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袭水浒传》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逆袭水浒传- 第22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完颜娄室摸着鼻子笑道:“即便宋人狠下心来,愿出高价赎回北面八州,以宋军孱弱,我军也大可不惧他,更兼如今夏国为我藩篱,即便燕云还他,将来若要南侵,我等亦可联合夏国,望西北南下。如今他只求赎回燕南八州也好,省了许多功夫,我等这便禀报陛下吧。”当下完颜娄室等自去禀报阿骨打不提。

    却说赵良嗣回到雄州,将商谈之事说了。童贯闻言大惊道:“本以为辽国灭了,便可不必再出岁币,想不到金国又来索要岁币,还以燕云等州县为要挟。”

    赵良嗣却道:“从前与辽国岁币给了近百年,也未能换得一城一地,如今只是多出些许,便能换得燕南八州,此事甚是值得啊。”

    童贯转念一想也对,但踌躇道:“只是如此赎城,丧邦辱国,也不知该如何奏明官家。”赵良嗣又道:“金国如今灭了辽国,军势更在辽国之上,若能尽早与之结盟,以为兄弟之邦,花些岁币,不但能保将来北境平安,更能换回燕京八州,只消奏章痛陈金国军势,内里再有蔡相爷从中周旋,想必官家定会答允的。”

    童贯缓缓颔首,但还是皱眉道:“但此趟大举北伐,虎头蛇尾,还大败于辽军,却不知该如何遮掩。”赵良嗣却笑道:“大军之败,军前指挥的乃是种师道,大可将罪责推在他身上。枢密有与金国会盟,令金国答允交还燕南八州之功,官家自然会替枢密遮掩。再则若真能收回燕南八州,此便乃是大胜,哪里会有什么大败?”

    童贯恍然大悟,当即命人起草奏表,星夜发往东京去了。闻焕章他只因要收拢败军,往来真定府各处,闻得消息时,已然晚了,赶回雄州后,急忙面见童贯道:“枢密,即便要赎回燕云十六州,也该咬牙多出些岁币,将燕北八州一并收回,只得燕南八州,北面燕山地利仍不在我,今后只恐留下后患。”

    童贯却笑道:“一旦定盟,金国必不会反复,这金国就如同辽国一般,只求财帛,若是他背盟攻我,那岁币便没了,我观金主也是一代雄主,岂会做这杀鸡取卵之事?”闻焕章闻言长叹无语,只因童贯奏表已经上了,也不可能追回。

    童贯所想也对,当年辽国不断南侵,也是因为看中宋国富庶,想要财帛,而檀渊之盟后,辽国每年都有岁币,便不必再兴师动众南下去抢了,这也就是宋国用钱换和平的战略。可以说宋国这个用钱换和平的战略对辽国是成功的,宋国经济发达,但因国内重文抑武,导致军队打不过辽军,但可以用钱换来和平,既然能花些钱就摆平辽国何乐而不为呢?

    是以宋辽自檀渊之盟后,保持了百年的和平。按童贯等人设想,金灭辽后,也只是辽国换成金国而已,只要继续出钱,就能保持北境的和平。这种想法其实不止是童贯等人有,东京的朝廷内,其实也是这种想法,只因岁币和平带来的百年安定已经深入人心,万难扭转。可惜宋廷上下都忽略了一个问题,女真人可不是契丹人,他们对土地、财富的渴望与建立强悍的大金国的野心,可是远远超出了预想。

    童贯的奏表到了朝廷之内,还是引起了一场争辩,但争辩的力度不大。文官们对于赎城没有太多意见,既然打不过也只能用钱赎买了,他们争辩的核心却是该有人对这场大败负责。朝中有蔡京、高俅等人周旋,而童贯推出来的种师道满足了文官们的要求,于是种师道成了替罪羊,被罢官免职。

    大多数人都没有争辩该不该赎回燕云十六州,宋廷内众多名臣大将都默认了用岁币赎回燕南八州的事,只有李纲与黄裳上书,反对此事,但很快就被一众只求安稳的声音给淹没了。

    李纲与黄裳也很是无奈,宋军大败出乎他们的意料,原以为西军精锐能与辽军一战,却没想到还是败得如此惯性,连辽军都打不过,又如何能打得过灭了辽国的金军呢?两人的上书,也只是宋人最后的一点骨气,至少是北宋最后的一点骨气。虽然两人也都看出宋军没有赎回燕北八州的后患,但两人也不愿意上书要朝廷咬牙将燕北八州一并赎回,因为给岁币赎城本就是他们主战派反对的事。

    至于讨论岁币多寡,如何支给,宋廷上下倒也没有太多争辩的,蔡京推行王安石变法以来,虽然变法大多数施政成了官员们敛财的途径,但对于大宋的经济还是有实打实的作用,是以每年多出一百万缗钱并无太大压力,至于四十万金帛,河北诸路军州摊派一下,也就解决了。

    岁币买和平又不是第一次干,道君皇帝下诏答允结盟赎城时并无压力,比起真宗皇帝赫赫武功都只能博得一个檀渊之盟相比,他自己觉得这一趟收回燕京在内的八州,也是一场赫赫武功啊。面对金国的强势,或许有北宋的无奈,也有宋人的软弱,但道君皇帝却忘了,檀渊之盟是宋真宗御驾亲征打出来的,而他这个盟约是遣使哀求,求出来的,能有多少保障力,也只有天知道了。

    大宋宣和六年八月二十日,朝廷旨意到了雄州,同意童贯奏表,授命童贯主持与金国签订盟约,支给金国岁币银二十万两,绢二十万匹,另加缗钱百万为燕南八州的代税钱,另外一次支给金军四十万金帛为犒赏钱粮。

    两天后,宋金两国使者在燕京正式签订盟约,旬月后,宋国支付了四十万金帛,金军将燕京内值钱的东西都搬走后,撤出了燕京城,而后宋国支给一年岁币,金军完全退出燕南八州,至此宋军收复燕京八州。

    而令人哭笑不得的是,童贯等进了燕京,看到的却是一座空破的城池,城内的百姓大多被山东路接走,城内钱粮都被金军搬走,就连燕京辽国皇宫内,金柱子上镶嵌的金箔都被金军用刀刮了个干干净净,宋军得到的只是一座干干净净的空城而已。(未完待续。)

第进七章生于忧患假敌想 死于安乐贡岁币() 
大宋宣和六年九月,已经是金秋时节,山东路内外,阡陌纵横之间,金黄的麦穗一望无际。本该是一片喜人之势,但济州镇守府内,静止堂上,气氛却是一片凝重。

    在看完白胜传回的密报后,张叔夜额头青筋暴现,怒不可遏之下,一拍桌案,将桌案上茶碗拍得乱跳,起身怒骂道:“童贯此贼该杀!不杀不足以谢天下!赵良嗣误国该剐!”

    一旁的陈曦真吓了一跳,统帅部今天忽然得三娘召集会商,都才坐定,还没说什么,三娘先让大家传看白胜得回的消息密报,张叔夜便是第一个看的,没想到一贯温文尔雅的张叔夜看完后,居然如此暴怒。

    陈曦真急忙接过张叔夜手中的密报来看,略略扫了几眼后,顿时也是怒气冲天起来,也一般暴怒咒骂起童贯等人来,余人不明所以,都望向三娘。

    静止堂中央,三娘坐在一张太师椅上,镇定自若的缓缓说道:“你们是第一天认识童贯、蔡京这些奸臣么?他们干出这样的事来,有何奇怪?”

    张叔夜怒气未消,仍是满脸怒色道:“童贯这贼子,统兵二十万北伐,先败于辽人之手便不说了,之后畏辽如虎,居然不敢再战,而是请金人出兵攻打燕京。好吧,金人打下后,居然恬不知耻的派遣使者与金国商议,用钱将燕云十六州赎回,真是千古未闻之荒唐事。这可倒好,金人狮子大开口,要岁币百万,他童贯居然以要价太高,只要赎回燕京、云州等南面八州,双方订了盟约,金国将云州等八州还给宋,宋除按辽国旧例岁币给金国之外,又每年以百万缗钱为“代税钱”为赎地之费,真是辱国太甚!除此以外,还又添四十万金帛犒赏金军,以为金军在围攻燕京时等待宋军的犒赏费!如此奇耻大辱,如此丧邦辱国,他童贯也敢签下这种盟约!更有甚者,他童贯居然还敢以此报捷!反将上次大败之罪全都推给种师道!如此无耻之徒,国贼也!”

    堂上诸人都传看了白胜密报,又听张叔夜说了一遍,都恍然大悟,卢俊义等人也是一般的义愤填膺,公孙胜、朱武、黄文炳却是眉头深锁。

    三娘好整以暇,品着香茗,待众人咒骂一通之后,缓缓开口道:“大家就算把口水骂干了,也不能损童贯这些奸贼分毫,与其浪费力气,倒不如坐下来想想,眼下我们该如何。”

    众人渐渐都冷静了下来,卢俊义坐下身来,也骂得累了,喝了一大口茶水后道:“林师弟已经走海路南返,不日将到莱州,我看金人得了岁币的甜头,似乎一时半会儿也不会南下。”

    张叔夜似乎还不解气,怒道:“眼下还不是商议应对金人南下的时候,宣抚使该当与我等一同联名上书,奏明当今官家,将童贯签订丧邦辱国之约的实情说与官家知晓,定要教官家治他的罪!收回盟约!”

    三娘看着张叔夜哑然失笑道:“张老太守是否气糊涂了?你道那赵官家真不知晓实情?如此高的岁币和犒赏财帛他童贯一个人就可操办得来的?若无赵官家允可,他童贯敢在盟约上加盖国玺么?”

    一连串问话将张叔夜问了个哑口无言,公孙胜叹口气续道:“宋廷腐朽至厮,并非一朝一夕了,官家自以为大宋地大物博,能用些许钱财赎回土地,又免去一场刀兵,何乐而不为之事,就算我们上书又能如何?真要官家毁约与金国开战,从如狼似虎的金军手中夺回燕云十六州?他赵官家没有这个胆色和气魄!”

    陈曦真皱眉道:“但岁币也是民脂民膏啊,先前辽国岁币,每年就已经让百姓苦不堪言了,如今又来金国岁币,而且更多,百姓如何能堪此重负?中原天朝脸面何存?”

    三娘心头暗自腹诽道,还有更加无耻的你没见过呢。后世历史上,金军包围开封后,宋廷派遣使者和谈,哀求金军退兵,因凑不足金军所求财帛数额,宋廷居然以宗室贵女、官宦女子来充数,什么有封为夫人封号的贵女,作价几何,堂堂一国将自家妻女做买卖商品一样充数,当真是无耻到了一个极致。

    想到这里,三娘淡淡的说道:“赵官家早就不要什么脸面了,你们看着吧,几天之后,他定会大肆庆贺收回燕京的丰功伟业的。”众人闻言都是一阵叹息,均默然无语。

    三娘起身来,指着堂内挂着的一副巨大地图,手落之处正是燕云十六州北面八个未曾交还宋廷的州县道:“如今金人只交还了燕京南面八处州县,燕云十六州中尚有八州在金军手中,燕山、北长城等要隘皆不在宋廷手中,金军要是愿意,随时可以南下攻略,燕京平原何处可守?诸公,眼下要计较的便是迫在眉睫的金军南侵之忧啊。”

    陈曦真看了后道:“主公所言甚是,但如今金军刚灭了辽国,占据大片土地,也需时日巩固。再有朝廷岁币丰厚,给了金国甜头后,只怕也会一时半会儿不至于南下。”

    陈曦真此言一出,堂内诸人都纷纷附和,三娘有些明白为何后世历史记载,金军南侵之时,一路顺利至极,想来也就是如陈曦真等人所想的,一来宋廷以为金军刚攻灭辽国,国内尚有许多辽国余孽,他们需要稳定国内局势,不至于南侵。二来便是宋国已经给了丰厚的岁币,宋国上下都以为金人如辽人一般,可以用钱财买来和平。是以宋国上下皆无准备,而金国在灭亡辽朝后,成为北方最为强大的王朝,这群北方蛮子的野心可不是宋人可估量的,自粘罕等金国贵族见识到了宋国的软弱、宋兵战力的弱小后,就一直积极准备南侵,当时只是阿骨打尚在,阿骨打倒也守信,不但阻止金人南侵,还同意宋廷用财帛赎回燕京等地。

    但阿骨打在交还燕京后不到一年便去世,金人准备许久后便大举南侵,宋国毫无准备,死于安乐之间。此时陈曦真等人的想法或许就与历史上宋廷上下的想法是一样的,与辽国花钱买和平那么多年,也许金人也是一样的吧。

    三娘见诸人如此说了,朗声缓缓说道:“军国大事,生死存亡之道,岂能祈望于敌国之罢兵?自古道,国之大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如此生死大事,我等若是只想到敌国不会来袭,便自以为可高枕无忧,则败亡之日不远矣!”

    众人听了,都是心头一凛,只听三娘缓缓又道:“自我山东路开藩镇以来,便常足武备,却是为何?我统帅部内,诸公皆是藩镇首脑,便该当知晓,我等之敌在何处!此前我山东路藩镇之敌,便是在朝廷奸臣之内,只怕这些奸臣提议削藩,举兵来犯,是以常备武志,而现下奸臣举兵来犯之忧仍在,远期之敌还多了一个金国!一旦金军南下,皆我中原汉人之敌,他们与朝廷奸臣一样,一旦攻入我山东路藩镇,一般的也是烧杀抢掠。而且他们还要占我土地,取我财帛、人口,实乃劲敌!别以为金国和我们之间还隔着宋国,隔着河间府、隔着大名府、隔着开封府!你们看看他们灭了广大的辽国用了多少时光!他们自白山黑水之间起兵以来,他们只花了十年时间便攻灭辽国!辽国复员广阔,带甲百万,十年便被金人攻灭,须知道当年金人起兵之时,兵不过万余!而如今金军收辽国诸部,军马亦不下百万,他们要南下攻灭中原,又要花多少时间?!若真金军南下,河间府、大名府、开封府能抵挡他们多少时光?三个月?半年?还是一年?诸公以为还可安枕无忧么?”

    一席话说得诸人都是冷汗涔涔而下,公孙胜并黄文炳、朱武两个却相视一笑,似乎早已经算定,是以并不惊奇。公孙胜起身道:“主公所言甚是,金军当年起兵万余,十年功夫便灭了辽朝,如今带甲百万,若真是大举南下,只怕不用数月光景,便会兵临开封城下。一旦宋廷不保,接下来金军兵锋定会四出,我山东路如此富庶,他金人岂会不来?”

    黄文炳也道:“正是,早年间金人还没灭辽时,便已经多派人马南下卧底,好似田虎、曾头市等处都有金人影子,可见金人觊觎我南朝富庶也不是一天两天了,一旦他们有足够兵马,定会南下大举入侵,而我山东路当早作准备。”

    三娘起身朗声说道:“不但要早作准备,自我山东路开镇以来,便一直以宋军为假想敌,从今日起,便要将假想敌换成金军了!从今日起耳目齐出,多番打探宋金动向,各部整军备战,各州县筹备粮草,各处府库准备战时粮库开始囤积粮草、军需,统帅部下由朱武、黄文炳两位军师统领各部参军成立参谋部,日夜不停推演金军南下之况,以备我等筹划!诸公,一旦金军南下,可不是我们守好山东路便万事无忧了,中原大地一旦被金军侵入,定然是生灵涂炭,各地百姓还需要我们去救民於水火之中!是以,一旦金军南下,宋廷败北,我就带领你们,席卷天下,救民举义!”

第进八章粉饰太平笔难落 画著河山睹思颜() 
便在三娘统领山东路群豪筹备武志之时,千里之外的开封却是一片喜气洋洋。正如三娘所说的,道君皇帝得了童贯等人奏报,直说收复燕京等八州之后,自然是喜出望外,教昭告天下,以示赫赫武功,并教开封府九门三司大办灯会三天,以示庆贺。

    至于童贯所奏,说与金军会盟,原有辽国岁币皆转为金国岁币,并加百万贯财帛,两国永为兄弟之邦,道君皇帝自然对此是欣然应允了的。道君皇帝此人也并非昏聩,但他所长之处却是笔墨丹青、诗词歌赋、蹴鞠弹球,正如后世评价,他是个艺术家而非一个好皇帝。岁币多寡与他来看,也只是一笔数字而已,多寡无碍,只消能收复燕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