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太后,而且这个人与太后的哥哥上官虚不同,敢做敢为。”
“总得做做样子,宿卫八营摆在那里,不去拉拢一下,反而让人怀疑,我听说冠军侯一直在想方设法接近上官盛呢。”
“嗯,你说的对。”韩孺子也拿起笔,写了一封信,给东海王看。
“呵呵,刘昆升肯定想不到自己会突然变得这么重要,可他只当过几天中郎将,又没有什么背景,对宿卫八营……算了,反正也只是意思一下。”
刘昆升从前一名宫门郎,立功之后升任为中郎将,不久又被调为北军都尉,韩孺子请他居间介绍,也是理所应当。
韩孺子叫来张有才,将信封好,命他找人送往北军。
“宿卫八营里本来有不少勋贵子弟,可惜都被撵回了家,要不然倒是一股助力,他们都挺支持你的。”东海王深感遗憾。
可勋贵子弟毕竟对宿卫八营比较熟悉,韩孺子与东海王各自又写了几封信,分别送给不同的人,有的是直接提出要求,有的是请来相见,要当面谈一谈,总而言之,希望能够安排一次倦侯与上官盛的会面。
两人在书房里吃午饭,饭后见了两位早就约好的拜访者,没什么大事,只是闲聊,与勋贵家族的交往就是这样,至少要经过两次以上的闲聊,才能谈到正经事。
拜访者离开不久,侯府来了一位不速之客。
经过多日的磨练,府丞已经镇定许多,没再向从前那样慌慌张张,进屋之后正常通报:“英王求见倦侯。”
“谁?”韩孺子和东海王异口同声地问。
“英王。”
韩孺子和东海王互相看了一眼,不明白这个小叔叔来干嘛。
英王只带着两名随从,望气者袁子凡没有跟来。
“这是你的书房吗?书真不少。”英王走进屋,背着手东瞧西看,是个不太懂礼貌的孩子,武帝驾崩之时,他才出生不久,虽然得到了封号,却没有得到最好的教导。
英王年纪虽小,辈分却摆在那里,韩孺子和东海王都站起身,微笑点头。
“你们到外面等着。”英王向随从下令,坐到杨奉常坐的那把椅子上,双脚离地晃来晃去,问道:“你们怎么不去找我玩啊?”
韩孺子和东海王又是一愣,东海王笑道:“你喜欢跟我们玩?”
“是啊,上回去冠军侯家玩得多有意思,什么时候再去?”
东海王哈哈大笑,韩孺子目瞪口呆,忍不住问道:“袁子凡呢?怎么没跟你一块来?”
“他管得太多,我偷跑出来的。”英王跳下椅子,来到书案前,“你们在练写字吗?我也会。”英王拿起笔,歪歪扭扭在写下“锳”字,得意地看了两眼,扔下笔,“今天去哪玩?”
“今天……”韩孺子正想办法打发这个小叔叔,东海王上前一步,向英王笑道:“玩的地方有的是,不过现在是聊天的时间。”
“嗯,我喜欢聊天,府里的人都不愿意聊天,袁子凡刚到的时候经常聊,现在也不了,总往外跑,却不让我出门。”
“袁子凡往哪跑?”东海王向韩孺子使个眼色,表示这是一个难得的机会,或许能够打探出特别的消息来。
英王无所谓地摇摇头,他不知道袁子凡去哪了,也不关心。
韩孺子退后,看着英王,不由自主地想自己的童年,同样的缺少教导,不过他有母亲陪伴,知道在外人面前隐藏心事,英王更像是没有好好读书的东海王。
“英王,你知道咱们在做什么吗?”东海王继续问道,脸上带笑。
“聊天啊。”
“我不是说现在,是从前,记得吗?咱们曾经在一间屋子里,听一个老头儿讲解规则。”
“哦,你说选帝,当然记得,以后我当了皇帝,封你们做大官。”英王很豪爽。
“感谢至极,可是……倦侯也想当皇帝啊。”东海王侧身,指着站在身后的韩孺子,“皇帝只有一个,该选谁呢?”
英王拿起桌上的镇纸,手里摆弄着,“我是武帝之子,当然是我当皇帝。”
东海王笑容更盛,“当初是谁跟你说你一定能当皇帝的?”
“袁子凡。”英王扔下镇纸,无聊地打个哈欠。
“你又不认识他,为什么相信他的话?”
英王看向东海王,“谁说不认识?我从小就认识他,不过他那时候不叫袁子凡,我也不知道他为什么要改名……”英王双手捂嘴,“我不该对你们说这些,这是秘密。”
韩孺子与东海王都吃了一惊,轮流发问,英王却再不肯透露半个字了,反而一个劲儿地要求出去玩。
东海王对韩孺子说:“怎么样,带他出去逛逛吧。”
韩孺子明白他的用意,三人无缘无故地共同亮相,会让许多人产生误解,以为英王投向了倦侯,事后再多的解释也没用。
下午过半,去不了太远的地方,韩孺子说:“咱们去东市吧,那里热闹。”
英王欢呼一声,笑道:“我就知道来找你们没有错。”
东海王问:“你知道我在这里?”
“我去你家了,他们说你在倦侯府。”
东海王前头带路,韩孺子与英王走在后面,刚出房门,韩孺子突然问:“袁子凡从前是太监吧?”
英王笑着说:“咦,你从前也认识他吗?”
韩孺子笑而不语,他是猜的,英王没怎么出过门,认识的人十有八九来自宫里,袁子凡显然对容貌做了一些伪装。
“咱们不去东市了,去探望宰相吧,他得病好几天了。”韩孺子说。
“宰相那里好玩吗?”英王问。
“好玩得很。”韩孺子说,殷无害想要置身事外,那就将麻烦送到他面前。(未完待续。)
第二百三十一章 快乐的英王()
杜穿云骑马带着英王,一路小跑,英王坐在前面,兴奋至极,嘴里不停地喊“驾”,缰绳却握在杜穿云手中。
这是英王第一次骑马,一般的速度就足够让他感到快乐了。
东海王与韩孺子骑马跟在后面,“平民百姓的生活也不错,我差不多快要习惯了。”东海王说。
没有前呼后拥的仪仗,没有慌张让路、束手站立的百姓,东海王觉得这就是平民的生活了,说是习惯,却不由自主地叹了口气,“这也表明咱们的性命现在不重要,所谓的尊严更是一文不值……瞧,那个家伙居然在瞪我!”
东海王用马鞭指着街上的一名行人,那人的确看着东海王的方向,过了一会突然笑着挥手,原来是看到东海王身后的熟人。
东海王更不满了,“他居然不认得我!我的衣裳、帽子,哪一样不明显啊?有时候还真得需要仪仗,非得招摇过市,这些家伙才能睁眼看一看……”
东海王一路唠叨,韩孺子只是听着,没有附和。
他们走得不快,有人跑在前面去给宰相府送上三人的拜贴,因此,他们刚到巷子口,宰相府就有一大批人迎了出来。
东海王满意地点点头,“这才像话,宰相就是比百姓懂规矩啊。”
为了表示尊重,来客下马,英王还想再骑一会,被杜穿云抱下来,看到人多,小孩子的注意力很快转移。英王是长辈,韩孺子与东海王乐于奉他为尊,护着他前行,众多的奴仆纷纷让路,甚至跪下磕头,等三人走过去,才起身跟在后面。
英王拍手笑道:“宰相家果然好玩,他们都是来迎接我的吗?”
“当然,你是武帝之子嘛。”东海王说,看着满巷的人群,他眼里露出几分嫉妒,“怪不得大臣们都想当宰相,瞧瞧这里的架势,跟崔府鼎盛时期不相上下,诸侯王都没法比,不对,留在京城的诸侯王比不了,就国的诸侯王据说排场更大一些……”
韩孺子也在心里暗自感叹,自己这个皇子皇孙算是白当了十几年,除了在做皇帝时见过几次大阵势,大多数时候都比宰相府寒酸多了。
宰相府光是迎出大门的吏仆就有上百人,与倦侯府全部人口几乎一样多。
殷无害没法拒绝这三位的到访,也没法遮掩,干脆来个大张旗鼓。
宰相府大门外,殷家的两个儿子、五个孙子以及一大批有官职或爵位的亲属,早已恭候多时,见到三位皇室子孙,立刻迎上来,齐整整地行以大礼,就算是礼部尚书亲自监督,也挑不出毛病来。
一同进府时,东海王越过英王的头顶,小声对韩孺子说:“老家伙这是早有准备啊。”
殷无害为官多年,能在武帝最为残暴的晚年时期升为宰相,实属不易,应对突发意外的本事还是有的。
在客厅里,殷家长子亲自奉茶,感谢三人来看望父亲,然后一一介绍族中亲人,按品级大小或拱手行礼或下跪磕头,该有的礼仪一样也不能省。
殷家在拖延时间,韩孺子和东海王都察觉到了,却没法拒绝,两人正在心中乱猜原因,外面有人进来通报:冠军侯亲自到访,也是来探望宰相病情的。
韩孺子与东海王互视一眼,不得不佩服这位老滑头的急智,四名争位的皇室子孙同时到访,使得外人无从猜测宰相的真实立场,他又能处于超然物外的地位了。
冠军侯显然是得到消息之后匆匆赶来的,脸色微显潮红,一进来就向韩孺子等人拱手,笑语寒暄,好像他们早已约好了在此会面。
英王更高兴了,他就喜欢人多,越多越好,尤其是大家都把他当成贵客,围着他、讨好他。
“冠军侯,你家放粮了吗?”英王还记得上次的事情,在他的记忆里,放粮与冠军侯是一回事。
“放了放了,一粒米都没留。”冠军侯笑道。
“哦,那就好,你要是缺粮的话,可以找我要。”英王认真地说。
冠军侯身边的望气者鹿从心没有跟来,四人在厅里聊了一会,殷家长子将客人请入后宅,为此一个劲儿地道歉,“贵客临门,家父身体欠安,不能亲自迎接,实乃不大敬……”
身后跟着的仆从越来越少,几道门之后,只剩下殷家长子为四位皇室子孙引路,欢声笑语消失了,一家亲的气氛更是无影无踪,英王不明所以,左瞧右望,以为是宰相府里的环境不好。
一名大概是侍妾的女子打开房门,英王毫不犹豫地第一个进去,韩孺子与冠军侯客气一番,还是冠军侯走在前面,东海王排在最后,脸上挂着笑容,若在从前,他绝不接受这种安排,现在却只能忍受。
宰相殷无害已经穿好朝服,在两名侍女的搀扶下,颤颤微微地行以大礼,为自己的失礼而致歉。
又是一场漫长的寒暄与客套,韩孺子不得不承认这次突然袭击彻底失败了,殷无害还是巍然不动,冠军侯的优势也没有因此减少。
英王开始打哈欠,宰相不仅老而无趣,屋子里还充满了令人窒息的药味,他一点也不喜欢,于是频频看向东海王,希望他能带自己离开。
掌灯时分,殷家长子和几名侍妾退下,宰相殷无害坐在软榻上,给四名拜访者上了一“课”。
“我老啦,早已不堪重任,心里只有一个想法,希望能够看到大楚江山稳固、国泰民安,到时候我也能归印还乡,耕几亩田、栽几垄花草,含饴弄孙,享受几年天伦之乐,然后去见武帝、桓帝,向他们俯首请罪,说一声‘罪相无能,尸位素餐,惹来无数天怒人怨,与人间皇帝无关。’”
殷无害长叹一声,潸然泪下,“我知道,外面传言四起,说什么的都有,好像我殷无害手掌乾坤,能够偷天换日似的,可我只是大楚宰相。宰相之职仿佛湖池,河水暴涨,则分流之,河水下降,则还流之。宰相无它,为皇帝分忧而已,偶尔接过重任,也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只待时机到来,立刻交还重任,对一名宰相来说,这就是最高荣誉。”
英王再也忍受不住,打了一个大大的哈欠,对东海王说:“咱们走吧,他快要死了。”
殷无害大笑,随即咳了两声,“老朽无趣,英王殿下海涵。”
韩孺子不甘心,可也没有别的办法,只得起身告辞,请宰相安心养病。
英王早盼着这句话,拉着东海王就往外走,韩孺子与冠军侯随后。
“倦侯真会用人啊。”冠军侯出门之后笑道。
“英王?他是自己找来的。”
“不不,我是说杨奉,想不到他为倦侯留了这么多招数,看来是我无能,杨奉从一开始就不愿在我这里物尽其用。”
韩孺子笑了笑,杨奉没那么忠心,他其实是在比较之后,才决定再次辅佐倦侯,如果能在冠军侯那里得到重用,这名野心颇大的太监,绝不会选择弱势者。
冠军侯不这么认为,他觉得一切早已注定,杨奉对自己从来就没有过真心。
英王与东海王已经跑出大门,殷家人远远跟在后面,不敢靠近,冠军侯还是不能忘怀杨奉,说:“无论如何,韩氏子孙不能互相残杀,倦侯尽管出招就是,只要不违反规则,我都能接受,日后还会封你为王,你好像比较擅长作战,我就将你封在北疆为王,为大楚阻挡匈奴人。杨奉不姓韩,只是一名太监,请倦侯转告杨奉,普天之下,并无二心者的立足之地。”
韩孺子笑道:“冠军侯差矣,刚刚还说杨奉将奇招妙计都留给了我,正说明杨奉忠贞不二,一心辅佐于我,何来‘二心’之说?”
冠军侯脸色一寒,韩孺子扬长而去,心中感叹,冠军侯好对付,大臣才是麻烦,他们宁愿辅佐平庸的冠军侯,也不想重立废帝,废帝表现越出色,大臣的畏惧反而越重。
光是笼络萧声还不够,韩孺子必须表现出更多的宽宏大量,以示群臣废帝再次登基之后,绝不会采取任何报复措施。关键是如何让大臣们相信,韩孺子决定今晚要与杨奉好好谈一谈这个问题。
大门外发生小小的骚乱,英王跳上马,在杜穿云的保护下,冲出人群,疾驰而去,数人跑在后面,乞求英王停下,又慌忙找马、上马,紧追不舍。
东海王笑着说:“袁子凡刚赶到。”然后压低声音,“他还真是那个……”
街面上叫喊的声音当中,有一个属于袁子凡,果然比其他人尖细一些。
韩孺子心中一动,没说什么,与东海王上马,向殷家人告辞,走出巷子之后,韩孺子对东海王说:“有没有这种可能,袁子凡根本不是望气者?”
“嗯?什么意思?”
“顺势而为,这是望气者的最常用招数,可能只有极少的真正望气者,其他人,像袁子凡、鹿从心这几位,都是身份特殊,于是被拉拢过去,然后才获得望气者的名头……”
“我明白了,你说的有点道理……袁子凡、鹿从心明明没什么辩才,林坤山稍好一些……”
前方突然传来一连串的惨叫。
入夜不久,街上行人还很多,惨叫声很快传开,行人纷纷向出事的地方拥去。
韩孺子与东海王策马快行,东海王挥鞭打出一条通道。
街心上,一匹马倒在地上,身下压着两个人。
袁子凡和几名仆人先赶到,正站在旁边,个个呆若木鸡,袁子凡扭头看向倦侯和东海王,突然说:“这就是你们做的好事!”
被马压住的两个人一动不动,有人提来灯笼,照亮街面,众人看到鲜血正缓缓从两人身下流出,与融化的雪水混成一片。(未完待续。)
第二百三十二章 衣服上的龙()
一马二人躺在泥泞的街道上,围上来的人越来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