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希多夫还是摇头,“总顾问同志,我们要怎么做?难道派内卫部队的同志去拉人?”
谢洛夫居然点点头,“这个办法不错!我马上派人去抓……不,不是抓,是动员!赫拉特省要动员3000人!”
“总顾问同志,不是说只要2000人吗?”拉希多夫不解第问,“为什么要动员3000人?”
谢洛夫又瞪了拉希多夫一眼,解释道:“要淘汰掉1000人!要不然队伍不好带!”
他掰着手指头说:“托洛茨基分子抓200个、英国间谍抓200个、伪社会主义分子(指国社)也是200个、宗教极端分子200、保皇派分子200,还有200个是混进革命队伍的落后分子……这1200人中700个劳动改造,300个最高保卫措施(枪毙),还有200个过一阵子恢复名誉(放回来继续做官)。这样就正好剩下2000个,都是忠诚的GC主义战士。”
谢洛夫同志到底是老革命了,对怎么拉人头,怎么清理革命队伍的那一套路数都了然于心了。第三国际让他来当阿富汗人民党总顾问还真找对了人!
而且谢洛夫这一代布尔什维克干部和历史上1979年苏联派到阿富汗的干部最大的不同点,就是谢洛夫这种人根本不在乎多杀点人!甚至不在乎把不听话的阿富汗人都杀光,如果他能够抓到他们的话……
在布置好了动员和教育赫拉特省进步青年的工作之后,谢洛夫同志并没有马上离开。他以庆祝阿富汗人民党成立为名,邀请赫拉特省所有的部族首领和宗教领袖到赫拉特城吃饭。
这当然是鸿门宴!凡是赴会的部族首领和宗教领袖,立即被扣为人质。凡是没有赴会的部族首领和宗教领袖,他们的部族和清真寺,在30天内都会被苏联红军荡平!
而且这样的大规模镇压行动并不仅仅发生在赫拉特省,在巴德吉斯、法利亚布、朱兹詹、巴尔赫、昆都士和塔哈尔等地,以及南下包抄坎大哈的苏联红军所经过之处,都会遭遇一****规模镇压。同时,也会有很多进步青年被动员起来,参加训练,最后成为GC主义战士,或者被劳动改造,或者被枪毙……
……
山连山,山叠山,山外还是山,而且大多是没有多少植被覆盖的荒山。只有在山和山之间,靠近潘杰希河的狭长地带,才有绿色的农田和炊烟袅袅的村庄。
这里就是距离阿富汗首都喀布尔约80公里(80公里是喀布尔到潘杰希谷地入口的距离)的潘杰希谷地,在另一个时空的历史上被称为苏联人的“泪谷”的地方。而现在,这里将成为阿富汗王国政府迁出喀布尔后第一个临时驻地。同时也将是阿富汗人抵抗苏联入侵的大据点——虽然阿富汗反动派将用游击战对抗苏联红军,但这并不等于不需要一个巩固的反革命根据地。
“三位上校,你们觉得那里怎么样?”一个穿着西式军服的阿富汗青年军官,用生硬的英语问骑在马背上的邦德、金里奇和罗腾堡等三人。
这三位大特务今天是来潘杰希谷地查看地形,看看有没有合适的地方可以修建机场跑道的。而和他们说话的人是阿富汗近卫军中的一名少校,姓马苏德。他是塔吉克族人,而他的家族是潘杰希谷地中的名门。
“那里好像比较平坦,”邦德上校顺着马苏德所指的方向,看到的是一大片位于潘杰希河畔的平地。“这里叫什么名字?能起降飞机吗?”
“帕斯马扎斯。”马苏德说,“这是整个潘杰希谷地最大的平地了,由南至北长约4。5公里。再往北走,两边的山就会越来越高,恐怕不适合飞机起落了。”
“这里距离克什米尔有多远?”邦德上校又问。
“大约110公里。”马苏德笑着说,“不过那是地图上的直线距离。”
“如果要走着去,有路吗?”邦德接着问。
“有的。”马苏德说,“不过不是一年四季都能走,冬天的时候大雪一封山,别说克什米尔,就是从喀布尔到这里都走不通了。”
“去克什米尔是沿着河谷一直走吗?”邦德继续问。他已经意识到潘杰希谷地的重要性了,绵延150公里的山连山,这根本就是大部队的禁地,游击战的天堂。而且在150公里的潘杰希谷地周围,则是另外许多类似的谷地。
“不是的,要翻山。”马苏德说,“沿着河谷一直走会通向另外的河谷,一直走下会到达中国和苏联。”
潘杰希谷地是兴都库山脉中众多谷地之一,所谓的“谷地”,大多是河谷,来自兴都库山的融雪滋润着谷地中的土地,让这些土地可以养活当地的居民。而这些谷地大多是相通的,顺着山势,这些谷地的尽头可以通到中国。
邦德想了想问:“苏联人有没有可能从北方沿着河谷南下?”
马苏德摇摇头,说:“不可能,那里的地形更加险恶,根本不适合大军通行。我们只要用很少的兵力,就能封锁河谷。所以苏联人要进攻,就只有从喀布尔方向而来。不过,他们无法夺取整个谷地,任何外国军队都做不到这一点,这里永远属于阿富汗人!”(未完待续。)
第482章 换岗()
“丘吉尔炸弹背心?这真是太荒唐了!谁会穿上装满炸药的背心去和别人同归于尽?这种东西根本没有一点用处。而且,为什么要用我的姓氏来命名?”
唐宁街10号,正准备启程去纽芬兰岛的阿金夏海湾和美国总统罗斯福会面的丘吉尔接到了军情6处关于阿富汗问题的报告,报告上提及了一种以他的姓氏命名的奇怪的武器——丘吉尔已经知道了军情6处在阿富汗和德国特工、美国特工秘密合作的事情。
英国首相当然也同意了这种合作,毕竟英美德三国在阿富汗的利益一致,都想坑毛子,那就没有什么不能合作的。而且苏联也不是省油的灯,就算英美德三国勾结起来使坏,也很难阻挡红军解放阿富汗的步伐。
坎大哈在4月23日就被苏联红军攻陷,而喀布尔的沦陷也就是这几天的事情,阿富汗王国政府已经在几天前迁往了地势险要的潘杰希谷地,准备在那里长期坚持打持久战了。
在这种情况下,英美德三方要是再不捏着鼻子合作,那么红旗插遍阿富汗的日子就不会太远了。
“首相,这不是我们命名的,是德国人命名的……”帝国总参谋长迪尔上将不解地摇摇头,“真不知道德国人怎么会想到这么疯狂的武器?”
“那是因为他们知道战争终将以德国的惨败而告终!”丘吉尔气哼哼地说,“到时候希特勒和赫斯曼如果不想上绞架,就得穿上这种炸弹背心进行最后的抵抗。”
丘胖子顿了顿,又问:“还有什么重要的消息吗?”
外交大臣艾登皱着眉头报告,说:“新的罗马教宗选出来了,是原奥地利枢机主教西奥多。因策尼尔,称马克二世。”
“早就知道是他了,”丘吉尔哼了一声,“是不是还发布了反对我们的通谕?”
“现在还没有,不过早晚会发布的。”艾登叹了口气。
马克二世摆明是德国支持的教宗,一直就亲纳粹,现在当然要找大英帝国的茬了。而且英国飞机也的确把上一任教宗给炸死了……
艾登说:“首相,估计在教宗通谕发表后,西班牙就会顺势向我们宣战了。”
西班牙是公教势力很大的国家,派轰炸机扔炸弹把教宗给炸死的英国人,在虔诚的西班牙公教信徒们看来,无疑就是反基督的魔鬼!因此在庇护十二世殉教(被魔鬼的炸弹炸死当然是殉教,过一阵子还要封为圣徒呢)后,西班牙国内的亲英派全都不敢说话,否则就有魔鬼帮凶和布尔什维克的嫌疑!
所以弗朗哥现在要带领西班牙向英国宣战在国内是没有什么障碍的,而且他现在也相信德国、意大利必胜了。
“不用等他们宣战,”丘吉尔哼哼着说,“我们和弗朗哥政府断交,承认胡安。内格林的西班牙共和国流亡政府。”
西班牙共和国流亡政府就是西班牙内战中的共和派,内战失败后他们逃到了法国,在法国投降后又跑路去了墨西哥城。
丘吉尔接着说:“这样我们就能帮助西班牙流亡政府收复加那利群岛了。”
英国现在已经在葡萄牙政府的默许下占领了马德拉群岛,但是西班牙却摆出了要守卫加那利群岛的架势,在那里部署了飞机和大量地面部,要拿下来仿佛不是那么容易。因此英国在占领马德拉群岛后没有马上动加那利群岛,而是在调兵遣将准备打一场登陆战。
到1941年5月下旬的时候,英军已经在马德拉群岛集结了1个步兵师,还在马德拉群岛部署了大量的威灵顿轰炸机和布里斯托‘波弗特’鱼雷轰炸机以及航程较大的P…51战斗机。已经具备了进攻加那利群岛的能力,现在就差个借口了。
另外,英军在直布罗陀半岛的防御也比3月份时增强了不少,守军数量已经超过了3万,而且还增加了许多可以机动部署的7。2英寸榴弹炮(183mm)和25磅野炮(87。6mm)。
“克里特岛和图卜鲁克的情况怎么样?”丘吉尔皱起眉头又问。
“目前还没有什么变化,”迪尔上将回答,“不过有传言说希腊王室正在和德国秘密接触准备投降,如果他们投降那么克里特岛上的希腊军队就有可能会跟着一起投降……”
克里特岛和图卜鲁克要塞现在已经变成了两个几乎被隔绝起来的孤立据点,除了用潜水艇冒险前往那里之外,英国人就没有别的办法前往那里了。增援自然也谈不上,只能眼睁睁看着那里的英军因为被围困变得越来越弱,最后变成德国和意大利的俘虏。
“制定一个在希腊人投降时解除克里特岛上希腊军队武装的计划吧。”
在下达了这道看起来很难实现的命令之后,英国首相丘吉尔就离开了他的首相官邸,登上了前往利物浦的火车。他会在利物浦港换乘“威尔士亲王”号战列舰,前往大西洋对岸的阿金夏海湾,去和美国总统罗斯福进行一场历史性的会晤。
虽然英国首相是乘坐着一艘强大的战列舰前往四周都是一片灰色荒凉景象的阿金夏海湾的,但是这场历时性的会面却发生在一艘标准排水量不足1万吨的条约巡洋舰“奥古斯塔”号上。
因为美国总统“罗斯福”就乘坐在这艘身材修长的美国重巡洋舰上。
大英帝国的首相必须先去“奥古斯塔”号上见美国总统,然后才是罗斯福回访“威尔士亲王”号。这样的行程安排,仿佛已经说明了英美间的地位和上一场世界大战时完全不同了。
6月1日上午11点,丘吉尔在第一海务大臣庞德元帅的陪同下,登上了“奥古斯塔”号。罗斯福在儿子詹姆斯。罗斯福的搀扶下,站立在重巡洋舰的甲板上,看上去高大威武。罗斯福在一大堆记者面前和比他矮一个头的胖乎乎的英国首相握了手。英国首相穿着一件蓝色的海军制服,弯腰曲背,庄重而高兴地抬头看着罗斯福,这模样就不像是个一号人物。以至于给他们拍照的记者们都不由得在心里想到了“换岗”这个词儿。
“换岗”这个概念,正是罗斯福总统想通过阿金夏海湾的会晤传递给美国人民的——现在是美国,而不是德国将要代替英国去领导世界!
而在记者们的摄影工作结束后,站立着的美国总统立即恢复了瘸子的本来面目,坐上了一辆轮椅,由自己的儿子推着和丘吉尔一起离开了后甲板。
正式的会谈将在“奥古斯塔”号的军官休息室里举行,而会谈的核心内容只有一个,就是美国的参战!
美国这位候补世界霸主如果想要“上岗”,那么就少不了一场血腥的战争,否则世界就将被德国统治。而美国作为“经济第一”的世界老二,以后是不会有好日子过的。
“首相先生,我想您很清楚一点,没有苏联的参战,我们是不可能打败德国的。”
在双方的寒暄后吹捧之后,美国总统就开门见山说起了苏联的重要作用。
罗斯福接着告诉丘吉尔,“我也让人邀请了斯大林,但是他并不愿意来和我们一起讨论打败德国的问题。实际上,他根本没有理睬我。”
和历史上“阿金夏海湾会晤”时的情况不一样,现在苏德战争还没有爆发。而且德国和意大利还赢得了地中海作战,取得了中东产油区的控制权!
所以现在是美国和英国求着苏联,而不是苏联求美国来救命。
“主动权在斯大林手里!”丘吉尔吸着雪茄烟说,“但是没有英国,美国和苏联同样不可能打败德国。”他加重了语气,“如果英国现在就失去印度,那么支持和德国妥协的英国人就会变成多数。”
罗斯福点点头,他明白丘吉尔的苦衷。虽然丘吉尔是坚决要打到底的,但是英国人民未必有这样的想法。一旦英国确定要失去世界帝国,那么他们也就没有再打下去的士气了。
“好的,苏联不能入侵印度!我们会明确地向苏联传达这个意见。”罗斯福点了点头,说,“如果斯大林一意孤行,那么他就只能在不久的将来单独面对德国人了。”
他顿了一下,然后又说:“斯大林要求我们美国先参战,然后苏联再找机会加入。”
“那么你们准备加入吗?”丘吉尔马上问。“总统先生,您知道的,德国人很快就要在海上发动新的攻势了……如果我们不能取胜,下一场战役就是本土保卫战了。如果你们在那时不能加入,那么我这个首相就有可能做不下去了!”
英国是岛国,自古就是以海军立国的,要是皇家海军真的跪了,那么英国人民的士气也就垮了,怎么还会有单独对抗纳粹法西斯战争机器的勇气?
罗斯福点了点头,说:“我正在努力推动美国参加战争,不过这并不容易……目前我能做的就是激怒我们的敌人,让他们先挑起冲突。这就是我来阿金夏湾的目的。”
“总统,您打算怎么做?”
罗斯福说:“我准备了一份《宣言》,一份足以激怒德国人的宣言。”(未完待续。)
第483章 非正式宣战()
足以激怒德国人的宣言就是《大西洋宪章》,这实际上就是一份美利坚合众国非正式向德国宣战的宣言!
现在这份宣言的草稿就在英国首相丘吉尔手里捏着,丘胖子摸出老花眼镜戴起来,开始逐字逐句的研究起宣言的内容了。
宣言的第一条的大意是英美两个国家不寻求任何领土的或其它方面的扩张。这当然是半真半假的话。大英帝国的扩张早就到了尽头,自然不寻求扩张了。而美国仅仅是在领土方面没有大的扩张企图,其它方面则是要大大扩张的,要不然打毛世界大战?
宣言的第二条则是英美两国不希望看见发生任何与有关人民自由表达的意见不相符合的领土变更——这样的变更刚刚在伊朗的呼罗珊地区发生,接下去很可能在阿富汗发生,在更早的时候还在芬兰、波兰和罗马尼亚的土地上发生过。不过这些变更都是英美两国没有看见的……
宣言的第三条丘吉尔不大喜欢,是说英美尊重所有民族选择他们愿意生活于其下的政府形式之权利;英美希望看到曾经被武力剥夺其主权及自治权的民族,重新获得主权与自治。
首相的眉头皱了起来,这一条摆明在坑害大英帝国啊!看上去就和之前苏德两国鼓捣出来的《解放者宣言》的意思一样。都想把大英帝国给拆散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