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孺子帝》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孺子帝- 第28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萧声是忠臣,却不是大楚最需要的臣子。”韩孺子握住皇后的一只手,“大楚虽弱,还没到不可挽救的地步,用不着那么多殉难的忠臣。”

    崔小君轻叹一声,正如她事先所料,想说服皇帝改主意是不可能的。

    韩孺子盯着她,“皇后替谁求情?”

    “没有,我是真觉得行军益处不大,但是听陛下一说,又觉得有道理。早些安歇吧,明天还要早起上朝呢。”

    韩孺子没有追问,上床就寝,心里却一直在琢磨这件事。

    第二天上午的朝会没什么大事,主要是给云梦泽的楚军论功行赏,黄普公等将领已经在班师回朝的路上,封赏不能滞后。

    各部已经拟定一个方案,韩孺子觉得很好,当场通过。将近午时准备休息时,韩孺子主动提起了正在行军途中的“子弟军”,“元大人的一个侄儿也在‘子弟军’中吧?”

    元九鼎急忙道:“是有一个,从小娇生惯养,早该受点苦了。”

    “他没用‘替兵’,起码有吃苦之心。”

    元九鼎松了口气,“可他家里也养了一名,我一直不知道……”

    元九鼎杂七杂八地自责一通,韩孺子听完没说什么,宣布散朝,下午他不来勤政殿,要在凌云阁听瞿子晰讲经。

    大臣并无求情之意,否则的话,皇帝一开头,总会有人顺势接上,韩孺子排除了一种可能。

    用过午膳,韩孺子在凌云阁召见东海王。

    东海王、崔腾等人就在阁外候旨,随传随到,东海王单独受到召见,惹来不少嫉妒的目光。

    有些事情韩孺子只能找东海王帮忙。

    “平恩侯夫人最近在忙什么?”韩孺子问。

    东海王心里一颤,还以为有什么事情败露了,“不太清楚,陛下怎么想起她了?”

    韩孺子还是倦侯的时候见过平恩侯夫人,听她说过,命妇也是朝中的一股势力。

    “你替朕打听一下,平恩侯夫人最近是不是进宫了?如果不是她,就是别人,你也打听一下。”

    东海王有些尴尬,但是他与平恩侯夫人的联系并未泄露,让他安心不少,“这个简单,我让王妃帮忙,一问便知。”

    韩孺子从皇后的为难之色上猜出,昨晚的求情十有八九与母亲相关。

    他得想办法解决母亲与皇后之间的麻烦。(未完待续。)

第四百四十四章 “书能杀人”() 
自从见过杨奉之后,圣军师变得萎靡,受审的时候一言不发,回到牢里也不再哼唱下流的小曲儿,像是已经认命。

    牢里消息不通,云梦泽被攻破多日以后,他才从金纯忠这里听说消息。

    金纯忠没有提审,而是亲自来牢里,这样一来,交谈内容就不会记录在案。

    “栾半雄已被押至京城,很快你就能见到他,大概是在刑场上。”金纯忠开门见山。

    圣军师发了一会愣,抬头说道:“我想见皇帝。”

    上次在杨奉面前他就提过这样的要求,金纯忠摇摇头,“你没有这个资格。”

    “栾半雄呢?他有资格?”

    金纯忠没有回答,“我想跟你谈谈淳于枭。”

    “栾半雄什么都招了?”

    金纯忠点点头,他是来审问的,不愿透露其它情况。

    圣军师思忖半晌,长叹一声,“为了一本书,死了多少人啊,望气之术难道真是骗人的吗?”

    金纯忠没吱声,预感到圣军师终于要说实话了。

    圣军师伤痕累累的脸上露出一丝微笑,舔舔嘴唇,“好久没沾酒了,下回带点,望气者全凭这张嘴讨生活,你两手空空而来,我没法开口。”

    “你是朝廷钦犯,我不能想来就来。”

    “那是你的问题。”圣军师一说起酒,口内生津,“既然带酒,就再拿些肉来,烧鸡和酱肘子最佳。”

    “你起码先说得点什么。”

    圣军师躺在席子上,“不急,反正已经拖了这么久。”

    圣军师骨头硬,拷打对他无用,金纯忠只好道:“我会尽快再来。”

    “下次大方一点!”

    一次正规的审问,官府至少要有三人在场,一人主审、一人行刑、一人记录,很多时候相关的衙门还会派人来旁听,人数不等,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供状真实可信。

    金纯忠单独来见犯人,其实非常不合规矩,全仗着皇帝亲信和玄衣使者的身份,才能让守狱者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往里带酒肉就有点过分了。

    金纯忠不想因为这点小事就拿皇帝压人,自己出钱,买来丰富的酒肴,在狱中宴请狱官、狱卒,以示感谢,然后中途离开,拎着一壶酒,托着一盘烩肉,去见圣军师。

    守狱者们乐得送个顺水人情。

    圣军师远远地就大叫道:“闻到了,闻到了,快拿来!”

    圣军师盘膝坐好,整理一下手脚上的镣铐,也不用杯子,拿起酒壶先灌一口,抓起半只烧鸡,狠狠地咬下去。

    风卷残云一般,圣军师吃掉了酒肉,打个饱嗝,“还是不够大方,你就这么给皇帝做事?”

    “皇帝的钱也是能省则省。”

    圣军师大笑,“你小子挺有意思,每次审问的时候,不像其他的官儿那么狠。”

    玄衣使者并非朝廷官职,只是一个临时称号,大多数时候金纯忠只当旁听者,当然用不着表现得太狠辣。

    “喝也喝了,吃也吃了,你该说点什么了。”

    圣军师收起笑容,“当然,我不会骗你的酒肉。让我想想,应该从何说起……淳于枭是一本书。”

    “嗯,栾半雄已经说过了。”

    “他说过书的来历吗?”

    “他从你手里得到此书,别的没说。”

    “他也不知道,了解此书来历的人寥寥无几,我算是其中一个。”

    书本无名,作者在书中自称叫“淳于枭”,传书的过程中,望者者称其为《淳于子》、《淳于枭》。

    此书最初在齐鲁一带流传,看到的人极少,也未受重视,被视为奇谈怪论,直至一名望气者得到此书,深读之后颇受启发,学以致用,凭此出入诸侯之家。

    这名望气者改名叫淳于枭,收了许多弟子,以传授望气之术为名,择选优秀者授以书中内容,但是对书本身秘而不宣,只向极少数得意弟子出示。

    “淳于枭”死后,他的弟子遍地开花,往往也自称此名,有意制造混乱,这正是书中所授的手段之一。

    林坤山等人属于第三代、第四代弟子,只知其术,不知其书,真心相信淳于枭确有其人,圣军师则是嫡传弟子,一直珍藏此书,直到去见栾半雄的时候,为了取信于他,才交出书来,收栾半雄为徒。

    “书中究竟写了什么?”金纯忠问。

    “朝廷抓到了栾半雄,没拿到书吗?”

    书在杨奉手里,他还没有回来,金纯忠仍不回答,“你宁愿将书送给一名强盗,也不献给朝廷?”

    “哈哈,你还不明白吗?我的金大人,那是一本专讲造反的书,怎么可能交给官府?”

    金纯忠一愣,想不到世上还有这种书,“就因为一本书,你们就要造反?”

    圣军师沉默了一会,反问道:“如果你拿到一柄号称削铁如泥的宝刀,要不要找块铁试一下?”

    “造反和宝刀是两回事。”

    “两回事吗?当今皇帝掌权以来,尤其贪恋大权,几乎要将所有事情都抓在自己手里,为什么?皇权就是宝刀,他觊觎已久,终于到手之后,自然要试刀,要到处劈砍,效果越好,越要找硬铁再试。我们造反的理由,与此相似。”

    圣军师越说越无礼,金纯忠哼了一声,“不准你拿陛下做比较。”

    “哈哈,好一个忠臣。算了,我懒得说服你。这回的酒肉一般,下回带好的。”

    “下回?”

    “我累了,吃饱喝足之后得睡一觉,下回我跟你说说写书者的事。”

    圣军师倒下就睡。

    金纯忠无法,收拾空壶、空盘离开。

    兵部、刑部审问栾半雄时,金纯忠需要在场,因此隔了一天才能再去见圣军师。

    自从见过皇帝之后,栾半雄就再也没开过口,对所有指控不承认也不否认,一副生死由命的模样。云梦泽公开造反,也用不着太多口供,刑部只是走走过场,逼得不严。

    圣军师却打开了话匣子,一见到金纯忠就说:“你怎么才来?我准备了一肚子话,只能对着墙壁说。”

    圣军师一边吃喝,一边讲述。

    “此书是谁写的?什么时候写成的?淳于枭是真名还是假名?谁也不知道,我们几位知情的望气者动用诸多力量查找真相,最后得出两种截然相反的结论。”

    一种结论认为,《淳于子》这本书写于大楚定鼎之初,因为里面提到了大量的前朝弊端与楚、齐、赵三方争霸的内容,后者更是论述“造反”的主要依据:韩符是亡命之徒、庄垂是一方大豪、陈伦是世家后代,三种人如何在众多造反者当中脱颖而出,在书中占据很大的篇幅。

    另一种结论认为,此书成于近代,作者没准还活着,他有意不提当代之事,正是为了掩人耳目,书中有一篇《强弱》,专门论述看上去最为强大的皇帝如何漏洞百出,没提具体人物,看上去却很像是在说武帝。

    两种结论谁也说不服对方,圣军师是后一派,武帝驾崩之后,大楚急剧衰落,在他看来,正是《强弱》篇所预言到的情况。

    “‘强者求刚,刚则易折’,遇到平庸的皇帝,大楚会慢慢强大,然后慢慢衰落,遇到武帝这样的皇帝,兴盛得快,败亡得也快。武帝一朝的臣子,个个明哲保身,都不爱管事,事实证明的确如此。”

    金纯忠冷笑一声,“可你们还是失败了,一败涂地。”

    “一败涂地,望气者已经所剩无几,否则的话,就算死,我也不会向你说这些。”圣军师长叹一声,又躺下了,还剩小半壶酒没喝。

    金纯忠收拾好东西,“栾半雄声称‘书能杀人’,他在书中给杨公设下了陷阱。”

    “改天再说吧,我现在没心情。”

    金纯忠没有强求,与皇帝一样,他也不太相信杨奉会上当。

    接下来几天,金纯忠很忙,几乎天天留在刑部,旁听一项项判决。

    刺驾与造反都是不可赦的重罪,上百人因此被叛死刑,首犯栾半雄十日后处斩,圣军师等要犯也定在同一天陪斩,剩下的人则按正常程序秋后处决。

    云梦泽群盗即将烟消云散,朝廷的关注重点已转为如何治理那片沼泽,以免其再度成为盗匪的藏身之地。

    皇帝从狩猎场回宫的第二天,金纯忠才腾出空来,又带着酒肉去见圣军师。

    圣军师情绪不错,鼓掌欢迎,锁链哗啦啦直响,开怀大吃大喝,甚至邀请金纯忠加入。

    金纯忠婉拒,“我吃过了。”

    “嗯,反正你好吃好喝的日子多得是。”圣军师这回细嚼慢咽,吃过之后,将杯盘推开,“有书就有写书之人,直到现在,我也相信写书者还活着。栾半雄大概就是要用这一招诱骗杨奉去找写书者。”

    圣军师伸了个懒腰,今天不打算长篇大论,“杨奉不会上当的,没准他对这本书的了解比我还多。”

    “什么意思?”金纯忠察觉到圣军师话中有话。

    “按照《淳于子》这本书记载的手段,我们游说诸侯、大臣与强盗,几乎步步成功,唯独到了造反这一步,失败了。你可以说我们时运不济,也可以说当今皇帝出人意料,如果不是他当皇帝,我们很可能就成功了。”

    圣军师紧紧抓住锁链,脸上的神情仍不甘心,“望气者时运不济,和当今皇帝掌权,都与同一个人有关。”

    “杨公?”金纯忠既吃惊又觉得可笑,“你想说杨公就是《淳于子》的作者?”

    “要不然很难解释杨奉为何这么了解望气者,朝廷之中也只有他盯着我们不放,皇帝的登基也与他大有关系。我越来越相信,他才是真正的下棋者,我们与皇帝,都是他的棋子。我就纳闷一件事,杨奉在与谁对弈呢?”

    “谢谢你的酒肉,我可以安然赴死了,如果你有心,或许会替我们盯着杨奉。”

    圣军师倒下,再不开口。

    金纯忠茫然失措,不明白圣军师是在说真话,还是在用望气者“顺势而为”那一套,随口编了一个故事,巧妙地引诱自己收拾杨奉?

    或许这才是“书能杀人”的本意。(未完待续。)

第四百四十五章 宰相人选() 
东海王隔了一天才去向皇帝报告情况,以显示自己与平恩侯夫人不是太熟悉。

    “进宫求情的人不少,平恩侯夫人也来了,但她说自己只是随波逐流,主导者另有其人,是左察御史、吏部尚书冯举的夫人,最后也是她的一句话起了作用——陛下今日劳动勋贵子弟,日后也得照此对待皇子吧?”

    皇子尚未出生,受到的关注比父亲过去十几年得到的还要多。

    韩孺子问道:“他们向谁求情?”

    东海王以苦笑作为回答,有些事情他是不能说的。

    韩孺子明白苦笑的含义,其实他已经猜到,只是需要确认一下。

    左右无人,东海王上前小声道:“陛下打算怎么办?”

    “军令如山,朕不可能让‘子弟军’提前回京。”

    “当然,可是数十位朝廷命妇来求情,宫中一点反应也没有,显得……太无情了吧?”

    韩孺子十分为难,他不希望母亲干政,但也不希望外人以为慈宁太后毫无权力,母亲多半生都在受苦,理应享受到众星捧月。

    “你有什么主意?”韩孺子既使心里有了决定,也要先问一下别人的想法,这是他从书中学到的帝王之术,已经养成习惯。

    东海王却要尽量揣摩皇帝的真实想法,“除了不能提前回京,陛下能做哪些让步?”

    “重赏?他们只是行军,不是打仗,并无战功。”

    东海王笑道:“那些命妇在意的也不是战功,而是自家子孙的身子骨能不能受得了,嗯……”

    东海王瞥了一眼皇帝,放弃猜测,直接道:“陛下或许可以允许‘子弟军’携带仆人,让行军途中稍微舒适一些。”

    “携带仆人是将领的权力。”

    “陛下若是一点让步也不做,那就简单了,发一道圣旨,要求各家勋贵与各位大臣管好自家女眷也就是了。”

    韩孺子笑了笑,“让朕想想。”

    东海王适可而止,没再多说什么。

    当天中午,韩孺子回寝宫与皇后一同进膳。

    皇后这两天显得有些心神不宁,韩孺子吃过饭,不经意地说:“皇后前晚提起‘子弟军’,朕一直在想,朕做得或许真有些过分。”

    有太监、宫女在场,韩孺子称“朕”,崔小君也要遵守规矩,起身退后,回道:“我只是随口一提,陛下不必放在心上。”

    “‘子弟军’父兄皆是朝廷栋梁,朕的确应该多考虑一下他们的感受。军令如山,不可更改,而且‘子弟军’已经出发五天,想追回也来不及了。不过倒是可以允许各家派去仆人,许多子弟都还年轻,第一次行军,需要有人照顾。”

    崔小君面露喜色,目光中还有一点疑惑,“陛下仁慈,各家必定感恩戴德。”

    “仆人最多两名,两千人的军队,回京的时候可不要变成几万人。”

    崔小君笑道:“该有限额,陛下是不是需要有人上书陈情,然后再颁布旨意?”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