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末之英灵乱入》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汉末之英灵乱入- 第2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亡前的悲鸣声此起彼伏。

    董卓见了,突觉峰回路转,当即清点了一下人数后,朗声说到:“儿郎们,先前是我董卓误了大家,而今我军援军已至,更是打了敌人一个措手不及,此时不反攻赎罪,更待何时!儿郎们,随某返身杀贼!杀!”

    说完,董卓便亲冒矢石,持刀带队向前冲锋,而山峦两侧的伏兵也在刘备的指挥下,跟着一起发起了冲锋。

    不到半个时辰,追击董卓的黄巾尽数被消灭,只有几个因在追击队伍后头,眼见前头不妙,便夺了几匹马逃了出去。

    一番激战,董卓总算捡回一条命。翻身下马,见得一人气宇轩昂,正若定的指挥着部卒收拾残局。心想此人便是此军的首领,便径直走了过去。抱拳道:“在下西凉董仲颖,多谢阁下相救之恩,不知阁下高姓大名,现居何职?”

    刘备见真是董卓,当即施礼而道:“在下涿郡刘备,现暂为皇甫将军麾下先锋官,白身。”

    董卓听了刘备自报家门,当即有些皱眉,心中颇有怨念:想不到堂堂大汉中郎将居然被一个白身之人所救。当即由原来和善的笑脸便成了一副高傲的表情,语气略带不屑的说到:“既然刘先锋在此,那这打扫战场之事就给你了。”

    刘备正欲应诺,突然旁边响起了一声暴喝:“忒,你这人,我家大哥救了汝姓名,汝怎可如此轻慢我大哥?”

    “嗯?”刚欲转身上马的董卓,听此暴喝,不免心中有些发怵,上下打量了一番,只见此人虎背熊腰,面白却多须,手中杵着一杆丈八蛇矛,多年军事生涯的他便觉此人乃是骁勇之辈,便对着刘备问到,“刘先锋,此是人啊!为何冲撞上官?”

    刘备见董卓询问,不等张飞发飙,当即拱手道:“此乃吾结义兄弟,姓张名飞,字翼德。”回答完,赶紧拉了拉张飞衣袖,示意他向董卓见礼。奈何张飞执拗,不肯向董卓施礼道歉。

    刘备只得拱手施礼道:“董将军,我这兄弟初仕军旅,不懂规矩,望将军海涵!”

    董卓跨上马背,轻蔑的看了一眼刘备与张飞,颇为傲慢的说到:“今日看在刘先锋与兄弟救我一命的份上,此事就此谒过。下回若再被某遇上,定斩不饶!”说完便策马离去。

    刘备看着远去的董卓,忽然身边一抹绿色飘过,刘备心下大惊,赶忙一个箭步越过那抹绿色,堵在了一个身穿绿袍,身长九尺的大汉面前。沉声说到:“二弟,意欲何为?”

    原来那人正是关羽。此刻关羽见自家大哥堵住去路,颇为焦急的说到:“大哥,让某去砍了他吧!”

    刘备一听,大为光火,怒斥到:“贤弟莫要犯浑,你若此刻杀了董卓,便是擅杀上官,那可是要诛九族的。”

    “可,此撩着实可恶,某不服!”关羽一脸执着。而旁边的张飞也跃跃欲试。

    刘备见两兄弟如此鲁莽,当即劝说道:“二位贤弟,不得莽撞。他董卓虽然轻慢了我等,但他是上官,我等虽得皇甫将军提携做了这几日的先锋,但吾等毕竟是白身,人家瞧不起咱也属正常。况且,国有国法,依我大汉律令,凡擅杀上官者死!”

    被刘备说了一通的关张二人幸幸怏的转身指挥部卒收拾战场去了。不久之后,西南方向扬起了一片尘土,刘备见之,兴奋道:“弟兄们,皇甫将军来了!”

第四十六章 献计谋张角() 
自打刘备救下董卓已过去了数日,皇甫军与黄巾张角部展开了激烈的拉锯战,今日我夺你一城,明日你攻我一寨。om皇甫军士卒精锐骁勇,兼有刘昶、曹操、刘备等诸豪杰相助,而黄巾军则人多势大,更有张角亲自坐镇,双方久久相持不下。

    八月,天气渐渐转凉,枯叶也开始随风而落。

    刘昶居于营帐之中,正在苦思破敌之策。连日的几番谋划与鏖战,已将广宗之外的黄巾尽数剿灭。依仗着官军的精锐与骁勇,而黄巾军不通兵法的缘故,皇甫嵩采取了步步为营,蚕食分割,围点打援的策略,将外围黄巾全部消灭或赶往广宗城内。然而,广宗是张角三兄弟的老巢,不但城墙坚固,更因敌人众多,难以攻取。古代攻城讲究倍则围之,十则攻之,而如今官军与黄巾军相比却是一比一点三,皇甫军经过增兵人数已达十万,而黄巾原本号称二十八万,经过差不多一个月的消耗已缩减成十三万,但仍号称二十万。面对如此多的敌人,且一味坚守不出,纵使孙武再世,也未必能有很好的策略。

    漫步在营地旁的树林中,突然一片落叶引起了刘昶的注意,思绪不断展开。“阿丑,今日几号了?”

    跟随刘昶外出溜达的护卫虽只有寥寥数人,但却有着汉末三国第一护卫之称的典韦统领,故而刘昶也显得颇为悠哉。

    此刻,典韦闻听刘昶询问,略一思索便答道:“今日八月初四。”

    “八月?!这就到八月了”刘昶听了日子,心中不由窃喜,八月,不正是张角归天的月份么。转身看着典韦,此时觉得典韦颇丑的面容也是那么的美丽,眯眼笑着道,“阿丑,信不信哥哥的,过不了多久,咱们就能回家咯!”

    “真的?”这回换做典韦愁眉了。虽然这典韦在正史上不过是区区一个保镖,但也并非不通军事,再加上如今跟随了刘昶,耳濡目染之下也对当前的形势有了些认识。此时听闻刘昶说能很快破贼回家,有些不敢相信,反问道:“大哥,这敌人有二十万,我军才十来万,若是野战那是没得说,铁定稳赢,可这攻城就麻烦了。大哥和皇甫将军以及其他人都说倍则围之,十则攻之。om可如今明显敌众我寡,且还据城而守,大哥有何妙计短期内破敌?”

    “哦?”刘昶听典韦说了一通,忽觉诧异,上下打量着典韦,眼神飘忽,直把典韦看的有些不知所措,急忙问到:“大哥,这,这怎么了?”

    “哈哈哈”忽而刘昶大笑,抬手拍了拍典韦那厚实的肩膀,像个长者般宽慰的说到,“想不到我们家阿丑也略通兵事了呢!不错,不错啊!”

    典韦挠头憨笑:“嘿嘿!阿丑跟随哥哥这么久,见哥哥平日里经常研究这些,故而有些知晓了。”

    “嗯,不错!”刘昶点了点头,继而说到,“阿丑啊,你也并非不识字,只是不多,这样吧,我让秀儿整理些书籍,你拿回去好好读读吧,或许将来有用哦!”

    “哥哥,这不要了吧!阿丑只愿能当哥哥的护卫,其他啥都不想!”

    刘昶一听,温怒而道:“呵呵,谁说护卫就不用读书的?不知大势,不明事理,如何能担负起护卫重任?”

    “这”典韦本想说当个护卫而已嘛,何必知晓那么多,可看着刘昶那阴沉的脸,典韦有话也都咽了回去,只能低声说道,“是!”

    “嗯,那回头我让秀儿整理一些给你,之后我让秀儿教你,若有不明之处,你可问我。”说到此处,刘昶突然想起这时候的人大多不识字,若在寻常百姓中,那倒也无妨,可这军中若不识字,士卒很容易被人利用而不知,且没有文化的部队,军令下达也极不方便,忠诚度也很难保证。古代常有兵败如山倒的状况,就是军卒缺少文化所致,当即,刘昶心中决定学习后世的那支常胜军的做法,搞培训班,教授士卒习字认字。当然这些都得容待以后再说,眼下还有更重要的事情需要刘昶亲自去办,那就是催死。“阿丑,你让兄弟们回去,咱俩去帅营!”

    “嗯?”典韦被刘昶突如其来的决定弄懵了,只能吩咐其他几位护卫回去休息,自己则快步跟上,做到一名护卫该做的义务,寸步不离护卫之人。

    此时,夕阳西斜,营内炊烟袅袅,刘昶心中计谋在胸,踏着轻快的步子走向中军大营。边走还边说到:“阿丑啊!你看这黄昏多美!”

    “额”典韦实在脑力有限,完全跟不上刘昶那跳跃式的节奏,只得在一旁默默跟随,偶尔发出敷衍的声音。

    可刘昶却还是自顾自的说着:“我看着这黄昏呐,就想到现在的黄巾贼,差不多也该落下帷幕了吧!”

    兄弟二人一边说着,一边走着(实际是刘昶一路说,典韦在旁当了回忠实的听众),不多时二人便来到了中军大帐之前。

    “哟,是刘参军啊!怎么这个点来找将军?”帐门外卫兵见刘昶过来,有些嬉笑的问候。要说如今,整个皇甫军中最炙手可热的新星就属刘昶了。他给军卒们感觉就是智谋非凡,只要有他出谋的事无一不胜,且此人宽厚,对待军卒犹如邻家哥们儿,当真是上到全军主帅,下到平头小兵都知他刘参军知名。

    “休要多言,快去通报,就说你哥哥,额,不对,是本参军有妙计可破黄巾!”说完看见那卫兵还在那傻愣愣的,赶紧轻踹一脚,卫兵这才转身入账通报去了。

    “启禀将军,刘参军求见!”

    皇甫嵩正与儿子和侄子准备就餐,忽听账外卫兵前来通报,当即有些疑惑,看着儿子和侄子及卫兵,发问到:“世明此时见我,莫非有大事?”

    卫兵听得皇甫嵩疑问,猛然想起在账外时刘昶之言,当即说到:“启禀将军,刘参军说他有妙计破黄巾,因而求见。”

    “哦?”皇甫嵩、皇甫坚寿和皇甫郦齐声而出,具都看着眼前的卫兵,卫兵被看的冷汗直冒,心说:大爷的,说那话的有不是俺,你们看着我干嘛吖?

    “咦?!你们这是在作甚?”正当卫兵吐槽之时,账内想起了刘昶的声音。

    “咦,世明来了吖?”皇甫嵩看着虽未经允许而入内的刘昶温和的说到。

    刘昶随意的找了一塌坐下,给自己倒了碗酒水一饮而尽,然后晃悠悠的说到:“将军莫要怪罪某不等通报便闯进来吧?”

    “哈哈,”皇甫嵩闻言爽朗一笑道,“怎么能怪罪呢!我的参军大人可谓神机妙算,智比汉初子房,老夫营帐,只要世明有事,可随意进出。”

    刘昶一听,便作揖而道:“世明,感谢将军信任!”

    很快,皇甫嵩支走了卫兵,与皇甫坚寿和皇甫郦分别落座后,启问道:“听卫兵说,世明此来是想出了妙计助某破黄巾?”

    “破黄巾?”刘昶听了,微微一笑,“非也,非也!”

    “这”皇甫三人你看我,我看看你,最后再同时看向刘昶。最后皇甫坚寿出声问到:“世明兄,不破黄巾,那是作甚?”

    刘昶不知何时手中多了把羽扇,此时正一口喝酒,一边扇着扇子,倒是有几分儒雅之士的韵味。抬眼看了帐中三人,然后又看向皇甫坚寿,缓言道:“少将军莫要急躁,某之策若成,则不单单是破黄巾那么简单,可以说,是灭黄巾!”

    此言一出,全帐愕然,皇甫嵩不由站起身来,急急的说的:“世明,计将安出?”

    刘昶见如此,便放下手中酒樽,摇着羽扇道:“启禀将军,某于前些日子从俘虏的黄巾中探知,那大贤良师已身患重疾,不可惊怒,卧床不起,恐将不久于人世。故而某想排嗓门大的士卒,由某编写些词句,让他们于城外辱骂,若能将那老匹夫骂怒了,到时气急攻心必死无疑。待得张角一死,广宗城内单凭张梁一人,显然不是将军的对手,到时我等再设计赚其出城,那剿灭反贼之功,绝对没跑了!”

    听完刘昶之言,皇甫嵩深思了一番,点了点头,说到:“世明此计若成,那灭黄巾的日子不远矣!如今黄巾贼之所以如此硬气,便是因为张角在,若张角一死,则其不死不灭之传言即刻烟消云散,这对普通黄巾贼的信仰是一个沉重的打击。想那张梁碌碌无为之辈,定不能处理好张角死后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到时,敌人便可不攻自破。”

    “将军所言及是!那某这便回去编词去了。”刘昶说完便起身而出,皇甫嵩欲留其用餐,但被刘昶婉言谢绝。同时,皇甫嵩也安排皇甫坚寿与皇甫郦去挑选大嗓门的士卒。而刘昶在走之前将刘备的三弟张飞推荐了一下。

    走在回营的路上,刘昶再次真觉得皇甫嵩名将的称号不是浪得虚名,很多事想的不比他这个穿越者来的差多少,当真是一个时代的精英人才,完全不是后世普通人能比的上的,看来自己还应多用用心了。当即加速回帐,编骂词去了。

第四十七章 大贤良师陨落() 
次日清晨,刘昶早早地来到校场,等待皇甫嵩给他安排的一千名大嗓子士兵以及被其亲自点名的张飞。om

    “哟,翼德兄弟,这么早啊?”哪知当刘昶刚刚踏进校场,便看见张飞在场内转悠。看着这白面张飞,刘昶心中打起了疑惑:也不知道这张飞是否真有那如雷声的嗓门。然而下一刻,刘昶便打消了这疑惑。

    “末将张飞,见过刘参军!”张飞见是刘昶,便施礼而道。

    刘昶与张飞虽有数次谋面之机会,然多数是在公众场合,一般轮不到张飞开口,哪怕是刘备也难得有机会出言。在整个皇甫军中议事时,也就刘昶、曹操与皇甫兄弟及皇甫军中的长史梁衍与谋士阎忠出言几率高些,其余将官皆是听令而行。

    说起这梁衍与阎忠,刘昶在平时也与他二人好生交流了一番。发现这阎忠善于军谋,但用谋之狠不太考虑后果,常有违背纲常的计谋,交流之下得知此人还有一弟弟,名唤阎象,现在豫州汝南闲居。再说这梁衍善观人,常能从一些细微之处,洞悉他人目的。

    再来说说皇甫兄弟,皇甫坚寿与皇甫郦。堂兄弟二人曾师从其祖父大汉朝雁门太守及护匈奴中郎将皇甫规,又得到了皇甫嵩亲自指导,这二人可算是将门虎子,能文能武。这皇甫一脉着实让刘昶想起了后世大书特书,以致真假难辨的杨家将。

    一番思绪过后,刘昶这才想起张飞,便回了一礼。但此刻已被张飞那浑厚的声线所折服,心想那长坂桥上的大吼看样子是真的了。这还只是寻常间的对话,就已隆隆作响,倘若真扯开嗓子了,恐怕雷公都不是对手。

    刘昶与张飞互相絮叨了一会儿后,皇甫郦率领着一千名士卒来到了校场。而后曹操听闻刘昶征召嗓门大的,也拉着族弟曹洪前来凑个数。

    要说这曹洪怎么会在曹操账下,这还是那份密诏的原因,曹操于大军整休间隙,去了趟老家,招募了五千人而来。除了曹洪,还有曹仁、曹休、夏侯惇、夏侯渊,于路途之上还招揽了李典、乐进,一时间倒也是人才济济。

    而刘昶奉了密诏之后,分别遣秦琼前往徐州丹阳、李嗣业去往并州雁门、妻弟李存孝与其族兄往凉州武威分别募兵。这一分派使得刘昶麾下战力大降,近期战事也并不直接参与,只有李嗣源率骑兵队配合曹操麾下羽林骑打了一场袭援战,仅这一战过后,张角便严令黄巾不得出城,也为皇甫嵩的坚壁清野之策顺利落实。

    看着校场上黑压压的一片人群,本来只想要千人,结果整整来了两千多人,这让刘昶小小激动了一番,心想:哥们儿我人品啥时候这么好了,感情儿哪天老子说要当皇帝这些人也能这么麻溜的支持就好了。

    然而吐槽归吐槽,事情还是得办。刘昶将两千多人化整为零,命张飞为骂军第一队队长,曹洪为第二队队长。然后如此这般的与张飞和曹洪说了一下,继而开始整训了起来。

    其实此计很简单,古代并非没有骂战,只是两军对骂双方士卒都是各骂各的,还掺杂各种方言,形不成势,这骂战效果就大打折扣。而刘昶所做只不过是让众口一词,统一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