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相,家叔之意,自然是喜欢张大哥人中俊杰、卓荦英才。可远想,也不单单就是如此罢了。”许远淡淡笑着,无论是谈起经书学说,还是议论兵法计谋,他的脸上总是带着淡淡的笑意,这笑意似乎是许远生来就有的,环绕在他身上的挥之不去的柔光,张嘉贞点点头,也不打断,示意他接着说下去。
“幽州有张相坐镇,如今用兵之势已然有大成之相。可营州新近归唐,万事无一,圣上北伐大计又近在朝夕,筑城自守,时迟日缓,对于营州来说,并非是个应敌的好办法。”许远说道。
“不错。所以,营州的出路既不在此处,那营州出路的彼处,又是什么呢?”张嘉贞问道。
“建骑兵,征骁将,和突厥、契丹决战于塞北草原。这就是远心中所想,营州出路的彼处。”许远说的虽然平淡,可这话语内中的杀伐之气却是甚盛,连张巡听了也不禁心中凛然。毕竟,以大唐现在拥有的骑兵战力,要说在塞北草原上与奔袭如风、来去无影的突厥、契丹民族战斗,胜算不能说没有,但要付出的代价,必然是极高极重的。
“你叔父,可曾与你说过此事?”张嘉贞颇为好奇,幽、营二州组建骑兵的想法,张嘉贞自己心中是早就有所思量的,许澹也与自己谈过他的想法。难道许澹也将如此重要的军事构想说给了他的侄子?虽然是叔侄血亲,可终归事关家国大计,好在许远在张嘉贞眼中是块不可多得的璞玉,由他听去,倒也不大妨碍了。
“家父为教导晚辈,常常和远说起幽、营军政,可组建骑兵一事,并未说过,是晚辈这几日胡猜乱想的,小子狂言,还望张相宽谅。”许远恭恭敬敬地施了一礼道。
“哦。”张嘉贞微微感到惊讶,“一个少年读书郎能想到这一节,真可算是后生可畏了。”许远虽然偶尔与叔父许澹来到刺史府衙,可往常都是谈些佛道儒典,并未如今日一般讲兵布武。许澹论兵的本事,张嘉贞是见识也了解的,今日见了许远论兵,不由得心中念道,“许家开国将门,论兵之能惠及子孙,真可谓是名下无虚。”
“小张,你觉得呢。”张嘉贞听罢许远议论,想再听听张巡的看法。
“张相,巡初次入府时,便已经认定北伐之主战场先在幽营二州对敌契丹,而后才是并州、朔方对阵突厥。如今仍持此议,只不过对敌契丹,幽州是为中军,而前锋则是营州。既曰北伐,则当盛兵出讨,营州建骑兵,乃是势在必行之事,许兄弟所言,巡以为甚是。”张巡说道,张嘉贞自然念起当日张巡初入府时的议论,“先契丹而后突厥。”
“以彼之长,还复攻之,则其无处可遁。”张嘉贞感慨道,“若如此,那可是一番硬碰硬的真正较量呐。若成,功效大收,若败,全盘皆损。”张嘉贞不由得默默在心里感叹眼前两个少年,这既可以说是年轻人的冒失和鲁莽,也可以说是他们的胆略与气魄。
“小张,如此说来,你是真的决定要去营州参军了。”张嘉贞话锋一转。
“是,张相。前在酒楼,我已经答应过许兄弟,弃身锋刃,报效大唐,不敢言悔。”张巡斩钉截铁的说了一句。
“既然如此,我也不硬留你,择日起身之时,为你们一并饯行就是。”张嘉贞笑道。
“巡、远谢过张相!”张巡和许远施礼道,张嘉贞摆摆手,叫随身侍卫的蔡希德送二人出去,张巡本是刺史府上住的,也不用蔡希德多送,拉着许远一路谈笑一路回去了。
蔡希德重回厅上,十分不解张嘉贞用意,皱眉思索着走进厅来,张嘉贞看了笑问道,“小蔡,可是有什么想不明白的?”
“大人。张小英雄如此豪杰,留在我幽州有大用处,为何放了他去营州,只怕营州筹备不足,他即便去了那里,也空无用武之地。”蔡希德摇头说道。
“小蔡,你不要小看了许澹,他的营州都督可不是靠着世家门荫白白捡来的,将门虎子,那是也是一刀一枪戳下来功名哦。”张嘉贞若有所思道。
“末将万不敢对许都督不敬。只是,只是营州纵然能在短时间内修葺一新,但不依靠城守,坚壁清野,单单是组建骑兵对阵契丹,这中间的胜算,也不知道究竟有几分呐。”蔡希德在心中计较着唐、契骑兵的战力对比,凭借他从军的经验,实在想象不出唐军大胜的模样。
“你觉得呢?”张嘉贞笑着问道,看着蔡希德的眼光莹然一片,蔡希德又仔细想了想,轻叹了一口气斟酌地回道,“末将,末将觉得,胜算不大。”他这话说的委婉,张嘉贞自然十分明白他想表达的意思。
“胜算,根本就没有。”张嘉贞淡淡地说道,蔡希德听了却如闻惊雷。
“这?!大人,既然是没有胜算之事,为何许都督还要组建骑兵?”蔡希德十分不解。
“没有胜算无妨,只要能打成平局,便算是赢了先招。”张嘉贞慢慢说道,“我大唐东北边境,骑兵已经多少年没有打过胜仗了?可总是一味城守、城守,那便永远没有进取之道。小蔡,我们这一仗,最大的敌人,其实并不是契丹啊。”
“大人的意思,是突厥会来干预?”蔡希德问道,觉得自己似乎明白了。
“不。我们最大的敌人,不在塞外,而是在朝廷里。营州骑兵这一仗,是我幽营打给朝廷看的。”张嘉贞的话中带着无尽机谋,他端起来桌上的茶碗,眼光辽远的望出厅外,望向西南边的远方。
蔡希德没有去过,但是他知道,那是张相爷心心念念的长安的方向。
第131章 凌辣宰辅()
“如今的张巡,把他留在幽州城里,倒是有些不大方便了。”张嘉贞看见许澹一脸欢欣之色,混不在意的说道,“只要你营州的骑兵能够建起来,这北伐的头一功,就算在你许都督的身上了。”
“张相运筹擘划,执掌方略,许澹可万不敢在张相面前邀功呐。”许澹笑道,“张相与剑圣裴大侠是多年故人,若是裴大侠知道张巡忽然转去了营州,是不是也不太方便。”许澹心里明白张嘉贞素来言出必践,既然允诺了张巡去营州,纵然心里后悔,也无论如何不会开口再要张巡留在幽州,索性把自己的顾忌都说了出来。
“呵呵,裴旻又几时管得住他这个徒弟来着,依照他那散淡的性子,顶多留下这几句叮嘱照看的话,那也就算完了,他自己此时说不定又论剑何方了。”张嘉贞说道。“再者说来,这张巡,我是不能留他在幽州的了。”
“哦?”许澹这才听出方才张嘉贞“留在幽州城里,倒是有些不大方便的”一句话是有意说出来的,接着问询道,“张相的意思是?”
张嘉贞将张巡送过来的铜环递了上去,许澹接过去仔细把玩,见那上边血迹斑驳,还刻着“幽州役”三个字,不由得问道,“这不是死囚牢里套犯人的铜环么?张相这几日,可是捉了从突厥来的细作?”自来幽州城里的重要犯人都是单独收监,脚上加锁铜环,用以标识身份,现在张嘉贞给许澹看这个,他自然而然就想到了这里。
“捉倒是未曾捉到,放倒是放了一个。”张嘉贞笑道。
“这、这话从何处说起啊?”许澹被绕的有些糊涂。
“许都督,近来幽州筹粮之事,你可有什么想法。但说无妨。”张嘉贞说的诚恳。
“筹粮一事,全是张相谋划。张相能在旬月之间无中生有,变化出数百万石粮食,是让许澹既敬且佩,五体投地的。”许澹说着点了点头,他确实从心眼儿里佩服张嘉贞在幽州筹粮问题的高招,想着什么,也就随口说了出来。
“要说是我全盘谋划,那可是受之有愧了。许都督,你可还记得,我曾经与你提起的那个白狼山的少年?”张嘉贞问道。
“记得,前些时日薛楚玉来信说,那少年带着部落里的人捉住了几十个人的草原流贼,已经悉数押运到营州官衙,既能收服贼囚,又不至滥用私刑,确实是个人物。张相叫我好生安置,我已给薛楚玉回过消息了。”许澹说道。
“这少年年少时曾经得裴旻传剑,算起来,还是小张巡的师兄。就是裴旻与我推荐了此人,幽州筹粮的办法,还是他给了我启发。”张嘉贞笑道,见许澹微微有些惊诧,这已经在张嘉贞意料之中。毕竟,一个少年郎带着人捉几十人的草原流贼,让人还能接受,若说他为朝廷的反面大员谋划军国大计,却是常人听了难以相信的。
“我本也未曾拿裴旻的话当真,只是他一力举荐,我怕有沧海遗珠之憾,就让小蔡去过营州白狼山番落,不想却真从少年郎处讨了三色锦囊来,上面所记的筹粮之法乃是‘筹粮平卖’、‘贱买收粮’、‘散财商客’,他的意思很明确,是想要既不伤民,又不伤贾,能够平价筹足北伐粮草。”
“厉害!”许澹赞道,接着又难以相信道,“这少年竟然如此奇才?”可转念一想才明白过来,张嘉贞让自己给薛楚玉写信代为照看,看来是因为珍重英才,倒不单单因为这少年和裴旻的关系那么简单,想明白此节,有稍稍回想了一下幽州筹粮的整个过程,然后说道,“不过他的计策与张相在幽州的办法,似乎尚有不同。”
“没错。”张嘉贞应了一句道,“不过也只是稍稍改动,去掉了最后一条‘散财商客’,增加了最先一条‘猛虎封城’,就变成了‘猛虎封城’、‘筹粮平卖’、‘贱买收粮’,幽州粮草之筹备,全是依照此计而行。”
“这少年心地很好,他不愿意伤害贾人,想把多余的钱财散回商客,倒也是个不错的想法。”张嘉贞点头赞道,“只是我幽营事态紧迫,敌国对垒不容留情,心存一念之仁,只怕就会酿成全盘之失。更何况,这些粮商不事耕作,游手衣食,他们来幽州炒粮之时,又何曾想过百姓的死活?”
“张相所言甚是。幽州正值两国即将交兵之际,再加上城北林子里突然出了猛虎,这第一条计策‘猛虎封城’因势利导,实在是神来之笔。”许澹说道,表明了自己对商贾炒粮的态度。
“许都督,难道到现在,你还觉得城北吃人的猛虎,是无端自己冒出来的天赐良机么?”张嘉贞几乎是冷冷的一词一句的说了出来,他看着许澹的面色快速的从“疑惑”到“惊讶”再到“怅然若失的恐惧”和“彻底明了”。
“所以,张相放出去幽州捉虎的榜文,不过是个幌子。无论是谁出城,都攻不破城北猛虎这第一环,揭榜之人,走的都是一步死棋了,而裴伷先大人那里兵勇涣散,便再无缘置喙幽州筹粮之计的根本前提了。这样一来,所有困在幽州城里的炒粮商客,最后只有一条路,那就是卖粮。”许澹终于理顺了张嘉贞整个计策的思路,心底不由的为眼前这位人称“外相”之人手段中包藏的凌辣、果决、机变和一往无前而有所感慨,一时间五味杂陈。
“没错。”张嘉贞点点头,接着补充道,“不过这幽州捉虎的榜文,并非是个幌子。许都督,你方才说的,是幽州整个计划的第一环。现在,你可愿与我一同去看看这第二环?”
“第二环?”许澹微微捏紧了手中的铜环,看来这物件的背后,还有这更不为人知的事情,于是点头答应了一句,不知道张嘉贞还要与自己说什么。
“小蔡,马可备好了?”张嘉贞问了一句厅外侍立的蔡希德。
“回大人,都已准备妥当。”蔡希德恭敬道。
“好。许都督,随我上马,咱们一同出城看看。”张嘉贞说着站起身来,朝着厅外走去。
第132章 豢虎猛士()
近几日的幽州没有下太多的雪,但此前几场大雪积攒下的厚重的寒气,至今迟迟还未消散,张嘉贞和许澹各自骑了一匹马从幽州城北门出来,还未走上多久的路程,就已经被厚重的寒气所侵染。
“想不到这城外的天气,可比城里冷上太多了。”自幽州城封城开始,许澹就再也没有出城过,一来是他身为营州都督,身份贵重,若无旁的事情,是绝对不可能单人单骑出城闲逛的,二来是营州都督府治所暂设幽州,他是营州官长,不便经常在幽州城内外抛头露面,以防对张嘉贞的政令有所干扰,可这次既是张嘉贞亲自邀了自己,那就出来走走也无妨。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城内商民烦扰,门庭若市,虽然暖和,可远不比这城外来的清静爽利啊。”张嘉贞坐在马上深深吸了一口冬日的清冽空气说道,“许都督,你所为何来?”
“知我者谓我心忧,张相何必多此一问。”许澹会心笑道,他明白张嘉贞话里的意思,明着说的是幽州城炒粮的商贩,可实际上说的确是朝堂里的敌手,倒是紧紧跟在一旁的蔡希德,听不太懂他们的谈话,按了腰刀,紧着往前拍马而走,意在护卫张、许二人安全。
“小蔡,何必如此紧张。”张嘉贞叫住蔡希德道,“你这也不是第一次跟我出来了。”
“大人,人心难测,还是小心为妙。”蔡希德不动声色继续朝前走着,眼睛四处打量着林子里阴暗晦涩的角落,过不多时,脚下的路途便越发泥泞起来,马蹄陷入雪水和枯枝败叶酿成的淤泥里,速度渐渐慢了下来,蔡希德从马上下来,用刀拨开路途。
许澹不知道张嘉贞引自己到城外来的用意,虽说这城北林子里的猛虎已经被张巡杀死,但终究不是安泰之处,可张嘉贞既然说了是来这林子里看幽州计划的第二环,那这里就必定藏着一些人和事是自己不知道的。想到这里,也不顾脚下的麻烦,耐着性子一路跟着走下去。
“二位大人,且留步。”蔡希德走着走着停住了脚步,他脚前面是几块溃烂恶臭的腐肉,一团团的在哪里,蔡希德警觉的四周查看一番,用刀扎了挑起来仔细看了一阵,一个刀花又甩掉出去,对张嘉贞和许澹说道,“这里想必就是张英雄杀虎的地方了。”
张嘉贞点点头道,“此处阴晦破败,遮天蔽日,小蔡,你试着叫了他出来。”蔡希德得了号令,转身一声呼哨,声音刺破了林子中阴郁的寂静,许澹见此情景,已经猜到林子里必然有什么人在,静静地等候着。
呼哨过后不久,林角里渐渐起了阴风阵阵吹得人头皮没牛滔5鲁徘昂峥叮隽烁龇烙募苁疲赝肥且哉拧⑿矶诵⌒慕魃鳌⒛傧蚯啊P礤<匆渤槌龅独蠢卫挝赵谑种校蚯翱缌思覆剑陨宰叩秸偶握晟砬埃苑啦徊狻
许澹隐约看见林子深处到处都似乎有灯火在明灭不定的闪着,甚是奇怪,便近身问蔡希德道,“这林子里阴暗潮湿,怎么会有明灭不定的灯火?”
“许都督。那不是灯火,是猛虎的眼睛。”蔡希德精神不敢丝毫放松,但说话的口气却极为平常。
“猛虎?”许澹心里一沉,若说这“灯火”是猛虎的眼睛,那这数量岂不是太多了些?许澹回头看了一眼张嘉贞,见张嘉贞神情自然,风姿干练,又见蔡希德说话的样子习以为常,想到,“看来这都是张相早就有的安排了。”正想着,看那些绿色的“灯火”越发近了,显然是那些猛虎正在深林里渐渐朝这里走来,纵然知道张嘉贞已有安排,也不敢丝毫放松,毕竟牲畜无情,这么多猛虎若真的发动攻击,只怕三人无论如何不易脱身了。
正想着,又听得深林之中一声呼啸,这呼啸不是出自蔡希德之口,而是来自林中不知名的深处,这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