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孺子帝》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孺子帝- 第29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无为……当然要无为。”

    外面有人敲门,太监张有才走进来,自从佟青娥生下皇子之后,他回到了皇帝身边,“陛下,景耀来了。”

    韩孺子端正神色,点下头,表示可以带进来。

    景耀进屋叩见,察觉到角落里还有外人,没敢扭头观看。

    “景公辛苦了。”韩孺子道。

    “能为陛下效劳,再苦也值得。”景耀心中一喜。

    “景公为朕做了许多事情,劳苦功高,理应获赏。”

    景耀磕头,“老奴不求赏,只求陛下安康。”

    景耀面朝下,看不到皇帝脸上一闪而过的微笑。

    “宫里有职位空缺,但是朕以为景公未必愿意再回旧地。”

    景耀立刻明白了皇帝的话中之意,刘介在中司监的位置上做得好好的,不可能换人,景耀回宫只能位居人下。

    “老奴……确实不太愿意,不过一切皆由陛下决定,老奴没有挑剔之心。”

    “嗯,很好,朕就需要你这样的人。少府缺一位探访使,景公可感兴趣?”

    景耀愣住了,少府探访使不是大官,专门负责前往各地监督皇室产业,倒是个肥缺,油水多,但是远离皇帝,意味着远离权力。

    “陛下……”景耀声音发颤,以为自己受到了驱逐。

    韩孺子向前微微探身,正色道:“探访使只是方便景公出京,朕另有职责给你。”

    景耀大喜,皇帝坐拥天下,整个朝廷都为之服务,却“另有职责”交给自己,那是极大的信任,也表明自己对上官太后的指控得到了认可,马上磕头谢恩,“老奴甘效犬马之劳。”

    “平身。”

    景耀又磕了一个头,起身看向皇帝。

    韩孺子招手,让景耀走近几步,“第一件任务,请景公找到杨奉家人。”

    “是,陛下,老奴一直没有放弃寻找,可线索不多,如果上官……”

    韩孺子摇摇头,表示不想提起上官太后,“朕在想,杨奉肯定给妻子写过信,而且不至一封,既然如此就得有送信之人,你找一找。”

    “陛下高见。”景耀其实早就想到了,只是一直没找到这个送信者。

    “第二个任务,将英王找回来。”

    景耀又要下跪,寻找杨奉家人只是皇帝的私事,寻找武帝幼子却是正经的大事。

    韩孺子抬手阻止景耀下跪,“宗室子弟怎可流落江湖,让天下人笑话?景公请将此事放在心上,要人给人、要钱给钱,务必找回英王。”

    “英王毕竟在外已久,万一……”景耀盯着皇帝,寻求暗示,英王是死是活全看皇帝的一句话。

    “别管万一,你的任务就是将英王活着带回来,明白吗?”韩孺子稍显严厉。

    景耀明白,“是,老奴马上着手进行。”

    “嗯,退下吧,明天你会接到旨意,当天就能去少府了。”

    景耀退出房间,心中半忧半喜,本以为自己已将皇帝看透,这时又觉得之前的猜测全错。

    房间里,韩孺子对孟娥说:“心怀鬼胎的景耀,做事更加努力,所以,就让他一直怀着吧。”

    孟娥微微睁大眼睛,很快点头,表示醒悟。

    上官太后猜出是景耀指控自己,反过来指控景耀利用皇帝报私仇,夹在中间的韩孺子,不想成为任何一方的工具。

    韩孺子思考了一会,“可以宣东海王和崔腾了。”

    孟娥走到门口,将皇帝的旨意传给外面的太监,太监很快带来了两人。

    东海王、崔腾与一群勋贵侍从守在凌云阁楼下,随传随到。

    在皇帝面前,这两人比景耀自在得多,东海王瞥了一眼孟娥,稍感意外,因为孟娥不常出现在凌云阁,崔腾却无所谓,笑着向皇帝行礼。

    韩孺子看着东海王,没有开口。

    东海王笑道:“陛下忘了什么?”

    韩孺子说:“朕在想,你们两人一个是诸侯、朕之亲弟,一个是太傅之子、皇后的弟弟,充当近侍之臣实在不合适,你们想当什么官?”

    两人异口同声:“我不想当官,只愿留在陛下身边。”

    “规矩就是规矩,以你们两人的身份,不适合久为近侍之臣。东海王,你若不想当官,就只能回东海国了,崔腾,你也一样,不当官就当一名闲散列侯,过你花天酒地的生活。”

    两人呆住了,崔腾先开口:“那……就只好当官了,真的任我选择吗?小官我可不当。”

    东海王道:“我不想去东海国,只要能留在京城,随陛下安排,官职无所谓大小。”

    “我也无所谓。”崔腾急忙补充道。

    “宿卫军大司马空缺已久,东海王可有兴趣?”

    宿卫军大司马比南、北军大司马的品级还要高一些,在武职中仅次于正一品的大将军,论到实际权力可就差远了,宿卫八营各有都尉、将军,直接听命于皇帝,大司马只是虚设而已。

    东海王并不意外,以他的身份与过往经历,只能担任位高权轻的虚职,于是跪下谢恩。

    崔腾也跪下,嘴上说着不想当官,这时却若有期待地看着皇帝。

    “你去给东海王当副手,宿卫军龙骧将军。”

    “啊?”崔腾大失所望,他可不愿意直接居于东海王之下,“我不在乎官大官小,求陛下给我换个地方吧。”

    “朕给你的是圣旨,不是商量。”韩孺子对崔腾向来不客气。

    崔腾不敢再说什么,谢恩时很勉强,“当了龙骧将军,还能时常来见陛下吗?”

    “既是宿卫之官,当然可以。”

    崔腾总算稍稍高兴了一点。

    两人一块退下,下楼时,崔腾小声对东海王说:“别得意,你若是仗势欺人、以上压下,我可不会忍受。”

    东海王苦笑道:“仗势欺人?这话说是你,不是我。你还不明白吗?陛下这是让你监视我啊。”

    崔腾恍然,立刻不觉得委屈了,“那我得看紧点,你小子别想逃过我的眼睛。”

    东海王笑着摇头,心里却惴惴不安,以为皇帝看出了什么。

    房间里,韩孺子又向孟娥解释道:“崔腾盯着东海王,东海王盯着上官太后,或许能少些是非。”

    “陛下不打算惩罚任何人?”孟娥越来越觉意外,上官太后所作所为乃是灭族之罪,东海王、景耀也有欺君之意,皇帝居然都给放过。

    “等等再说。”韩孺子冷冷地道,上官太后已无族可灭,东海王、景耀的罪行说大不大、说小不小,真论起来,也不能给予多重的惩罚。

    皇帝得闭上一只眼睛,与此同时,将另一只眼睛睁得更大。

    下一下奉召而来的人是赵若素,与往常一样恭谨有加。

    孟娥有点好奇,赵若素十有八九就是向大臣泄露皇帝想法的人,任何人对这种做法都会深恶痛绝,皇帝还能保持宽容吗?

    韩孺子将桌上的奏章推过去,“朕已批复完毕,请你看一眼,没有问题,就可以送还中书省了。”

    这是赵若素的日常职责,他走到桌前,侧身站立,快速地翻了一遍,“没有问题。”

    “有劳。”韩孺子客气地说。

    赵若素捧着奏章告退。

    孟娥惊讶地看向皇帝。

    韩孺子道:“你能站在水里将水舀光吗?”

    孟娥摇摇头。

    “朕也不能,朕得离开水池,才能解决水池的问题。”

    孟娥注意到,皇帝对她自称“朕”了,“还有一个人陛下没有处置。”

    韩孺子当然记得这个人,“惠妃怀孕的时候,太后派张有才去服侍,如今是皇后怀孕,朕希望你去服侍她、保护她。”

    孟娥明白,自己仍受到皇帝的信任,但是从此她离皇帝也会越来越远。

    皇帝终是孤家寡人。

    (本卷结束)(未完待续。)

第四百五十九章 离心() 
又是一年春天,皇后生下一个女儿,这不是崔家最想要的结果,韩孺子与崔小君依然激动万分,韩孺子亲自起名为“孺君”,一天要回后宫至少三次,查看女儿的状况,视若珍宝。

    但是韩孺子的心没有因此沉下来,时不时地仍在躁动,他已经等了一年多,如今有了一个儿子、两个女儿,还有嫔妃怀孕待产,关于皇帝身体状况的诸多猜疑早已烟消云散,他将会是一位多子多孙的皇帝,有“资格”出去走走了。

    阻力不小,韩孺子得一重重突破。

    孺君公主出生三个月后,夏花繁茂,慈宁太后在寝宫里庆祝寿诞,只邀请了数名王家女眷进宫,禁止外臣恭贺,韩孺子上朝之后,匆匆赶回宫内,去为母亲拜寿。

    慈宁太后怀抱着孙儿庆子——这是她起的小名,与“孺君”一样,都不是宗正府记录的正式名字——与众多嫔妃、女眷闲聊,皇帝一到,欢声笑语停止。

    慈宁太后接受皇帝的拜贺,催道:“陛下忙去吧,你在这里,我们反而不自在。庆子,叫父皇、叫父皇。”

    一岁的庆子已经会说简单的话,“父皇”两字却困难了些,他手里抓着一块甜糕,将头埋进祖母的怀中,不肯看向父亲。

    慈宁太后大笑,挥手撵皇帝快些离开。

    韩孺子笑着告退,在他的印象中,母亲对小时候的自己十分严厉,虽然独处小院之中,很早就教他识字,给他讲各种道理,到了庆子这里,却溺爱得没边,不让孙子吃一点苦。

    韩孺子前往秋信宫,皇后在太后那边参加寿宴,三个月的小公主留在宫中,由孟娥照顾。

    孟娥虽然从小习武,对待婴儿却温柔至极,目光几乎从不离开,皇帝进来,她也只是匆匆一瞥,立刻又盯向小床里熟睡的公主。

    韩孺子走过去,也看了一会,心中喜悦,怕打扰女儿睡觉,什么也没说,向孟娥点下头,退出房间。

    张有才迎上来,脸上笑呵呵的。

    “你笑什么?”韩孺子边走边问。

    “自从宫里有了孩子,气氛真的不一样了。”

    “嗯。”韩孺子深有同感,一直以来,他都视皇宫为樊篱,自从儿子、女儿先后诞生以来,樊篱渐渐消失,这里更像是他的家了。

    张有才跟在皇帝身边,呵呵笑了两声,忍不住道:“陛下是不是有点嫉妒?”

    韩孺子惊讶地说:“嫉妒什么?”

    “嫉妒皇子和公主啊,我看到了,太后啊、皇后啊、嫔妃啊……总之宫里的所有女人,如今关注的都是孩子,陛下可有点受冷落了。”

    韩孺子笑了,“所有女人?没你说得那么夸张。”

    两人边走边说,直接前往凌云阁,身后的一群随从太监倒是真嫉妒张有才,可是没办法,谁让他曾经跟着皇帝出生入死呢?

    韩孺子无处可去才来到凌云阁,众多侍从都不在,他也没什么事情要处理,只是看看奏章、翻翻杂书。

    张有才替皇帝准备笔墨,趁着皇帝心情不错,说:“陛下有没有想过多要几个皇子和公主?”

    “当然想过,越多越好。”韩孺子拿起奏章,都是小事,他扫一眼批复“阅”。

    “多要皇子、公主,首先得多选嫔妃。”张有才提醒道。

    韩孺子放下奏章,看向张有才,“谁让你说这些的?”

    张有才急忙摆手,“没有没有,对天发誓,绝对没有,我是真的希望看到陛下多子多孙。”

    韩孺子笑道:“那是朕多心了,朕早就在洛阳说过,三年之内不再选秀,如今还差一年,朕不着急,你也不用着急。”

    “是,陛下。”张有才再不敢多说。

    奏章里虽然没有什么大事,但是看得多了,却能对天下各地的情况有个大致的了解,一旦读进去,韩孺子就忘了别的事情,不知不觉已到傍晚。

    韩孺子匆匆赶回后宫,他得在入夜之前再次为母亲贺寿。

    张有才刚刚接到慈宁太后派人送来的消息,请皇帝直接去慈宁宫。

    韩孺子通常去慈顺宫给两位太后一块请安,今天是个例外。

    慈宁宫里的客人大都已经离去,屋子打扫干净,隐约还有酒味,只有新来者才能嗅到。

    慈宁太后仍然抱着庆子,佟青娥站在一边,看着自己的儿子,没机会伸手。

    “朕再祝太后寿比南山。”

    “活那么久干嘛?陛下不如祝我儿孙满堂。”

    韩孺子笑道:“朕祝太后儿孙满堂、重孙满堂、玄孙满堂。”

    慈宁太后笑逐颜开,将庆子交给佟青娥,叮嘱道:“庆子今天吃得够多了,贵妃小心,一个时辰之内不要再喂了,最近天热,多给他翻身……”

    佟青娥一一应是,向皇帝行礼,抱着儿子告退。

    韩孺子还真有一点嫉妒,儿子受到的宠爱太多了一些。

    慈宁太后松了口气,“养个孩子多难啊,我真担心自己承受不住。”

    韩孺子笑而不语。

    慈宁太后正色道:“陛下又想离开京城吧?”

    “太后……”韩孺子的这个心事还没有对任何人透露,自以为掩藏得很好,母亲一心扑在庆子身上,竟然还能看破,实在令他有些惊讶。

    “陛下好几次在我面前欲言又止,想必是要等我庆生之后再提此事。”

    韩孺子只得点头,“朕才只有一个皇子,没到最初的承诺之数,可是……”

    “我同意。”

    韩孺子更惊讶了,他原以为宫里的最大阻力来自于母亲,没想到这么容易就通过了。

    “但我有几个条件。”

    “太后请说,只要朕能做到……”

    “陛下都能做到。”慈宁太后打断儿子的话,“首先,陛下不能单独出京巡狩,总得带一名嫔妃,如果她能在路上怀孕,也算没耽误正事。”

    韩孺子哭笑不得,让嫔妃怀孕居然成了皇帝的“正事”,“太后,巡狩之途颇为艰辛,嫔妃怕是受不了长途颠簸。”

    “陛下当初带着金贵妃可是走了很长一段路,我替陛下选好了,淑妃邓芸出身武将之家,身体好,也会骑马,她陪在陛下身边总可以吧?”

    这不算过分的条件,韩孺子道:“太后决定就好。”

    “嗯,第二个条件,我不放心陛下一个人出京,更不放心陛下身边的那些人,我从王家给陛下挑一名随从,让他追随陛下,我也稍稍安心些。”

    皇帝出行总是要带很多人,不在乎增加一个,“好啊,是哪位亲戚?要不要先封官?”

    “不必,等我挑好了再说,王家人都太老实,我得挑一个机灵些的。”

    韩孺子应承下来,觉得事情很顺利。

    “第三个条件,陛下颁一道选秀圣旨吧。”

    张有才、慈宁太后接连提起此事,韩孺子略感不悦,“太后,君无戏言,三年还没过去呢。”

    “这个我知道,还有一年嘛。陛下颁旨也不是立刻选秀,还是明年,只是给天下一个准信,让各方也好早做准备。”慈宁太后顿了顿,“当初的选秀是我同意的,陛下以为国家多难,不宜多事,中止了选秀,道理是对的,可天下人都说陛下的好,却以为我是昏庸的太后。”

    韩孺子马上道:“当时是朕考虑不周,朕会颁旨,仍由太后主持选秀,只是规模不要太大,持续得也不要太久,耗费民力不说,还耽误了许多人家嫁女。”

    慈宁太后笑道:“我也是穷人家出生的女儿,还不明白这个道理?陛下放心,这一年内我先挑选,明年日期一到,几天内就有结果,顶多十人,不会再多,可以吧?”

    韩孺子同意了,母亲的要求并不过分,而他也很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