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良说出蛙、鸟能极大地帮助人们捕捉蝗虫,韩浩却满脸愁容地说道:“主公,难道要各地民众养蛙养鸟不成?”
金良呵呵笑道:“为什么不可以养蛙,那些便于灌溉的水浇地里完全可以养蛙,一亩地只要有四五十头青蛙,就完全不用民众自己扑捉蝗虫,青蛙就可以代劳了。
至于鸟嘛,虽然不便于养殖那些飞来飞去的,但也可以养一些鸡、鸭、鹅来帮助扑捉蝗虫。”
“鸡鸭鹅能帮助消灭蝗虫?”韩浩从未想过那些寻常的家禽可以有这样的功用。
金良郑重地点点头道:“确实如此,我以前在五原郡的时候,就曾见过草原上牧民养殖的鸡鸭吃过蝗虫。”
实际上这个见闻是金良在后世去过蒙古草原见识过的。
那个时候,每年草原蝗虫爆发,当地民众就喷洒农药来消灭蝗虫,一开始的时候取得了显著的灭蝗效果。但由于连年使用农药,也出现了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蝗虫开始产生耐药性,使农药效力降低,为了保证灭蝗效果,只能加大农药的使用量,这不仅增加农药残留,污染草场,还使蝗虫的天敌被杀,破坏草原生态平衡。为减轻药物灭蝗带来的弊病,草原牧民引进了牧鸡、牧鸭、火鸡、珍珠鸡等家禽。
那些牧鸡、牧鸭具有捕食蝗虫的能力,一只牧鸡能防治五到十亩草场的蝗虫。养鸡灭蝗虫,在保护生态、降低灭蝗成本上已经明显超过飞机和拖拉机喷雾灭蝗。
牧鸡灭蝗。不污染草场,没有农药残留,还给草场带来了有机肥料。培育了草原的生产力。蝗虫富含优质蛋白、多种微量元素、丰富的维生素,是鸡、鸭等家禽的优质饲料,牧鸡捕食蝗虫。日增重显著,经济效益可观,生产出的肉、蛋是高品质的绿色有机食品,这是一举多得的好方法。
金良顿时想起了他之前曾跟韩浩说起过的“牧区养禽、农区养畜”的计划,便跟韩浩算了一笔账道:“养一头牛出栏周期需要四年,一只羊一年产羔一只,收入大概千余钱。牛羊饲养周期长,草场压力大。而且其他成本投入也不小。若是养一只鸡呢,一只鸡从孵化到出栏仅需三四个月时间,一只鸡整个夏季可围剿五到十亩草场的蝗虫,由于蝗虫很肥,吃蝗虫长大的鸡售价比普通鸡高得多,初步估计每只五十钱。
一个人大概可以看管一千只鸡,而且不破坏草原。出栏后的总收入不下五万钱。这不只是对草原上的牧民,对冀州、并州的农民亦是如此,养鸡既可以灭蝗,可以致富,我们汉民又可以多吃鸡肉。增强体质,这是一举多得的好事,元嗣,我希望你来主持这个事宜,让襄阳朝廷治下的民众多多养鸡鸭鹅来防治蝗虫。”
韩浩听金良这样说来,笑逐颜开道:“主公,属下这就拟定公文,鼓励各地民众养鸡。”
金良点点头道:“对,就是鼓励,要将养鸡鸭鹅的好处充分说明出来,不要强制,只是鼓励。”
现在的金良名义上只是骠骑大将军都督内外军事,似乎除了带兵打仗之外,别的事情不该由他来管,实际上襄阳朝廷治下的所有大事情都要由金良来定夺,他放心。虽然有一个内处理事情,但内辅臣里面,皇甫嵩、朱儁、刘虞在外,卢植、蔡邕、马日磾年岁已高,身体不好,常不理事,原来的司空刘弘、司徒杨彪参与世家叛乱身败名裂,唯有尚书令黄琬署理六部,勉强还能为金良分些忧。
于禁、管亥、太史慈平定大半个青州以后,困在山上的郑玄也得脱,来到了襄阳,得老友卢植荐举,并经卢植恳切说服,郑玄高徒崔琰也尽力说服,郑玄也感念金良派兵平定青州黄巾之恩德,只得接受了朝廷的委任,成为一任司徒,专司教化,他也算是整个东汉时期有资格的司徒。
虽然因为铜臭味名誉受挫,崔烈依然是大汉有数的几个名士,他宦场经验老练,也颇为知趣,崔家暗地里也向金良靠近,金良便荐举崔烈为任的司空。
郑玄、崔烈也进入内,成为十大辅臣之一,实际上真正担当起政务实权的只有金良、黄琬、崔烈三人而已,而黄琬、崔烈在近几次的世家叛乱中都牢牢地站在金良这一边,表面上他们很**,实际上却已经是金良的心腹。
卢植是金良在兵法、儒学上的师父,蔡邕不但是金良在琴艺、书法、辞赋上的师父,是金良的准岳父,同时卢植的儿卢毓也时常来大将军府跟金良的义诸葛亮、陆逊、吕蒙等人一起师从水镜先生司马徽、孔明先生胡昭,蔡邕家义弟有多个都在中央军**职,马日磾、皇甫嵩、朱儁、刘虞、郑玄、崔烈、黄琬这几位海内人望的名士们家义弟也在襄阳朝廷供职,像皇甫嵩的儿皇甫郦、崔烈的儿崔钧、刘虞的儿刘和,都在朝廷荣任三品大员。
在金良的用心经营下,卢植、蔡邕、马日磾、皇甫嵩、朱儁、郑玄这些人虽然口上从不承认,但事实已经注定,他们都已经牢牢地绑在襄阳朝廷这架马车上,也跟中央军绑在一起,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金良对于未来有很多担忧,瘟疫是其一,金良已经颁布了卫生法令,强制治下民众遵循卫生条例,让华佗、张仲景医学院的学生到各地宣讲卫生条例,督促各地民众做好防治瘟疫的措施,短短几个月内,冀州、并州乃至朔州、青州都改头换面,跟大汉其他地方相比,简直是干净整洁的天堂,相信未来的襄阳朝廷治下,金良的地盘里,瘟疫的突发性几乎为零。
金良对未来的担心,还有粮食减产,粮食减产原因不外乎大旱大涝和蝗灾、兵灾,对于大旱大涝这样无法抵御的自然灾害,金良只有严格要求各地官府、民众和军队兴修水利,应对随时而来的大旱大涝。
对于蝗灾,金良从心理建设、预防、根治、消除诸多方面都做了周密安排,相信今年蝗灾虽然无法克制,也不会导致非常惨烈的结果,粮食的减产应该能控制在一成之内。
对于兵灾,金良作为襄阳朝廷下面所有军队的高指挥官,严厉要求各个边境的守军扼守关隘,提防塞外鲜卑胡人入侵,提防董卓西凉兵、兖州黄巾入侵,提防其他地方势力、世家作乱,为了让自己占领的四个州能够休养生息,金良还准备休战一年,到公元192年再行动。
当然金良在这一年内,也没闲着,除了陪着妻妾孩享受天伦之乐之外,他将大部分注意力都放在训练骑兵上了。
之前击败了西部鲜卑入侵的十万骑兵,张辽、鞠义缴获了二十多万匹鲜卑马,有了这二十多万鲜卑马,金良决定再行扩编骑兵,中央军精骑要从原来的六万多人扩充到十万人马,而且是十万战骑兵,另外还有十万辅骑兵,战骑兵一人双骑,辅骑兵一人单骑,总共算起来中央军骑兵有三十万精锐战马,剩下还有十几万战马,这些战马因各种原因都淘汰掉做了拉车的驽马。
在这三十万精锐战马里面有二十多万都是鲜卑马,而这鲜卑马正是后世蒙古马的先祖,而众所周知的是,蒙古马是铁木真成吉思汗蒙古铁骑横扫欧亚大陆的一**宝。
蒙古马体格不大,身躯粗壮,四肢坚实有力,体质粗糙结实,头大额宽,胸廓深长,腿短,关节牢固,肌腱发达,背毛浓密,毛色复杂。
蒙古马跟其他地方出产的战马相比,优势非常明显,它耐劳,不畏寒冷,生命力极强,能够在艰苦恶劣的条件下生存;它骨骼结实,肌肉充实,虽不善跳跃但不得内科病;运动中不易受伤,体力恢复,耐粗饲,不易掉膘,这点保证了它在条件极差的情况下的生存,能适应极粗放的饲养管理;蹄质异常坚硬,肺部发育良好使其呼吸能适应超负荷的驼载;蒙古马的睫毛致密,无眼疾,视力强于其它马种,色盲程度稍轻;关节不突出,使其善于负重行走;乘骑方面蒙古马的平稳、舒适度,能走多种步伐就不用说了。
蒙古马别看冲刺速度不如欧洲马,可是长途奔袭是其特长,而且对草料的需求比其他马低,耐得严酷的自然条件。所以蒙古大军可以“兵马先动,粮草后行”,从小生于苦寒之地的蒙古人吃苦耐劳,有时候就靠喝马奶充饥。蒙古大军没有辎重的困扰,所以能够展开惊人的大范围不停歇的机动。
成吉思汗铁骑西征时,经常靠蒙古马的惊人速度及耐力对敌人进行突然袭击,从而得到胜利。成吉思汗的两位大将速布台和哲别攻打花喇漠国讹答刺城时因城内保卫工事坚固而未能攻破,哲别带军队退居五百里远,并休整队伍。敌探得知成吉思汗大军退到五百里远时,城内卫军便放下心来,放松了警惕。蒙古大军休整几天后,有一晚哲别突然下令,率大军进攻讹城。大军夜行五百里次日清晨到达城下,进行突攻。因城内毫无准备,成吉思汗大军轻易攻破了城,并获全胜。此后蒙古军名声大振,仅用两年时间就打败了强大的花喇漠国。
虽然金良很反感成吉思汗对欧亚大陆民众的屠杀,但他却不得不佩服蒙古骑兵在冷兵器时代是无敌的,他打造出来的中央骑兵就是向蒙古骑兵看齐,有了二十多万匹鲜卑马,金良用中央军的铁骑打下一个大大的疆土这个理想不是空想。
虽然金良得到了二十多万鲜卑马后,诞生了远追秦皇汉武甚至要超过成吉思汗的疯狂想法,但他却不得不承认,耕种为本的汉民族,在纵马狂飙征服世界的冷兵器时代,恐怕无法跟历史上的蒙古族相比的。
宋末时期的蒙古人,可能是历史上骑射技术强的草原民族,蒙古人从会走路起就接受军事训练,特别是骑射,个个是神射手,且拉得都是硬弓,可以射穿盔甲,他们接受的军事技能训练还包括套马等,每一个蒙古骑兵身上都有多件称手兵器,不同的打法不同的兵器,可谓是全能型骑兵。
重要的是,成吉思汗时代的蒙古骑兵整体战术先进,他们的战术非常符合某个领袖的军事思想,以高度机动性为主,敌进我退,敌疲我扰,敌退我追。蒙古骑兵西征时期,遭遇欧洲重甲骑步兵不是一味猛冲,先射一通重箭,如果是敌人军营,则还会发射火箭、用投石机投石等,待敌人阵脚大乱的时候,避开敌人正面,采用包抄的方式进攻敌人。欧洲重甲骑士行动笨拙,一旦队形打乱,无异于一群披着硬壳的乌龟。蒙古武士再用套马索、短斧等武器无异于砍瓜切菜。蒙古骑兵的阵型是宽大展开型,前后队可以轮流射箭,同时敌人如果硬冲,自己可以展开方圆百里的机动,让敌人打不着摸不到。蒙古人匈牙利一战,欧洲重甲武士的伤亡简直不成比例。
第336章:信仰?佛教?()
金良心里很清楚,圈在冀州、并州是练不出像蒙古骑兵那样强悍的骑兵战术的。必须要到塞外大草原行,所以他决定要频繁出兵,袭扰塞外鲜卑人。这跟他原来息兵休战并不矛盾,只要把战场放在敌人的地盘上,对自己地盘的粮食生产不造成破坏就行。
金良留四万骑兵分别扼守重要城池关隘。剩下的十六万骑兵,八成都是编的骑兵,先在塞内的河套草原训练,一边训练一边实战,扫荡那些桀骜不驯的羌胡部落,十六万骑兵虽然都是兵,可毕竟是十六万,在张辽、黄忠、徐晃、张颌、赵云这些优秀的骑兵将领统帅下。横扫河套草原西部,敢于放抗的羌人部落的小羌王均被灭族,那些普通羌人被强制汉化,有些见势不妙的羌人部落只得逃亡到武威郡求羌汉混血儿马腾收留,金良暂时没有心思夺取荒凉的凉州,只托天刘辩向马腾发了一个措辞严厉的诏书完事。屡次派出数万骑兵,以练兵演习为名,突袭那里的胡人部落,提前报五胡乱华之仇。
金良这个人的缺点十分明显,他对伤害过自己、伤害过自己所出身的民族的人与民族都没有一丁点的宽恕之心。他只有满腔的报复之心。
虽然他跟曹操、刘备称兄道弟,却只有很少的成分是钦佩他们算是个英雄,多是要利用他们对抗兖州的刘岱、豫州的刘表、徐州的陶谦、荆州的袁绍,金良从未忘记前世惨死在这两个人手里,因为金良这次穿越不是完整地取代了原来那个金良,原来那个金良的灵魂还在体内,他又怎么能淡忘个人的仇恨,后世那个愤青的灵魂占据一半以上,他又怎么能淡忘了大汉民族的仇恨呢。
这次出兵之前,他梳理过他记忆里五胡乱华的相关史料,想从中知道他在东汉末年想要消除的对大汉有致命隐患的胡人部落。
五胡乱华,对大汉民族来说,可以算是历史上黑暗的时期,甚至超过满清入关,野蛮的胡人对华夏文明造成了巨大的破坏,华夏文明和中国处于生死存亡的历史关头,幸得有民族英雄冉闵屠胡挽救了中国。
西晋时,秦、雍、并三州膏腴之地已为羌、氐、匈奴所聚居,羌族及杂胡居泾水及渭水下游以北,氐族居渭水中游两岸及下游南岸,匈奴族则居汾水中下游,羯族居蜀漳河上游。晋惠帝时期的八王之乱以后,晋室分裂,国力空虚,民生凋敝,晋朝军事力量迅速衰退,再加上当时晋朝统治者对于统治区胡人的软弱,胡人趁机起兵,侵扰中原,于是中原大乱,在百余年间先后由胡人及中国人建立数十个强弱不等、大小各异的政权,史称“五胡乱华”,又因为鲜卑魏末年的史官崔鸿著有《十六国春秋》一书,该书将具代表性的十六个政权**记录,故又有将此一时期称为“五胡十六国”,即西晋永兴年建立的成、汉,西晋亡后建立的前赵、后赵、前凉、前燕、前秦、后秦、后燕、西秦、后凉、北凉、南凉、南燕、西凉、夏、北燕,而入主中原的五个主要部族即匈奴、羯、鲜卑、氐、羌,史称五胡。
匈奴人,内迁中原的南匈奴在五胡十六国时期在中原建立前赵、北凉和夏等国家,为祸秦汉数百年还将继续为祸大汉一百多年的匈奴人,终于完结在金良手里,一百多万匈奴人被强行缴去兵器、战马,从此只能放牧牛羊,只能转为汉人耕种,他们被强行消除一切匈奴风俗,一切风俗都从汉风,取汉名,说汉话,写汉字,穿汉服,遵循汉人一切习惯,数十年后,匈奴人将彻底消除在历史舞台,因为匈奴人的亲近的后裔是蒙古族,所有危害宋明的蒙古人也将消失在历史舞台。
羯人,这个种族对汉人威胁大,羯人石勒先投靠匈奴人建立的前赵,然后鸠占鹊巢,建立了后赵,他实行“胡汉分治”,禁说“胡”字,称羯人为国人,称汉人为汉人,纵容羯人欺压异族,汉特别是他侄石虎当政以后,对汉族实行过系统的大屠杀,使中原汉族人口从1200万左右下降到400万左右。
石虎发男女十六万,运土筑华林苑及长墙于襄阳,时逢暴雨,漳水水涨,死者数万人;他已有多处宫殿,还不满足,又驱汉丁四十余万营洛阳、长安二宫,造成尸积原野;修林苑甲兵,五十万人造甲,十七万人造船,死亡超过三分之二;夺汉女五万入后宫肆意变态凌杀污辱之行,其间由于负妇义夫的反抗,死者不计其数;从长安到洛阳再到襄阳,成汉的使者见到沿途树上挂满上吊自杀的人,城墙上挂满汉人人头,尸骨则被做成“尸观”,恐吓世人,数万反抗将士的尸体被弃之荒野喂兽;人口的大量减少,土地的大量荒芜,傍之虎狼等野兽成群出现繁殖。石虎将邯郸以南中原地区,数万平方公里土地划为其狩猎围场,规定汉人不得向野兽投一块石者,否则即是“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