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崛起之第三帝国》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崛起之第三帝国- 第34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5月5日中午,从措森到柏林城内参加统帅部会议的总参谋长凯塞林一见到赫斯曼,就立即将“斯沃司之战”的情况告诉了他。

    斯沃司之战虽然只是2支旅级部队的交锋,但是对爱尔兰岛的局势却是有决定性意义的。英国人暂时放弃了进攻都柏林的打算,转入了防守,这就给了德军向爱尔兰增兵的机会……当然,英国人也可以大举增兵爱尔兰。

    虽然德国拥有了制海权,在空中也有较大优势,但是还没有能力切断北爱尔兰和苏格兰之间的海上交通。

    因为在德国登陆爱尔兰后,英国皇家空军的战斗机部队不仅放弃了对英吉利海峡制空权的争夺,连英格兰南部的防空也几乎置之不理,将全部的力量都用在了北爱尔兰、苏格兰和冰岛…苏格兰航线的防空上面。

    与此同时,英国本土舰队则把大部分精力都用在了爱尔兰附近水域的水雷战上,不仅出动快速布雷巡洋舰和驱逐舰去布雷,而且还动用了大量的潜艇在布雷斯特…科克湾的航道上布设水雷,倒也给德军增援爱尔兰岛的行动增加了不小的麻烦。

    直到5月5日上午,装载着3装甲师的轮船才在驱逐舰和扫雷舰的层层护卫下全部抵达了科克湾,比原计划大为延迟。

    不过,向都柏林空运部队的行动倒是进行的比较顺利。除了一开始就空降在都柏林的第7空降师外,第22空降师的1个伞兵团、1个伞降反坦克营、1个坦克营和1个炮兵团,也在5月4日和5日上午陆续空运到了都柏林。

    另外,在5月2日就抵达科克的海军陆战第1师也基本完成卸船作业,部队正陆续开往都柏林。

    “最晚到明天晚上,我们在都柏林的部队就能增加到3个师近5万人了。”凯塞林说,“虽然比原计划要慢,但是大致上还另人满意。”

    赫斯曼微微摇头,“可是英国人向北爱尔兰运兵的速度更快,比咱们原先预测的还要快一些,所以咱们也必须加快动作。”

    他的办公桌上放着帝国中央保卫总局和军事情报局(军事情报局是由总参的情报机构发展而来,同样是赫斯曼能够牢牢控制的)的两份报告,同时都指出英国人发了疯一样在向北爱尔兰运兵,甚至还将不少部队从英格兰南部抽调出来,准备运往爱尔兰。

    赫斯曼说:“英国人是准备在爱尔兰和咱们打一场决胜之战了,这和海狮计划对爱尔兰之战的总体规划是相一致的,只不过英国人的反应更加激烈,决心也更大。不过这样更好,爱尔兰之战打得越大,英国垮台的也就越快。如果把英国陆军的精锐部队都消灭在爱尔兰,不列颠岛说不定很快就会不战而降了。有了不列颠岛的钢铁厂、造船厂、飞机制造厂,欧洲的工业产量就能追平美国了。”

    虽然赫斯曼一直都是个坚决的反英派,但是把英国打成一片废墟从来就不是他的主张。把英国的工业中心完完整整的拿到手才是真正的胜利。所以现在爱尔兰的形势可以说正中赫斯曼的下怀——和遍布工厂和大城市的英格兰南部不同,爱尔兰就是个大农村,到处都是牧场和土豆田,想要打烂都不容易。在那里和英国陆军打一架,实在是太理想了。

    “而且大英帝国实际上已经完蛋了,只是英国人自己还不知道而已。”赫斯曼笑着说:“虽然咱们在努力保卫都柏林,但实际上我们不一定需要都柏林,有科克湾就足够了。因为我们有很多大航程的飞机,如果我们在科克湾的大型空军基地建成,福克零式、P。108、S。79、Ju88、Do217和He…219的作战半径都能覆盖到苏格兰西北海域,而这些飞机从卑尔根起飞则能覆盖苏格兰东北海域。

    只要科克湾在咱们手中,英国本土就被装进口袋,从海外输入物资的数量至少会比现在减少个五六成甚至更多。所以在爱尔兰的陆上决战也不会有什么悬念,我们不需要去主动进攻贝尔法斯特,采取守势就行了。等到科克湾的机场扩建完成,我们就能用轰炸和封锁迫使英军发起送死式的进攻了。这样我们能用相当于英军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的地面部队打赢爱尔兰之战了。”

    爱尔兰岛的地形虽然平坦,但是并不宽阔,不过是个8。4万平方公里的岛屿。太多的部队是摆不开的,而且想要依靠机械化部队打出闪电战或是大纵深突击是不可能,因为突不了几下就到海边了。而交战方只要没有完全丧失制海权,就能利用夜间或者不适合飞机出动的天气向岛上的部队输送物资,所以完全要切断岛上英军的后路也不大可能。最大的可能性,还是英德两军在岛上打一场消耗战。由于海岛地形的限制,这场消耗战必然对防守方比较有利。

    凯塞林的眉头却一直皱着,他静静听完赫斯曼的话,沉吟了一会儿,然后开口说:“爱尔兰之战没有什么好担心的,绝对的优势在咱们一边,总能打赢的。但是最近东线的情况很让人担忧,古德里安元帅和隆美尔大将都报告,苏联空军的越境侦察次数越来越密集,特务渗透活动也极为猖獗。而且情报部门还侦察到,苏联级战列舰的2号舰苏维埃乌克兰号和喀琅施塔得级战列巡洋舰的1号舰喀琅施塔得号在没有完成全部舾装的情况下,就开始往莫洛托夫斯克移动了……总参谋部认为,这些情况都表明苏联即将要发动战争了!”

    德国早就知道苏联在备战的事情了,几百万规模的军事动员要瞒过德国这样一个长期处于战时,各方面都保持高度戒备的对手是不可能的。

    不过备战不等于马上要开战,苏联的动员也可以是防御性的。但是两艘苏联级战列舰和一艘喀琅施塔得级战列舰从列宁格勒转移到莫洛托夫斯克的行动,却很明显是在为进攻做准备。

    因为德国空军和海军航空兵的反舰能力有目共睹,苏联海军的主力舰在波罗的海是无法发挥作用的。甚至苏联在陆上的进攻一旦开始,这3艘宝贵的战舰就极有可能被炸沉在港口中。所以苏联必须提前将这3艘战舰转移到安全的莫洛托夫斯克,然后从那里出击和英美海军舰队协同作战。

    另外,密集的飞机越境侦察显然也是在为进攻做准备。如果红军只是在为防守准备,主要的战场将是摆在苏联境内的,根本不需要反复侦察德国的地盘。而且这样的侦察还很容易成为战争爆发的导火索,对于希望维持和平的一方,肯定会慎之又慎的。

    “苏联在等我们大举增兵爱尔兰吧,”赫斯曼一想到正在一步步走向战争的苏联,也忍不住眉头直皱。“看来斯大林终究不愿意和一个统一起来的欧洲共处啊。”

    赫斯曼然后又笑了起来,他说:“能把苏德战争的爆发拖延到现在,其实已经很不容易了……实际上,斯大林是在国际形势对苏联不利的情况下,勉强发动战争的。我们只要以正确的方式应对,就必然能取得胜利。”

    所谓正确的方法,自然是指“蓝色方案”了。大致的方针就是先取守势,敞开大门,诱敌深入,再歼敌于波兰平原,最后反攻夺取乌克兰和高加索,迫使苏联割地求和。

    至于灭亡苏联,则始终不是赫斯曼想要采取的手段,因为那样会造成德国的元气被苏联过度消耗,从而让美国取得喘息之机。而美国将会击败日本,同时加强对南美洲的控制,形成南北美洲+亚太地区的“美国势力范围”同德国分庭抗礼——这虽然是希特勒政府愿意接受的战争结局,但却是赫斯曼不希望看到的。

    赫斯曼想了想,又说:“阿尔贝特,你在今天的统帅部会议上尽量强调苏联的战争潜力,一定要让希特勒知道苏联是个很难从外部彻底打败的对手。如果我们同苏联开战,那必然是长期和持久的消耗战。只有充分消耗苏联的资源和人口,同时尽可能保存我们自己的元气,才有可能以较低的代价取得胜利。

    当然,在这之前我们还是应该为了争取苏德持久和平尽最后的努力。”

    “争取和平?”凯塞林一愣,马上摇了摇头,“这不可能……而且我们能给出什么样的和平条件?”

    “我知道不可能,”赫斯曼摆了摆手,说,“但是我们应该让德国人民、欧洲人民,乃是每一个苏联人都明白,我们对苏联领土没有野心,我们不希望灭亡苏联,我们想和苏联和平共处……另外,我们和苏联的分歧不是德意志和俄罗斯两个民族为了生存空间的斗争,而是国家社会主义和科学GC主义之间的路线分歧。是同志间的分歧!”(未完待续。)

第626章 赫斯曼的小目标() 
赫斯曼和凯塞林两人在国防部长办公室内进行密谈,准备给将要发生的苏德冲突定性的时候。在风景宜人的瑞士日内瓦,著名的白鹤饭店内,德意志帝国的不管部长,同时也是欧洲共同体元老院元老的鲁道夫。赫斯正在和美国驻瑞士大使肯尼迪会面——会面当然也是秘密的。

    “美国是不可能放弃支持英国,您知道的,我们美国和英国是有着密切的经济、文化和政治上的联络的。虽然不是每一个美国人都喜欢英国,但是1940年的大选已经说明大部分的美国人是支持英国的,这是美国的主流民意。罗斯福总统本人虽然不愿意同德国作战,但是他也不可能违抗国家的主流民意。不过我们美国人向来是非常现实的,如果英国本土屈服于德国的意志,那么我们也不会再毫无意义地坚持下去……”

    肯尼迪的话听上去居然挺有道理,虽然美德现在是战争状态,但是和平的曙光并不是没有——仿佛只要英国本土一跪,霍亨索伦王朝的弗里德里希王爷把他的伊丽莎白小姑姑一娶,那么大美利坚也就只能承认现实了。

    然后,美国和德国就能愉快的瓜分地球。反正这个地球看上去蛮大的,足够容下两个超级大国。

    “我们美国想要的就是南北美洲和太平洋周围。”肯尼迪一本正经说出了“美国的要求”。

    鲁道夫。赫斯听得仔细,手里还拿着笔和笔记本,不时记录点什么。

    “太平洋?”赫斯听到肯尼迪提及太平洋,马上问,“包括日本帝国的势力范围?”

    “日本帝国必须灭亡!”肯尼迪斩钉截铁地说,“你们必须中止援日……作为交换,美国也会停止援苏。然后你们去收拾苏联这颗GC主义毒瘤,我们去灭亡日本帝国。”

    “肯尼迪先生,”赫斯似乎听到了什么有价值的内容,连忙追问,“我可不可以这样理解,美国支持德国进攻苏联?”

    “不是支持,而是不反对。”肯尼迪耸耸肩,“虽然我本人是支持消灭苏联的,非常支持!但是美国和德国之间在未来必然存在竞争。所以美国不会支持德国进攻苏联,就如同你们德国不会支持美国进攻日本一样。”

    “原来如此。”赫斯满意地点点头,今天和肯尼迪大使会面的结果显然是令人满意的。

    虽然美国和苏联一样,都是强大而且危险的国家,但是美国和德国之间毕竟隔着个大西洋,没有压倒性的海上优势,是不可能攻击对方领土的。

    而德国和苏联却是陆上的邻国,双方的军队都很容易向对手发动进攻。可以说,德国一日不把苏联这个强大的陆上邻国给瓦解了,它就一日不能放心大胆去享受世界大战的胜利果实。

    所以在打败英国之后和美国讲和,同时抛弃日本,然后集中力量去对付苏联仿佛是对德国才是最有利的选择。

    ……

    “领袖,我不认为在目前情况下和美国讲和是可能的,美国不会真心诚意和我们谈判的。”赫斯曼在当天晚上的统帅部会议上,对于和美国讲和的提议,直截了当表示了“不相信”的意见。

    “那么肯尼迪大使为什么要和赫斯在日内瓦谈判?”阿道夫。希特勒看赫斯曼发问。

    “估计是做给斯大林看的吧?”赫斯曼耸耸肩,“日内瓦那地方就是个间谍窝,英国的、美国的、苏联的,还有我们的间谍都在哪儿,都建立了间谍网,消息灵通着呢。不管肯尼迪和赫斯部长在什么地方会面,都瞒不过斯大林的特务。”

    “美国人是想让斯大林知道,一旦英国屈服,他们就会和我们讲和?”希特勒很快就猜到了罗斯福的意图,这其实就是个“阳谋”。英国要真的跪了,美德之间的谈判就不是假的,而是真的了,到时候斯大林就得考虑和整个欧洲对抗的问题了。

    “罗斯福这个骗子……”希特勒马上就意识到鲁道夫。赫斯又上当了。赫斯这个级别的人物在日内瓦和肯尼迪密谈,斯大林会怎么想就是明摆着的了。

    “那么斯大林会在东面下手吗?”希特勒看着赫斯曼和凯塞林发问。

    “总参谋部认为东线的战争已经一触即发了。”凯塞林回答。

    “一触即发?”希特勒的神色中闪过一丝紧张,但是很快就被愤怒取代。

    “难道我们不应该先发制人吗?”希特勒灰蓝色的眼眸紧盯着赫斯曼,“能不能打一场像波兰战役和法国战役一样的闪击战?”

    “不能。”赫斯曼的回答非常干脆。“苏联是一个拥有巨大纵深,众多人口和发达的工业实力的强国,在苏联的第3个五年计划完成后,乌拉尔工业区和第二巴库油田都已经具有了一定的规模,使得苏联进行持久作战的能力大大增强,我们根本不可能用一场闪电战将之击败。”

    “但我们手中有一位俄国女皇,”希特勒说,“她是俄国的合法君主,总会有人支持她的……那些布尔什维克可相当残暴。”

    托了赫斯曼的福,在对苏政策上希特勒可打的牌比历史上要多多了,不仅大部分波兰人和乌克兰人都能为德国所用,连白俄都因为有了奥丽加女皇成为可以利用的对象。但是赫斯曼却不认为奥丽加和她的白俄能摆平地域辽阔、人口众多,而且形势非常复杂的俄罗斯。

    “不会太多,”赫斯曼摇摇头,“她不过是个软弱而且失败的女皇。而俄罗斯人拥护的强硬并且能够为国家带来胜利的领袖……现在的斯大林正是这样的领袖,所以苏联人民是爱戴他这个暴君的,至少在他遭遇到和尼古拉二世一样的失败之前,绝大部分苏联人是不会抛弃他的。

    而且苏联人就算抛弃了斯大林,多半也不会去拥护和斯大林一样失败的奥丽加。如果我们硬要扶植奥丽加或是别的什么在苏联国内没有任何基础的政治势力上台,将会付出极大的代价,这是得不偿失的选择。”

    “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对付那些布尔什维克?”希特勒沉着声问。

    “不以灭亡苏联为目标,只打一场有限的战争,并且追求一个对我们有利的和平条约。”赫斯曼说,“蓝色方案中早就有了安排……我们不能在苏联打一场无法结束的战争。而要让战争可以在我们筋疲力尽前结束,就应该制定一些容易达成的胜利目标。

    如果我们的目的是推翻布尔什维克在俄罗斯的统治,恢复罗曼诺夫王朝。那么我们就必须占领整个苏联,至少要将战线推进到乌拉尔山区,夺取苏联的主要工业区。然后我们还要帮助白俄建立军队和政府……我想奥丽加女皇必然会建立一个腐败、不得人心,上上下下都是蠢货的政府。到那时我们还得替一亿几千万俄罗斯人的生计操心,还要面临长期的游击战争。”

    在赫斯曼主导下制定的“蓝色方案”中,对苏作战所要实现的也仅仅是一个或两个“小目标”,分别是乌克兰…西白俄罗斯和高加索产油区。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