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鹏飞拍了拍孟醒的肩膀,叹了口气,语气悠然地对他们两个说道:“孟公子,向神探,我和刘队长只能帮你们到这了,剩下的十个,应该没什么问题吧!”
“啊?”向小北和孟醒这才想起来,要求是每个分别做20个,而刘龙生和高鹏飞做了40个,多出来的应该是替他们做的。
其实,这是特勤中队的传统,如果战友训练任务没有完成,其它战友可以帮助完成,但是作为惩罚,任务量必须要加倍。
接下来上杠的是一班长陆铭威和二班长宋阳。每项二十个的任务量,对于他们这两个身经百战的班长来讲,真的是小菜一碟,很快便完成了。
就这样,三十二个人很快就轮完了。
最后,终于轮到向小北和孟醒上场了。
(本章完)
第74章 六米拉梯()
这一顿开胃小菜,让向小北和孟醒吃得终生难忘。
单杠引体向上和双杠杠端臂屈伸,这是部队里两个最基础的体能训练项目。
可能有人认为这真是小菜一碟,但是对于这两个缺乏锻炼的大学生来讲,这个难度绝对不亚于一道学霸级的数学题。
之前刘龙生和高鹏飞每人都替他们完成了10个,但是初来乍到,怎么都得要点脸面,树个威信什么的。
所以他们两个咬着牙关,虽然动作不标准,甚至不算合格,但还是咬着牙,使出吃奶的力气,完成了20个任务量。
这个成绩,虽然没让大家刮目相看,但终究还是没人敢小瞧他们。
待到他们两个的加餐训练完成,陆铭威再次整队。
一道嘹亮的军歌之后,队伍终于向食堂开进。
大家围着餐桌座好好,随着一声“开饭”的号令,大家才拿起碗筷开动。
等到向小北拿起筷子,抬起手臂的时候,才发现自己的手臂又肿有胀,并且像是绑了沙袋一下,十分沉重。
最要命的是,拿筷子的手还在一直不停的颤抖,根本就没法夹菜。
向小北不想被大家发现自己的糗态,所以干脆就捧着饭碗,卖力地往嘴里扒拉米饭。
偷偷地看了看旁边桌的孟醒,发现他和自己一样,同样动作,同样眼神,正在看向自己。
四目相对,两人的表情都有些尴尬,赶紧转过头继续卖力地扒拉米饭。
“小刘!去给向参谋和孟参谋拿两个勺子过来!”这一幕恰好被陆铭威看到了,于是对管理食堂的战士小刘命令道。
“不用,不用。真的不用。”向小北和孟醒异口同声地拒绝道。
“呵呵,没什么大不了的,这是正常的脱力反应。咱们特勤中队的每个战士,都经历过这个阶段!”另一张桌上的刘龙生,一边夹菜,一边笑着对他们两个说道。
“向参谋,你们两个已经不错了,想当初我刚吃加餐的时候,头两天可是连饭碗都端不起来呢!”送勺子过来的小刘跟着附和道。
听到大家都这么说,向小北和孟醒也不那么扭捏了,接过勺子终于把饭吃完了。
晚饭过后,大家休息到了六点半,新一轮的训练就又开始了。
训练分为体能训练和技能训练两种。
体能训练顾名思义,就是以锻炼体力和爆发力为主旨的训练。
目的是提高单兵作战能力,因为消防灭火和救援都是极其危险的工作,有了强健的体魄,可以更好的应对各种突发情况。
技能训练则要复杂一些,包括了业务训练,器材训练和操法训练三项内容。
业务训练是一些基础的训练,比如爬梯子,接水带,跑楼梯,扛假人,过地笼,打绳结等等十几项内容,都是体现单兵素质的项目。
器材训练则包括各种器材装备的操作使用。这可不是会用就行,而是要求熟练度、精细度和技巧性的。比如灯笼上切钢丝,液压钳夹乒乓球,扩张器开瓶盖等等。当然,前提是你还得穿着各种厚重的防护服。
操法训练则是团队项目,不仅讲求动作专业,还要相互配合,并且要在最短的时间内迅速完成好给定任务。比如出水操法,进攻操法,供水操法,还有一些特种器材操法,作起来必须要行云流水,一气呵成,并且要确定成功。
今天晚上的训练是爬梯子。就是把梯子架在训练塔的窗户下面,然后往上爬,一个看似很简单的训练项目。
消防队的梯子有很多种,根据用途不同分为三种。
一种是拉梯,分为六米,九米,十五米三种,因为结构稳固,载重负重高,所以通常用来进行登高灭火救援。
一种是钩梯,三米长,因为轻巧灵便,顶端的金属倒勾可以勾住房檐窗台等地方进行,所以一般用来快速登高攀爬。
还有一种是单杠梯。不用的时候可以折叠成一根棍子,有的顶端还带有钩子,即可以用来攀爬,又可以用来勾住一些高处的东西。
今天训练爬的是六米拉梯,也就是从梯子爬到二楼翻进去即可。
训练场上,通常第一个上场的都是此项训练的业务尖子,动作标准漂亮,意思让大家都要以此为标准,战士们称之为“打样”。
“原地攀爬,大家排好队,陆班长,你先来给大家打样吧!”刘龙生拎着一块秒表,对陆铭威说道。
陆铭威戴着头盔,扎着消防腰带,走到梯子下面,左手抬起,把手指轻轻地搭在第六节梯橧上,左脚在地,右脚踏在底橧上。上身正直,弓步向前。
“报告!准备完毕!”陆铭威声音响亮的喊道。
“预备……开始!”刘龙生发令的同时,按下了秒表。
随着刘龙生的一声令下,陆铭威的身体如同一道蓄势的利箭,顺着梯子射了上去,又如一只轻臂猿猴,片刻之间就跃进了二楼。
“一秒五六!”刘龙生喊道。
“两秒钟!这可是要了我的亲命了!”战士小刘咧嘴倒吸了一口凉气,苦着脸小声地嘟囔道。
向小北问了一下才明白。原来,打样并不只是做样子,只要你的成绩和它相差半秒以内,就可以停止训练休息了,不然的话就要训练两个课时,也就是九十分钟。
(本章完)
第75章 初次训练()
陆铭威“打样”之后,余下的战士,包括刘龙生和高鹏飞,一个接着一个地从梯子爬了上去。
因为业务技能训练多少有些安全隐患,万一受伤就没法交待了。所以这次训练刘龙生并没有让向小北和孟醒参与,而是让他们站在一旁观摩。
向小北发现,除了几个新兵,这些战士爬得十分轻松,就如同做着一个简单的游戏一般,只要抓着梯橧换几把手,踩着梯橧不停地跺脚,便会飞快地升到了二楼。
不过也有个别,比如那几个新兵就不是那么顺利了,虽然速度很快,但却经常的踩空,小腿胫骨磕在硬梆梆的竹质梯橧上,看着向小北都觉得肉疼。
十五分钟后,第一轮时间测试,有一半还多的战士都达到了标准,到一边休息去了。
又是十五分钟,第二轮时间测试,这次只剩下了七个入伍不满一年的列兵。
从本质意义来讲,特勤中队的这种训练强度和训练规则,基本上就是针对像入伍不满一年的列兵而制定的。
就拿陆铭威“打样”的成绩来说,对于上等兵和士官来说,并没有太大的难度。
不过,像陆铭威这样成绩拔尖的老兵,还有一项特别的任务,那就是帮助这些菜鸟新兵,提高训练成绩。
成绩最好的对应成绩就差的。比如陆铭威,他的徒弟就是小刘。
小刘叫刘小虎,小伙子人如其名,身形壮硕,长得虎头虎脑。
不过正因为他比别人胖上了一圈,以致于这种技巧性的训练,成绩就落在了别人的后面。
就在陆铭威给刘小虎讲解动作要领的时候,刘龙生把一旁观摩的向小北和孟醒叫到了训练塔下面。
“怎么样?你们两个要不要也试试?”刘龙生手里拎着一个袋子,对他们两个问道。
向小北和孟醒是到特勤中队驻训的,不会长期在特勤中队呆下去,所以技能训练对于他们几乎没什么实际的意义。
“我们也能上吗?太好了!”孟醒表现得跃跃欲试。
“给你们个优待,把这个东西绑腿上,就不怕受伤了。”刘龙生从袋子里拿出了两套护腿板,递给了他们两个。
“既然这东西能防止受伤,那为什么他们都不戴?”向小北接过护腿板,看着那些在梯子上磕磕绊绊的新兵,有些疑惑地问道。
“这是为了利用疼痛让身体形成记忆,最后转化成自然而然的条件反射,对于提升速度有很大的好处。这就是我们特勤中队比武竞赛百战百胜的秘诀。”刘龙生解释说道。
理论上确实行得通,但是人必须是肉体凡胎,这种方法除了必须具备过硬的身体素质,还必须有强大的精神动力。
不过从这些新兵的生龙活虎、有说有笑的状态来看,他们并不觉得这些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
“你们这个秘诀,听着虽然匪夷所思,但是在强大士气的推动下,还真是令人刮目相看!”向小北看着那些腿上结着大大小小血痂的新兵,有些敬佩地说道。
“那是当然,不管是什么样的兵,只要到了咱们特勤中队,就算是一只家猫,我们也能让他变成一只猛虎!”刘龙生的语气里带着自豪。
“我觉得,特勤中队真正的的秘诀,应该是士气的培养吧。”向小北一语道出了根本。
刘龙生笑了笑,既没有肯定,也没有否定。
“嘟……”一声哨响。
“休息十分钟!”陆铭威喊道。
不过那些新兵还是没有休息,依旧地生龙活虎的聚在一起,一边相互开着玩笑,一边自己练习原地高抬腿。
“来吧,年轻人,过来感觉一下。”刘龙生带着他们两个来到了训练塔下面。
详细地讲解了一下动作要领之后,又用分解的慢动作做了几遍示范。
两人个上去之下,为了安全起见,刘龙生还特意给他们系上了安全绳。
孟醒第一个上去尝试。
刚开始的时候,他好像有些害怕,整个身子贴在梯子上面,动作十分的别扭,看起来就像是一条大虫子。
后来,他按照刘龙生说的把身体和梯子拉开了距离,慢慢地适应了节奏,动作这才平稳了下来,除了速度慢点,勉强算是有模有样了。
随后他想把速度加快些,结果每次抬脚不是太高就是太低,步步都是踩空,若不是戴着护腿板,他的两条小腿肯定要废了。
接下来是向小北,爬梯子之前,他先试探地在梯子上面踩了两下,才发现梯子虽然有人扶着,但踩上去却还是晃晃悠悠的,也难怪孟醒开始的时候会把身子贴在上面。
然后他按照刘龙生说的动作要领,两步一换手,尽量把身体和梯子拉开距离,慢慢地爬了起来,一边爬还一边感受梯子颤动的节奏。
等到爬第二遍的时候,他发现如果跟着梯子颤动的节奏来爬,速度似乎快了许多。
于是他就想试着跟着节奏加快速度,结果却发现根本不是那回事。
颤动的梯子卸掉了他脚上的冲劲,落脚的时候磕磕绊绊的,刚爬两步,脚下就踩滑了,要是没有安全绳的保护,整个人都险些掉下来。
“不要着急,训练是天长日久的事,并不是一日之功。”刘龙生看着一脸沮丧的两个人,笑着宽慰道。
(本章完)
第76章 出火警()
就这样,向小北和孟醒成了特勤中队的编外一员,每天白天上班,下班之后就去特勤中队报道,日子过得虽然很累,但却十分充实。
几天之后,晚饭后的训练场,大家正在练习12米爬绳和单杠卷腹绕杠。
突然,一阵急促的警铃声响起,紧接着训练塔上的扩音器里传出了声音。
“特勤中队,特勤中队,东站老街三排楼发生火灾,请你中队立即出动所有作战力量,迅速赶赴火灾现场……”
听到火警铃声之后,特勤中队的战士们飞快地向车库跑去。
孟醒和向小北也跟在后面飞奔,特别是孟醒,跑得就像撒欢的野马。
进了车库,当两人找到新给他们配发的战斗服时,那些战士已经用飞快的速度把灭火服套在了身上。
等他们套裤子的时候,那些战士已经一边系消防腰带,一边跑步登车了。
孟醒见时间来不及了,一把拉过向小北,抱起剩下没穿戴好的装备,飞奔着登上了加长水罐消防车。
加长水罐消防车是一台载水30吨的供水消防车,两侧各画着一条威风凛凛的巨龙,战士们都称其为“龙车”。
因为供水车并非战斗车辆,只负责后方供水,所以除了他们两个,车上只有一个姓李的驾驶员,还有新兵刘小虎。
东站老街位处于滨江市北郊,消防车一路警笛呼啸,在车流中快速穿梭。
向小北和孟醒是第一次出火场,脸上的表情既紧张又兴奋,有种不知所措的感觉,都在盘算着自己到了现场应该干什么。
开车的老兵从后视镜里笑着看了他们两个一眼,说道:“你们两个不用紧张,咱们供水车负责给主战车供水,一会你们帮忙扯扯水带,传个话什么的就可以了。”
向小北和孟醒听到这位老兵的话,先是愣了一下,然后分别笑着应了一声,不过表情却明显有点小失望。
大约15分钟后,消防车终于开到了现场附近。
在离现场还有一段距离的时候,隔着几栋矮楼,大家就看见了不远处冲天而起的火光。
起火的建筑是一幢六七十年代建成的筒子楼,火势很大,窗户口正往外吞吐着火舌。
筒子楼是一种****时期,也就是六七十年代兴起的砖木混合搭建的老式建筑,现在专业上又叫做三级建筑。
幢楼一般就只能三四层的高度,每层至少住着二十几户人家,中间有一条长长的走廊贯通,中间和两人端各有一个出口,所以才叫做筒子楼。
筒子楼有点类似于宿舍和公寓,里面既没有暖气,也没有单独的厨房,通常都是几户人家共用厨房和卫生间,十分的不方便。
七八十年代的时候,有些人家为了方便,就在家里装了炉子取暖做饭。
所以,在八九十年代的时候,我们经常能看见很多楼房的窗户伸出了一根根炉筒子,一到做饭的时候,乎乎整个大楼都在乎乎地冒黑烟,走到大街上,到处都弥漫着呛人的煤烟味儿。
不过也正因为这样,这种楼经常会发生火灾,并且这种楼都没有消防设施,一旦发生火灾,火势蔓延极快,根本无法控制,很容易造成群死群伤。
一直到了90年代末期,随城市化建设进程的不断加快,这种老式建筑一点点地退出了历史的舞台。
到了20世纪,这种建筑已经所剩无几了。
就像东站老街上的这几幢筒子楼,已经被政府纳入了拆迁计划。
墙面上有的用大红油漆粉刷着“危险”两个字,提醒行人切勿靠近。有的用白红油漆粉刷着大大的“拆”字,告知着大家这里即将消逝在城市建设的滚滚洪流之中。
这里以前的住户基本上都已经搬迁走了,有点生意头脑的人把所有的房子揽租过来,添置一些床铺和简单的生活设施之后,又把这个房子分间出租给了进城务工的农民工。
因为价格便宜,这里虽然是待拆的危房,但却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