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看何语是一个军官,但在谈判桌上一点也属于那些外交官。所以对于这家伙的犀利,他们还是有些了解的。
何语来主要就是听听双方怎么解决目前的问题,毕竟持续长久的战争是对本地区极为不利的,而且也不适合商业往来。
澳洲人比较关心他们打到什么时候结束,随后至于他们俩要买这里的土地,那和澳洲没有什么大的关系,而且澳洲不需要这里的土地,所以最重要的是知道他们什么结束战争。
不过根据经验来说不会超过一个月,毕竟双方都耗不起,荷兰人巴达维亚的兵力抽空也要预防澳洲人,毕竟在他们身边还有一个黑水的存在。
对于澳洲人提出的用和平方法解决争端,双方表示默认,毕竟都是要结束的,到不如让澳洲人来做个调停。(。)
:
第527章 满清第二次南下()
南明的各方势力试图以学习澳洲番邦的之练军之法来抵御满清的入侵,已经不是什么秘密,满清遍布大江南北的密探每天都会将收集到的信息传回京城,经过多尔衮这位摄政王的审阅。
原本多尔衮几兄弟对于南明的态度是暂缓出兵,等新武器研制成功了在出兵江南,但被胜利冲昏了头脑的满清贵族们已经等不及了,自古就有江南富的流油之说,于是这些家伙对于多尔衮迟迟不发兵江南颇有怨言。
甚至传说这家伙是想让自己的两白旗军率先攻入南方,以获得大量的金银财宝,这样的说法在上层贵族之间非常流行,得到了大部分人的肯定。
一时间权倾朝野的多尔衮压力倍增,就连顺治小皇帝都过问为何不发兵江南,一旦江南南明残余势力得到了休养生息,到时就会度过江攻打自己。
一个孩子怎么可能知道 这些,多尔衮知道 ,这一定是他身后的那个女人教他如此说的,那个女人不简单,当时一边安抚自己一边说服了代善,最终让自己的儿子坐上了宝座。
外间传言多尔衮之所以支持那个女人是因为和她有些不清不楚,但是多尔衮自己知道 ,那个女人在也不是以前那个小丫头了,现在她已经是一位非常可怕的女魔头存在 。
这边的新武器还没有研制出来,那边澳洲人对于出口武器的数量有所下降,说是为了本地区的和平考虑 ,以免双方有过多的伤亡。
真是可笑,这些澳洲人居然会如此说,简直让人难以置信,不过可以肯定的是两广的桂王政权是得到了澳洲人支持的,也不知道 他们究竟用了什么样的好处,既然可以从澳洲人那里获得这么大支持。
没有新武器。光靠火炮发动进攻也不是不可以,但是多尔衮自从看到了咖啡磨机枪出来就意识到这是骑兵的天敌,这种武器的杀伤力简直太大了,可以说骑兵根本不是他们的对手。
要想克制住这种武器,估计也只能澳洲加长大炮有个能力,只是加长炮的研制工作一直不怎么如意,而且没有任何的进展,那帮子工匠应该是已经尽li 了的,这一点多尔衮其实能看出来。
难道澳洲老在格物一道上已经走出了这么一大截,多尔衮没有放气 研制。一边给出更高的福利诱惑这些工匠多想多动,一边又施压。
可谓两济药同下,然而还是没有什么卵用,就是这些工匠想破了脑袋也想不出到底出现在什么地方不对。
把希望寄托在工匠研制出新武器上的多尔衮知道 ,要是在不做出回应自己这个位置恐怕也不好做了,别看他三兄弟掌握的牛录多,可要是其他的贝勒旗主一起反对他们,那也是很有可能的,毕竟他没能完全到控制 整个大清的兵力地步。
王公贵族们不懂的多尔衮的良苦用心。只是认为这家伙只是为了让自己的人捞好处,其实多尔衮是有这样的想法,可是江南这么大,就算两白旗想要捞好处也不能全都捞得着啊。所以他还是打算给其他人都留一些好处的,只是这些家伙不懂。
他们只是看到南方各自为政,却没有看到这其中最为厉害的一面,一旦消灭了南京朝廷。将会直接面对两广的兵力,这两广的兵力其实这江南战斗最强的,又得到了澳洲人的支持。所以多尔衮才会有犹豫。
之所以不进军也处于这方面的考虑 ,他希望南明的势力自己先耗掉一大部分实力,等到他们自己打的差不多时在突然发兵,而且他现在有一个想法,就是攻入四川,形成对南方政权的包围形式。
但是这个提议被众多旗主和大臣给反对,蜀地易守难攻,这是自古有之,一旦伤亡过大势必造成对大清的实力大减,这对攻打江南是非常不利,而且还有一个重要 的原因就是江南富裕。
以抢劫起家的满清贵族们虽然现在已经坐拥了北方大地,但身上强盗的习性却是一点也没有改变,而且还越发严重了起来。
跑马圈地已经不能满足他们的**了,对财富的渴望驱使他们要攻打江南。
这就给多尔衮造成一定的难度,他不想打,而他想打的地方却是四川,意见上上的不和造成了双方的分歧。
如果兵分两路,一路南下攻打南京,另一路去攻打四川,但面对现在这样的情形,多尔衮又非常不放心,一旦攻打四川士兵,自己的两白旗受损太过严重,势必会造成各旗主的联合压制。
不想被压制剥夺权力,就必须按兵不动,但个旗主不会让按兵不动,他们想要南下的心情非常迫在眉睫怎么可能让。
于是一场针对多尔衮兄弟的议论开始了,朝堂之上几乎有一半的大臣们支持南下,快战快决拿下江南一举统一江山。
而且提出的的理由非常充分,南京朝廷与两广军对抗遭遇到损兵折将,这个时候不出兵什么时候出兵,于是各方要求出兵。
多尔衮怎么解释都没用,这些人就是铁了心要出动,即使他说自己正在与南京朝廷商量暂时议和也没用。
无法说服这些人,多尔衮只好甩着袖子走了,也懒得理会这些穷疯了的家伙。
于是乎这些家伙开始发动了更大攻势,在军队内部散发谣言,说多尔衮的两白旗想要抢占功劳。
这谣言虽然听上去好假,但大头兵就是信,越是好假的东西,他们越是非常相信,于是这些统兵的将领与士兵坐不住了,纷纷要求出兵。
眼看这情形不对,老多知道 ,要是在不拿出决定来说不定这些人就会对自己的两白旗进行围攻了。
这种事情也是存在 过的,于是多尔衮一气之下决定,你们既然要去,那就让你们去好了,等到碰的一鼻子灰的时候在好好收拾你们这群家伙。
于是满清历史上的第二次南下统一作战开始了,满清的加上八旗主力,以及汉军辅助兵,集结了五十万人竹准备 渡江。。
……╯蓝√√
:
第528章 大逃亡()
满清五十万大军集结江阴的消息不胫而走,对于即将南下攻打南京的满清军队,权贵和百姓都陷入到了一场恐慌之中好,这一次满清集结如此多的军队,势必是要南下。……
与前一次多尔衮的隔江对峙不同,当时对方的人数最多也就是二十万人,依靠南京朝廷的兵力对比,其实还是能应付的了,至少他们号称拥有八十万军队,不过实际人数也就二十几万人。
加上战斗不行,这二十万人能够打仗的有五万人就非常不错了,只是经过韶关一战,损失的兵力达到了近两万人,加上被俘虏了一万多人,后来又失踪了万人,这个时候南京朝廷的军队人数勉强能够凑齐十五万人。
可是这十五万人要面对五十万人的进攻,显然是不可能的,士绅大族们已经开始动身了,特别是南京城里的官宦人家最先开始动身,都知道朝廷的军队是什么尿性,所以不这些人至少要给自己找一条后路。
不找后路不行啊,几万人被人家几千人打的满地找牙,最后还被俘虏这么多人,你说这样的军队能够抵抗住满清大军的进攻。
满清大军的威名已经传遍⊥dǐng⊥diǎn⊥小⊥说,。≧。◇o了大江南北,杀人如麻的鞑子们可不管你们是文人还是墨客,只要他们觉得你该死就得死。
此时虽然满清的军队还在集结,但南京城以及周边长江沿岸的百姓却是开始行动了起来。
纷纷拿出自己钱粮,带着一家老小朝着更南的方向逃,往南逃能够给他们安全感的地方估计也就是两广了。
两广的军队威名在百姓当中已经是家喻户晓,甚至只要提到,都会不自觉的夸一个赞。
在大多数人看来,也只有两广的新军能保护他们,收复北方失地也只能靠他们。
所以很多有门路或者是哟亲朋好友的,都开始了朝广州进发。
队伍连绵不绝。十几公里的逃难队伍奔走在南下的官道上,官府有心阻拦,但恐发生民变也只好任其由之了。
福王大胖子此时想死的心都有了,当然他也只是想想,真的要让他去死,他可舍不得,只是后悔当了这个什么皇帝,坐上了龙椅,在看看桂王和鲁王等都没啥事,自己的势力看似强大。其实不然,最弱的就属于自己,所以他有些羡慕其他几人。
现在人还没打来就开始人心惶惶了,真要是打来了还得了,那不是人都要逃跑光了,最近几天居然还有官员请求告老还乡,这不是明摆着想要逃跑。
要不是下了死命令估计这会儿人都得走光,其实他自己也想走,只是碍于面子又受制于身份特殊只能待在这里。
从收到满清军队即将南下开始。整个长江以南地区的策百姓都陷入到了恐慌之中,所有能走的几乎都走了,这场逃往是南明历史上最大一次人口迁徙。
从两广以及福州一代的难民收容营来看,总数达到了百万次。甚至这个总数还在增加。
随着人口的增加,也给两广带来了空前巨大的压力,光是每天消耗掉的粮食就非常巨大,面对这么巨大的粮食消耗。可以说沈犹龙根本负担不起。
不得已只好再次求助上了澳洲人,只有澳洲人才能帮助他解决这些人口,这些人全都以聚集在广州等地为主。
对于那些士绅们来还好说。可是对于其他的普通人就有些难办了。
普通人几乎以平民百姓为主,没有多少钱,只能靠领救济过日,而士绅地主阶层则可以投靠亲朋好友,甚至是拿出自己的钱财进行购买。
对于求助的沈犹龙澳洲政府也是陷入到了一场难题之中,,马六甲以及大员岛的先期开发人员每次移民的人数都在以两千人一次增加,不完全统计,马六甲光是最近几个月的移民人数总和就达到了十万人。
这么巨大的人口迁徙,是需要相当大一部分粮食和经费作为基础的,澳洲本土的粮食供应本土各城市还不够,这些海外城市的供应完全依靠从吕宋以及暹罗购买。
不久前,澳洲政府为了解决目前的状况已经开始减少移民批次,以此缓解粮食和经费的不足。
暹罗和吕宋的余量几乎都被澳洲人购买光了,所以现在澳洲政府不但提倡移民们开荒种植甘蔗还让他们种植水稻,等到这些人能够自己养活自己的时候,将可以减少政府的大部分压力。
现在沈犹龙对于逃难过来的百姓几乎是全部接收的政策,并没有设立关卡,可以说大明朝建立的如引制度已经完全名存实亡了。
“这样下去不是个办法,必须让老沈采取一些措施,减少人员的流入,收留难民必须要量力而行啊。”何语看着码头新来的一批移民。
身为马六甲总督的张威diǎndiǎn头表示肯定,从他的斜眼看着那些移民的余光中可以看出,他的压力似乎比何语还大。
何语的压力主要来源于扩大地盘,安置新移民,这些新移民的到来从一定程度上增加的了军队的作战次数,但同时也增加守防的地盘,别看现在人数已经扩张到了一个营,但随着地盘的扩大,还是远远不够。
地盘越大,需要防守的地区也就越多,所以兵力不足已经非常严重,最近何语都在做一件事情,要求每村的成年男子都必须加入民兵组织,民兵政策的实行一来是为了他们能够自保,二来是为了将来招募新军提供兵员。
除了民兵组织的训练之外,殖民地本地的国民警备队建设也将进入实行阶段,所以此时马六甲总督区以及圣诞市的接收能力都有说下降。
所以何语才会提出让沈犹龙设立关卡,放缓难民的进入,形成一个时间差度,这样可以在一定的程度上减少澳洲政府的压力,同时也可以用补助先期移民们的经费和粮食来补助后期的,因为时间差,先期种植的粮食到了收获季节,也就可以顺利的减少一部分开支。(。)
:
第529章 关卡()
源源不断从南京安徽等地过来的难民,已经让两广的政府开支难以支付,沈犹龙最近一次从澳洲人那里要到的粮食也只是区区五十吨左右。
这五十吨粮食是算在了两广的海关税收里的,老沈同志虽然知道这是窟窿,可是面对越来越多的难民又不得已继续借贷。
作为与沈犹龙多有接触的老朋友,张天文告诉老沈,接下来几个月,澳洲的移民人数都会有所下降,并且会逐次减少,这一时期移民的总人数大约会控制在三万人到五万左右。
这个数字对于几十万人次进入两广地界的沈犹龙来说,简直是太小了,要是真的按照这个速度来的话,两广的压力将会倍增,同时不稳定等因素也会随之而来。
所以沈犹龙听取了张天文的建议,在各条进入两广的路口设立关卡,严格限制人口进入两广的人数,只有通过这种手段,才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人口增加所带来的压力。
其实要完全解决人口增加所带来的压力,最好的方法是解决目前满清带来的威胁,五十万大军的集结,给南京朝廷带来了不少压力,也让众多的百姓们不得不远走他乡。
说白了是大家对福王政权的不信任,认为这家伙没有能力抵抗住满清的进攻,面对五十万大军,数倍于已,福大胖子还真的没有信心能够抵抗的住。
这个时候想要开口联合两广福建等,可是不久前双方才刚刚结束摩擦,甚至被俘虏的人都还没放回来,这让他怎么开的了口,而且桂王唐王这两家伙也不定出兵。
对于南明内部的各方势力而言,根本做不到同统一步伐,甚至是根本没有合作的可能性。
桂王虽然之前放过话说要与南京朝廷一起对抗满清,可是这帮人好死不死的居然攻打了两广,这要是打赢了还好,在于没有答应。现在双方可以说正处于一个敌对状态之下。
加上现在不断的人口流动进入到两广,可以说福王政权对于老沈的怨恨程度一点也不比怨妇小多少。
原本天下人都认为南京朝廷有能力收复北境,可是现在看来根本没有这种可能。
老沈设立关卡的消息,很快通过难民传回到了南京朝廷。南京朝廷一面感到高兴的同时,一面也在呼吁所有人不要离境。
毕竟满清的大军还没有打过来,这个时候人已经走光了,你要叫人家情何以堪啊。
但显然这种檄文发放根本没有人会听取,不走难道等到满清鞑子来杀吗。
负责攻打南京的是多尔衮的老对手豪格。主导攻打江南的策划人之一,一直以来他都认为多尔衮不过是运气好罢了,手底下的两白旗无非是占据了火炮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