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方恒。你上次可不是如此说的。再者说,设使王尚书真如你所言,想要聚敛宝货,他家中亲眷子侄僚佐甚多,又何必要结识你一个不痛不痒的外人?非亲非故,你又不是他心腹之人,这般大的事情,如何要落在你身上?”张孝嵩质问道。“你可是有什么难言之隐?但说出来,本府自然会秉公处理。”
“府尹明察。王尚书为入相之前,也已经是国朝名将,他身边的至亲至近之人,哪里还有旁人不认识的,也正是因为这样,才需要我这样一个‘外人’的存在,事情才能做的隐秘。”王方恒咳说道。
“可你做事情并不隐秘。”郭子仪问道,“高平县百姓叫你‘王剥皮’,你若是替王尚书做事,难道不该是藏头夹尾么?为何你却不知收敛,闹出这般大的动静?”
“北方战乱甚多,人户素来流动不定。朝廷新行括户之政,地方官员哪个不是瞪大了眼睛,想要做出点事情来?我本想着检括的严一些,朝廷嘉奖,若是王尚书看我办事得力,再能给我说几句话,提拔个并州佐官也不是什么难事。一时间忘记收敛,闹的有些大了。当官儿难呐。”王方恒一口气说了很多,开始猛烈的咳嗽起来。
王方恒一席话说完,张孝嵩和郭子仪却都沉默不语,因为这个高平县令说的确实是所有为官之人的心声,郭子仪武举出身久在军中,虽然行伍之人相对简单,但勾心斗角的事情也见了不少,尤其是张嘉贞、张说前后掌军时进行的天兵军军制整改,军中藏着多少的乱子和内斗的迹象。张孝嵩的体会就更深了,他久在安息掌军,远处荒僻边陲,朝廷每一个指令下来,他都要揣摩分析很久,内心的辛苦和焦灼,若果没有亲身体验,是很难领会到的。
“王方恒。”张孝嵩沉吟了半晌问道,“无论李判官对你说了什,此时我都可以告诉你,你还有改口的机会,这是最后一次机会。你个人贪墨是个小案子,若是胡乱咬上了王尚书,朝廷查明真相后,你的罪过,可就不止于此了。你,想好了么?”
“罪臣谢过张府尹提教,但我已经无话可说,狱中阴湿,还请张府尹回去吧。”王方恒说着叩了个头,垂手坐在那里沉默不语,竟像是睡着了一般,张孝嵩和郭子仪对看一眼,觉得一时间审问不出什么,从石牢中慢慢躬身出来,再回头看牢中的王方恒时,他已经回转了头,仍旧如起初那样对着石墙卧下。
张孝嵩和郭子仪一路都是沉默无话,直到从牢城中出来,见到冬日暖暖,心绪才复又缓和了些,张孝嵩与郭子仪缓步并辔而行,忽而开口问道,“子仪。你觉得王方恒方才说的,到底是真是假。”
“军使。其实末将觉得,王方恒所说的真和假,此时都不重要了。”郭子仪答道。
“哦?那是为何?”
“因为所有的矛头,想在终于都指向王尚书了。”
第103章 喜忧参半()
“子仪。你的意思是?”张孝嵩心中也隐隐有所得,但事情尚未水落石出前,如何也不好妄下断言。
“李判官提审之后,王方恒就突然反水。这中间的事情,末将以为。”郭子仪顿了顿,一时之间也不知如何措辞,转而说道,“军使。末将始终猜不透的是,这李判官的做法,到底是不是朝廷的意思。”
“你是想说,王方恒的案子和王晙牵缠在一起,是今上。”张孝嵩觉得在如此谈论甚是不妥,也转口说道,“王尚书刚刚入京不久,当是圣眷正隆之际,若李判官是于公,那是和皇上过不去,但若说是于私,他与王尚书从未有过交涉,忙里忙外的要给人家扣个帽子,这又是为何呢。”
郭子仪听的明白,张孝嵩是说李林甫向来在国子监当值,此前从未出过京城为官,而王晙是地地道道的边塞将领成长起来的赳赳武夫,二人往日无缘近日无仇,李林甫没有必要死死抓住王晙不放,想到此处忽然说道,“军使。这李判官的舅父是去年被贬死的楚国公姜皎,有人说楚国公和幽州的张嘉贞张刺史。”
“道听途说罢了。”张孝嵩摆摆手说道,“我去年赴京时都听人说过,楚国公被贬的时候,张刺史可没添什么好话,李判官和张刺史应当不会是一路人,要说是帮着张嘉贞拆王晙和张相爷的台,那应当不会。该不会是源乾曜吧?”张孝嵩自言自语的说道,又摇了摇头否定道,“不会。源相爷是出了名的和事佬。”
“算了。先不想了,该来的总会来,走一步看一步吧。”张孝嵩接着说道,“子仪,我自回中军,你今日先去后军收拾收拾,这两日办个交接,后天就来中军参赞军事吧。”说时两人已经近了军门,也不方便再去谈论什么敏感话题,张孝嵩轻轻敲鞭打了马飞入军门,守将认出是主帅,也不阻挡,目送张孝嵩直往中军大营奔去。
郭子仪点头答应,从马上下来,慢慢牵了马匹走着,“恭喜郭将军!”几个守卫军门的将士满脸喜色的贺道,郭子仪在军中虽然品阶不高,但素来极得兵士之心,凡谁有了缺银短钱、周济不开的时候,郭子仪但凡得知便会倾囊相助,毫不吝惜,更兼得其爱兵如子,平易可亲,待普通兵勇也如亲兄弟一般,眼中并无高低贵贱之别,是以颇得将士之心。
“怎么?”郭子仪见几个军士都是素日常见的,只是不知道他们贺的什么,呆呆一愣。
“咱们兄弟几个,恭贺郭将军荣升!”几个军使笑的合不拢嘴,倒像是自己升任要职一般。
“啊。原来是这事。”郭子仪温言笑道,“改日抽时间和兄弟们喝酒。”
“好啊!好啊!”那几个军士听了喜不自禁,连口说好,郭子仪与他们约定了日子,笑着牵着马走了,可走了不远,心中想着今日之事,不由得又呆呆出神,从牢城回来最先经过的是左军,如今日当正中,众人都去用饭,已不见了早间操练的将士,整个校场都空荡荡的。
“大哥!大哥!”仆固怀恩不知从哪里钻了出来,满脸的大胡子乱颤,乐呵呵的跑上来笑道,“大哥,人家都说你提了中军执戟参赞军事,真的假的。”
“真的。”郭子仪点了点头,望了一眼空荡荡的校场。
“大哥!这般大的事情怎么不和我说,几时的事情?该当是得好好喝上一顿啊!”仆固怀恩笑的合不拢嘴,“对了!今早我看见你和张军使从西门出去了,难道是去了牢城?”
“是。跟着张军使去牢里,又见了一次王方恒。”郭子仪皱着眉头想着。
“哦。”仆固怀恩见郭子仪若有所思,也不打断他,又试探着问道,“可是出什么大事了?”
“王方恒突然反水。”郭子仪说道,“他说他那六十六车财物,不是自己贪墨的,都是替王晙王尚书收下的宝货。这事情,我总是觉得有些蹊跷。”
“大哥,我记得咱们在高平查案的时候你就说过,这王方恒很有可能和王晙王尚书有瓜葛,我是由王晙大人弄到天兵军中来的,心里自然也不愿意他出什么事情,可若真是贪墨了钱财,那朝廷也自有刑律,这王方恒多半是吃不了拷打,要么就是良心发现,全都招了吧。”仆固怀恩大喇喇的说着,一派正气凛然。
“我那时候确实如此想,可是现如今,总是觉得这事情哪里不对。”郭子仪微微沉吟道,“可是要我说,一时之间又实在是说不清楚。”
“哎呀!大哥,想不清楚就不要想了,今天是大好的日子。这事情该早点回去告诉嫂子和念慈。”仆固怀恩说道“念慈”,脸上满是笑意,接着说道,“大哥,明日我不当值,晚上可否去家里喝酒?”
“好。依了你就是。”郭子仪见仆固怀恩兴致之高,也不愿拂他的意,转而笑道,“今晚便回家去喝酒。落日时候我在东门候你,家中的酒剩了一些,只怕不够你喝的,咱们先去市上打些酒水菜品,一堆带回去,再让你嫂子做几个热菜,咱们兄弟二人好好喝上一回。”
“好咧!我的哥哥!”仆固怀恩抚掌笑道,“大哥前时背上的伤没好利索,我这挨得嘴里都淡出鸟来,今晚一定要喝他个烂醉?烂醉如土。”仆固怀恩出自夏州铁勒部落,汉人的词儿便说不地道。
“烂醉如泥。”郭子仪笑着纠正道。
“对对对对,对!烂醉如泥!”仆固怀恩笑着补充着,“大哥,那我先回去了,咱们到时候见。”说着一溜烟的朝着左军军营跑回去。
郭子仪经仆固怀恩这么一闹,心中犹疑到真的被驱散了大半,暂时不去想王方恒的事情了,可转念想到今日被张军使提拔为中军执戟参赞军事的事情,又不由得感到些许沉重。
“天兵军左军和右军都是张说张相掌军时候增设的,所以怀恩是由王晙王尚书从夏州拉来军营,分在左军为将,而前军和后军是幽州张刺史新建天兵军时创设,我参军较早,所以被分在后军。如今张军使掌军,将我调到中军,中军是成分最复杂的地方,看来张军使虽然面上不说,但要革新军制,也是早晚的事情了。”
第104章 帝王图画(求收藏!求推荐!)()
“汉光武龙姿魁伟,一派泰然,就从这轻扬的衣角上看,也能看出他的豁达度量。嘿嘿,这样的帝王,无怪乎能兴复汉家了。”说话的人轻声轻气的,可空荡荡的大殿之内还是能够听的清清楚楚,“不过话又说回来,这贞观阎相爷的画笔,还真是厉害啊。”说话人又笑着补充了一句道。
“阎相画之精妙,正是在常人所不能留意处着笔,正如同这一副虽然画的是汉光武图像,其关键却不在人物眉目,而在其衣袂翩跹,风神俨然,如此描摹人物,方见其画工高超。并州素来多出能巧之人,阎相爷家出马邑,画工融合东西百家,大唐立国以来,那是要推阎相爷为首的了。”说话的是个穿紫袍的清隽官员,背身在那里说着,声音甚是润朗,只是看不清面目,“高内侍这一句评语,可是说到点子上了。”
“嘿。跟着陛下久了,纵然咱是个榆木脑袋,那可也开窍了不是。”叫高内侍的人笑道,看了看稍稍走在两人身前的主子,转而说到,“只是咱笨的很,陛下作画的本事,咱可连万分之一都没学到呢。”
“呵呵。力士今日倒得了个好彩头。谁不知道,张说这张嘴,可不是轻易夸人的。”说话的人着了一身黄袍,正是当今的堂堂大唐天子李隆基,他负手稍稍走在前面,听见身后两人的评论,也不转身过来,笑着打趣了一句。
“这三个是魏主曹丕、蜀主刘备和吴主孙权。”李隆基说着会心一笑,指了指画中光武帝后边的三人人像道,“力士,既然评了,那就评到底,朕也想听听你的意见。”
“是。”高力士接了旨意,方才那一句对汉光武帝的评价,本来是有感而发随口说出的,此时领了旨意要连评三个,一时间又没有看出什么来,倒是着实有些犯难,他看了一眼身边的张说,张说也微笑点头。
“陛下,那奴才可就乱说写些,说错了时,还望张相爷多多提教。”
“这魏文帝夺汉篡位,人所共知,眉宇姿仪之间虽然也是帝王之气,可面上总透着一股咄咄逼人的狠劲儿,让人看了不舒服。”高力士仔细端详着卷轴上的图画,接着说道,“这昭烈皇帝一脸和顺,是个仁善之主了,可他一脸惫态,眼神里焦灼寂寥,该不是兴复汉朝无望,所以如此?”高力士想着,不由叹了一口气,又去看吴主孙权,“这吴主,样貌倒是极端正的,可这眉头皱的如此紧,难道是有什么忧心之事?陛下,这可真真儿是难住奴才了。”高力士瞧了一眼身边的张说,算是求救。
“张说。你与力士说说。”李隆基笑说道。
“是,陛下。吴主晚年在立储一事上甚是犹疑,每每计议不定,酿成群下党争之祸,东吴因此而衰。所以阎相爷于这画中图像增其思量,已示其心中烦扰,可谓是传神了。”张说缓缓说道,“高内侍评论三主画像,既能见其眉目,复又见其心绪,可谓论事知人,难得的很了。”
“嘿。张相爷就是会夸人。咱又知道什么了,不过胡乱说上几句,让皇上和张相爷笑话了。”高力士乐呵呵的笑道,“不过咱看这三主画像也知道,乱世总是不如盛世。甭说百姓得不到安生了,就是这帝王心里也不大好过,魏主、蜀主、吴主这三人,脸上可没有一个开开心心的,看了怪叫人心疼。”
“高内侍说的是。”张说点头道,“所以民谚常说‘宁为太平犬,末为离乱人。’乱世帝王亦不能安心,高内侍这一层,确是看得深了,张说佩服。”
“不错。”李隆基说道,“魏国天下三分有其二,然而魏文猜忌成性,有兄弟尚且不能相容,又怎能容得群臣,所以魏国篡汉,旋被篡于晋,因其失却人心;蜀昭烈名为爱贤,三顾佳话传千古,可既得国而冷落诸葛,师心自用,白帝成耻,不可说是任贤之主;吴主初时礼贤下士,勤勤辑和江南士庶,然称帝之后刚愎好刑,面目反复,似雪前耻,非复帝王之洪量,诚是可惜。此三主皆有贤能之臣而不得其用,尚自忧愁黯然乱世不终,实则自身皆非明主。”
“陛下圣明!”张说和高力士听了连声躬身拜倒。
“都起来。”李隆基微微抬了抬手示意二人起来,一边朝前走着看着卷轴上的画幅,一面说道,“朕有时候常常想,是不是自己用人,也有用错的地方。”
“臣以为,陛下多虑了。”张说站出来躬身说道,“陛下自光复家国以来,龙驭天下已有十年,十年之功而致力四海升平、蛮夷向化,如此功业自古帝王数来已是寥寥。更何况陛下方当壮年,只要一以贯之,尧、舜、禹、汤、文、武,古圣先王皆不足道,怎会有用错人的地方。”
“现在还不清楚。谁知道以后朕会不会犯错呢。”李隆基笑道,已经走到了卷轴图画的尽头,看见上面画的是隋炀帝的图画,于是说道,“隋炀帝口诵尧舜之文而身行桀纣之暴,帝王慎始善终诚为难事,自今而后,朕当与二位爱卿共勉。”
“臣等谨遵陛下教诲。”张说与高力士二人赤胆忠心的回了一句。
“那就好。”李隆基点点头,“这画儿画的真是不错,只是可惜本朝没有阎立本这样的能人。”
“陛下如需人作画。臣,倒是有一人保举。”张说说道,见李隆基颇感兴趣,于是又说道,“陛下日理万机,此人臣前时已经荐过一次,就是现今在画院供职的吴道子。”
“吴道子。”李隆基想了想道,“这个名字朕确实有些印象。现在闲来无事,朕倒是想见他一见。”
“臣这就去宣吴道子。”张说说着,弓着身子就要往外退。
“力士。你也同去看看。”
“是。陛下。”高力士答应着和张说齐齐退了出去,直退到大殿门口,正和迎面进来的陈玄礼碰到一起,高力士本想与陈玄礼交换一下眼色,却看见陈玄礼看都没看自己,闷着头进了殿内。
第105章 四方消息(求推荐!求收藏!)()
“臣,陈玄礼参见陛下。”陈玄礼一经人引入大殿,当即向着当今圣上行礼跪拜道。
“玄礼,起来说吧。”李隆基微微抬手说道,却没有转身来,仍旧背对着大殿的门,全神贯注的看那历代帝王图上栩栩如生的历代君主画像。
“谢陛下!”陈玄礼曲着身子站起来说道,“陛下,并州传来最新的消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