甚至,这些士兵就是“暴雨”用作开路的东西。
于是,在这些士兵端着AK47分散前进的时候,突然就爆起了一道烟雾,一名士兵被炸翻在地。
由于速度爆炸时的速度太快,那一霎被炸倒的士兵居然没有感到疼痛,直到他挣扎着想要起来的时候才发现自己的腿已经没了。
他惊呼起来,接着就是剧痛带来的惊叫、哭喊和求助。
但没有人去帮助他……就像之前所说的,在索马里负伤几乎就意味着死亡,军阀不会浪费时间和金钱在他们上面。
队伍明显停滞了下,但在军官的呼喝下又继续朝前推进。
这一回他们小心多了,推进速度也更慢,但这并不代表着地雷就会因此饶过他们……
第128章 进攻()
“轰轰!”又是几声爆炸,几名索马里士兵倒地惨叫。
地雷的残忍处,就在于被它炸翻的人只伤不死,比如炸断脚掌、小腿等。
这也正是它的可怕之处,因为在战场上受伤的人会比当场死亡的人要麻烦得多,死亡的人可以放任不管,战后再收拢尸体甚至什么也不做。而对于受伤的人,一般情况下需要将他从火线上抢下来并包扎救治……这也是地雷的火药量设置成只将人炸伤的原因。
但这一点在索马里显然没有太大的作用,因为他们本身就不救助伤者。
几个受伤倒地的士兵也明白这一点,所以他们中有些人选择自己的爬回去,不过这显然是不现实的,他能做的就只有在沙地上留下一道长长的血迹,然后就瘫在地上一动不动。
还有些人向现实妥协,艰难的将AK47顶在自己的脖子上,伸手扣动了扳机……这就是索马里的残酷,或者也不能说残酷,因为这里的人命原本就不值钱,他们如果不是死在战场上,也会死在疾病、饥饿和贫穷中。
区别只是哪种死法,而这种死法或许还是一种痛快或有价值,因为他们不用继续在这里受苦,同时他们的死还可以给亲人带来一笔至少对索马里人来说是“可观”的抚恤金。
敌人的攻势再次减缓,有些人呆在原地不敢动弹,甚至还有部份人有了退意。
但在军官的呼喝下,他们最终还是鼓起勇气继续推进。
他们选择了一种保守的方法,用手雷排雷……手榴弹一边往前炸一边前进。
这让秦天有些意外,因为索马里士兵通常在这种情况下就该撤退或是溃退了。
后来秦天才知道,眼前的这支部队之所以还能这样坚持,是因为“暴雨”给他们开出了双倍的价格和可观的抚恤金,甚至还许下承诺,杀死一名敌人将额外获得一千美金的奖励……重赏之下必有勇夫,这个价格已足够让索马里士兵尤其是可以从中盘剥一份的军官死命的催着他们冲锋。
但秦天当然不会让他们这么轻松的继续推进,他当即下令基地部队展开还击。
基地部队一早就做好战斗准备,接到战斗命令后马上架起了轻、重机枪冲着敌人一通疯狂的扫射,霎时密集的子弹就像雨点般的朝敌人倾泻而去。
进攻的敌人第一时间趴下身子并还击。
这种做法是对的,索马里武装之间的战斗通常都是以这种方式展开,彼此趴在地上或是掩体里朝对方乱打一通,最终以哪一方的弹药不足或是心理承受不住而败退。
但这一回,情况显然与以往不太一样。
对此负责这次进攻的姆威尔上校的感受最鲜明……如果是以往,对手在自己迫击炮的轰炸下就会吓了半条命,然后部队一冲锋,对手多半就已经逃跑了。
但是现在,姆威尔感到一种从未有过的无力:
迫击炮盲无目标的轰炸,根本就无法对战壕内的对手构成威胁。
高射机枪一开始还可以威风一阵,但是当对手开始还击时,十几挺高射机枪就无一例外的被压制,甚至还有几挺搭载高射机枪的皮卡被对手连人带车的打爆……他们没有将高射机枪从皮卡上搬下来,这么大的目标,不被对方压制才怪。
至于士兵们手里的AK47,它们的确是在士兵手中打得“哗哗”响,但此时距离敌人还有五百米,毫无疑问的只是乱打一气。而对方却能一个接着一个的将姆威尔的部下击毙。
“怎么回事?”姆威尔冲着副官大叫:“他们是白人吗?”
通常,只有白人才有这样的战斗力。
“不,上校!”副官用望远镜朝对面看了看,回答道:“他们是索马里人!”
“你确定?”
“是的,上校!”副官回答:“但他们像白人一样作战,还有狙击枪……”
副官说的没错,这就是训练的结果,其中的确还有几把狙击枪,那是从“S”部队退下来的一些狙击枪。
在此之前,像比利、阿奇尔这些狙击手,他们用的都是五花八门型号各异的狙击枪,有英国的、美国的、奥地利的……毕竟每个人的喜好不一样。
自从加入“S”部队统一使用美式狙击枪之后,这些狙击枪就退给基地部队交给枪法相对较好的一些士兵并进行相应的训练。
这在普遍使用AK47作战的索马里显然很有用,尤其是在地势空旷的沙漠,因为它就会形成一种“射程外攻击”的优势,它甚至可以配合高射机枪更精准的压制敌方高射机枪。
就像现在这样,五百米的距离,对于基地部队的狙击枪和高射机枪完全不是事,而对于敌人……高射机枪被压制,AK47射程够不到,于是完全就是被压着打。
又坚持了十分钟,姆威尔看着身边的部下一个接着一个的倒在血泊之中,终于坚持不下去,大声命令:“撤退,全部撤回去!”
幸存者像潮水一样退了下去,丢下了几十具尸体,还有十几个甚至只是负伤,他们大声呼喊着希望有人能帮助他们逃离,但没有人理会他们。
等待他们无非只有几个结果:自杀、失血过多、渴死。
不过还有另一个结局……有一名士兵竟然自己包扎了伤口坚持到夜里,然后一步步的通过雷区爬进吉拉基地投降。
因为他很清楚,在负伤没有利用价值的情况下,爬回去的结果也就是被清除掉。他在此之前就听说过“吉拉”基地,知道这是个可以自己耕种养活自己的地方,他认为有可能在这里生存下去,只要他还能劳动。
他的决定是正确的。
最重要的还是,秦天打算利用这一点打心理战。
敌人一撤退,基地部队就发出一阵欢呼,有些士兵甚至都兴奋的跳出战壕朝敌人一边怪叫一边鸣枪……这是基地部队明令禁止的,但非洲部落一直以来就有这习惯,他们认为这是朝敌人示威或宣示自己的强大。
第129章 火箭巢()
基地部队们的确有兴奋的理由。
因为这是他们的首战……之前都是训练从没参加过实战,他们自己也不知道自己的实力在什么层次,所以在碰到一支军队而且还是带有迫击炮的正规军的进攻时心里就有些慌。
没想到一仗下来仅仅只付出两人死亡、一人负伤的代价就让对方死伤惨重狼狈溃退。
于是兴奋得就有些忘乎所以旧习惯又冒出来了。
基地部队的队长艾哈麦德甚至还在电话里向酋长报告:“中校,我们把他们打退了,我们胜利了,上校在吗?他看见了吗?”
上校指的就是秦天。
为了更好的指挥形成一个指挥体系,秦天就像索马里的其它武装一样引用了军队军衔及其编制。
秦天做为几个公司的总裁军衔最高,是上校。
各部队的负责人是中校,比如酋长负责“吉拉”基地,贝特朗负责“阿尔特朗”,约翰负责“巴萨克”……不过在此之后会进行简化,基斯马尤的几个公司合并为一个驻地也就是“幽灵”,由贝特朗负责。
“是的,上校在这!”酋长望了不远处的秦天一眼,说道:“他都看见了!”
“他说什么了吗?”艾哈麦德紧张的问。
此时的秦天在基地里就像神一般的存在,因此艾哈麦德才会这么在意秦天的评价……事实上不只是艾哈麦德,其它人也同样如此。
秦天从酋长手里接过电话,对着话筒说道:“打得好,少校,你和你的部下表现得非常出色,这让我很意外,也为你们感到骄傲!”
对于部下的激励,秦天从不吝啬,反正这又不会损失什么,收到的效果却会比想像的要多得多。
果然,就听话筒另一边艾哈麦德用部落语对部下重复了下秦天的话,然后整个战壕就再次欢腾起来。
“但是!”秦天接着说道:“敌人还没有被消灭,他们就像只受伤的狮子,会变得比之前更加凶猛。所以,你们不能吊以轻心轻视了敌人,否则反而会被它所伤,明白吗?”
秦天用了一个与非洲土著人贴近的比喻,这样说艾哈麦德就更容易明白。
“明白,上校!”艾哈麦德回答:“现在正是我们需要耐心的时候,我会让他们时刻保持警惕的!”
“好好干!”秦天说:“基地所有人都看着你们,他们会以你们为骄傲,因为你们是在保卫他们的财产和生命!”
“是,上校!”艾哈麦德激动的回答:“我们不会让敌人跨过防线的!”
这正是秦天想要的,组建一支有信仰的部队。
如果从价值的角度来说,基地里收容的绝大多数都是老人、女人和小孩,他们都无法战斗,但却要耗费大量的粮食药品以及生存空间,这显然是个赔本生意。
但如果从精神层面上看,秦天就利用这一点把基地部队甚至是“S”部队的作战目的完美的进行转化……他们不再是为自己或是为金钱而战了,而是为了亲人、为了基地里的那些老人、女人和小孩,为了整个基地。
也只有这样,他们才有可能在战场上毫不犹豫的献出自己的生命,而基地的百姓也会因此尊重他们,这会使他们更进一步下定决心英勇作战……于是就形成一种良性循环。
所以,虽然基地部队的战斗力没有“S”部队强,但真要说忠诚度的话,只怕还要强过“S”部队。
而姆威尔的表现则让伯纳尔大为光火,伯纳尔总以为这一仗至少会突破敌人第一道防线迫使其精锐出手,但结果却是连对手一根毛都没碰到。
“这就是你所说的踏平‘吉拉’吗?”伯纳尔在电话里讽刺道:“抱歉,我没有看到‘吉拉’被踏平,反而是你们的战壕,要被尸体填平了!”
“他们有地雷!”姆威尔说道:“你们之前并没有告诉我们这一点!”
“你们之前同样也没说过,有地雷就办不到!”伯纳尔继续讽剌道:“那么,下一回你们被打退时,是否要告诉我……他们有枪,你们之前没有告诉我们他们有枪!”
姆威尔咬了咬牙,没有说话,毕竟拿人的手短,他从伯纳尔那得到一大笔钱。
顿了下,姆威尔才说道:“你告诉过我们会有援军的,那么援军呢?”
“是的,援军呢?”伯纳尔得理不饶人:“为什么没有援军呢?抱歉,上校……因为刚才的战斗给我产生了一种错觉,我以为战斗还没开始,它还没开始就结束了,所以才没有援军!”
或许是知道这样盛气凌人并不是什么好事,所以伯纳尔接着就将语气放缓,说道:“好吧,上校。我命令你再次发起进攻,这回你应该派出更多的人,然后你就会得到想要的援军!”
“好的!”姆威尔回答。
然后转身就冲着旁边的部下叫道:“把火箭调上来!”
“是,上校!”
然后就有三辆装有火箭巢的皮卡从后方缓缓的开了上来。
秦天在望远镜里看到这一幕不由愣了,很久以前秦天就听说过非洲部队会将武装直升机的火箭巢装在皮卡上当作火箭炮使用,不过一直没有见过,现在可以说是大开眼界了。
“UB32火箭巢!”贝克很快就给出了数据:“每个火箭巢可以装32发火箭弹,三个就意味着有将近一百枚!”
“好家伙!”本不由赞了声。
“不过因为它原本设计是用于武直的!”贝克接着说道:“所以弹翼部份是空射型,用于地面发射会有许多不确定的紊流,这使它飞行过程中弹道无法确定……也就是说无法掌握其准确度!”
“你认为他们会在乎准确度吗?”本反问。
然后其它人都笑了起来。
本说的对,索马里人之间的战斗通常都不在乎准确度,就像他们开枪射击都不需要瞄准一样。
更何况,姆威尔现在用到这些火箭巢本身也不需要准确度……他只是想用它来排雷。
161186 。
161186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