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探秘》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红楼探秘- 第5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仅感到亲切,还会形成共鸣,形成心灵的融合。“春柳”是《红楼梦》的代称,《诗稿》以此命名,其中的含义不言而喻。

    《诗稿》分为三个部分,除了诗体不同以外,在内容上也各有侧重,但无论是“和其声以鸣国家之盛”,还是“随兴而发”,都是以《红楼梦》为前提,为背景的,这一点我们必须清楚,否则又将陷入“不知所云”的尴尬。下面笔者就对《诗稿》这三个部分分别加以解读,通过它让我们走进胤祯的思想,走进他的生活,走进他这段特殊的时光。

    1、第一部分主要围绕“春柳”的性质和来历展开,里面特别强调了《红楼梦》的创作背景和创作目的。

    关于“春柳”的来历,《红楼梦》的柳絮词作了种种暗示,薛宝琴的《西江月》说得最明白,她说:

    汉苑零星有限,隋堤点缀无穷。三春事业付东风,明月梅花一梦。几处落红庭院,谁家香雪帘栊?江南江北一般同,偏是离人恨重!。

    它明确表明,“春柳”不是来自普通人家,而是来自“汉苑”和“隋堤”,来自皇家。“几处”、“谁家”与“汉苑”、“隋堤”相呼应,以此点明它的“根”在天上,不在人间。而《诗稿》的第一部分,开篇即对这个问题作了一番阐述,这首诗的题目***色满皇洲》,原文是这样写的:

    阊阖开黄道,东风出紫宸。霏微香陌迥,淡荡御阶匀。彩日辉纶掖,晴烟袅锦闉。花明三殿绕,柳媚九重新。绕阁莺梭掷,穿楼燕翦频。应昌徵镐晏,鸣盛叶韶钧。喜洽趋朝履,欢生入觐绅。愿言临帝阙,拜首永长春。

    这首诗无论从格调、语气,还是氛围、背景,都与薛宝琴的《西江月》大不相同。前者被离愁别恨的情绪所笼罩,诗人的伤感、悲痛、惋惜之情充斥在字里行间。后者则一扫以往的阴霾,让读者感受到的是阳光,是希望,是一个崭新的世界。如果说春天在《红楼梦》里只是一种梦想的话,那么在这里已经变成了现实,变成了诗人生活的状态和环境。所以诗人才会如此兴奋,如此喜悦,如此情不自禁,迫不及待的要把它展示出来,让读者也能感同身受。

    很显然,两首诗都写的是皇都,但反映的却是两个不同的时代,两种不同的政治背景,两种不同的心情。对比两个朝代,诗人大有昔非今比之感,故而在后面的《雨雪载途》中发出了“感今时序变,忆昔岁华殊”感慨。不用说,《诗稿》所处的背景是一个新朝代的开始,是一个春天的到来,所以诗人用“花明三殿绕,柳媚九重新”来形容它的新变化,新气象。

    “春柳”在这样的背景下焕发出了自己的光彩,迎来了期盼已久的春天。所谓“白雪歌残梦正长”,这个“梦”就是要构筑一个千载难逢的太平盛世,让大清的江山充满活力,永葆青春。因而,他写下了“愿言临帝阙,拜首永长春”句子,以表达自己对这一梦想得以实现的喜悦,并希望它能永远的保持下去。

    “春”即“晴”,它是阳光,是雨露,是繁荣昌盛,是国泰民安,是太阳对大地的馈赠,是上天对黎民的眷顾。可以说,它承载了“明明德”的全部内涵,是诗人一生的追求。因而,他又写下了《日月无私照》来表达自己的坚定信念。他说:

    转运随元化,昭回并自东。百灵临委照,万象仰从公。杲杲朝霞上,亭亭夜露中。楼台开地轴,星斗豁天空。出海晴辉朗,横山浩气崇。曈昽穿隙遍,皎洁数毫穷。曝鉴功非异。躔逡度未同,有明符圣德。遐迩披光融。

    这就是日月带给大地欣欣向荣的景象,也是“明”应有的品质,这个品质概括起来就是“光明正大”四个字。(未完、待续)

    (本章完)

第146章 、胤祯的归隐生活之谜(2)() 
除此之外,《雨及望时来》、《风过瓶梅笔砚香》、《甘露晨降》、《河出荣光》这几首中的“圣朝恩泽普”、“恰似承恩诏”、“如饴廷献早,盈瓮永涵春”、“帝德符休运,荣光已塞河”等,都反映了诗人心目中理想的世界,体现了大地之“春”来自“帝德”的思想。

    其实,作者把自己的身份和出家归隐的秘密也隐藏在了诗中,《雨雪载途》以含蓄的笔墨,真挚的情感写道:

    雪野春旋凯,来思瑞满途。感今时序变,忆昔岁华殊。绝域残花敛,荒屯败絮铺。泞车沾屑汁,迟马踏琼酥。日照关河远,烟消塞岭孤。娇丽迎旐啭,卉木映戈拲。怀国浑忘苦,勤王岂惮劬。行营无定息,千里碎银铺。

    它表达了作者抚今追昔的感慨之情:“春旋凯”、“瑞满途”的情景,令他不禁想起“绝域”和“荒屯”的悲凉。“前车之鉴,后事之师”,这段历史虽然已经成为过去,但其中的深刻教训后人必须记取,绝不可重蹈覆辙。因此,尽管诗人身在“关河”和“塞岭”的江湖之上,过着“行营无定息”的漂泊生活,但“怀国浑忘苦,勤王岂惮劬”,始终保持着一颗忧国忧民,居安思危之心。

    “娇丽迎旐啭,卉木映戈拲”,这句话直接翻译过来的话就是:让美人迎接送葬的魂幡,让香草反衬酷刑的暴戾。“旐”是出丧时在前面为棺柩引路的旗子,也叫魂幡,而“戈拲”则是桎梏和残暴的象征。这句话实际上指《红楼梦》的作用有两个,一个是完成了主人公“葬花”的心愿,另一个是揭露了篡位者的暴行,以史为鉴,避免悲剧再次重演。表面上看,它的内容是“美人香草”,但在“美人香草”的背后有残酷的现实,有血淋淋的教训。

    诗人为什么要这样做?“怀国浑忘苦,勤王岂惮劬”直接回答了这个问题。尽管这条路泥泞难行,但能为后人铺就一条金光大道,再苦再难也在所不惜。所谓“千里碎银铺”,指的就是要创造一个美好的未来。然而,“勤王”两个字在不经意间透露了诗人的身份。胤祯于1755年“死”后,乾隆赐谥号为“勤”。诗中的“勤王”指的就是他,这是诗人的真实身份,也是他《诗稿》的主人。

    另一首诗《诵诗如鼓琴》表达了作者找寻知音的强烈愿望:

    谁识吟坛上,拈毫有伯奇。琅然初起兴,铿尔渐凝思。條达音传远,悠扬韵落迟。暗谐单父曲,明混渭阳丝。舞鹤惊翻囿,潜鱼误跃池。楚秦非可辨,风雨若为施。亚志高山得,情分渤海移。钟期应义手,门外听如痴。

    这首诗说的是:吟坛之上,有奇文妙思,它那悠扬顿挫的韵律,传递的是千古绝唱,所以是“诵诗如鼓琴”。《红楼梦》就是吟坛之上奇文妙思的产物,所谓“暗谐单父曲,明混渭阳丝”,指的是这本书有言外之意,弦外之音,不懂“高山流水”的人,无法与之产生共鸣,与之进行心灵沟通。

    《万户捣衣声》和《天香云外飘》则表达了《红楼梦》是一部怀念月中桂子的作品,它与李白“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里面隐含怀念“良人”的寓意一样。《鹤鸣九皋》则体现了作者之鸣,如野鹤鸣于九皋,是上天传来的声音。《秋月如圭》把《红楼梦》比作秋月,比作悬挂在历史天空的明鉴,它不仅能为王孙公子们指点迷津,还有澄清历史,还原真相的功能,故而是“朗耀彤庭上,疑持黻座前”。《三冬足用》则道出了作者的创作动机,是为了实现自己“彤庭当献策,落笔扫烟云”的理想。在《冬岭秀孤松》、《数点梅花天地心》、《景星舒光》中,诗人又把自己的作品比作迎风傲雪的寒梅、孤松和光芒四射的星星等,是福祉和祥瑞的象征,能为“圣寿”增无极之岁,能为大地添“元泰”之气。

    关于《红楼梦》的创作手法,诗中也有反映,《凿壁偷光》就是在影射这个问题。“邻室灯空灿,寒儒夜独愁。壁闲原可凿,光好竟能偷”,两句话便指出“借用”的方便和好处。而“破卷蝌文著,残篇鸟迹搜”则又说出了“借用”是为了著书立说,是为了历史传奇。“破卷”和“残篇”指的就是《红楼梦》,因为它看上去是未完的作品,故以“破”和“残”相称。

    《红楼梦》的创作手法是什么?简单的说就是“以文为戏”,而这个“戏”就是“邻壁之光”,是作者完成自己使命的工具和帮手。王熙凤是“戏”的代表,她就是作者从“邻室”偷来的“光”,所以她的命运早已注定。续书中的签上诗:“去国离乡二十年,于今衣锦返家园。蜂采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说的就是她忙乎白天,到头来都是为他人作嫁衣裳。如果说”戏“是表,那么”裘“就是里,就是目的。

    《集腋成裘》表达了做裘不易,既要有良工巧匠的技巧,又要有吃苦耐劳的精神。“狐腋为谁为集,良工巧作裘。千金诚不易,百结最难谋”,这些内容与“勇晴雯病补雀金裘”的寓意遥相呼应,表达了”补裘“不知要花费多少心思,付出多少艰辛,才能完成。“金裘”或“狐裘”都是“箕裘”的意思,它指的是“宫袍”或“黄袍”。《红楼梦》的创作目的就是修补曾经“颓堕”的“黄袍”,并把它完好无损的展示出来,恢复其本来面目。”补裘“的良工巧匠,就是吟坛之上有奇思妙想,能吟诵出千古绝唱的文人学者,就是书的作者

    诗人在最后一首《四时殊气》的诗中写道:“熙熙和舜禹,穆穆霭成康。圣主垂裳日,天工协正长”。它道出了作者的理想和抱负不是别的,正是迎接开明盛世的到来,实现“圣主”神州尽“舜尧”的夙愿。(未完、待续)

    (本章完)

第147章 、胤祯的隐居生活之谜(3)() 
《诗稿》第一部分的第一首诗《春色满皇洲》,用“阊阖”、“紫宸”、“御阶”、“三殿”、“九重”、“帝阙”等词汇,把我们的视野一下子带进了高高在上的皇都,带进了诗人的出身地,带进了威严的紫禁城。这就是作者在序言中所说的“金台”,这部分的诗大都以此为背景展开,里面所有“歌功颂德”的内容完全发自诗人的内心,并非是应景之作,更不是献媚之作。

    2、第二部分的五言近体诗,主要围绕隐居生活展开,诗人平民生活的方方面面,在这里得到了充分的展示,让我们能一睹其逍遥自在的神仙风采。可以说,每一首诗都是一幅画,呈现给我们的是与“皇洲”截然不同的生活情形和状态。

    这一部分可谓“富贵气象一洗皆尽”,与第一部分的“皇州”形成鲜明对比。纸窗木榻、柴门矮墙、茅舍炊烟,处处散发着田园的气息,彰显着平民的生活。张宜泉的隐居生活,就是在这种氛围和状态下度过的。

    开篇一组名为《暮春郊游四首次仰山韵》的诗,立刻把我们带进了春暖花开,莺歌燕舞,政通人和,百废俱兴的繁荣景色当中。“山莺啼色晓,水鸭泛流新”,“到处韶光媚,欢游物色新”,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是那样的生机勃勃,那样的春意盎然。诗人正是在这种背景下走上了归隐之路,过起了田园一般的的生活,这组诗就生动的体现了这一点。其中的第三首和第四首这样写道:

    天晴诗眼豁,地迥绿苔匀。杨柳微风日,梨花细雨春。童喧村外路,僧募寺前人。茅舍炊烟出,冲空起处频。

    客去柴门掩,回车倍出尘。绿云千陇麦,红雨一林春。凹凸狐狸穴,槎枒樵子薪。啠'闻犬吠,应是送归人。

    有没有一种“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超然之感?它犹如一股清澈的山泉,从静谧的田园中缓缓流出,带着大自然的清新,带着击浊扬清的豪情,也带着从未有过的恬淡和宁静,流进了历史,也流进了读者的心田。这个场景不禁让我们想起“菱行鹅儿水,桑榆燕子梁。一畦春韭绿,十里稻花香”的“稻香村”,更想起“竹篱茅舍自甘心”的“稻香老农”。

    如果说第一部分是诗人居庙堂之高的忧思,那么这一部分就是他处江湖之远的牵挂。无论是居庙堂之高,还是处江湖之远,他忧国忧民的心始终都不会变。因此,在这四组诗之后,他又写下了《长河晓望》、《早起过大宫门》和《登天惠楼》来表达自己与家国,与朝廷息息相关的联系。

    《早起过大宫门》:

    御苑晴烟合,宫门晓雾开。百舆花底散,千骥柳边来。鹿下龙嵒草,岛眠凤沼台,无为符至化,瞻望独徘徊。

    《登天惠楼》:

    携舆登楼望,聊将目力穷。峥嵘窗外阁,壮丽槛前宫。远嶂连云断,平湖入野通。蓬瀛何处是,尽在依栏中。

    诗人对朝廷的牵挂,在山水通野,蓬瀛难求的思绪中显露出来。他对“御苑”和“宫门”的“徘徊”“瞻望”,在“天惠楼”上的凝神远眺,都表现了“进亦忧,退亦忧”的情怀,彰显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精神,读后不仅令人动容,更令人肃然起敬。

    诗人的隐居生活,闲适而又忙碌,它与友人的频繁来往就反映了这一点。《春夜止友人宿即席分赋》诗这样写道:

    高斋欣友过,留赏夜清华。破灶添寒火,春灯剪细花。裁诗分笔砚,对酒捡鱼虾。未肯安眠早,长空月影斜。

    我们从中可以看出,到“高斋”来访的友人不止一个。“破灶添寒火,春灯剪细花。裁诗分笔砚,对酒捡鱼虾”,这几句话体现了大家聚在一起,挑灯夜话的情形。他们时而高谈阔论,时而细语切磋,时而又谈笑风生,那场面温馨而又热闹。在这里每一个人都自由自在,无拘无束。这样的夜晚,对诗人来说,也许已经是家常便饭。

    另外,《元夜喜希睿先生过访小饮即席赋》、《题李四兄书舍壁》、《晴溪访友》等诗,也都记录了他与友人来往的情景,反映了其隐居时的社交活动。看得出,这些友人无论是亲友还是朋友,把他们与诗人联系在一起的是共同的理想,共同的信念和追求。说不定,他们都是《红楼梦》创作的参与者,都为这部作品的诞生尽了一份自己的绵薄之力。

    《晴溪访友》诗说:

    欲寻高士去,一径隔溪幽。岸阔浮鸥水,沙平落雁秋。携琴情得得,载酒兴悠悠。不便张皇过,轻移访戴舟。

    这首画面感极其丰富的诗,把诗人“访友”的目的含蓄而又清晰的表达出来。“岸阔浮鸥水,沙平落雁秋”,这句话呈现给我们的是一幅高远而又宁静的画面,把我们的思绪带入了一个远离尘世的山水之间。“不便张皇过,轻移访戴舟”则说出了诗人“访友”的目的不为别的,正是为“雪”而来。“轻移访戴舟”来自“雪夜访戴”的典故,故事的主人公王子猷一夜奔忙,目的并不是要寻访隐居山林的戴安道,而是为了赏雪,为了银装素裹的美丽世界。“高士”是“雪”的代称,薛宝钗就被称作“山中高士晶莹雪”,而这里的“高士”和它的意思完全一样。

    “欲寻高士去”开门见山的点明,诗人隐居的目的是为了“雪”。大家都知道,“王”的头上戴白帽,隐“皇”的意思,所以“高士”既有“清白”的寓意,又有“皇冠”的内涵。可见,诗人的“隐”并不是为了逃避,而是为了迎接新的挑战。(未完、待续)

    (本章完)

第148章 、胤祯的隐居生活之谜(4)() 
诗人简朴的生活,随遇而安的心态,在他的《自嘲》诗中得到充分体现,他说:

    癖性成清懒,吾庐废扫除。蛛丝牵幕细,鼠迹印床邸A懵淠抑芯洌莺峒苌鲜椋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