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国贼》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明国贼- 第33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这件婚事就被李建泰拖起来,李胜平已经催了父亲好几次,直到现在李建泰还是一个闷屁都不放,看来皇上和朝廷大臣对田承嗣的态度不改变,李建泰是不会把女儿嫁给田承嗣的。

    田承嗣这时的心思却在温正俘获的两个女人身上,这两个女人就是卞玉京和董小宛,温正明白田承嗣的心思,趁着苏州复社之乱,把卞玉京、董小宛二女劫走,藏在了锦衣卫大本营聚宝山上秘洞里。

    卞玉京,又名卞赛,字云装,后自号“玉京道人”,习称玉京,应天府上元县人,名列秦淮八艳之中,父亲是朝廷官员,不幸早亡,家庭也就破败,卞玉京只好携妹妹卞敏一起在秦淮河上出卖色艺,她诗琴书画无所不能,尤擅小楷,还通文史,她的绘画艺技娴熟,落笔如行云,“一落笔尽十余纸”喜画风枝袅娜,尤善画兰,作有。

    卞玉京有气质很矜持、清高,她飘逸倜傥而又不失风流妩媚,她的绝代风华迷倒了许多公子哥儿,卞玉京独对复社魁首之一的吴梅村有意,而吴梅村的答案既非“是”,也非“不是”,而是装出听不懂的样子,整一个装傻充愣,卞玉京只是叹了一口气,从此不再提起此事,原来吴梅村听到一个消息,崇祯皇帝的舅子田承玉要来金陵选妃,已看中陈圆圆与卞玉京等,吴梅村在权势赫赫的国舅前胆怯了,放弃了得到卞玉京的机会。

    崇祯十七年,卞玉京嫁给了一个世家子弟,叫做郑建德,因不得意,遂将侍女柔柔进奉之,她自己离去,这时清兵南下,卞玉京被降清人士劫去,以王女献清兵主帅多铎,卞玉京改穿道士衣冠逃出虎口,卞玉京尝遍了人间的辛酸,顺治十年,卞玉京为一位年已古稀的好心肠的良医郑保御所收留,他为她另筑别室并悉心照拂,卞玉京勘破红尘俗世,便以修道作为躲避时代的急风烈雨的避难所,以空门作为自己伤痕累累的心灵的栖息地,为了感激佛门俗家弟子郑保御的悉心照料,让她有一个焚香诵经的安宁晚年,她曾刺舌血以三年时间为其抄写了一部,卞玉京后来隐居无锡惠山,十余年后病逝,葬于惠山柢陀庵锦树林。

    董小宛,名白,字小宛,号青莲,江苏苏州人,明末秦淮八艳之一,出生于苏州城内“董家绣庄”,董家是苏绣世家,到这一代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了,刺绣属于工艺制造行业,可十分接近于绘画艺术,所以董家还颇有几分书香气息,“董家绣庄”是苏州小有名气的一家苏绣绣庄,因活计做得精细,所以生意一直兴隆,不料天有不测风云,董白十三岁那年,父亲在暑天患上了暴痢,药不凑效,不久便撒手人寰。

    董小宛母女打击得心神憔悴,料理完丈夫的后事,睹物思人倍感悲伤,白氏不愿在城中的旧宅中继续住下去,于是花了一笔钱,在半塘河滨筑下了幽室,带着女儿隐居其中,过一种与世相隔的恬淡生活,绣庄的事则全委托伙计去掌管,两年之后白氏到绣庄与伙计一算帐,不但没有银两剩余,反而在外面欠下了上千两银子的帐,这分明是伙计从中捣鬼,白氏又无法把握,又气又急,终于病倒在床,母亲倒下绣庄破产债务压头,生活的重担猛地压到了十五岁的董小宛身上。

    庞大的债务和母亲的医药费用却迫在眉睫,一急之下使出下策,答应了别人的引荐,来到南京秦淮河畔的画舫中卖艺,董小宛秀丽的容貌,超尘脱俗的气质使她很快就在秦淮河出了名,董小宛孤芳自赏自怜自爱,决不肯任凭客人摆布,如此一来,影响了鸨母的进账,鸨母自然对她冷嘲热讽,董小宛郁怒之下,一跺脚离开南京,回到了苏州。可家中母亲依然躺在病床上,离不开请医吃药,一些债主听说董小宛回了家,也纷纷上门催债,董小宛无力应付,只好重操旧业,索性将自己卖到半塘的妓院,卖笑、陪酒、陪客人出游。

    在半塘董小宛依然抱定不卖身的初衷,这年秋天,二十九岁的冒辟疆来南京参加乡试,闻得董小宛大名特意前往造访,不料董小宛却已赌气离开了秦淮河,后来乡试发榜,冒辟疆又一如既往地名落孙山,他收拾了行装,便转往苏州闲游,在苏州冒辟疆打听董小宛的下落,得知她已在半塘待客,便又兴致勃勃地专程拜访,接连去了好几次,都无缘见到董小宛,直到准备离开苏州的前夕,终于得以与董小宛相晤,冒辟疆细打量董小宛,素衣淡妆,眉清目爽,果然与一般欢场女子大相径庭,此时虽醉意朦胧,娇弱不堪,却依然思路清晰,谈吐不俗,纵谈时局,颇有见地,冒辟疆虽然只坐了不到半个时辰就匆匆离去,就是这半个时辰的交谈,已使他对董小宛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崇祯十五年春,董小宛从黄山归来,母亲去世,自己又受田承玉抢夺佳丽的惊吓,患了重病,闭门不出,冒辟疆到时小宛已奄奄一息。冒辟疆满怀同情地将她宽慰一番,董小宛露出一丝歉意和欣慰,两人直谈到深夜才分手,董小宛的病竟然不药而愈,冒辟疆与董小宛约好,一等乡试结束,就马上返回苏州为她赎身,再相伴回到如皋后来冒辟疆回苏州给董小宛赎身,因董小宛在半塘名气太大,不论出多少银子,鸨母都不想放走这棵摇钱树,幸得来苏州游玩的钱谦益、柳如是出面调排,董小宛赎身之事迎刃而解。

    董小宛嫁入冒氏之门后,与冒家上下相处极其和谐,马恭人(辟疆母)和苏元芳(辟疆妻)特别喜欢小宛,而小宛也很恭敬顺从,宁静和协的家庭生活刚刚过了一年,李自成攻占北京,清兵人关南下,清军肆虐无忌,冒家险遭涂毒,家产丢得一干二净,董小宛随丈夫一路南逃,艰难的生活中饮食难饱,董小宛的身体本已虚弱,只得一张破草席摊在床榻边作为自己的卧床,又加上接连照料丈夫的病痛,冒辟疆病愈后,她却病倒了,由于体质已极度亏虚,冒家多方请来名医诊治,终难凑效,顺治八年正月,在冒家做了九年贤妾良妇的董小宛终于闭上了眼睛。

    田承嗣心说如果冒辟疆不跟自己作对,自己是不会动董小宛的,现在卞玉京、董小宛到手,只是自己没有时间去享受,就剩下顾横波和李香君二女了,李香君完全在自己的掌握之中,顾横波给丈夫龚鼎孽在京城,不过对付仇人龚鼎孽自己没有负担,顾横波是逃不出自己的手掌心的,这样秦淮八艳就尽入自己的囊中,终不枉自己来一趟大明朝。

    崇祯十七年正月初一,北京城是“飞沙咫尺不见,日无光”,沙尘暴在北京城的大街小巷呼啸,肆虐着无人可挡,许多官员都精通天象,以为这是不祥之兆。有官员占卜一卦,卦文上说,将有暴兵破城之灾,没几日,凤阳祖陵传来地震的消息,正月初九,兵部收到“大顺皇帝”李自成派人送来的文书,李自成要崇祯皇帝同意对他裂土而治,如果崇祯皇帝不同意与他平起并坐,他就要率领大顺军对北京城发起总攻。

    在紫禁城养心殿里,崇祯皇帝是一筹莫展,但是以崇祯皇帝的性格,他是不会不同意跟李自成裂土而治的,现在的崇祯皇帝正想着左中允李明睿提出的“南迁之议”,在李明睿提出的“南迁之议的第二天(正月初四),崇祯急召大学士及首辅大臣陈演、魏藻德、丘瑜等大臣到御书房议事,讨论兵部兵科给事中吴麟征、陕西总督余应桂和蓟辽总督王永吉三人提出的速调吴三桂入京勤王的三道紧急奏折。

    李明睿,万历十三年出生,天启年间进士,李邦华、吕大器推荐,任“左中允”,崇祯十七年正月初三,李明睿劝崇祯放弃北京,尽快南迁,大明亡后,李明睿蓄养多妓,有八面观音和四面观音,后为给事高安所得,以奉吴三桂,康熙十年去世。

    这本是一个拯救危亡的折中方略,虽然不得不因此放弃山海关,但能避免京城落人李自成之手,然而面对外患弃地守京,就会落下丢失国土的千古罪名;面对内忧坐以待毙,崇祯皇帝把这个皮球踢给了大臣们,想让大臣们正式提出动议,他再顺水推舟作个表态,免得承担历史责任,可是这帮长期生活在皇帝身边的大臣个个老奸巨滑,早都猜透了崇祯皇帝心里打的小

    算盘,竟无一人站出来表态。

    于是崇祯皇帝正月初九的早朝上公决,众朝臣展开了唇枪舌剑的争论,一振主张弃地守京,另一派主张决不弃地,结果相持不下,左中允李明睿抛出了“南迁之议”,大臣中间顿时分为两派,一派是以李明睿、李邦华、范景文等人为首的“主迁派”,一派是以内阁首辅陈演和给事中光时亨为首的反对派,占了绝大多数。

    反对派激烈反对南迁江南,理由无非是“祖宗之地不可弃”之类的老调重弹,他们甚至扬言:不杀李明睿,不足以安定民心,首辅大臣陈演等怀着不可告人的目的,他崇祯皇帝秋后算帐,日后追究丢失国土的罪名,在众臣的反对之下,崇祯皇帝怒极道:“国君死社稷,古今之正。朕志已决,无复多言。”失去理智拂袖而去。

    崇祯皇帝想着这群大臣恨不得全都杀了,其实李明睿“南迁之议”,两年前小舅子田承嗣就提出来了,崇祯皇帝根本没有当一回事,去年腊月长公主嬍娖回京,再次提出南迁金陵一事,崇祯皇帝知道是田承嗣的意思断然拒绝,如今陕西、甘肃、宁夏全失,李自成已经大军直指京城,此一时彼一时,崇祯皇帝非常想南迁金陵。

    不过现在崇祯皇帝跟多考虑的是阻止大顺军的进攻,山西各州府求救的文书雪片般飞来闯军,崇祯皇帝手里的牌并不多,除了调宁远总兵官吴三桂手里的几万铁骑,就只有动用田承嗣手里的锦衣卫了,可据东厂提督太监曹化淳,锦衣卫都指挥使吴孟明的情报,田承嗣是一个大大的反贼,爱妃田氏死得不是时候,少了一个套住田承嗣的笼头,女儿嬍娖和国丈田宏遇对田承嗣没有多大的影响力,起用田承嗣是“前门拒虎后门进狼”,对大明江山是后患无穷啊!

    吴孟明,字文征,浙江承宣布政使司绍兴府山阴县人,早年袭锦衣千户;佐许显纯处理北司刑,天启初年;因得罪许显纯,被诬陷藏匿亡命之徒;后被拷讯削籍。崇祯初年;起用恢复官职;累迁都督同知,崇祯十六年,骆养性因为贪污行贿和勾结宦官,被崇祯皇帝免职吴孟明得掌锦衣卫都指挥使一职。

第五百六十四章 大顺军入() 
崇祯皇帝坚持不用田承嗣,万般无奈之下决定招吴三桂勤王,正月十二日,崇祯皇帝紧急召见吴三桂的父亲吴襄和户部、兵部的官员,准备放弃山海关调吴三桂军队紧急入卫北京,这时吴襄提出需要一百万两银子的军费,这一百万两银子在崇祯眼里是一笔非常庞大的数字 此时的大明王朝已是油尽灯灭国库里的存储竟然仅有区区四十万两银子,崇祯皇帝动摇了调吴三桂进京的想法。

    这时大学士李建泰站出来主动请缨,说他愿意返回家乡散财集兵抗敌(李建泰是山西曲沃人,有良田千顷家财百万),崇祯皇帝听了喜出望外,命其以大学士督师,赐尚方剑,并选吉日告太庙亲自正阳门楼设宴为李建泰饯行,下令撤掉陕西总督余应桂,其陕西总督一职由陕西巡抚李化熙升任。

    崇祯皇帝散朝后回到养心殿,长公主朱媺娖就赶来了,再次向父皇提出让田承嗣总督江南兵马,进剿河南、湖广的闯贼,崇祯皇帝刚刚任命李建泰为督师、李化熙为陕西总督,怎么会再起用视为奸贼田承嗣,朱媺娖见自己劝不了父皇,又提出要带弟弟朱慈烺到江南去,崇祯皇帝听了脸色大变,声嘶力竭的把朱媺娖赶出了养心殿。

    刘芳亮率领的十万人马作为进攻北京的一支偏师渡过黄河以后就同主力分路向晋南前进 刘芳亮一面追赶丧家之犬的朝廷新任总兵高杰,高杰一路大掠夺官民,败退至泽州一带;一面占领晋南各府、州、县,然后从晋南向东越过太行山进人河南省的怀庆地方由安阳向北威胁直隶京畿。

    山西到处哄传着李自成如何仁义队伍纪律如何严明,“三年不征”“闯王来了不纳粮”当李自成进入山西时,山西到处是迎降士绅百姓,大顺军渡过黄河继续向平阳进军 晋王和官员士绅非常害怕紧催巡抚蔡懋德回守太原城 。

    蔡懋德接连上书向朝廷告急请派禁军与保定、宣府、大同部队入援,可蔡懋德等来的是朝廷撤职诏书,山西境内被闯贼占了一半,蔡懋德被剥夺官职听候查处让郭景昌接替山西巡抚一职。

    蔡懋德被剥夺官职消息传出,副将陈尚智率领本部官兵投降大顺军,蔡懋德在明知自己被免职的情况下,在太原举行誓师监司毛文炳、蔺刚中、毕拱辰太原知府孙康周代理阳曲县事务的长史范志泰等官吏军民都在场,正好这时罢免懋德官职的诏命传来有人请懋德到城外去等候替换蔡懋德哭了他说:“我已经做好一死的准备了就是景昌到来我也要和他一同赴死。”

    接着蔡懋德调派大同镇增援的部队来协助把守东门,因为害怕大同兵给贼兵当内应把大同兵换到南关外边,派部将张雄负责把守新南门召中军副总兵应时盛到他的部队中当参谋,自己则登上城楼坐镇指挥。

    正月二十六日崇祯皇帝行遣将礼,驸马都尉万炜用三牲告祭太庙,将要正午的时候崇祯皇帝亲自到正阳门楼内阁、五府、六部、都察院掌印官及京营文武大臣都来到。李建泰向向前致辞崇祯皇帝赐宴为之送行,并亲手给李建泰斟酒三杯然后下敕令:“代朕亲征”,赐宴完毕之后李建泰向崇祯帝辞行崇祯帝目送李建泰出征。

    李建泰虽然调来了自己得意的下属,甚至西洋人汤若望都随军出征,负责火攻水战,但行军到京南涿州,逃散三千多人,这时李建泰惊闻老家曲沃陷落的消息,家中的万贯资财和五十个妻妾落入大顺军囊中,李建泰又气又急就病了,队伍的行动顿时慢下来,每天不过走三十里,当走到广宗时,守城知县一连三天不准李建泰入城,李建泰老羞成怒,下令官兵攻城,城攻破后,杀死乡绅,鞭笞知县。

    李建泰率军到了保定府,只剩残兵数百,请求入城,守城的同知邵宗元等不答应,李建泰就拿出颁赐的印信给他看,邵宗元说:“你获得过天子的厚恩,皇上曾经亲自登上正阳门,赐给你尚方宝剑,还给你倒酒,跟你饯别。如今你不代皇上西征,却要叩关避贼吗?”

    一番话刺到了李建泰痛处,他大声斥责邵宗元,还举起尚方宝剑威胁邵宗元,幸好城上有人认识李建泰,这才放他进来,否则李建泰怕是要重演攻打广宗的闹剧,李建泰龟缩保定再不前进,山西方面盼望朝廷救兵只能望梅止渴,到了二月份山西形势急转直下李建泰派人上奏说:“贼势大不可敌矣。愿奉皇太子南去。”

    大顺军逼近保定时李建泰已经重病中军郭中杰有见及此向大顺军投降,其后保定城被破知府何复、乡官张罗彦等被杀。李建泰自刎不成被大顺军制将军俘获,不久后李建泰见到李自成,李自成以同姓呼李建泰大哥,李建泰遂归顺了李自成,锦衣卫收监李建泰京中家人,唯独不见了李建泰的女儿李敷萝。

    李自成率领二十多万兵马,号称“五十万”,从禹门横渡黄河,一月正是黄河冰封之机大顺军调集三千渡船,在禹门顺利渡过黄河后所向披靡 军民齐心协力几乎没有遇到什么阻力就占据了蒲州猗氏、闻喜、绛州垣曲知县会同生员乡民于稷山迎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