再起,绝不能养虎为患,必须一劳永逸地铲除。

    韩孺子甚觉无聊,除了赵若素,很少再有其他人敢在他面前畅所欲言,而他需要的恰恰是真话。

    事情往往如此,帝位不稳的时候,他常常能听到真话,刺耳,但是有益处,如今帝位稳固,耳中所闻都却都是奉承与赞同。

    赵若素不懂军事,问之无益,韩孺子正在发呆,被崔腾唤醒。

    “陛下,还等什么,楚军已经准备妥当,尽快出发吧。少则三月,多则一年,必能凯旋回京。”

    “原计划是夏末出军,不必着急。”

    “我就是气不过黄普公的背叛,楚军一到,看他还敢不敢提条件。”

    “神鬼大单于龟缩西北,黄普公驻军南方海港,相隔数千里……”韩孺子摇摇头,甚感失望。

    崔腾心生一计,话到嘴边却没说。

    皇帝明显露出倦意,众人告退,崔腾磨磨蹭蹭等到最后,只剩他一人时,上前小声道:“陛下,黄普公还有家眷留在京城呢。”

    黄普公临出征前娶了一位妻子,留在大楚没有带走,韩孺子记得此事,每到节日,必给重赏。

    “嗯?”

    “黄普公敢背叛陛下,陛下没必要再对他讲仁义,先将他的夫人下狱,然后命她写信,看黄普公什么反应,如果……”

    “去!乱出主意,堂堂大楚,容不下一位将军夫人?黄普公就算真的背叛,朕也不会动他夫人一根汗毛。”

    崔腾讪讪地说:“我不是想为陛下出气嘛。”

    “这种事不用你操心,另有一件事要交待给你,皇后有喜……”

    崔腾一跳三尺高,落地之后唉哟一声,揉着受伤的腿,脸上却满是笑意,“真的?”

    “御医昨天确诊。从今天开始,你要老实些,少喝酒,最好别喝酒,更不要惹事生非,免得让皇后和你母亲担心,明白吗?”

    崔腾脸上一红,“陛下听说了?”

    “就为了一个女人,竟然与人当街打架,早传得沸沸扬扬,朕怎么可能没听说?”

    “不是为了女子,是为了争一口气……”

    “你是朕的近臣,宿卫军将军,身为列侯,子侄也都是侯爵加身,天下的气都让你们崔家争去了,还有什么可争的?”

    崔腾嘿嘿地笑,不敢争辩,但是又不服气,最后还是道:“陛下,不是我多嘴,柴家的气焰最近可是非常嚣张啊,他们家也是一门数侯,而且柴悦在塞外统领精兵数十万,啧啧,哪像我这个将军,宿卫八营一个也不归我管。”

    “放肆,说完黄普公,又要编排柴悦了?”

    “黄普公是陛下……”崔腾急忙收敛,“我还是走吧,快点回家告诉母亲好消息,给皇后准备一下。”

    看着崔腾出门,韩孺子无奈摇头,崔腾实在不成器,否则的话绝不会只是当一名近臣。

    等屋内再无外人,张有才进来,双手呈上一份奏章,“勤政殿送来的。”

    这是一道宰相与礼部联名送上的奏章,提醒皇帝,殿试已经结束三天,该定出三甲人选,发榜公布了。

    状元也是一件麻烦事,礼部尚书等几位试官看中了南冠美,宰相等大臣则在权限范围内力荐申大形,争执不下,只能交由皇帝决定。

    韩孺子心中却另有一人,他之前见过罗世浮,印象中那是一名有点害羞的年轻人,与杨奉不像同一种人,几日前的殿试再见面,他已经是一名沉稳有度的读书人。

    韩孺子写下一份回复,交给张有才,让他送达勤政殿。

    皇帝提出一个不同寻常的要求,要在凌云阁召见十名成绩最佳的考生,当面问策,以定状元之选,宰相与礼部试官受邀旁听。

    殿试之外又来一次“阁试”,放在从前,宰相和礼部都会坚决反对,如今却是立即筹备,当天下午就将十名考生送到凌云阁。

    宰相还是卓如鹤,礼部尚书换了新人,十余名大臣旁听这次问策,再加上十名考生、十几名太监,房间里显得很拥挤,却也热闹。

    见礼毕,皇帝赐众人平身,太监们将已经写好的问策书交给考生,两刻钟之内写一份简答,然后再由皇帝提问。

    问题很简单,却与经典无关,而是询问他们如何看待西方形势和大楚的备战。

    有几名考生立刻皱起眉头,他们寒窗苦读十几年,圣贤之书背得滚瓜烂熟,除此之外,两耳不闻窗外事,根本不了解西方的形势。

    但所有人都伏案疾写,起码要给皇帝一个好印象。

    时间很快到了,太监们收回试卷,放在桌上,宰相等人不自觉地窥视,都想看看自己支持的状元回答得怎么样。

    韩孺子当场阅卷,无论看到什么,脸上都不动声色,可是有一份回答实在让他忍俊不禁,推给宰相。

    卓如鹤扫了一遍,礼部尚书是主试官,也凑过来看了一眼,扭头向一名考生道:“刘检,陛下问的是西方形势,如何应对神鬼大单于,你怎么尽写西域的事?”

    考生脸色苍白,扑通跪下,“小生……我……”

    中司监刘介从皇帝那里得到示意,上前道:“别急,你知道神鬼大单于是谁吗?”

    “听、听说过。”考生费力地说。

    “对西方诸国,你了解多少?”

    “啊?”

    刘介看了一眼皇帝,对刘检说:“站到一边,听别人怎么说。”

    刘检退到门口,全身发抖,一副失魂落魄的样子。

    韩孺子又拣出四分平庸的答卷,刘介让这四名考生也站到门口去,只剩五人等待皇帝提问,南冠美和申大形都在其中,宰相等人互视一眼,感到满意,起码他们推荐的状元人选没有露怯。

    考生之中,南冠美最年轻,还不到二十岁,皇帝先问他,“南冠美,你说大楚不宜劳师远征,可以敌制敌,作何解释?”

    南冠美拱手行礼,回道:“楚军远征,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