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孺子帝》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孺子帝- 第17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皇宫就在前方,北大门竟然敞开着,而且没有守卫,韩孺子的第一反应不是喜悦,而是一惊,加快速度驰入皇宫。

    地上躺着数十具尸体,鲜血染红了一大片。(未完待续。)

第二百六十八章 杀戮即忠诚() 
上官盛一个人坐在勤政殿里,倍感孤独,他试图将这种孤独升华为某种更崇高的情绪,比如帝王的孤独,结果却是力不从心,他无法去除心中那一点恐惧,就是这一点杂质,令他的孤独沦为平庸。

    因此,当士兵们将英王送进来的时候,他感到由衷的高兴,立刻从凳子上站起来。

    英王一边揉眼睛,一边打哈欠,坐在宝座上,无精打采地说:“干嘛这么早叫我起床?”

    “因为有人要夺陛下的帝位。”上官盛神情严肃。

    英王又打了一个哈欠,嗯了一声,他的这种无所谓态度激怒了上官盛,“陛下不在乎帝位吗?”

    英王一惊,不是担心帝位,而是害怕上官盛的狰狞面目,眼圈一红,泪水涌出,嘴一扁,这就要放声大哭。

    上官盛急忙跪下,“陛下勿忧,只要有我在,陛下就永远是大楚皇帝。”

    “好……啊。”英王没哭出声来,“你是忠臣……能让东海王和倦侯进宫吗?”

    “想夺帝位的就是这两人。”上官盛早就说过这件事,可英王总是一耳进一耳出,从来没放在心上。

    即使是现在,英王也不在意,眼泪未干,脸上露出笑容,“他们两个啊,大概是闹着玩吧。”

    上官盛站起身,走到宝座阶下,缓和语气说:“陛下愿意去别的地方玩吗?”

    “愿意!”英王一下子跳起来,睡意全无,“宫里真是无趣,谁家粮多,咱们去要粮。”在他的记忆中,最有趣的经历就是跟着一群人去冠军侯家里“要粮”。

    “东海国。”

    “东海国?是东海王的国吗?”英王立刻想到了这两者之间的联系。

    “嗯,咱们去东海王的老家,抢他的粮和地,等他到的时候,吓他一跳。”

    英王欢呼一声,“去,这就去!”

    “遵旨。”上官盛需要这一道口头“旨意”。

    从这时起,他不再让英王离开自己。

    接着,上官盛叫进来麾下的十几名重要将领,这些人都是他上任之后亲自提拔和录用的,理应忠于他,“城外的战斗怎么样了?”

    “还在进行,崔太傅的南军真要剿灭倦侯,用上了全力,我们估计等天亮之后,很快就能彻底击败倦侯。”

    “天就要亮了。”上官盛喃喃道,突然问:“你们喜欢京城吗?”

    众将茫然,谁也不敢回答这个问题。

    “直到现在也没有大臣出来支持新帝。”上官盛冷冷地说。

    一名将领开口道:“等战事结束,新帝正式登基的时候,大臣们会抢着来跪拜。”

    “嘿……”上官盛冷笑,“这一场战斗结束,还有下一场,还有更下一场,倦侯完蛋了,北军却在路上,你们觉得北军到达京城之后,会支持哪一方?”

    “当然是支持……当今圣上。”

    上官盛大笑,听出了谎言,也听出了谎言中的紧张与不自信,“北军会支持南军,两军虽然互相竞争,可他们都不喜欢宿卫军,矛盾由来已久,由来已久……陛下刚刚降旨,要去巡狩东海国,你们即刻准备,等城外的战斗一结束,马上护驾出发。”

    众将面面相觑,上官盛厉声道:“还有什么疑问?”

    没人敢反驳,这些人来自五湖四海,大都不是京城人士,对“巡狩”东海国并无异议,只是觉得时机有些古怪,上官盛一怒,他们立刻软了下来,口中称是,就在中郎将和“皇帝”面前商议出城之事。

    一名军官匆忙跑进来,“上官将军,宫里的人……造反了。”

    “嗯?谁造反?谁敢造反?”上官盛握住刀柄,勤政殿里,他是唯一配带兵器的人。

    “那些太监和宫女,他们打开了皇宫北门……”

    “太监和宫女?不是都抓起来了吗?”

    “抓起来一些,继续抓人的时候,他们……他们就造反了。”

    上官盛大怒,突然又想到一件事,“一群奴仆怎么能打开北门?守卫的将士呢?”

    军官慌张地回道:“不知是谁将钥匙偷走,打开了北门,而且……而且守门的将士好像有意放那些太监和宫女逃走……”

    上官盛重重地拍了一下桌子,将众将和英王都吓了一跳,“我就知道这些人不可靠。”

    宿卫军经历过大扩展和大换血,可还是有一批旧人留下,主要职责正是守卫宫门。

    第二名报信的军官到了,更加惊慌无措,“外面的人从北门攻进来了……”

    上官盛恼羞成怒,向将领们吼道:“还等什么?那就是一群乌合之群,去拦住他们、杀死他们!”

    “那些太监和宫女……”

    “杀!全部杀死,一个不留,他们早有异心。还有守门的宿卫军,一律处决!”

    上官盛怒不可遏,示意一名将官抱起英王,带头走出去,“叫上你们的士兵,只要值得信任的人。”

    宫里还有将近一万名宿卫军将士,后期招募进来的占据七八成,众将马上执行命令,上官盛身后的跟随者越来越多。

    他向皇宫深处走去,一路上只要遇见太监和宫女,也不管对方是跪下磕头,还是四处逃蹿,全都下令杀死,很快,手下的士兵已经不需要他的命令,见人就杀。

    上官盛需要一场杀戮,他相信,在宫里杀人越多,士兵们对他越忠诚。

    到了太后寝宫门口,上官盛下令士兵们停止杀戮,但是其它地方,尤其是北门一带,不受限制。

    太后拒绝接见自己的侄子,十余名太监守在门口,个个胆战心惊。

    上官盛隔门大声说道:“皇宫难保,陛下决定前往东海国巡狩,请太后即刻备驾。”

    过了一会,门里有声音说:“我不会离开皇宫,你走吧。”

    “太后,咱们早晚还会回来。”

    “我意已决。”太后的声音很是冷淡。

    上官盛心中的怒火又蹿升一大截,对面的太监们估计是感受到了,不约而同地跪下。

    “太后,是您说过大楚需要一次重新开始,东海国就是重新开始的地方,那里是咱们上官氏的家乡。”

    “你不应该把我的话当真。”

    “太后……”

    “你若当我是太后,不必多言,你若不当我是太后,何必多言?”

    上官盛感到愤怒,还有一种受到欺骗的羞辱感,可他没有发作,反而慢慢跪下,磕了一个头,起身向外走去。

    寝宫大门外排列着大批将士,英王吓坏了,趴在怀抱者的肩上,不敢抬头。

    上官盛大声道:“太后要留在宫里为先帝尽忠,可宫里的妖魔鬼怪太多,咱们离开之前,必须将他们清理干净!”

    在此之前,宿卫军士兵只杀路上遇见的人,虽已杀红眼,真正丧命的人却不是很多,在上官盛下令之后,他们开始破门闯屋,屠杀宫人。

    上官盛来到太后寝宫附近的一座院子,“东海王的母亲和妻子、倦侯的妻子、冠军侯的儿子都住在这里,他们就是宫中妖魔鬼怪的头目,全部处死。”

    一直很听话的将士们,没有马上执行命令,上官盛微微一愣,明白过来,这些人不敢动手,宿卫军离开京城,称帝者必是东海王和倦侯其中之一,杀死他们的家人,会惹来大麻烦。

    上官盛亲自上前,院门紧闭,他抬手咚咚砸了两下,里面有人颤声道:“除非太后驾临,此门不开。”

    上官盛哼了一声,拔出刀,转身来到一名将领面前,冷冷地说:“放火。”

    将领稍一犹豫,马上点头,招来手下士兵,命他们去收集木柴,或者砍伐附近的树木。

    木柴很快找来,一部分堆在门口点燃,另外一些分给在场的数十名将领,点成火把。

    上官盛第一个动手,奋力将火把扔进院子里,然后监督众将,看着他们将火把一支支扔出去。

    火势渐大,院子里响起惨叫声。

    上官盛没有等着查看最后结果,他的时间不多,带领将士们一路前往北门,仍是见谁杀谁。中途拐到太祖衣冠室,想将杨奉杀掉,结果被绑在柱子上的太监已经不见踪影。

    攻进北门的那群乌合之众已经被击散,留下一地尸体,剩下的人不是逃出皇宫,就是躲到别的地方。

    宿卫军士兵在北门外备好马匹,上官盛上马,望向城墙,因为城门敞开,他能听到外面的厮杀声。

    他打算多等一会,等宿卫军得胜返回之后,立刻由东城门出去。

    上官盛又向西望去,突然间有点后悔与崔太傅联手,如果早做逃亡的打算,他应该将倦侯引入京城,与东海王对抗。

    “林坤山!”

    望气者被士兵推出来,笑呵呵地来到上官盛马前。

    “你骗了我。”

    “草民不敢,草民也没有这个本事。”

    “你劝我东行,为何之前又劝我与崔太傅联手剿灭倦侯?让他们互争胜负,对我岂不是更有利?”

    林坤山真是无路可走了,只能硬着头皮说道:“倦侯诡计多端,这一次未必会被剿灭,只是削弱他的力量,让他与崔太傅更接近于势均力敌,如此一来,他们今后打得更凶,对上官将军也越有利。”

    上官盛盯着望气者,“倦侯死,你也死。”

    “上官将军此番东行,正是用人之意,林某无能,可是……可是……能招来天下豪杰……”

    林坤山正搜肠刮肚,救他一命的消息及时到来。

    一名士兵骑马跑来,远远地就大声道:“北军来了!北军来了!倦侯正冲向北城门。”

    林坤山如释重负,上官盛面无表情向身边将领下令:“出发,带上他。”

    数万宿卫军只剩下几千,上官盛没有时间召集更多士兵,他还想在城里再杀一些人,同样来不及。

    上官盛驰出东城门的时候,韩孺子正好带兵进城,不久之后,他看到了宫里的惨状。(未完待续。)

第二百六十九章 拒之门外() 
不顾舅舅崔宏的反对,东海王要来一千士兵,执意前往皇宫查看情况,半路上,他遇见一群逃亡者,看样子是谭家请来的江湖人。

    “宫里发生什么事了?”东海王大声问。

    有人认得他,跑过来回道:“陷阱,又是陷阱,宫里全是宿卫军,他们正在杀人,什么人都杀,连宫里的太监和宫女也不放过……”

    东海王脸色一变,他的母亲和妻子都在宫中。

    回头看了一眼跟随在后的南军士兵,东海王放弃了闯宫救人的想法,“皇后是自愿进宫的,母亲……母亲本可以逃走。”东海王自语道,没忘了给予谭氏“皇后”的身份。

    东海王回到军营里找崔宏,“上官盛疯了,城外的战斗还没分出胜负,他竟然在宫里大开杀戒,我母亲只怕……只怕……舅舅,除非你派出城里的全部南军,宫里的人就要被杀光了。”

    崔宏坐在椅子上,周围没有灯光,身体隐藏在黑暗中,一动不动,也不开口,像是一具雕像,还像是一具……东海王惊惧交加,小心地前行两步,迎上舅舅的冷淡目光,稍稍放下心来,“舅舅。”

    “上官盛这是打算逃走了。”

    “为什么?”东海王有点糊涂,可他知道舅舅猜得没错,上官盛屠杀宫人,必然是要舍弃皇宫。

    “因为他太年轻,太缺少经验,势态稍显混乱,他就沉不住气,以为大势将去,逃得越早越好。”

    “他比我和韩孺子大多了!”

    “嘿,年纪再大,也是有勇无谋之辈,上官家的男人无能至极,太后本事再大也没用。”

    “别管上官盛是什么人了,咱们怎么办?”东海王肚子里主意不少,哪一项都离不开舅舅的军队,所以还是得老实求助。

    “怎么办?当然是按兵不动,上官盛如今就是一股穷寇,跑着跑着手下人就散了,当务之急还是击败倦侯,然后收编上官盛的残军,日后北军若肯俯首称臣,再好不过,若是不肯,南军独占京城,也有必胜之道。”

    东海王觉得这是一个好主意,可是有句话他必须得说,以免事后被说成不孝,“我母亲……”

    崔宏盯着外甥,冷冷地说:“你既然已经称帝,那崔太妃就是太后、谭家的女儿就是皇后,该怎么办,由你做主。”

    东海王心里暗骂一声,崔宏老狐狸看样子是不打算承担半点责任,他想了一会,正色道:“上官盛已经动手,这时候冲进皇宫也救不了人,只是徒增伤亡而已,就按舅舅的计划行事,按兵不动吧。可是不管怎样,以后一定要活捉上官盛,押回京城斩首示众!”

    “嗯,你是皇帝,你说的算。”话是这么说,崔宏现在可没当外甥是皇帝,他叫进来外面的将领,向众人下令,要求城里的所有将士待命,时刻监视宿卫军的动向,上官盛一旦出逃,立刻接管全城各座城门,然后再去占领皇宫。

    舅甥二人都看到了胜利的希望,他们不愿意去想,更不愿意去看一眼崔太妃和谭氏是否真的被杀。

    第一批太监和宫女由东门逃亡之后不久,崔小君听说了宿卫军要屠杀宫人的传言,心中又怕又喜,怕的是自己难逃一死,喜的是上官盛发狂可能意味着城外的倦侯正取得胜利。

    她必须找人商量一下。

    崔太妃和王美人都被太后留在身边,崔小君唯一能找的人只有进宫不久的谭氏。

    谭氏私自进宫,很快就被发现,没有受到惩罚,而是被送到崔太妃的住处,与崔小君在同一座院子里。

    放谭氏进宫的人却没有这样的好运,被宿卫军抓起来之后,当场就被砍头,这也是屠杀传言的最初起源。

    对于许多人来说,这都是一个不眠之夜,崔小君刚敲了一下,房门就被打开,谭氏没有丫环服侍,站在门口,冷冷地打量到访者。

    崔小君也没带侍女,感受到对方的抗拒,后退一步,说:“我是倦侯夫人,东海王是我表兄……”

    “我知道你是谁。”

    两人沉默了一会,崔小君说:“你听说传言了?”

    谭氏点点头。

    “咱们不能留在这里坐以待毙,得想办法自保。”

    谭氏仍然沉默。

    “宿卫军会将咱们都杀掉。”崔小君提醒道。

    “你以为自己又能当皇后了吧?”谭氏突然问。

    崔小君一愣,倦侯若是恢复帝位,她当然还是皇后,可现在不是考虑这种事情的时候,“上官盛可不在乎谁是皇后。”

    “你说得没错。”谭氏好像突然改了主意,“你打算怎么办?”

    “只有太后能保护咱们……”

    “哈,太后?她才是要杀你我的人吧。”

    “太后的全部怨恨都在……崔太妃一人身上,而且太后也是唯一能控制上官盛的人,向她求助,哪怕只是躲在太后寝宫的屋檐下面,或许也能保住性命。”

    “既然如此,你一个人去就行了,为何来找我?”

    崔小君一个人拿不定主意,本想听听谭氏的看法,没料到她会如此冷漠,“我……我以为你会有更好的办法。”

    谭氏个子比较高,前行一步迈过门槛,微微低头,将崔小君看得更清楚一些,然后说:“我没有更好的办法,我跟你一块去向太后求助。”

    崔小君只好点头,“冠军侯的儿子也在这里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